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探 被引量:17
1
作者 徐黎丽 赵海军 马曼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0,共6页
以中国99个陆地边境口岸为例,在边境界定、边境县人口统计基础上,分析发现,影响边境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陆地边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有限,跨国民族(含跨境、跨... 以中国99个陆地边境口岸为例,在边境界定、边境县人口统计基础上,分析发现,影响边境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陆地边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有限,跨国民族(含跨境、跨界民族)的民心相通作用发挥不足,周边国家关系深受大国渗透及干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路径有"五全":一是全覆盖,即中国边境区域全覆盖;二是全小康,即持续推进边境人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是全方位,即全方位设计符合边境实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四是全辐射,即将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连接起来;五是全过程,即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建设,达到文化润疆的目标。根据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程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包括山河恋、家国情、中国心、邻国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边境 边境民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0,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驱动力。以中华民族发展的纵向脉络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及社会心理基础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并从现实出发来探讨其行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民族"自为"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为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共知共觉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在 自觉 自为 历史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黎丽 于洁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4,共10页
中国陆地边境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民众的民族、职业身份多元,因此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前期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的基础上,以142个中国陆地边境县市中选取99个边境... 中国陆地边境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民众的民族、职业身份多元,因此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前期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的基础上,以142个中国陆地边境县市中选取99个边境口岸所在地州或地级市、县(自治县)或县级市、乡镇及村为调查点,涉及31个民族身份和10类60种职业身份,深度访谈人数3210人,按访谈对象认可的内容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整理分析显示,铸牢陆地边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其中国家层次内容有: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国家制度、落实在边境和邻国关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次的内容有:脱贫奔小康的经济生活、不断传承与升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城乡通行程度不断提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个人层次的内容有:国家边境就是家乡的家国观念、居民与边民的两重身份等。以上内容为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工作提供了内容借鉴。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突出社会及个人层面的内容,以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民众 中华民族共同体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西北边境地区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杨亚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30,共8页
由于陆路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人文禀赋,铸牢陆路边境地区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面临与国家中心区域趋同的共性挑战,也存在本土的地方性困境。尤其是分布着众多陆路口岸的西北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更加复... 由于陆路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人文禀赋,铸牢陆路边境地区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面临与国家中心区域趋同的共性挑战,也存在本土的地方性困境。尤其是分布着众多陆路口岸的西北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样。铸牢西北边境地区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在实事求是地了解该地区实际的基础上,正确应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遵循,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元化路径,多管齐下,才能全面、有效地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边境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含义 被引量:39
5
作者 徐黎丽 韩静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含义的认识仍存在分歧,这种局面不利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国家疆域、互补的生计方式、互鉴的生活经验、共有的历史记忆... 目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含义的认识仍存在分歧,这种局面不利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国家疆域、互补的生计方式、互鉴的生活经验、共有的历史记忆、共认的价值体系、共育的国民意识、共享的精神家园的实体与精神共同体。而“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共同体的名称,源于“华”字体现了中国人的起源与象征意义;“中华”是中国各个民族不断融合的结果;“中华”已经演变成为中国国家的名称;“中华民族”这个名称能够反映中国各族人民共创同建中国的发展历程。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现代含义就是国族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 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文化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黎丽 许浩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8,共7页
人类的语言文字因其记录人类文明成果、根据不同语言文字可将人类分为不同亚群体、促进人类文明互鉴与进步等作用而表明其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对于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来说,由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构成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因其历史悠久... 人类的语言文字因其记录人类文明成果、根据不同语言文字可将人类分为不同亚群体、促进人类文明互鉴与进步等作用而表明其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对于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来说,由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构成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因其历史悠久、使用人数较多则发挥着沟通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周边国家借鉴与使用、成为联合国通用语言、向全球传播中华文明等文化作用。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可或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内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文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语义逻辑 被引量:4
7
作者 马英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3,共1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华、中华民族基础上形成的概念,结合其语境表征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概念经历了人文地理到国家名称的变化,“中华民族”概念是中国近代遭遇西方秩序的产物,其内涵也在汉族、国...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华、中华民族基础上形成的概念,结合其语境表征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概念经历了人文地理到国家名称的变化,“中华民族”概念是中国近代遭遇西方秩序的产物,其内涵也在汉族、国族、国民等多种层次间跳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各民族”通常代替“中国民族”“中华各(诸)民族”成为推动各民族发展的“国家在场”话语。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各民族认同聚焦的方向。客观认识中国民族理论语境下中华、中华民族及其中华民族共同体语义逻辑,有助于凝聚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语境下“中华民族”语义脉络 被引量:4
8
作者 马英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0,共11页
“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遭遇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产生的概念。囿于其有过中华民国时期民族主义印记及其指涉的多层次复杂内涵,造成了当下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大相径庭。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在李大钊“中华民国之人... “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遭遇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产生的概念。囿于其有过中华民国时期民族主义印记及其指涉的多层次复杂内涵,造成了当下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大相径庭。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在李大钊“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的萌发下,经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探索、长征时期革命实践和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生死存亡的劫难,其内涵上(多数以“中国民族”概念出现)走了一条平行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的语义路线。1938年后“中华民族”概念被明确表达为“中华各(诸)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文献大多以“中国各民族”“中国各族人民”来表述中华民族。梳理中国共产党使用“中华民族”的概念史,结合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语义,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摆脱单一民族国家建构思维,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话语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理论 共同体建设 民族国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陆地边境口岸在陆疆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徐黎丽 李蜜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3,共9页
中国陆疆大多数边境口岸坐落在乡镇和村庄,陆地边境口岸在陆疆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边境口岸发挥着交通枢纽和资源运输作用、传统和现代产业支撑作用、文化作用、安全保障作用等。但陆地边境口岸本身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口岸开放程... 中国陆疆大多数边境口岸坐落在乡镇和村庄,陆地边境口岸在陆疆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边境口岸发挥着交通枢纽和资源运输作用、传统和现代产业支撑作用、文化作用、安全保障作用等。但陆地边境口岸本身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口岸开放程度有限、口岸经济仍然依靠传统的地理优势、口岸村庄和牧场持续空巢化,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等影响边境口岸发挥带动边疆乡村振兴的作用。加快口岸开放力度、促进口岸经济转变、发展口岸特色产业、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势在必行。边境口岸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促进边境安全与边疆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边境口岸 陆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居与消费的联结: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景观营造逻辑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正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155,共15页
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自然和社会情景中创造出的农业生产系统,它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在遗产旅游影响下,扎尕那人在房屋景观的筑造、村落文化宫的营建和农林景观的营造中体现出栖居的生命逻辑和消费的生存逻... 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自然和社会情景中创造出的农业生产系统,它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在遗产旅游影响下,扎尕那人在房屋景观的筑造、村落文化宫的营建和农林景观的营造中体现出栖居的生命逻辑和消费的生存逻辑的结合。这种结合体现了景观、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景观的营造中,旅游不仅消解了传统的农林牧复合系统,也重塑了农林牧复合系统。景观营造是当地人在传统文化、地方社会和旅游经济的相互关联中的生活实践。这种实践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现实境况,而且有助于拓展遗产旅游和人类学“栖居”理论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居 遗产旅游 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地边境护边员职业化问题探析
11
作者 徐黎丽 许浩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19,共9页
从技能标准、制度化管理、劳动关系契约、行为规范及培训等职业化标准来看,中国陆地边境护边员半职业化趋势明显。它具体表现在定期发放补贴、规范的职业化流程、严格的管理制度、每月定期执勤、日常农牧商生计与巡边相结合等方面。半... 从技能标准、制度化管理、劳动关系契约、行为规范及培训等职业化标准来看,中国陆地边境护边员半职业化趋势明显。它具体表现在定期发放补贴、规范的职业化流程、严格的管理制度、每月定期执勤、日常农牧商生计与巡边相结合等方面。半职业化的原因有:边民利用职业便利做好日常戍边工作是其历史背景;工作性质属于辅协边防军人和移民警察工作是其前提条件;通过职业化措施有效遏制边境村庄牧场空巢化是其直接动因。为了更好地发挥护边员在强边固防与连通周边国家的作用,我们需要因地制宜改善边境基础设施、统一护边员名称、执勤与补贴精准体现“半职业化”标准、职业管理细致化、职业培训精准化,并鼓励护边员“薪火相传”,从而充分发挥护边员在边境管控与畅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陆地边境 护边员 职业化 半职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