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地区干部脂肪肝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9
1
作者 万红 李玲 唐艳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干部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兰州市47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472例中检出脂肪肝223例占47.24%,其中男性200例占受检男性51.15%,女性23例...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干部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兰州市47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472例中检出脂肪肝223例占47.24%,其中男性200例占受检男性51.15%,女性23例,占受检女性28.39%。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脂肪肝患病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体检人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秦华 吴晓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95-296,共2页
目的观察兰州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对163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兰州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占92.02%,B型占4.33%,B+C型占3.64%。基因C型患者中,肝硬化患者明显多于慢... 目的观察兰州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对163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兰州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占92.02%,B型占4.33%,B+C型占3.64%。基因C型患者中,肝硬化患者明显多于慢乙肝患者,(49.33% vs3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年龄、HBVDNA对病情的影响,肝硬化与肝癌患者在年龄方面明显大于慢乙肝患者,在HBVDNA水平方面低于慢乙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地区以C型为主,符合北方以C型为主的研究结果 ;除外基因型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程的长短、HBVDNA水平等多种因素来分析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渐 万红 +1 位作者 杨正茂 王兆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15-718,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灌流(PP)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72例ACLF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根据病情不同,3~4 d进... 目的评价血浆灌流(PP)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72例ACLF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根据病情不同,3~4 d进行1次人工肝治疗,平均每例患者进行1~3次),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0,PP联合PE治疗,共107例次)和对照组(n=32,单纯PE治疗,共85例次)。记录患者治疗前、术后及术后72 h的TBil、ALT和PTA。并在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3.89%(46/72);术后72 h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9.54±86.23)U/L vs(354.75±100.76)U/L,t=2.6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TBil、ALT水平在术后(联合组:t值分别为6.69、15.84,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5.34、14.38,P<0.05)及术后72 h(联合组:t值分别为3.24、8.83,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2.40、4.61,P<0.05)均有降低;2组患者的PTA水平在术后与治疗前比较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3、5.01,P值均<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皮肤瘙痒、皮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周或肢体麻木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8%vs 31.76%,χ~2=9.11,P<0.05)。结论 PE联合PP与单纯PE治疗均可有效改善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2组治疗有效率近似;但联合组可节省40%~50%血浆,且降低了PE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同时更符合目前血源紧缺的社会现实,是临床治疗手段的更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灌流 血浆置换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及肝脏有效血流量评估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秦华 王文政 王占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ICGR15)、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评估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慢性肝炎患者在治疗前行ICG清除试验和EHBF测定,同时检测患者ALT、TBil、Alb、PTA、CHE等指标。分别观察轻、中...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ICGR15)、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评估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慢性肝炎患者在治疗前行ICG清除试验和EHBF测定,同时检测患者ALT、TBil、Alb、PTA、CHE等指标。分别观察轻、中、重度患者;ALT正常与异常组患者;TBil正常与异常组患者的ICGR15、EHBF两项指标变化。对患者的ICGR15、EHBF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探讨ICG清除试验及EHBF对病情预测的价值。计量资料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在轻度与重度、中度与重度患者间ICGR15、EH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5.0、12.0、25.0、29.0,P<0.05)。(2)在ALT正常与异常组间,ICGR15、EH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为135.5、146.0,P值为0.089、0.155)。(3)在TBil正常与异常组间,ICGR15、EHB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68.0、84.0,P<0.05)。(4)轻度、中度、重度患者ICGR15、EHBF、ALT、TBil的AUC分别为:0.434、0.497、0.622、0.521;0.969、0.075、0.900、1.000;0.861、0.161、0.759、0.950。结论在肝功能定量试验中ICG清除试验是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较为准确的方法,有利于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花青绿(ICG) 肝炎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正茂 张岭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173-1175,共3页
门静脉血栓(PVT)发生在部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中并进一步加剧门静脉压力。诱发PVT形成的风险因素尚未明确。但已经注意到脾切除术可能使PVT形成的风险增加;更严重的是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PVT可能会进展为脾切除术后危及患者... 门静脉血栓(PVT)发生在部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中并进一步加剧门静脉压力。诱发PVT形成的风险因素尚未明确。但已经注意到脾切除术可能使PVT形成的风险增加;更严重的是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PVT可能会进展为脾切除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并发症。分析了脾切除术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指出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是PVT后天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切除术 高血压 门静脉 危险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晓庆 万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94-296,30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肝衰竭患者资料,收集年龄、性别、职业、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CHO)及并发症(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情况,分... 目的探讨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肝衰竭患者资料,收集年龄、性别、职业、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CHO)及并发症(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情况,分析这些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住院期间血清TBil最高值及CHO最高值、住院期间PTA上升的最高值及PTA降低的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职业、钾紊乱、入院时血清TBil、入院时CHO及CHO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钠紊乱、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在不同预后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发现5个与预后具有独立相关性的指标:住院期间TBil最高值、感染、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结论住院期间TBil最高值、感染、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是影响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渐 万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术前与术后72 h细胞因子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并经血浆置换治疗的58例肝衰竭患者,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未愈组。测定治疗前...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术前与术后72 h细胞因子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并经血浆置换治疗的58例肝衰竭患者,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未愈组。测定治疗前及术后72 h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干扰素(IFN)γ的水平,观察其变化和预后的关系。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结果经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好转率为67.24%(39/58),未愈率为32.75%(19/58)。好转组血浆置换治疗术前和术后72h血清IL-4、IL-6、IL-10、TNFα以及IFN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8~5.163,P<0.05),其中IL-4、IL-6、TNFα、IFNγ的下降程度较未愈组患者更为明显,IL-10水平提升程度较未愈组明显。术前IL-6、TNFα水平未愈组较好转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2.174,P<0.05)。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4、IL-6、IFNγ,提升IL-10水平,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措施。肝衰竭患者发生的免疫损伤过程中,IL-6、TNFα较其他细胞因子似乎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肝功能衰竭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唐艳萍 万红 周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学的特点。方法对156例HBeAg阴性和阳性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探讨两组CHB患者HBVDNA与ALT、G及S的关系,检测CHB患者肝... 目的探讨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学的特点。方法对156例HBeAg阴性和阳性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探讨两组CHB患者HBVDNA与ALT、G及S的关系,检测CHB患者肝组织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结果HBeAg阴性CHB患者HBVDNA含量明显低于HBeAg阳性者,肝组织炎症程度高于后者,HBVDNA水平与ALT、G和S呈正相关,HBeAg阳性CHB血清HBVDNA与ALT、G无相关性。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随炎症程度升高而升高。结论与HBeAg阳性CHB相比,HBeAg阴性者HBVDNA水平低,炎症程度高,HBVDNA水平与ALT、G、S正相关。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随炎症程度增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EAG 组织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灌洗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正茂 施文娟 +1 位作者 周渐 王兆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兰州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静滴抗菌素并放腹水,补充血浆、...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兰州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静滴抗菌素并放腹水,补充血浆、白蛋白治疗,同时对治疗组患者采用温盐水腹腔灌洗和腹腔内注射抗菌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09%,优于对照组47.50%(χ2=7.4836,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17.39%,低于对照组37.50%(χ2=4.4159,P<0.05),两组在有效率和病死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灌洗是治疗肝硬化合并SBP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膜炎 腹腔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水平与预后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渐 万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23-323,325,共2页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清总胆红素 降水 术前后 内科综合治疗 人工肝支持系统 预后 重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在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华 王世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3-414,共2页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LAM耐药发生生化学突破的患者根据肝功受损严重程度分别给予ETV和ADV+LAM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生化学及HBVDNA的变化。结果LAM耐药后肝...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LAM耐药发生生化学突破的患者根据肝功受损严重程度分别给予ETV和ADV+LAM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生化学及HBVDNA的变化。结果LAM耐药后肝功能轻到中度受损的患者,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明显改善病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耐药后肝功严重受损的患者,给予ETV1.0mg/d治疗,4周后,除3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病情均得到较好控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耐药后肝功能轻到中度受损的患者,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好的疗效。对于耐药后肝功严重受损的患者,最好给予ETV治疗以尽快控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