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言”、“事”关系的分合与流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董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80,共9页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言"、"事"关系始终处于复杂的变化状态。《尚书》虽以记言为主,但记言的背后皆有本事,未尝离事而空言。《尚书》总结历史经验、宣讲道义以资经世致用的《书》教之旨奠定了书史的精神传统。《春...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言"、"事"关系始终处于复杂的变化状态。《尚书》虽以记言为主,但记言的背后皆有本事,未尝离事而空言。《尚书》总结历史经验、宣讲道义以资经世致用的《书》教之旨奠定了书史的精神传统。《春秋》创立编年史法,但有叙事而无记言。《尚书》中以记言形式表现的《书》教之旨在《春秋》中通过"春秋笔法"表现出来。针对《春秋》叙事的过于简略,《左传》对其进行了补充。《左传》叙事"言事结合"、"以事为主",史传文学中的三类"言"体基本定型,比例趋于合理。《国语》《战国策》又出现了以"记言"为主的倾向,表现了史家在"言"、"事"取舍中的徘徊。"言"、"事"关系在《史记》中又有新的变化。《史记》以人物纪传为叙事方式,记言文字分化为四种形态。而一以贯之的书史精神在《史记》中除了"寓褒贬论断于叙事",还由记言中的"太史公日"来承载。《史记》《汉书》以后,以叙事为主的纪传体成为书史正统,但"言"与"事"的比重权衡及其消长演变一直伴随着史传文学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两汉 史传文学 “记言” “记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古历史的民族志书写与文学再现——以赵宇共小说《走婚》《炎黄》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淑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9,共7页
当代历史小说出现一种以某一族群历史为对象,会通历史、人类学和文学复原栩栩如生的历史图景,探究族群文化精神的叙事作品。赵宇共的小说《走婚》、《炎黄》即对华夏远古历史进行了复原,体现出历史民族志书写的性质,有较严谨的知识性,... 当代历史小说出现一种以某一族群历史为对象,会通历史、人类学和文学复原栩栩如生的历史图景,探究族群文化精神的叙事作品。赵宇共的小说《走婚》、《炎黄》即对华夏远古历史进行了复原,体现出历史民族志书写的性质,有较严谨的知识性,并对华夏文化精神的根性进行了多方位探索。同时,小说把知识的表达转化为文学意象,将知识性蕴含在想象和虚构的小说世界之中,对上古先祖生活的描写有血有肉,有较高的文学审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宇共 《走婚》 《炎黄》 历史民族志 华夏文化 文化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的微博与当代文学创作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琳 金生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X期83-84,共2页
自媒体时代的微博文学,已经是当代文学创作系统中的中坚力量。微博文学样式强调自主参与,即时互动,为精神家园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随着微博文学的兴起,个人参与和个性表达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微博文学拾起汉语文字的美丽和魅力,以... 自媒体时代的微博文学,已经是当代文学创作系统中的中坚力量。微博文学样式强调自主参与,即时互动,为精神家园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随着微博文学的兴起,个人参与和个性表达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微博文学拾起汉语文字的美丽和魅力,以全新的文学样式表达着内心世界,使得文学的传统作用得到了回归和发展,从而在新的空间和时间下用积极的方式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当代的文学创作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 微博 当代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津门查氏的遭际、心态及其水西庄的营建——以查为仁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恒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0-144,F0002,F0003,共7页
天津查氏水西庄是清代私家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并对清代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查氏水西庄园林的构筑及其广纳下层布衣寒士的善举,与查家特殊的家族渊源和遭遇经历不无关系。文章从家门罹难、"花影"痛史、息心水西三个方... 天津查氏水西庄是清代私家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并对清代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查氏水西庄园林的构筑及其广纳下层布衣寒士的善举,与查家特殊的家族渊源和遭遇经历不无关系。文章从家门罹难、"花影"痛史、息心水西三个方面对查氏尤其是查为仁的家族渊源、怆苦经历和心态嬗变略做考证,以探求查为仁的苦难心路及其水西庄的文化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门查氏 水西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农诗歌创作中的人格体现及其交游取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小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73,共6页
金农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诗人的人格特征在诗中有多方面体现。金农诗通过"鸥"、"鹤"、"菊"、"梅"等众多意象营造出意象体系,含蓄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取向;又通过个性化的表现方式直接传... 金农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诗人的人格特征在诗中有多方面体现。金农诗通过"鸥"、"鹤"、"菊"、"梅"等众多意象营造出意象体系,含蓄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取向;又通过个性化的表现方式直接传达了作者狂放不羁、率真洒脱的性格和感情意绪。同时,金农的交游取向也突出地体现了其人格特征,他的交游网络除了和浙派人士具有特殊渊源者如卢见曾、鲍鉁等个别官员外,多限于浙派人士,其中以隐逸和布衣之士为其交游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农诗歌 人格特征 意象营造 个性化表达 交游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长者折枝”析疑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金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3Z期5-6,共2页
《孟子·梁惠王》上篇中"为长者折枝"一句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历来人们对"为长者"和"折枝"的理解是有分歧的。我们结合前人的研究,通过考证认为,"为长者"应读作"为(wèi)长(zhǎng)... 《孟子·梁惠王》上篇中"为长者折枝"一句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历来人们对"为长者"和"折枝"的理解是有分歧的。我们结合前人的研究,通过考证认为,"为长者"应读作"为(wèi)长(zhǎng)者",意思是"为长辈"、"替长辈"。"折枝"就是按压、磋磨手指之类,东汉赵岐"案摩折手节解罢枝"的解释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为长者 折枝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的“语法化”理论研究概述
7
作者 韩陆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Z期11-12,共2页
从现代文学革命开始之后,汉语文学的发展就是在西方现代化历史背景下进行变革的,白话文学观念的出现,新的主题、语言形式、文学功能等方面的改变,汉语的本质和内涵的改变,其实是汉语语法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本文对汉语语法化的相关问题... 从现代文学革命开始之后,汉语文学的发展就是在西方现代化历史背景下进行变革的,白话文学观念的出现,新的主题、语言形式、文学功能等方面的改变,汉语的本质和内涵的改变,其实是汉语语法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本文对汉语语法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汉语文学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法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之历史时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艳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88-193,共6页
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是19世纪最著名的美国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问世后受到了英语世界的广泛赞誉。该诗以历史时空体统摄全篇,同时将历史时间具体化为自然时间和生活时间,将历史空间具体化为... 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是19世纪最著名的美国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问世后受到了英语世界的广泛赞誉。该诗以历史时空体统摄全篇,同时将历史时间具体化为自然时间和生活时间,将历史空间具体化为自然空间与生活空间。朗费罗通过频繁的时空切换展现了清教移民始祖登陆美洲后生活中的一个个侧面。其中,登陆美洲后清教移民的大量死亡、清教移民与印第安人的斗争、"五月花"号的返航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普利茅斯岩石"等纪念物,作为关于清教移民始祖的集体记忆的重要方面,都通过具体的时空结构得到了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费罗 《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 时空体 清教移民始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与现代小说文化生态的双向互构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万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8,共4页
当我们把现代小说研究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中,在文化学视域进行审视和研究时,通常会出现"失语"症状,因为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现代小说是"欧风美雨"孕育的新文学式样。这样一来,现代小说的文化根基就完全站在了西... 当我们把现代小说研究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中,在文化学视域进行审视和研究时,通常会出现"失语"症状,因为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现代小说是"欧风美雨"孕育的新文学式样。这样一来,现代小说的文化根基就完全站在了西土之上,传统文化失去了应有的言说空间,这显然与现代小说发生发展的事实不相符合。那么,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究竟给现代小说提供了什么样的养分?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把《红楼梦》与现代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回答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现代小说 文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类象形与胸有成竹——汉字对文人画的影响
10
作者 孙绿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2,共6页
象形字概括简约的结构特征与会意字联想对比的悟性思维模式对中国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哲学中象与意的关系由此形成,"以形释义"的文字学方法也与"以形象论道"的哲学方法论融为一体,书写方式则保留... 象形字概括简约的结构特征与会意字联想对比的悟性思维模式对中国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哲学中象与意的关系由此形成,"以形释义"的文字学方法也与"以形象论道"的哲学方法论融为一体,书写方式则保留了一定的巫术内容,它们共同培育了重神轻形的艺术精神。写意文人画的文化前提正是汉字中象与意的逻辑关系、书写中的巫术精神以及以形释义的文字学传统,而其最高境界则是得意忘象与破形传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文人画 象形 会意 水墨画 题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