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管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学俭教授访谈
1
作者 王学俭 刘占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7,共5页
访谈介绍了王学俭老师在兰州大学学习、生活、教学、研究的情况:着重概括了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集组织全国性科研大会规模、贡献,以及王教授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丰硕科研成果、对新媒体传播建构及功能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和谐稳... 访谈介绍了王学俭老师在兰州大学学习、生活、教学、研究的情况:着重概括了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集组织全国性科研大会规模、贡献,以及王教授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丰硕科研成果、对新媒体传播建构及功能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性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研成果 新媒体传播 生态文明 和谐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视角下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完善 被引量:2
2
作者 蒙慧 王雅菲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一个由若干单项党内法规制度构成,且各部分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联的复杂系统。当前,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一系统仍存在从“比较完善”到“完善”的现...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一个由若干单项党内法规制度构成,且各部分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联的复杂系统。当前,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一系统仍存在从“比较完善”到“完善”的现实差距。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是人们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工具,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能够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系统观考察发现,现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整体性、结构性、功能性和开放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立足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系统图景,应通过加强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整体性思考、优化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结构样态、提升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功能效用以及保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充分开放等举措,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积极回应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切实要求,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 党内法规 全面从严治党 依规治党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与创新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先春 张若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F0002,共10页
城乡关系是传统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化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之生成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与创新。其对马克思城乡关... 城乡关系是传统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化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之生成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与创新。其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表现在: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消除工农差别”到“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其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创新表现在: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全面提高城乡规划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对流,全面提高城乡要素市场建设融合水平;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融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 赓续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加速思想及人类解放的现实推进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马克思作为社会加速思想的奠基者,对社会加速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构想。马克思认为,科技革新加剧社会阶级对立继而导致社会危机的加速机制使得反噬效应越发明显,也相应使得劳动异化的超越、私有财产关系的解构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 马克思作为社会加速思想的奠基者,对社会加速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构想。马克思认为,科技革新加剧社会阶级对立继而导致社会危机的加速机制使得反噬效应越发明显,也相应使得劳动异化的超越、私有财产关系的解构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进而言之,社会加速进程中劳动解放、社会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嵌套式”展开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当代劳动者在网络合作中建设“自治”的智识平台,而且能够推动社会层面积极追求以“人类社会”为出发点的新型社会关系,政治领域不断探索以“人本逻辑”为基础的自由人联合体,这总体上构成社会加速机制下人类解放的当代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加速 科技革新 阶级对立 社会危机 人类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先春 李琦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和研究阐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拓新与理论积淀,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围绕这一重大命题,理论界从多个维度展开的学术探讨和研究阐释,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的学理支撑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已有研究文献分析表明,关于这一重大命题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尚在起步与破题阶段,理论研究呈现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突出问题。尝试从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主题主线、精髓要义、结构逻辑和构建要求等六个维度,研究和阐释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学理意蕴,并提出整体性的构建思路与体系框架,全面提高这一理论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理性,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建设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次生”的交换抽象到再生产过程的“先验”——对马克思抽象劳动概念的再反思
6
作者 谢亚洲 王劲坤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在《资本论》中,抽象劳动作为资本实体的一种社会先验形式,在整个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价值抽象的推动力。但是,马克思对抽象劳动的理解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内在张力。“新马克思阅读”通过对价值形式的考察,认为抽象劳动是一种在交... 在《资本论》中,抽象劳动作为资本实体的一种社会先验形式,在整个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价值抽象的推动力。但是,马克思对抽象劳动的理解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内在张力。“新马克思阅读”通过对价值形式的考察,认为抽象劳动是一种在交换中构建起来的有效关系,其来源于流通过程中以货币为目的的商品交换,只有在交换过程中被耗费的具体劳动才能充当特定量的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从而使构成抽象劳动之基础的抽象得以完成。而价值批判学派则更加重视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本身,认为抽象劳动不是一种“次生”的流通关系或社会验证关系所构成的交换抽象,而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一种生产关系,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形式本身所带来的现实抽象。通过对抽象劳动概念的辨析,再反思其在流通关系与生产关系间的论证逻辑,有助于揭示作为社会先验形式的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的本质,以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劳动 新马克思阅读 价值批判学派 劳动价值论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审思与批判--基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宏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8,共9页
现代性是资产阶级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沉疴顽疾”,也是当代哲学的重要时代课题。虽然“现代性”这一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尚未以系统形式被提出和讨论,但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确已深刻揭示了现代性随着资产阶... 现代性是资产阶级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沉疴顽疾”,也是当代哲学的重要时代课题。虽然“现代性”这一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尚未以系统形式被提出和讨论,但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确已深刻揭示了现代性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历史生成过程。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最高理性,资本逻辑是现代性的本质表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社会现代性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非人化”,并进一步证明了雇佣劳动导致人的物化和工具化。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现代性的批判,图绘了社会主义的独特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现代性 资本逻辑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动员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学俭 高璐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现代社会动员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不仅推动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信仰信念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社会动员方式主要有传媒动员、参与动员和教育动员,其对... 现代社会动员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不仅推动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信仰信念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社会动员方式主要有传媒动员、参与动员和教育动员,其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该总结现代社会动员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正视面临的问题,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了解群众心理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动员的作用,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加强群众的参与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建设,同时采取激励手段,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现代社会动员 传媒动员 参与动员 教育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构建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学俭 刘强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始进入"E-science"时代。当前不断涌现出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而且给人类传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始进入"E-science"时代。当前不断涌现出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而且给人类传播活动及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也给作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体系的立体构建,将进一步彰显新媒体实践的民族品格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传播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马克思主义 传播体系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意蕴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学俭 宫长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当代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学俭 张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等新媒体的强势发展,正在引领着新的信息革命,也改变着信息传播的环境和方式。马克思主义要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新技术,做好与传统媒体、与人际传播的融合,从而使得相关马克思...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等新媒体的强势发展,正在引领着新的信息革命,也改变着信息传播的环境和方式。马克思主义要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新技术,做好与传统媒体、与人际传播的融合,从而使得相关马克思主义的信息交流更为社会化,实现有效传播,更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媒体 信息传播 互联网 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云志 杨永强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8,共7页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着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实践智慧、新的理论视野和新的使命担当,历史性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新的历史阶段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理论...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着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实践智慧、新的理论视野和新的使命担当,历史性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新的历史阶段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性地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权,推进一系列新经济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是创生性地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阶段论、实现方式论以及国际关系论,振兴了科学社会主义;四是创制性地肯定党的领导地位,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确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模式,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理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根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理论总结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先春 杨志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127,共5页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能够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拥有理论根基、实践根基、群众根基和文化根基这四大根基。正是这坚实的四大根基,支撑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四大根基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维度的人本管理及其实践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舸珺 郭建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199,203,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阐释人本管理,有利于正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做好现实中的管理工作。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关于人之本质、人之主体性、人之需要和人之自由的四个理论纬度,对于在实践中实施人本管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人本管理 本质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学俭 魏泳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28,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度凝练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对社会意识生成发展、结构层次和运作机理作了全面探索和科学阐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度凝练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对社会意识生成发展、结构层次和运作机理作了全面探索和科学阐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以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回应和引领社会思潮为关键,以价值理念的个体转化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意识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再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先春 吴阳松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1,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有一个演变历程,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从马克思主义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创新化五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涵 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殖民地谜题”与新帝国主义的当代困境——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时间性主体的重建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亚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5,共8页
对马克思来说,存在着一种资本主义现代性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的“殖民地谜题”表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坚持和探索。在马克思理论中存在着三种彼此辩证融合的时空框架。由世界市场所标注的全球时空本质上是一种“关系... 对马克思来说,存在着一种资本主义现代性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的“殖民地谜题”表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坚持和探索。在马克思理论中存在着三种彼此辩证融合的时空框架。由世界市场所标注的全球时空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性的时空”。在全球时空中,价值非物质性的对象性力量是起实际作用的力量,从中发展不出直接衡量某种社会性的权力关系,也发展不出一种保证利益流动的绝对力量。反而,由于时间价值化,各种“时间性主体”在其中正在得以重建,中国和印度重视知识和文化等方面的传统力量则成为了重要的全球化力量。在关系性的时空中,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正在瓦解新帝国主义的逻辑前提,这是新帝国主义当下面临的最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新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现代性 时间性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学俭 刘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7,共7页
在实践基础上构筑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到了创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最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需... 在实践基础上构筑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到了创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最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需要,新的理论需要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新的选择,这种新的选择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理解。以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并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民主的现代困境:从马克思到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亚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0,共7页
立足于马克思对西方现代政治文明缺陷的分析,指出民主政治的文明缺陷使资本主义主宰了西方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历史进程,社会的理性化历史进程只不过是由民主政治的文明缺陷所导致的一个资本主义为民主准备的历史陷阱,民主政治的文明缺陷... 立足于马克思对西方现代政治文明缺陷的分析,指出民主政治的文明缺陷使资本主义主宰了西方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历史进程,社会的理性化历史进程只不过是由民主政治的文明缺陷所导致的一个资本主义为民主准备的历史陷阱,民主政治的文明缺陷给西方现代政治发展造就了一种无法回避的"理性化"陷阱。所以,根据马克思的分析,西方民主出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民主国家的政治实质和文明缺陷。后马克思主义在此意义上继承了马克思的事业,试图将人类从这种非政治性的"理性化陷阱"中拯救出来——重建"民主公民身份"。思想与现实意义在于:反思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进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进程提供历史经验和思想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的困境 马克思 后马克思主义 西方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梭和马克思:自然主义德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的对话 被引量:4
20
作者 宫长瑞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与自然主义德育观有着深厚的渊源。卢梭和马克思在对现代化引发的道德危机进行回应和解决的过程中,再现了自然主义德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自身的内在逻辑,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对自然主义德育观的全面超越。... 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与自然主义德育观有着深厚的渊源。卢梭和马克思在对现代化引发的道德危机进行回应和解决的过程中,再现了自然主义德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自身的内在逻辑,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对自然主义德育观的全面超越。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经济出现新常态的背景下,自然主义德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的"对话",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道德问题,重塑道德权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马克思 自然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德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