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孙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协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入)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法分组...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协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入)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接受NCPAP、PS联合NCPAP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更低,动脉血氧分压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氧疗时间、NCPAP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呼气终末正压、吸入氧浓度更低,氧合指数更高(P<0.05)。结论:PS结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良好,能够进一步改善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纠正缺氧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对血清proBNP浓度的影响
2
作者 段彩华 李小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KD)对血清B型利钠肽原(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KD患儿进行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采取高剂量丙种球蛋白...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KD)对血清B型利钠肽原(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KD患儿进行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采取高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取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手足硬肿、黏膜充血、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眼结膜炎)好转时间、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roBNP]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足硬肿症状好转时间(1.70±0.68)d、黏膜充血症状好转时间(2.62±1.04)d、发热症状好转时间(1.42±0.62)d、皮疹症状好转时间(3.79±1.55)d、淋巴结肿大症状好转时间(3.02±0.91)d、眼结膜炎症状好转时间(2.40±1.30)d均短于对照组(2.64±0.82)d、(3.18±0.93)d、(2.65±1.20)d、(4.70±1.62)d、(4.18±0.70)d、(3.13±1.43)d(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PCT、TNF-α、proBNP水平(18.15±5.16)mg/L、(0.27±0.10)μg/L、(12.41±4.32)ng/L、(108.96±15.74)pg/mL均低于对照组(23.61±6.02)mg/L、(0.48±0.13)μg/L、(16.45±4.87)ng/L、(148.63±11.27)pg/mL(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KD治疗中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疗效有所差异,与低剂量相比,高剂量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proBNP等指标的水平,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血清pro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抗原特异性IgE测定在预测特异性皮炎患儿食物过敏发生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玲 张玉珏 杨晓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检测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儿食物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sIgE)的浓度能否预测临床过敏的发生。方法:纳入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招募的婴儿患者(1~18个月)327名,在24个月的随机双盲阶段后,是持续12个月的开放标签(OL)... 目的:检测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儿食物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sIgE)的浓度能否预测临床过敏的发生。方法:纳入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招募的婴儿患者(1~18个月)327名,在24个月的随机双盲阶段后,是持续12个月的开放标签(OL)阶段,再进行食物的过敏发展。此外,在基线、双盲和OL阶段结束时,测量牛奶、蛋清、花生、小麦、海鲜混合物和大豆的sIgE。结果:到OL阶段结束时,15.9%的AD患儿发生至少1种食物过敏,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是花生、牛奶和蛋清,分别占6.6%、4.3%和3.9%[17]。海鲜、大豆和小麦过敏比较罕见。牛奶、鸡蛋和花生的sIgE水平随AD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牛奶、花生、蛋清和海产品混合物的基线sIgE值与这些食物发生过敏的风险在统计学上具有相关性(P<0.05)。AD的严重程度较高(IGA)也可以预测食物过敏的发生。ROC值下的面积显示,基线sIgE预测花生、牛奶和蛋清的食物过敏的准确率高,但不适用于海鲜、小麦或大豆。结论:在有大量发生食物过敏风险的婴儿中,sIgE水平对于预测食物过敏的发展无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抗原特异性IgE 特异性皮炎 食物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粉针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13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04年第18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双黄连粉针 急性感染性腹泻 联合治疗 抗生素 小儿 疗效观察 夏秋 多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眼底改变临床分析
5
作者 张小妮 王玉瑾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眼底改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择325名出生后窒息新生儿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57例SAH患儿纳入观察对象。采用第二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 CamⅡ)于生后24~72 h内行眼底检... 目的了解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眼底改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择325名出生后窒息新生儿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57例SAH患儿纳入观察对象。采用第二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 CamⅡ)于生后24~72 h内行眼底检查,观察SAH患儿眼底特点及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眼底出血程度分Ⅰ、Ⅱ、Ⅲ、Ⅳ级。设正常足月适于胎龄儿20例为对照组。结果 (1)57例SAH患儿中,眼底异常改变阳性率为84.2%(48/57),主要表现为视乳头水肿18例(37.5%)、视网膜出血27例(56.3%)和血管痉挛3例(6.2%),对照组眼底异常改变阳性率为5.0%(1/20),仅表现为视乳头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0,P=0.001)。出血程度Ⅰ级者10例(37.1%)、Ⅱ级者7例(25.9%)、Ⅲ级者6例(22.2%)和Ⅳ级者4例(14.8%)。(2)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严重程度与SAH程度呈正相关(r=0.632,P<0.05)。结论 (1)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56.3%;(2)动态用Ret CamⅡ监测SAH患儿视网膜出血情况可能有助于SAH患儿颅内病变的早期判断和预后,并客观指导临床治疗,其方法方便、直观、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出血/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