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PCR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晓琴 赵淑娟 张晓霞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进步,数字PCR(dPCR)技术逐渐突破瓶颈,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dPCR通过将反应体系分割为数万个微小独立反应单元,实现核酸模板的绝对定量分析,具有无需标准曲线、对抑制剂耐受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进步,数字PCR(dPCR)技术逐渐突破瓶颈,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dPCR通过将反应体系分割为数万个微小独立反应单元,实现核酸模板的绝对定量分析,具有无需标准曲线、对抑制剂耐受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显著优势。目前,dPCR在猪、牛、羊、禽等动物疫病检测中展现出应用潜力,能够检测早期感染或混合感染,支持流行病学研究,监测治疗效果,并实现病原体核酸浓度的绝对定量分析。然而,与qPCR相比,dPCR在寄生虫病检测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高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PCR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检测成本的降低,dPCR有望在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研究和无症状携带病原动物的识别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PCR技术 动物疫病诊断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对小麦粉及腐竹中吊白块的快速检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兰霞 王慧珺 +4 位作者 王新潮 白兴斌 寇宗红 刘阿静 王波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通过电子鼻技术对市售小麦粉及腐竹样品掺入不同质量浓度“吊白块”进行分析鉴别,经线性判别函数分析(LDA)和主成分分析(PCA)分析可知,PCA及LDA分析法均可以对掺入吊白块的小麦粉及腐竹等样品进行有效检测,检测限达0.001 g/kg;此外,PCA... 通过电子鼻技术对市售小麦粉及腐竹样品掺入不同质量浓度“吊白块”进行分析鉴别,经线性判别函数分析(LDA)和主成分分析(PCA)分析可知,PCA及LDA分析法均可以对掺入吊白块的小麦粉及腐竹等样品进行有效检测,检测限达0.001 g/kg;此外,PCA在定量的准确性上要优于LDA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电子鼻由于对样品不需要进行任何预处理,与色谱法相比较,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快速检测 小麦粉 腐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绚束丝菌属Laetisaria和韦特菌属Waitea相关的新属种和新组合
3
作者 白滨 王雪薇 +1 位作者 文朝慧 何苏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0-1082,共13页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从兰州百合罹病鳞片上分离到的丝状真菌(菌株编号:Bulb-4)的分类地位。[方法]通过Koch's法则明确菌株Bulb-4对兰州百合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平板法测定研究菌株的生长温度;观...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从兰州百合罹病鳞片上分离到的丝状真菌(菌株编号:Bulb-4)的分类地位。[方法]通过Koch's法则明确菌株Bulb-4对兰州百合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平板法测定研究菌株的生长温度;观察研究菌株在PDA平板上30℃培养时的形态特征;基于研究菌株的rDNA-ITS和LSU序列进行BLASTn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在试验条件下,菌株Bulb-4对兰州百合的根和鳞片无致病性。菌株Bulb-4的最低、适宜和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10℃、30℃和低于40℃。菌株Bulb-4在PDA平板上30℃培养产生无色至红褐色的束丝(cordon)及4种不同类型的菌核(根状薄片型菌核、束羽状菌核、瘤状或壳状菌核和线形或块根形菌核),未见锁状联合、担子和担孢子。经与绚束丝菌属Laetisaria、韦特菌属Waitea等已知属种形态比对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认该菌为未被描述的新属种,命名为紫褐菌属Fuscopurpurea(Fungal Name Registration No.:FN570971)及百合紫褐菌F.liliorum(Fungal Name Registration No.:FN570972;Type strain Bulb-4,GenBank Acc.No.ITS:OL981321;LSU:ON332725)。在基于rDNA-ITS和LSU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F.liliorum与W.arvalis聚为一组,与Waitea spp.成为姊妹枝,远离Laetisaria属的模式种和属内的其他种。鉴于W.arvalis与Waitea菌属的属模式种和属内其他种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上的较大差异,建立新属布萨利丝属Boosalis(Fungal Name Registration No.:FN571001)及新组合农田布萨利丝菌B.arvalis(Fungal Name Registration No.:FN571002,Basionym:L.arvalis)。[结论]通过与已知属种形态比对和分子系统学分析,建立了新属紫褐菌属Fuscopurpurea和布萨利丝属Boosalis,新种百合紫褐菌F.liliorum及新组合农田布萨利丝菌B.arva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绚束丝菌属 韦特菌属 兰州百合 新属种 新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色期苯丙噻二唑处理对‘霞多丽’葡萄果实氨基酸构成及其降解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关茹文 陈春霞 +6 位作者 张煜 韩雨岐 王建峰 王斐斐 王慧珺 王波 蒋玉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为探究苯丙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处理对葡萄生长过程中果实氨基酸积累及其降解代谢的影响,以‘霞多丽’葡萄为实验植株,果实转色期喷施50 mg/L BTH,花后60 d开始每10 d采集1次样品直至果实成熟(花后110 d),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为探究苯丙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处理对葡萄生长过程中果实氨基酸积累及其降解代谢的影响,以‘霞多丽’葡萄为实验植株,果实转色期喷施50 mg/L BTH,花后60 d开始每10 d采集1次样品直至果实成熟(花后110 d),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分析果实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降解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相应香气产物。结果表明: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是‘霞多丽’葡萄果实的主要氨基酸,BTH处理可促进果实氨基酸积累,抑制果实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生成,提高成熟果实的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降低苹果酸含量;同时,BTH处理抑制了果实游离态支链脂肪族香气化合物的生成,增强了成熟葡萄的氨基酸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AT)、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AAT)和丙酮酸脱羧酶活力,改变了氨基酸总量与乙醇脱氢酶活力的相关性及AT和AAT活力与单糖和有机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而影响了氨基酸代谢香气物质的生成。研究结果可为BTH调控葡萄品质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二唑 ‘霞多丽’葡萄 氨基酸 降解代谢酶活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渣活性炭纯化玫瑰花色苷的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于亚丽 瞿德业 +3 位作者 王波 董卫强 徐继雄 雷春妮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2-982,共11页
为探究玫瑰花渣活性炭(RP-AC)对玫瑰花色苷的吸附纯化性能,本研究以玫瑰鲜花为原料,利用玫瑰花渣活性炭(RP-AC)分离、纯化玫瑰鲜花中的玫瑰花色苷,通过静态、动态单因素试验探究玫瑰花色苷的最佳洗脱参数,并研究纯化所得玫瑰花色苷的抗... 为探究玫瑰花渣活性炭(RP-AC)对玫瑰花色苷的吸附纯化性能,本研究以玫瑰鲜花为原料,利用玫瑰花渣活性炭(RP-AC)分离、纯化玫瑰鲜花中的玫瑰花色苷,通过静态、动态单因素试验探究玫瑰花色苷的最佳洗脱参数,并研究纯化所得玫瑰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和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静态最佳洗脱条件为乙醇浓度45%、pH值2、解吸时间6 h,对应花色苷解吸率达71.64%;动态最佳洗脱参数为流速1 mL·min^(-1)、乙醇浓度55%,对应花色苷解吸率为77.28%。由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试验可知,抗氧化能力顺序为纯化后花色苷>维生素C(VC)溶液>纯化前花色苷。热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pH值对花色苷分子稳定性的影响较大,pH值2、温度40℃时,花色苷的降解速率最低(0.0318 h^(-1))、半衰期最大(21.80 h);pH值6、温度80℃时,花色苷的降解速率最高(0.3792 h^(-1))、半衰期最小(1.83 h)。热力学研究表明,玫瑰花色苷的降解属于非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本研究可为天然花色苷的分离、纯化以及生产加工、保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渣活性炭 纯化 玫瑰花色苷 抗氧化活性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渣活性炭吸附水体中12种混合有机染料的性能
6
作者 于亚丽 瞿德业 +5 位作者 雷春妮 王波 朱江畔 黄翰林 董卫强 徐继雄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686,共10页
以玫瑰花渣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高温煅烧制备玫瑰花渣活性炭(RP-AC),探究其对水体中混合有机合成染料(MD)的吸附性能.表征分析结果显示,RP-AC表面存在多种官能团,比表面积为285.112 m^(2)/g,平均孔径为4.2 nm,总孔容为0.1589 cm^(3)/g,... 以玫瑰花渣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高温煅烧制备玫瑰花渣活性炭(RP-AC),探究其对水体中混合有机合成染料(MD)的吸附性能.表征分析结果显示,RP-AC表面存在多种官能团,比表面积为285.112 m^(2)/g,平均孔径为4.2 nm,总孔容为0.1589 cm^(3)/g,中孔占比54.05%.以MD的去除率为指标,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吸附参数为:RP-AC投加量0.6 g、初始质量浓度ρ(MD)=10 mg/L、吸附时间3 h.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RP-AC对MD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4);颗粒内扩散模型结果表明,RP-AC对MD的吸附过程包含3个阶段,即快速扩散、孔隙内的扩散、动态吸附平衡.吸附等温模型表明RP-AC对染料分子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B)、甲基紫(MV)、甲基橙、结晶紫、酸性橙(AOG)、酸性蓝113(AB113)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对染料分子中性红(BL)、刚果红(CR)、孔雀石绿(MG)、阳离子桃红(FG)、胭脂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RP-AC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对染料MB、CR、RHB、MG、BL、FG、MV、AOG、AB113的去除率>60%,证明RP-AC对去除印染废水中多种MD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渣 活性炭 吸附 有机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抑菌效果和风味品质评价的冰红葡萄酒超高压工艺优化
7
作者 张潇方 翦祎 +3 位作者 龙海涛 王波 马统魏 张波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0-1222,I0003,I0004,共15页
冰红葡萄酒因具有独特的风味特征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生产过程中的灭菌和二氧化硫添加是限制冰酒质量提升、影响其品质表达的关键问题。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美乐冰红葡萄酒抑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美乐冰红葡萄酒为试验原料,通... 冰红葡萄酒因具有独特的风味特征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生产过程中的灭菌和二氧化硫添加是限制冰酒质量提升、影响其品质表达的关键问题。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美乐冰红葡萄酒抑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美乐冰红葡萄酒为试验原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抑菌条件,分析酒样中微生物含量的变化以及酒体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UHP)的最佳条件为压力411 MPa、时间25 min、温度34℃,对应冰红葡萄酒抑菌效果和品质变化的综合评分最高(85.05分)。经最优条件处理后,与对照组(CK)相比,超高压处理组样品的pH值上升,总酸、还原糖含量下降;总酚含量显著增加,单宁含量降低,总黄酮、总花色苷及颜色参数L^(*)值等无显著变化。在酒样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超高压处理后酒样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较CK显著增加,特别增加了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赋予酒样更浓郁的果香特征,显著提高了冰红葡萄酒的感官评分及风味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超高压技术在冰红葡萄酒品质提升方面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技术 抑菌 响应面分析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环境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高扬 逄蕾 +10 位作者 尚旭民 杨楠 史海军 周彦莉 胡礼文 安忠平 史静 雷军龙 袁瑞军 高子斌 路建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932-937,共6页
为研究甘肃雨养和灌溉农业区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质的影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环境下布设试验,种植栽培鄂麦580(EM580)、定丰19(DF19)和高原814(GY814)3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成熟后测定小麦灰分含量、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 为研究甘肃雨养和灌溉农业区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质的影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环境下布设试验,种植栽培鄂麦580(EM580)、定丰19(DF19)和高原814(GY814)3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成熟后测定小麦灰分含量、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和弱化度等9个指标。结果表明,在雨养环境下,灰分含量、容重、沉降值和弱化度在EM580、GY814和DF193个品种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EM580的硬度较GY814、DF19分别高12.40%、5.87%;DF19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分别较EM580高14.94%、10.02%,较GY814高10.85%、7.44%,淀粉含量分别较EM580、GY814低5.36%、4.45%,降落数值较GY814高48.33%。在灌溉环境下,DF19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分别较EM580高8.49%、5.76%,较GY814高36.31%、38.72%;EM580的沉降值较DF19、GY814分别高37.96%、543.53%,降落数值分别提高17.16%、122.86%,硬度分别提高39.55%、56.67%,容重分别提高4.44%、6.75%;GY814的淀粉含量较EM580、DF19分别提高2.45%、4.68%,弱化度分别提高20.39%、8.05%,灰分含量较EM580、DF19分别降低4.08%、12.24%。同时,小麦灰分含量、容重、硬度、降落数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在灌溉环境下的变异系数均高于雨养环境。通过品质综合评价,雨养环境下DF19综合得分第一,说明雨养环境下更能提高DF19该小麦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环境 灌溉环境 基因型 小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果渣栽培的线辣椒品质分析与评价
9
作者 刘阿静 解迎双 +3 位作者 李乔花 王娟 王慧珺 王波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6,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质量分数油橄榄果渣栽培基质对线辣椒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油橄榄果渣、棉籽壳、麸皮、珍珠岩为主料栽培线辣椒,分别添加含油橄榄果渣0%(S0)、10%(S4)、25%(S3)、50%(S2)和75%(S1)等5个处理,检测线辣椒的品质及产量等指标,... 为了探究不同质量分数油橄榄果渣栽培基质对线辣椒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油橄榄果渣、棉籽壳、麸皮、珍珠岩为主料栽培线辣椒,分别添加含油橄榄果渣0%(S0)、10%(S4)、25%(S3)、50%(S2)和75%(S1)等5个处理,检测线辣椒的品质及产量等指标,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线辣椒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S0相比,添加油橄榄果渣的S1、S2、S3和S4处理的线辣椒总产量提高了10.21%~65.80%,线辣椒中水分、蛋白质、多糖、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S0),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S0;S1处理的线辣椒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8.22 g·100 g^(-1),是S0的2.47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比(EAA/TAA)超过推荐标准值,综合品质和营养成分较佳。总之,通过添加油橄榄果渣作为线辣椒栽培基质的方法完全可行,更有利于线辣椒生长和综合品质提升,其中添加75%油橄榄果渣(S1)更适用于线辣椒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油橄榄果渣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QuEChERS Nano-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坚果中吡噻菌胺的研究
10
作者 王娟 刘阿静 +3 位作者 张欢 丁欢 王建荟 王波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1期91-94,共4页
建立Sin-QuECh ERS Nano-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坚果中吡噻菌胺酰胺类杀菌剂残留的方法。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吡噻菌胺在质量浓度10~500μg/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建立Sin-QuECh ERS Nano-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坚果中吡噻菌胺酰胺类杀菌剂残留的方法。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吡噻菌胺在质量浓度10~500μg/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在0.25,0.50,2.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92.3%~117.0%,RSD<4.0%(n=6),定量限(LOQ)0.25μg/kg,使用该方法对进口坚果、超市售坚果和小摊贩售坚果进行检测,发现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0%,小摊贩售样阳性样品检出率高达4.0%。该方法前处理快速简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满足坚果中吡噻菌胺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QuEChERS Nano 坚果 吡噻菌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qMan探针的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
11
作者 杨小龙 滕少娜 +5 位作者 何玲 周林 高文娜 王溪桥 孔德英 孙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74-78,共5页
柑橘黄龙病是我国目前柑橘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根据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rplj基因的种内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建立了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柑橘黄龙... 柑橘黄龙病是我国目前柑橘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根据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rplj基因的种内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建立了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检测的最低DNA浓度为0.01 ng/μL。对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出受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侵染的柑橘。本文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可用于疑似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的检测和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 快速检测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油橄榄果渣有机肥对辣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解迎双 刘阿静 +4 位作者 李乔花 赵敏 白兴斌 仲斌 王波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14-17,24,共5页
为了验证油橄榄渣有机肥对辣椒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祥宇油橄榄生态园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在辣椒上施用油橄榄果渣有机肥,辣椒的株高、茎粗、果实外观品质均有提高;且随着油橄榄果渣有机肥施肥比例的增加,辣... 为了验证油橄榄渣有机肥对辣椒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祥宇油橄榄生态园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在辣椒上施用油橄榄果渣有机肥,辣椒的株高、茎粗、果实外观品质均有提高;且随着油橄榄果渣有机肥施肥比例的增加,辣椒果实中各品质鉴别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辣椒的不同生长期,17种氨基酸含量因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总体来看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油橄榄果渣有机肥料和化肥对辣椒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产量较空白组提高7.61%~13.02%,产值提高0.24%~0.55%,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渣有机肥 辣椒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技术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嬿雯 王波 +5 位作者 刘阿静 王莹捷 把灵珍 韩舜愈 管贤贤 周小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7-152,共6页
为了使植物油中脂溶性维生素E异构体得到更好的分离,建立一种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快速分离和测定植物油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方法。样品经异丙醇溶解,过0.22μm有机相滤膜后直接进样分析。分析条件为HSS C_(18)SB色谱柱(3.0 mm×... 为了使植物油中脂溶性维生素E异构体得到更好的分离,建立一种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快速分离和测定植物油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方法。样品经异丙醇溶解,过0.22μm有机相滤膜后直接进样分析。分析条件为HSS C_(18)SB色谱柱(3.0 mm×100 mm, 1.8μm),CO_(18)和0.2%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50℃,检测波长290 nm。结果表明:维生素A和维生素E在测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 5及以上,样品回收率为82.00%~106.82%,RSD在0.94%~3.57%之间,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94%~3.51%与3.74%~5.13%,并采用已建立的方法对26份植物油样品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进行测定,表明植物油中维生素E含量最高,其中以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为主,β-生育酚含量较低。该方法简单高效、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植物油中脂溶性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分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合相色谱法 植物油 维生素A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滴数字PCR技术鉴别猪肉掺假方法的建立及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溪桥 解迎双 +3 位作者 周小平 丁功涛 马忠仁 Nurul Izza Nordin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1期77-80,共4页
探讨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在猪肉掺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提取猪肉肌肉组织中的基因组DNA,设计猪源性内标基因引物及探针序列,以ddPCR进行扩增读取结果,在不同物种中进行特异性检测,利用标准质粒DNA检测最低下限... 探讨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在猪肉掺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提取猪肉肌肉组织中的基因组DNA,设计猪源性内标基因引物及探针序列,以ddPCR进行扩增读取结果,在不同物种中进行特异性检测,利用标准质粒DNA检测最低下限拷贝浓度;在不同掺杂量组织中检测最低比例。结果表明,猪源性ddPCR检测体系特异强,在10~2000 copies/μL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检测线性,RSD值小于25%,可检测至猪肉掺杂量为1%的混合样品。基于ddPCR的检测猪肉掺假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掺假 微滴数字PCR 鉴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功能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关键活性组分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齐安安 周小平 +4 位作者 雷春妮 马鑫 解迎双 庞伟强 郝兰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83-3093,共11页
为明确兰州市不同采样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特征、关键活性组分以及来源.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选取5个采样点,依据EPA TO-17的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采用TENAX吸附管进行采样,TD-GC-MS分析;获得各个采样点功能区VOCs组... 为明确兰州市不同采样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特征、关键活性组分以及来源.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选取5个采样点,依据EPA TO-17的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采用TENAX吸附管进行采样,TD-GC-MS分析;获得各个采样点功能区VOCs组分在采暖季与非采暖季的特征、含量变化趋势;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MIR)、·OH自由基消耗速率常数评估采样点功能区关键活性组分,利用比率与因子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共确定出106种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各个采样点功能区VOCs浓度特征与时空变化明显不同;其浓度最高的物种为甲苯、苯乙烯,2-甲基戊烷、三氯乙烯、苯乙烯、苯、甲苯、乙基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萘、丙酮等次之;而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有正己烷、甲基环戊烷、反-2-戊烯、甲苯等;VOCs组分的·OH自由基消耗速率与OFP贡献值在各个采样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因子分析法的结果显示,5个采样点功能区的4个因子提取了空气VOCs源成分85.32%以上的信息量,且这4个因子的内容将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交通排放源、柴油燃烧和工业涂料释放为主要来源,其中生物源与人为活动,环境背景源也是不容忽视的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关键活性组分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低碳数正构烷烃组分特征及大气化学反应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齐安安 周小平 +3 位作者 马鑫 雷春妮 庞伟强 管贤贤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6-304,共9页
为明确兰州市大气环境常态下低碳数正构烷烃(C5~C19)质量浓度变化、组分特征及大气化学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11月—2018年6月选取兰州市5个采样点,利用TENAX吸附管采集空气样品,应用TD-GC/MS(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对样品进行分析.... 为明确兰州市大气环境常态下低碳数正构烷烃(C5~C19)质量浓度变化、组分特征及大气化学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11月—2018年6月选取兰州市5个采样点,利用TENAX吸附管采集空气样品,应用TD-GC/MS(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对空气样品中低碳数正构烷烃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的OFP(臭氧生成潜势)、·OH消耗速率、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进行评估计算,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法分析低碳数正构烷烃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贡献率特征.结果表明:①在10种低碳数正构烷烃中,正己烷(C6)对OFP的贡献率最大,正辛烷(C8)对·OH消耗速率的贡献率最大,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和37.64%.②在10种低碳数正构烷烃中正辛烷(C8)对SOA生成潜势的贡献率最大,为50.02%.③大气化学反应活性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低碳数正构烷烃总质量浓度与OFP、·OH消耗速率相关性显著(R分别为0.895和0.948).④因子分析表明,5个未知因子所包含的化学反应活性信息量在94.511%以上,所含信息量也体现了未知因子组成的重要性,可为进一步解析大气化学反应活性提供参考.研究显示,正辛烷、正己烷是低碳数正构烷烃的2个关键活性组分,正辛烷是大气化学反应活性贡献率最大的化合物之一,也是汽车尾气排放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己烷是人为源与自然源的混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低碳数正构烷烃 组分特征 化学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QuEChERS快速滤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对猪肉中甲硝唑和恩诺沙星的测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解迎双 白兴斌 +2 位作者 寇宗红 张欢 王波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3期53-56,61,共5页
快速滤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猪肉中甲硝唑和恩诺沙星的测定。比较了采用不同提取溶剂对甲硝唑和恩诺沙星的提取效率;比较了3种净化方式对猪肉中甲硝唑和恩诺沙星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甲硝唑和恩诺沙星在0.50~500... 快速滤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猪肉中甲硝唑和恩诺沙星的测定。比较了采用不同提取溶剂对甲硝唑和恩诺沙星的提取效率;比较了3种净化方式对猪肉中甲硝唑和恩诺沙星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甲硝唑和恩诺沙星在0.50~50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检出限为0.5~1.0μg/kg,定量限为0.099~1.113μg/kg;在0.5,1.0,10.0μg/kg 3个水平下,回收率为96%~107%,RSD为2.3%~6.1%。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分离效果好,适用于蜂蜜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同时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咪唑 喹诺酮 快速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城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提升措施与建议
18
作者 芦昱文 冯玉芳 +1 位作者 刘志业 邵旭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6期170-173,共4页
为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提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效能的措施,对城关区现有农产品监测站进行了调研。经分析归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存在农业生产者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对有害农产品的处理方式不合理、农... 为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提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效能的措施,对城关区现有农产品监测站进行了调研。经分析归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存在农业生产者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对有害农产品的处理方式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乡村振兴 发展现状 措施 兰州市城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果渣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降解
19
作者 瞿德业 朱梦晨 +3 位作者 雷春妮 王波 周小平 王彩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5,共9页
橄榄油生产工业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橄榄果渣(OP),该研究利用OP作为再生前驱体,采用氢氧化钾作为活化剂处理OP,将其制成一种成本低且环保的生物吸附剂(OP-AC),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亚甲基蓝(MB)。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考察了改变制... 橄榄油生产工业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橄榄果渣(OP),该研究利用OP作为再生前驱体,采用氢氧化钾作为活化剂处理OP,将其制成一种成本低且环保的生物吸附剂(OP-AC),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亚甲基蓝(MB)。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考察了改变制备过程中的固液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对MB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孔径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对所制备的OP-AC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4∶5.8、活化时间为21 min、活化温度为527℃时,染料MB去除率最大为92.6%。通过对制备的OP-AC进行表征,其比表面积为278.8324 m^(2)/g,平均孔径为3.4180 nm,总孔容为0.131684 cm^(3)/g,微孔占比为79.42%。OP-AC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以含氧官能团为主,包括羟基、羧基和羰基等。结果表明制备的吸附剂孔隙结构发达,表面吸附位点充裕,是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生物材料,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剂 响应面 表征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橄榄油中180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艳 雷春妮 +4 位作者 王波 张欢 王新潮 周小平 朱梦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04,共12页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快速测定橄榄油中180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并考察了乙腈酸化浓度、水相体积、萃取剂种类的影响。通过分散液液微萃取进行样品前处理,经含2%甲酸的乙腈溶液提...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快速测定橄榄油中180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并考察了乙腈酸化浓度、水相体积、萃取剂种类的影响。通过分散液液微萃取进行样品前处理,经含2%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后,上清液与萃取剂快速注入水相,取待测物供仪器分析,采用基质标准溶液进行定量。结果表明:87.8%农药的线性范围为0.02~2µg/mL,12.2%农药的线性范围为0.1~2µg/mL,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所有待测农药的检出限为0.002~0.020 mg/kg,定量下限为0.007~0.067 mg/kg,其中有135种农药的定量下限达0.007 mg/kg,23种农药的定量下限达0.017 mg/kg,占总数量的88%;在0.02、0.1、0.2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70%~120%的农药占全部待测农药的76.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的农药占总数的94.4%以上。应用该方法对10份市售橄榄油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5种农药,检出量为0.0057~0.0427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试剂消耗少且绿色环保,能够满足橄榄油中多种农药残留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橄榄油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