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根系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维俊 黄高宝 +2 位作者 王芬娥 雒六元 张明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5,共4页
测定了小麦成熟期根系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研究了根的应力-应变规律,观察了根的微观组织结构,得到了根的解剖构造图像,建立了小麦根的横截面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小麦根是一种典型的多相、筛状、不连续、不均匀、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根... 测定了小麦成熟期根系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研究了根的应力-应变规律,观察了根的微观组织结构,得到了根的解剖构造图像,建立了小麦根的横截面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小麦根是一种典型的多相、筛状、不连续、不均匀、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根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弹性,其承载能力取决于机械组织厚度、维管束数量,以及各组织及其细胞之间的连接形式和连接强度,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的强度极限分别为21.21~57.25 MPa和3.08~13.0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铰钢管混凝土拱桥增跨顶升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世忠 欧阳永金 +3 位作者 张慧 蔺鹏臻 王佳 冀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30,共7页
为满足交通需求,厦门市某无铰钢管混凝土拱桥桥下道路需从双向6车道拓宽至双向10车道,相应需对原拱桥进行顶升增跨改造。改造需将原拱桥整体提升1.7 m,跨径由43.2 m增加至46 m。改造时首先在原结构上张拉临时系杆,使桥梁由无铰拱变为系... 为满足交通需求,厦门市某无铰钢管混凝土拱桥桥下道路需从双向6车道拓宽至双向10车道,相应需对原拱桥进行顶升增跨改造。改造需将原拱桥整体提升1.7 m,跨径由43.2 m增加至46 m。改造时首先在原结构上张拉临时系杆,使桥梁由无铰拱变为系杆拱,然后进行拱脚切割、顶升增跨施工,最终形成新的无铰钢管混凝土拱桥并解除临时系杆。为确保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安全,采用ANSYS建立拱桥有限元模型,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及位移和应力监测。仿真分析及监测结果表明,结构实际位移及受力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改造全过程中结构位移及受力的变化均在合理范围,不影响改造后的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杆拱桥 钢管混凝土结构 增跨 顶升 改造 监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HTCC与PAM复配除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常青 韦俊 +2 位作者 王健 王刚 郝学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0-56,共7页
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以高岭土悬浊液的浊度去除率确定了HTCC的最佳投加量,研究了壳聚糖季铵盐与不同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的复配除浊效果,确定出其最佳复配比为mHTCC:mPAM=16.67:1,以该复配比在... 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以高岭土悬浊液的浊度去除率确定了HTCC的最佳投加量,研究了壳聚糖季铵盐与不同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的复配除浊效果,确定出其最佳复配比为mHTCC:mPAM=16.67:1,以该复配比在最佳投加量(1.875 mg/L HTCC+0.112 mg/L PAM)下,对原浊为98 NTU的高岭土悬浊液,浊度去除率达到96%以上,余浊<4 NTU。实验表明:先投加HTCC时HTCC/PAM的絮凝效果较先投加PAM时好;pH对HTCC/PAM的除浊效果影响较大,当pH<7时,絮凝效果不太理想,pH约为7.5时除浊效果达到最佳,之后随着pH的升高浊度去除率缓慢降低;沉降时间对HTCC/PAM的除浊效果影响不大,说明沉降速度快;在相同投加范围内,HTCC/PAM最佳投药点的浊度去除率随原浊的增加而增加,余浊亦随原浊的增加而变大;慢搅转速对HTCC/PAM的除浊效果影响较大,且较高的慢搅转速有助于浊度去除率的提高及余浊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 聚丙烯酰胺 复配 除浊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A/O工艺处理难降解石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完颜华 侯捷 孔艳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2,101,共5页
针对石化工业废水排放量大、组成复杂、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通过试验研究探讨水解+A/O工艺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处理机理和工艺适应性,为石化废水寻求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的处理方案。此外,为了发挥工艺的最佳处理效果,通过分析废水COD和... 针对石化工业废水排放量大、组成复杂、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通过试验研究探讨水解+A/O工艺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处理机理和工艺适应性,为石化废水寻求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的处理方案。此外,为了发挥工艺的最佳处理效果,通过分析废水COD和氨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水解+A/O工艺的有效运行控制参数,对正确指导实际运行,使石化废水达标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类似难降解废水处理的实际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废水 水解+A/O工艺 COD去除率 NH3-N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絮凝剂HTCC与PAC复配絮凝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韦俊 常青 +2 位作者 张文杰 张彦成 郝学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9-33,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了阳离子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研究了HTCC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确定最佳复配比为m(HTCC)∶m(PAC)=1∶1.6,在该复配比及最佳投加量下,浊度去除率达96%以上,余浊<4 NTU。实验表明:pH对HTCC/PAC的除浊效果影响较大... 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了阳离子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研究了HTCC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确定最佳复配比为m(HTCC)∶m(PAC)=1∶1.6,在该复配比及最佳投加量下,浊度去除率达96%以上,余浊<4 NTU。实验表明:pH对HTCC/PAC的除浊效果影响较大;沉降时间对除浊效果无明显影响;经HTCC/PAC处理后水样中的Al3+残余量明显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允许含量;HTCC/PAC对黄河兰州段水样的絮凝效果良好,最佳投加量下出水余浊<3 N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 聚合氯化铝 复配 絮凝 余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AM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的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效红 郝学奎 常青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3,共3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循环冷却水对已合成的三元共聚物阻垢剂(PMAM)性能的影响,进行不同条件下碳酸钙静态阻垢实验.探讨药剂用量、工业循环冷却水的温度、恒温时间、pH值、碱度和浓缩倍数等因素对阻垢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阻垢剂的药剂用... 为了进一步研究循环冷却水对已合成的三元共聚物阻垢剂(PMAM)性能的影响,进行不同条件下碳酸钙静态阻垢实验.探讨药剂用量、工业循环冷却水的温度、恒温时间、pH值、碱度和浓缩倍数等因素对阻垢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阻垢剂的药剂用量仅为8 mg/L,冷却水的pH值为7时阻垢效果最佳,热稳定性和时效性好,浓缩倍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 三元共聚物 阻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金刚石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郝学奎 李效红 王三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5-57,共3页
针对人造金刚石废水中的重金属回收和生产废水的处理,提出了一整套从酸性废水中回收重金属镍、锰的新型工艺。该工艺中对Mn2+采用KMnO4氧化法,对Ni2+采用电解回收法来进行处理。通过试验,确定了KMnO4氧化剂的投加量,每1mgMn2+需要1.9mgK... 针对人造金刚石废水中的重金属回收和生产废水的处理,提出了一整套从酸性废水中回收重金属镍、锰的新型工艺。该工艺中对Mn2+采用KMnO4氧化法,对Ni2+采用电解回收法来进行处理。通过试验,确定了KMnO4氧化剂的投加量,每1mgMn2+需要1.9mgKMnO4;用膜扩展阴极法电解回收Ni2+的最佳运行条件为:pH=4.5,H3BO3作为缓冲剂,电解温度控制在(40±5)℃,电流密度为3A/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金刚石废水 氧化 膜扩展阴极法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层顺序对基体裂纹起始及扩展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兰中 许爱荣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共2页
基体裂纹是复合材料层板最常见的一种层内损伤形式。本文以自制的烯丙基双酚A改性双马树脂 (BMI DPA)为基体材料 ,采用无切口矩形试件 ,研究静载下铺层顺序对基体裂纹的起始及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铺层顺序不仅影响基体裂纹的... 基体裂纹是复合材料层板最常见的一种层内损伤形式。本文以自制的烯丙基双酚A改性双马树脂 (BMI DPA)为基体材料 ,采用无切口矩形试件 ,研究静载下铺层顺序对基体裂纹的起始及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铺层顺序不仅影响基体裂纹的起始载荷、扩展速率、断裂韧性 ,也将对基体裂纹的饱和裂纹密度产生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铺层顺序 基体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发电机组机房降噪技术
9
作者 张文有 马守才 段琼花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3年第5期45-46,共2页
介绍了内燃发电机组机房设计技术。
关键词 内燃发电机组 机房设计 噪声治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