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1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凹凸棒石的结构特征和应用性能对动物营养研究的意义
1
作者 王爱勤 卢予沈 +3 位作者 杨芳芳 惠爱平 康玉茹 牟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矿物,具有一维纳米棒状形貌、规整纳米孔道、永久结构负电荷和表面活性基团。近年来,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凹凸棒石从纳米材料到功能材料应用。作为功能性饲料原料,凹凸棒... 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矿物,具有一维纳米棒状形貌、规整纳米孔道、永久结构负电荷和表面活性基团。近年来,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凹凸棒石从纳米材料到功能材料应用。作为功能性饲料原料,凹凸棒石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长足进展。为深入挖掘凹凸棒石的矿物属性,加快新产品创新研制,文章针对我国畜牧业健康养殖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凹凸棒石晶体结构和应用性能,阐述了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和改性的重要性,展望了凹凸棒石在饲料工业中的研究重点,从矿物材料化视角,以期促进凹凸棒石学科交叉研究和产业上下游应用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结构特征 理化性质 棒晶束解离 功能改性 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盐冻融条件下莫高窟砂砾岩晶相蚀变特征研究
2
作者 钱玲 吴玉琪 +1 位作者 吕功煊 陈港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盐害引起的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劣化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尤其水盐侵蚀作用导致的砂砾岩蚀变行为与岩石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是难点。通过对采集于莫高窟崖体的砂砾岩块进行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 盐害引起的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劣化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尤其水盐侵蚀作用导致的砂砾岩蚀变行为与岩石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是难点。通过对采集于莫高窟崖体的砂砾岩块进行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表征,发现试验岩块在含盐水溶液中进行冻融循环后,岩块中的钠、钾长石类组分发生了向高岭石类物相蚀变的行为,同时伴随着岩块本身碎裂。离子盐溶和水环境引发的交代作用是水盐冻融循环过程中砂砾岩矿物组分发生蚀变的主要原因。方解石、白云石和绿泥石等矿物的蚀变表现为晶相溶蚀和重构,石英发生部分晶格畸变。这种砂砾岩矿物组分受外界环境变化引发自身晶相转变、重构的行为使岩体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崖体在力学性能上产生劣化,引发崖体裂隙扩大、失稳等,也是遗址基体底部掏蚀,坍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晶相蚀变 水盐运移 盐害 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原子氧防护涂层技术研究现状及挑战
3
作者 王虎 何延春 +10 位作者 李中华 周超 李坤 李学磊 左华平 王晓毅 王兰喜 杨淼 李毅 周晖 张斌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6,共17页
原子氧防护涂层是保障低轨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的有效途径。简要阐述原子氧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原子氧防护涂层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会增加原子氧与材料表面的碰撞概率,涂层中的缺陷会提供原子氧的侵蚀通... 原子氧防护涂层是保障低轨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的有效途径。简要阐述原子氧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原子氧防护涂层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会增加原子氧与材料表面的碰撞概率,涂层中的缺陷会提供原子氧的侵蚀通道,涂层的成分与结构会影响原子氧反应的概率。调查空间原子氧防护涂层的种类,分析不同类型涂层的特点。无机涂层防护性能优异,但其柔韧性较差;有机硅涂层柔韧性较好,但在大通量原子氧作用下易出现缺陷;复合结构涂层可以满足多种功能复合的需求,但对工艺要求也较高。对涂层制备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分析磁控溅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束共沉积、原子层沉积、溶胶-凝胶、前驱体光解/水热固化六种不同制备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对象。分析介绍原子氧防护涂层的进一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为我国低轨航天器材料的原子氧防护提供必要的研究依据和参考,为原子氧防护涂层技术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防护 涂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Y_(2)O_(3)增强Cu-Zn基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4
作者 张新运 耿楠 +4 位作者 赵迎香 杜姗 曹岩 孟军虎 郭俊德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3,共9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闪烧法制备了含稀土氧化物Y_(2)O_(3)和润滑相石墨的Cu-Zn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了稀土氧化物Y_(2)O_(3)和石墨对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石墨的Cu-Zn合金摩擦系数... 采用放电等离子闪烧法制备了含稀土氧化物Y_(2)O_(3)和润滑相石墨的Cu-Zn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了稀土氧化物Y_(2)O_(3)和石墨对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石墨的Cu-Zn合金摩擦系数比普通Cu-Zn合金降低63.6%;添加质量分数1%稀土氧化物Y_(2)O_(3)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呈现峰值效应,硬度提高41.5%,摩擦系数降低25%。稀土氧化物Y_(2)O_(3)在基体中产生弥散强化效应,细化晶粒,提高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摩擦过程中,润滑相富集在复合材料摩擦副表面,构成性能良好的润滑层,改善了Cu-Zn基滑动部件的摩擦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固体自润滑 稀土元素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脂肪酶催化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辛嘉英 宋琪 +3 位作者 徐景懿 张卫丹 贺姣 夏春谷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6-456,共11页
脂肪酶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水解酶之一,广泛应用于风味酯生产、功能性酯开发及油脂改性等多个领域。然而,传统的脂肪酶催化反应体系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一旦处理不当,有机溶剂散失到环境中将造成严重污染,有害物质的残留将直接影响食... 脂肪酶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水解酶之一,广泛应用于风味酯生产、功能性酯开发及油脂改性等多个领域。然而,传统的脂肪酶催化反应体系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一旦处理不当,有机溶剂散失到环境中将造成严重污染,有害物质的残留将直接影响食用者的健康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无溶剂体系脂肪酶催化具有不使用有毒有害试剂、安全性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和选择性好等诸多优势,引起了学术界和食品行业的高度关注。然而无溶剂反应体系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反应条件要求较高、某些反应难以进行、反应体系流动性差导致扩散困难等。由此,研究人员开发了机械、微波和超声等多种辅助强化手段优化反应。本文从无溶剂体系脂肪酶催化的反应类型、辅助强化手段及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体系 脂肪酶催化反应 辅助强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色素提取、分离纯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圆锦 奚佳玉 +3 位作者 董树清 邵士俊 梁卿 杨扶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5,共5页
枸杞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枸杞色素是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视力、保护肝脏等药理活性,不同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对枸杞色素的含量和纯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枸杞色素的提取、分离... 枸杞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枸杞色素是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视力、保护肝脏等药理活性,不同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对枸杞色素的含量和纯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枸杞色素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化学组成及主要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枸杞色素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色素 提取 分离纯化 结构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丁基氯化铵-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卓成 马瑞 +3 位作者 张恩惠 董均阳 李维民 刘海超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低共熔溶剂低毒性、合成工艺简单、低成本、低饱和蒸汽压和结构多样且可设计等特点,使其具有成为新型润滑材料的潜力.本文中以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分子量200、400和600)作为氢键供体,以四丁基氯化铵作为氢键受体,成功合成了3种低... 低共熔溶剂低毒性、合成工艺简单、低成本、低饱和蒸汽压和结构多样且可设计等特点,使其具有成为新型润滑材料的潜力.本文中以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分子量200、400和600)作为氢键供体,以四丁基氯化铵作为氢键受体,成功合成了3种低共熔溶剂(TP2、TP4和TP6),并对其理化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使用多种技术对摩擦表面进行分析,以探究所合成低共熔溶剂的润滑机理.研究表明:合成的低共熔溶剂倾点低、热稳定性好;在25℃和100 N(2.17 GPa)往复滑动摩擦条件下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通过摩擦表面分析发现,低共熔溶剂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归因于其在润滑界面形成的吸附膜和摩擦作用生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润滑剂 边界润滑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硅氮烷疏水改性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华 孙爽 +3 位作者 肖明锐 于强亮 于波 周峰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聚硅氮烷是一种以Si-N键为主链的硅基聚合物,结构中含有Si-H、N-H等具有反应活性的化学键,既有利于其与基材的紧密结合,也可用来接入各类功能性基团以获得不同特性,使其在疏水涂层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聚焦于聚硅氮烷在疏... 聚硅氮烷是一种以Si-N键为主链的硅基聚合物,结构中含有Si-H、N-H等具有反应活性的化学键,既有利于其与基材的紧密结合,也可用来接入各类功能性基团以获得不同特性,使其在疏水涂层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聚焦于聚硅氮烷在疏水涂层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综述了聚硅氮烷疏水涂层的改性方法及其在防冻疏冰、自清洁、防腐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提出通过自修复或添加填料可改善目前聚硅氮烷疏水涂层普遍存在的机械耐久性较差等问题,展望了聚硅氮烷疏水涂层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其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氮烷 疏水改性 防冻疏冰 自清洁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元合金空蚀-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牛佳成 侯国梁 付志强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100,123,124,共19页
水力发电装备和海洋装备中的过流部件在服役时不仅受到腐蚀的影响,还同时受到空蚀破坏,导致过流部件表面材料损失甚至发生断裂,进而严重降低装备服役安全和寿命。现有的过流部件应用材料大多数为铜合金和不锈钢,存在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 水力发电装备和海洋装备中的过流部件在服役时不仅受到腐蚀的影响,还同时受到空蚀破坏,导致过流部件表面材料损失甚至发生断裂,进而严重降低装备服役安全和寿命。现有的过流部件应用材料大多数为铜合金和不锈钢,存在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都无法同步提升的瓶颈,开发出符合“高性能、长寿命、高可靠性”且环境适应性强的新型抗空蚀-腐蚀材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多主元合金独特的四大效应赋予其成为极端环境领域中抗空蚀-腐蚀材料的天然优势,其广泛可调的微观组织、优异的力学性能、出色的抗氧化性以及卓越的耐腐蚀性能,为开发新型抗空蚀-腐蚀材料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抗空蚀-腐蚀多主元合金材料可以通过涂层和块体两个方面制备,同时可以按照主元种类和成分调控、合金化以及形成多主元复合材料来提高抗空蚀-腐蚀性能。综述了多主元合金作为抗空蚀-腐蚀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从材料的微观结构出发,详细讨论了不同涂层和块体多主元合金在空蚀-腐蚀性能方面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元合金 空蚀-腐蚀 涂层 微观组织 极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掺杂类石墨涂层/蓖麻油酸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鹏程 周海斌 +4 位作者 鲁晓龙 隋旭东 杨柳青 玄翠娟 王强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5-723,共9页
钨掺杂类石墨涂层和蓖麻油酸组成的固液复合体系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有望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以及机械装备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中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钨掺杂类石墨涂层,并研究了其在蓖麻油酸微量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结... 钨掺杂类石墨涂层和蓖麻油酸组成的固液复合体系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有望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以及机械装备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中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钨掺杂类石墨涂层,并研究了其在蓖麻油酸微量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钨掺杂类石墨涂层和蓖麻油酸组成的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摩擦系数低至约0.02,磨损率约为6.25×10^(-19)m^(3)/(N·m),比钨掺杂类石墨涂层和聚α烯烃(PAO)组成的固液复合体系的磨损率低约1个数量级,其磨痕在三维轮廓仪可观测的范围内几乎不可见,实现超低磨损.本文中研究结果为碳基涂层/蓖麻油酸固液复合体系的未来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复合润滑 绿色润滑剂 超低磨损 蓖麻油酸 碳基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与工程耐冲击性能研究
11
作者 金孔杰 胡铮 +5 位作者 谈辉 王帅 韩明 田金山 乔竹辉 杨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针对铜基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强烈黏着磨损,继而导致烧蚀与磨损失效的问题,研制了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及其工程样件.测试了样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闭锁冲击系数、传递扭矩、耐振动冲击次数及耐热冲击系... 针对铜基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强烈黏着磨损,继而导致烧蚀与磨损失效的问题,研制了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及其工程样件.测试了样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闭锁冲击系数、传递扭矩、耐振动冲击次数及耐热冲击系数,并分析了力学性能、磨损表面状态及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i_(3)AlC_(2)能够提高铝青铜基体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并减弱黏着磨损,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Ti3AlC2可使换挡摩擦片具备稳定的传递扭矩,并降低其在重载荷与高转速下的摩擦冲击;过量的Ti_(3)AlC_(2)会降低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和结合力,并对耐磨性能和耐振动冲击性能造成不利影响;通过优化Ti_(3)AlC_(2)含量可使复合材料兼顾良好的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及耐冲击性能,进而提升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对摩擦冲击、热冲击及振动冲击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青铜 钛铝碳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耐冲击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油在浸没式冷却系统中的综合性能对比研究
12
作者 黄肖茹 王晓波 +1 位作者 张晟卯 鞠超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8,共8页
随着电动汽车对高效电池热管理需求的增加,浸没式冷却因其优异的散热性能成为研究热点。选取5种低粘度冷却介质———聚α烯烃基础油PAO 2、酯类基础油1190、陶氏二甲基硅油基础油(10 cSt)、CTL 3基础油和环烷基变压器油,系统评估理化... 随着电动汽车对高效电池热管理需求的增加,浸没式冷却因其优异的散热性能成为研究热点。选取5种低粘度冷却介质———聚α烯烃基础油PAO 2、酯类基础油1190、陶氏二甲基硅油基础油(10 cSt)、CTL 3基础油和环烷基变压器油,系统评估理化性能、热导率、介电常数、材料兼容性等。结果表明:5种冷却介质的热导率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其中酯类基础油1190和CTL 3基础油的热导率相对较高,20℃时分别为0.161 W/(m·K)和0.158 W/(m·K);同时酯类基础油1190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起始氧化温度226.2℃)及最低的平均摩擦系数(0.117);酯类基础油1190与多种塑料(PEC、PMMA、ABS等)相容性较好,与PS、PVC材料相容性较差;此外,酯类基础油1190的闪点(205℃)和燃点(229℃)显著优于其他介质,具有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研究为浸没式冷却介质的选型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并验证了酯类油替代传统介质(硅油、矿物油、聚α烯烃)在浸没式冷却系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冷却 锂离子电池 冷却介质 传热性能 材料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车辆高耐热铜基换挡摩擦片摩擦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金孔杰 胡铮 +5 位作者 谈辉 映日 韩明 张万昊 王志勇 张国洪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49,共7页
针对现用铜基换挡摩擦片耐热性能不足,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热失效的问题,研制一种铜合金-Cr-铜包石墨-K_(2)MoO_(4)复合材料摩擦片,并考察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因数、闭锁冲击系数、磨损率及耐热系数,研究Cr、铜包石墨及K_(2)MoO_(4)对... 针对现用铜基换挡摩擦片耐热性能不足,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热失效的问题,研制一种铜合金-Cr-铜包石墨-K_(2)MoO_(4)复合材料摩擦片,并考察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因数、闭锁冲击系数、磨损率及耐热系数,研究Cr、铜包石墨及K_(2)MoO_(4)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量的Cr元素能够通过弥散强化与细晶强化提升材料的硬度与强度;铜包石墨和K_(2)MoO_(4)在摩擦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摩擦表面,可提高材料的润滑性能、换挡柔顺性及耐热系数,从而显著提升摩擦片在重载荷、高转速工况下的热负荷承载能力。然而,Cr、铜包石墨和K_(2)MoO_(4)含量过高时会造成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下降。通过优化其含量可使材料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及耐热性能,进而提升重型车辆换挡摩擦片的热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片 摩擦性能 耐热性能 重型车辆 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ZrNbMoTa)B_(2)高熵陶瓷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高显己 辛本斌 +2 位作者 张爱军 韩杰胜 孟军虎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TiZrNbMoTa)B_(2)高熵陶瓷,探讨了球磨条件对高熵陶瓷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影响,着重研究了(TiZrNbMoTa)B_(2)高熵陶瓷从25~800℃的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速度...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TiZrNbMoTa)B_(2)高熵陶瓷,探讨了球磨条件对高熵陶瓷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影响,着重研究了(TiZrNbMoTa)B_(2)高熵陶瓷从25~800℃的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速度的提高,(TiZrNbMoTa)B_(2)高熵陶瓷内各元素分布趋向均匀,(TiZrNbMoTa)B_(2)逐渐形成单一均匀的具有六方最密堆积(HCP结构)的金属二硼化物固溶相;高熵陶瓷的硬度、断裂韧性和弯曲强度也随之提升.(TiZrNbMoTa)B_(2)高熵陶瓷的高温耐磨性能较低温耐磨性能提高了36倍,其磨损机制由中低温的磨粒磨损转变为高温下的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B_(2)O_(3)的高温自润滑效应和磨损表面氧化釉质层的生成是高熵陶瓷具有良好高温耐磨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高熵硼化物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油酸甘油酯改性凹凸棒石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自修复性能研究
15
作者 牛宇琦 乐凯 +6 位作者 许江 柳宇震 张建军 车清论 徐书生 王爱勤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9-420,共12页
采用SRV高频往复摩擦试验机考察了单油酸甘油酯改性凹凸棒石作为PAO6润滑油添加剂对GCr15钢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磨痕的表面形貌、元素与... 采用SRV高频往复摩擦试验机考察了单油酸甘油酯改性凹凸棒石作为PAO6润滑油添加剂对GCr15钢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磨痕的表面形貌、元素与物相组成等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摩擦行为驱动下凹凸棒石添加剂修复磨痕表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单油酸甘油酯改性的凹凸棒石作为PAO6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显著改善GCr15钢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降低了57.1%,磨损率显著降低了86.3%,这是由于单油酸甘油酯具有良好的减摩作用,凹凸棒石在磨痕表面形成高耐磨的修复膜,使其耐磨性获得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凹凸棒石只有在较高载荷下容易发生摩擦化学反应,从而形成1层由底部铁的氧化物为支撑主体、上部硅酸盐与硬质陶瓷物相及少量碳等构成的复合修复膜,修复膜优先在犁沟处沉积并逐渐向整个摩擦接触界面扩散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单油酸甘油酯改性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行为 修复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烷烃类VOCs催化燃烧耐SO_(2)催化剂研究现状及进展
16
作者 彭钎 董芳 +3 位作者 韩维亮 韩维高 唐志诚 周智芳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8,I0004,共12页
低碳烷烃分子结构稳定,C—H键的断裂能垒较高,被认为是VOCs中最难降解的成分之一.催化燃烧技术因起燃温度低、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VOCs的治理.目前,低碳烷烃类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 低碳烷烃分子结构稳定,C—H键的断裂能垒较高,被认为是VOCs中最难降解的成分之一.催化燃烧技术因起燃温度低、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VOCs的治理.目前,低碳烷烃类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大类.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含硫物种通常会与VOCs分子竞争吸附到催化剂活性位点上,造成活性中心的失活.某些工况下,含硫物种甚至会与活性组分或载体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造成不可逆的中毒.本文针对催化剂表面硫中毒失活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低碳烷烃VOCs催化燃烧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主要抗硫中毒策略,包括构建双贵金属催化体系、元素掺杂、酸化处理以及构筑核壳结构催化剂等.最后,提出了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抗硫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烷烃VOCs 催化燃烧 耐硫性 催化剂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电解液中杂质铅锌的存在状态与深度净化研究
17
作者 陈胜利 金岩 +4 位作者 王庆天 张峰瑞 李亦婧 卢晓锋 郭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0-57,共8页
采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计算了杂质铅、锌在硫酸镍、氯化镍混酸体系中在的存在状态。混酸溶液体系中铅锌的主要存在状态为铅、锌和氯的配合离子PbCl_(3)^(-)、PbCl_(4)^(2-)、PbCl^(+)、ZnCl_(3)^(-)、ZnCl_(4)^(2-)、ZnCl^(+),锌和... 采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计算了杂质铅、锌在硫酸镍、氯化镍混酸体系中在的存在状态。混酸溶液体系中铅锌的主要存在状态为铅、锌和氯的配合离子PbCl_(3)^(-)、PbCl_(4)^(2-)、PbCl^(+)、ZnCl_(3)^(-)、ZnCl_(4)^(2-)、ZnCl^(+),锌和硫酸根的配合离子Zn(SO4)22-,以及二价阳离子Pb^(2+)和Zn^(2+)。其中PbCl_(3)^(-)和PbCl_(4)^(2-)为铅的最主要形态,占溶液中总铅摩尔量的68.15%,ZnCl_(3)^(-)、ZnCl_(4)^(2-)阴离子在锌的形态中所占的比例达到锌总量的80.36%。针对杂质铅、锌的PbCl_(n)^((n-2)-)、ZnCl_(n)^((n-2)-)(n>2)氯阴离子形态,研究制备了选择性吸附材料。对1-乙烯基咪唑进行氨基化修饰得到氨基离子液体溴盐,再将其与二乙烯基苯交联得到双功能的离子液体复合树脂。该树脂对铅、锌的氯阴离子表现出了优异的吸附性能,对镍电解液实际样品中的铅、锌杂质移除率分别达到97.7%和81.26%,能够将电解液实际样品中的铅、锌浓度降低至0.1 mg/L以下,满足深度净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解液 离子形态分析 杂质净化 离子液体 阴离子交换树脂 Visual MINT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氨基酸基离子液体作为水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机制研究
18
作者 孙学敏 刘骁 +6 位作者 郭平霞 陈强 白艳艳 于强亮 杨淑燕 蔡美荣 周峰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524,共11页
本文中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月桂酰肌氨酸钠和氨基酸为原料,采用简单的质子交换反应合成了2种氨基酸基离子液体Lys-LS和Arg-LS,并将其用作水基润滑添加剂.利用SRV-V微动摩擦磨... 本文中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月桂酰肌氨酸钠和氨基酸为原料,采用简单的质子交换反应合成了2种氨基酸基离子液体Lys-LS和Arg-LS,并将其用作水基润滑添加剂.利用SRV-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全自动真彩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了2种离子液体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深入探究了其润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种氨基酸基离子液体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可以显著抑制铸铁在水中的腐蚀.与去离子水相比,当Lys-LS和Arg-LS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5%时,水基润滑液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降低了约70%和85%,具有显著的减摩抗磨效果.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在界面处形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与物理/化学吸附膜协同作用,有效地阻止了滑动摩擦副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而赋予水基润滑液优异的摩擦学性能.2种润滑添加剂制备简单,安全无毒且绿色环保,有望作为水基金属加工液和难燃液压液的关键润滑添加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基离子液体 水基润滑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润滑机理 环境友好型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离子液体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从结构设计到工程应用
19
作者 陈强 秦建 +3 位作者 刘骁 郭平霞 蔡美荣 周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69,共27页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润滑剂和添加剂,自2001年被首次应用于摩擦领域以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众多报道的离子液体添加剂中,备受关注的季磷盐和铵盐型离子液体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而展现出优异的油溶性能和润滑性能。本文旨在清晰...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润滑剂和添加剂,自2001年被首次应用于摩擦领域以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众多报道的离子液体添加剂中,备受关注的季磷盐和铵盐型离子液体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而展现出优异的油溶性能和润滑性能。本文旨在清晰梳理离子液体作为非极性烃类基础油(如矿物油、合成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并为开发新型油溶性离子液体添加剂提供设计思路。文中总结了自2012年首例油溶性离子液体报道以来,常见的油溶性季磷盐和铵盐型离子液体及其多功能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离子液体分子结构(包括阴阳离子类型、取代基大小、阳离子结构对称性等)对其油溶性、热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概述了季磷盐和铵盐型离子液体与传统添加剂ZDDP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差异。此外,还引述了季磷盐和铵盐型离子液体与传统添加剂ZDDP及有机钼添加剂相容性的研究。最后,针对当前润滑添加剂领域存在的挑战与问题,展望了未来离子液体添加剂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 离子液体 润滑添加剂 减摩抗磨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处理和漆酶原位催化二聚的阿魏酸-淀粉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
20
作者 葛怿泽 辛嘉英 +4 位作者 孙立瑞 刘思淼 锁博海 宋增武 夏春谷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采用一种新型的复合改性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以漆酶原位催化阿魏酸二聚结合超声复合方法处理玉米淀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漆酶添加量为4.5 U/g,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400 W,此时得到的... 采用一种新型的复合改性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以漆酶原位催化阿魏酸二聚结合超声复合方法处理玉米淀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漆酶添加量为4.5 U/g,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400 W,此时得到的阿魏酸-淀粉复合物的复合率最高,为22.68%。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阿魏酸与淀粉的结合都是通过非共价作用实现的。阿魏酸-淀粉复合物形成了V型晶体结构,两者结合主要是通过非共价作用的疏水作用力,漆酶原位催化阿魏酸二聚结合超声处理后阿魏酸-淀粉复合物仍然是V型,结晶度有所下降。此外,漆酶原位催化阿魏酸二聚结合超声处理的阿魏酸-淀粉复合物相较机械搅拌的阿魏酸-淀粉复合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淀粉的凝沉作用降低,淀粉的抗老化能力升高,淀粉的透光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阿魏酸 二聚 玉米淀粉 复合物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