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探析——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延德 张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7-329,332,共4页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环境-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组成的物质循环系统,在这一物质循环系统中消费通过前后向关联.从生产到资源利用和直接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两个方向影响着城市环境。以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度模...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环境-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组成的物质循环系统,在这一物质循环系统中消费通过前后向关联.从生产到资源利用和直接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两个方向影响着城市环境。以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分析1990-2002年间能源消费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联度,来探讨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变动 环境效应 灰色关联度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黄土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意义 被引量:43
2
作者 徐树建 潘保田 +3 位作者 高红山 王均平 管清玉 胡春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9,共7页
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黄土高原西部、河西走廊及河南西部等6个剖面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的黄土-古土壤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取了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各剖面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主要分为粗细两个组分,并显示出一定的区域性差异... 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黄土高原西部、河西走廊及河南西部等6个剖面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的黄土-古土壤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取了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各剖面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主要分为粗细两个组分,并显示出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和不同的沉积学意义。敏感组分主要受物源和沉积后成壤作用的影响:冰沟和罗家湾剖面可能受源区的影响更大而使敏感组分偏粗,暖和湾和扣马剖面可能由于后期风化的影响较大而使敏感组分偏细。对扣马剖面末次冰期旋回堆积的L1和S1的粒级-标准偏差分析表明,L1的敏感组分与全剖面相似;而S1的敏感组分与全剖面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成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敏感组分 风成沉积 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潘美慧 宋春晖 +3 位作者 李吉均 张军 张平 惠争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8-585,共8页
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孙家剖面的第17~20层古土壤、下山剖面的第79~82层古土壤)微形态、粒度、碳酸钙含量、Rb/Sr、CIW、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的综合分析,揭示出该区中新世古土壤发育强度普遍高于当地现代土壤,其中早中新世中... 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孙家剖面的第17~20层古土壤、下山剖面的第79~82层古土壤)微形态、粒度、碳酸钙含量、Rb/Sr、CIW、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的综合分析,揭示出该区中新世古土壤发育强度普遍高于当地现代土壤,其中早中新世中晚期古土壤发育程度相对较弱,古土壤类型为森林-森林草原型褐土-碳酸盐褐土,成壤时期气候为湿润-半湿润,指示亚洲季风可能在早中新世中晚期已经出现,强度较弱,但仍高于现代当地季风强度;中中新世古土壤发育程度强,古土壤类型为森林淋溶型褐土至棕壤,成壤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说明中中新世夏季风可能已很强盛,并且明显高于现在当地季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地区 古土壤 微形态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相同食物当量玉米与紫花苜蓿生产环境影响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胥刚 王进贤 +3 位作者 林慧龙 任继周 陈磊 崔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共11页
为了探讨种植业结构调整对于我国环境的影响,本研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计算了甘肃省民勤县农户水平2014与2015年从农资生产到农户入仓范围生产1kg玉米籽粒及1kg紫花苜蓿鲜草的环境影响,并使用基于蛋白质和热量的计量单位——食物当量... 为了探讨种植业结构调整对于我国环境的影响,本研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计算了甘肃省民勤县农户水平2014与2015年从农资生产到农户入仓范围生产1kg玉米籽粒及1kg紫花苜蓿鲜草的环境影响,并使用基于蛋白质和热量的计量单位——食物当量(FEU),比较分析了1个FEU玉米籽粒和紫花苜蓿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生产1kg玉米籽粒和1kg紫花苜蓿鲜草全生命周期的一次性能源消耗(PED)分别为9.35和1.22 MJ,水资源消耗(WU)分别为889.33和144.37kg,矿物和化石资源消耗(DAR)分别为0.13和0.02kg antimony-eq,气候变化潜值(GWP)分别为1.21和0.10kg CO_2-eq,可吸入无机物(RI)分别为4.23×10^(-3)和1.88×10^(-4) kg PM2.5-eq,光化学臭氧合成(POFP)分别为2.41×10^(-3)和1.71×10^(-4) kg NMVOC-eq,环境酸化潜值(AP)分别为8.55×10^(-3)和8.03×10^(-4) kg SO_2-eq,淡水富营养化(FEP)分别为1.20和0.09kg P-eq,生态毒性(ecotoxicity)分别为1.26×10^(-2)和1.49×10^(-3) CTU。1个FEU紫花苜蓿生产的PED、WU、DAR、GWP、RI、POFP、AP、FEP和ecotoxicity则分别为玉米籽粒的20.50%、25.43%、21.08%、12.99%、6.98%、11.15%、14.76%、12.31%和18.58%。因而考虑到苜蓿的食物-经济比较优势,目前应给予其不少于粮食作物的种植补贴。并且如果将我国的部分玉米种植改为苜蓿种植,则是最便捷、经济的既能满足我国食物结构需求,又能减少农业生产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措施。本研究同时也为在我国深入开展粮改饲提供了一定的立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玉米 苜蓿 食物当量 草地农业系统 农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红山 潘保田 +1 位作者 李吉均 隋玉柱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4年第4期40-47,共8页
根据近期研究成果 ,陆陆碰撞的初期发生在为 60~ 65Ma ,但此时青藏高原并未发生大幅度的隆升。而在此后的 3 7~ 3 .6Ma期间 ,青藏地区经过两次隆升与两次夷平 ,形成了目前高原及其周缘山地广泛分布的两级夷平面 (山顶面与主夷平面 )... 根据近期研究成果 ,陆陆碰撞的初期发生在为 60~ 65Ma ,但此时青藏高原并未发生大幅度的隆升。而在此后的 3 7~ 3 .6Ma期间 ,青藏地区经过两次隆升与两次夷平 ,形成了目前高原及其周缘山地广泛分布的两级夷平面 (山顶面与主夷平面 )。其中山顶面形成于渐新世 ;主夷平面形成于新第三纪 ,结束于 3 .6Ma ,当时海拔不超过 1 0 0 0m。所以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多期脉动性隆升的结果。综合新生代以来全球性重大的构造气候事件 ,可以发现它们与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良好的时间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升过程 环境变化 青藏高原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田风霞 赵传燕 王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9,共7页
基于时域反射仪(TDR)观测的土壤水分数据,探讨了祁连山东段旱泉沟流域2009年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孔隙度等7个环境因子与土壤水分时空... 基于时域反射仪(TDR)观测的土壤水分数据,探讨了祁连山东段旱泉沟流域2009年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孔隙度等7个环境因子与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间,灌草地和林灌地的土壤含水量最高,灌木地、林地次之,然后依次为退耕还草地、农地、退耕还林地和荒草地;海拔、坡向、土壤孔隙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分布的主要因子,且不同月份土壤水分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各不相同,7月份与坡向相关性最大,8、9月份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最大,10月份与海拔相关性最大;研究区内23个样点0-10 cm土层含水量的总体变异系数(CV)最大,10-20 cm土层含水量的总体CV最小,且样点1和9以及样点14-17的土壤剖面含水量的CV较大;土壤孔隙度对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坡位、坡向与海拔的影响次之,而地貌类型、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范对应分析(CCA) 土壤水分 环境因子 旱泉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以及南方网纹红土与砖红壤环境意义的差异 被引量:23
7
作者 尹秋珍 郭正堂 方小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361,共9页
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 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垒结以及风化成因铁锰质结核的出现;典型的成壤过程为强烈的化学风化、红化、均质化、淋溶以及显著的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成土母质和土壤排水条件的变化,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亦有所差异。而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的发育程度低于砖红壤,不宜被划分为砖红壤或氧化土,而更趋向归入老成土,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中大致相当于红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砖红壤 微形态 网纹红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风电基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胡雅杰 闫业庆 +1 位作者 孙继成 魏国孝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2-98,共7页
利用1∶10×104土地利用数据库和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通过Arcgis 9.2和Fragstats 3.3软件,运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法和景观生态学法对酒泉风电基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基地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酒泉风电基地规划... 利用1∶10×104土地利用数据库和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通过Arcgis 9.2和Fragstats 3.3软件,运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法和景观生态学法对酒泉风电基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基地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酒泉风电基地规划实施前后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22.51减小为21.44,生态环境质量变差;未利用地是该区域的主导景观要素,建筑用地景观要素指数变化趋势与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景观要素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用地与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景观要素之间的转换关系;在景观级别上,景观斑块数、斑块密度、斑块周长、形状指数、分离度、优势度、蔓延度指数降低,斑块平均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等均增加,表明酒泉风电基地建设使景观要素大斑块增多,小斑块减少,景观形状变得更为规则、简单,在地域分布上的分散程度降低,景观要素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增加,景观空间结构更复杂,增加了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在景观要素上,形状指数、分维数减小,散布和并列指数增加,也表明研究区内景观要素出现规则化和简单化,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 风电基地 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指数 景观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碱淖湖泊沉积记录的近五十年来的环境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双 陈硕 张家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34-2537,2576,共5页
对红碱淖湖泊短钻岩芯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碳酸盐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恢复了红碱淖近五十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依据红碱淖湖泊沉积记录,可以将红碱淖过去五十年的环境变化大致划分为2大阶段:第一阶段(A阶段,1957~1996... 对红碱淖湖泊短钻岩芯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碳酸盐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恢复了红碱淖近五十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依据红碱淖湖泊沉积记录,可以将红碱淖过去五十年的环境变化大致划分为2大阶段:第一阶段(A阶段,1957~1996年),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经历了迅速扩张(1957~1969年)、基本稳定(1969~1990年)和渐趋萎缩(1990~1996年)三个亚阶段;第二阶段(B阶段,1996~2005年),湖泊面积缩小,但指标中碳酸盐含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快速增加,指示湖泊沉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碳酸盐保存条件发生改变,碳酸盐含量在这种情况下已不能指示湖泊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 粒度 TOC 碳酸盐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环境载体中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明生 张虎才 李斌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0年第3期205-213,共9页
生物标志物作为地质时期生物体的"遗迹",是研究古生物(植被)与古环境的良好指标。生物标志物保存于各种自然载体中,能够用于揭示十年、百年、千年、万年以上等不同尺度的古生物与古环境变化过程。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湖... 生物标志物作为地质时期生物体的"遗迹",是研究古生物(植被)与古环境的良好指标。生物标志物保存于各种自然载体中,能够用于揭示十年、百年、千年、万年以上等不同尺度的古生物与古环境变化过程。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湖相沉积物、海相沉积、土壤、沼泽和泥炭沉积物、黄土-古土壤地层、雪冰、气溶胶、洞穴堆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生物标志物在生态及环境变化研究方面应用的主要成果、存在的基本问题,显示出生物标志化合物在这些领域的巨大活力和应用前景,并通过分析指出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未来定量化环境参数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载体 环境变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分析
11
作者 丁文广 秦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7966-7967,7976,共3页
应用相关性分析法,以文县自然—社会环境指标为基础,分析了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的关系,探讨解决环境—贫困问题的措施,更好地为该县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与环境恶化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 应用相关性分析法,以文县自然—社会环境指标为基础,分析了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的关系,探讨解决环境—贫困问题的措施,更好地为该县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与环境恶化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县 环境与贫困 相关性分析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8
12
作者 晋王强 南忠仁 +5 位作者 王胜利 赵翠翠 刘姣 廖琴 武文飞 周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1-1216,共6页
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和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全N和有效P、高微量营养元素,且Cu、Zn、Cd、Pb、Ni5种... 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和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全N和有效P、高微量营养元素,且Cu、Zn、Cd、Pb、Ni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具有很好的农用价值。污泥中Zn、Cd、Pb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而Cu、Ni可交换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4.95%和14.41%,不稳定态所占比例分别为41.12%和31.04%,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可利用性。七里河和雁儿湾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低度风险;Cd、Cu是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在污泥处理处置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重金属 形态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土壤共存重金属Cd、Pb、Zn、Ni的吸收积累及形态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廖琴 王胜利 +5 位作者 南忠仁 武文飞 周婷 晋王强 赵翠翠 刘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4,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初步研究了共存重金属Cd、Pb、Zn、Ni在干旱区绿洲土壤-芹菜系统中的吸收积累和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d、Pb、Zn、Ni四种共存重金属元素在芹菜不同部位的吸收量均为根部>地上部,累积率大小顺序依次为Cd>...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初步研究了共存重金属Cd、Pb、Zn、Ni在干旱区绿洲土壤-芹菜系统中的吸收积累和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d、Pb、Zn、Ni四种共存重金属元素在芹菜不同部位的吸收量均为根部>地上部,累积率大小顺序依次为Cd>Zn>Ni>Pb;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Pb、Zn、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态,Cd以铁锰氧化态为主要存在形态,随着重金属元素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的Cd主要以碳酸盐态存在,Pb主要以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存在,而Zn和Ni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存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干旱区绿洲土壤中Cd的可交换态对芹菜地上部Cd含量的贡献最大,Ni的铁锰氧化态对芹菜根部Ni含量的贡献最大,而对芹菜地上部和根部吸收Pb和Zn量贡献最大的形态分别为Pb和Zn的可交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土壤 重金属 芹菜 吸收积累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7
14
作者 董继元 王式功 尚可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3-968,共6页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5年5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邻苯二甲...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5年5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2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均小于1,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相对较高,在10-2数量级,偏高于邻苯二甲酸正丁酯。从位于兰州市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3号采样点(S3)采集的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偏高,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不同暴露途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饮水是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洗浴皮肤暴露。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PAEs等有机污染物,因此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PAEs污染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环境 邻苯二甲酸酯类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4
15
作者 董继元 王式功 尚可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92-1897,共6页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多环芳烃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4年11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黄河兰州段多环芳...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多环芳烃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4年11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均小于1,其中萘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在10-3数量级,偏高于其他污染物。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指数值在10-4数量级以下。从位于西固八盘峡的1号采样点(S1)采集的水样中萘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偏高。在所有采样点中,西固八盘峡的1号采样点(S1)污染较重,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黄河兰州段萘的非致癌风险亦较高。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PAHs等有机污染物,因此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PAHs污染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环境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DDT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志群 姚焕炬 +2 位作者 任婷 成刚 高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4-179,共6页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p,p′-DDT的吸附/解吸特性,并考察了环境因素温度、pH值、沉积物粒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p′-DDT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上的吸附在24h内可以充分达到平衡。吸附过程是非线性的,Freundlic...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p,p′-DDT的吸附/解吸特性,并考察了环境因素温度、pH值、沉积物粒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p′-DDT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上的吸附在24h内可以充分达到平衡。吸附过程是非线性的,Freundlich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吸附行为,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作用同时存在;解吸过程存在明显滞后性,即解吸要比吸附困难。正交结果表明吸附质浓度和吸附剂浓度对p,p′-DDT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而温度、pH值、有机质含量、沉积物粒度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沉积物 P p′-DDT 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沿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牛叔文 刘建兰 +1 位作者 马莉 杨丽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25,共6页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沿岸地区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重要。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WRCC)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多变量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的可能情景。结果表明:农田灌溉、节水技术、非农产业规模和生态用水几个变量对WRCC的影...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沿岸地区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重要。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WRCC)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多变量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的可能情景。结果表明:农田灌溉、节水技术、非农产业规模和生态用水几个变量对WRCC的影响较大;4种典型的情景方案各有利弊,协调发展型的情景方案是可行的选择。在此情景下,2020年区域虽可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但内部差异大,依然存在温饱、宽裕、初步小康和全面小康4种生活水平。区域将在2021年出现缺水,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建议: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应用节水技术,除了加快在建的"引洮工程"外,还应积极筹划"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模拟分析 甘肃省 沿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P模型的董志塬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帅兵 李常斌 +3 位作者 杨林山 张雪蕾 杨文瑾 王雄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8-245,共8页
以董志塬为研究区,依据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及发展规划计算水资源需量。选用影响该区水资源供给及利用的三个主要因素(开源、推行节水措施和缩减地下水开采)构造8种水资源配置预案,基于WEAP模型预测董志塬三个规划年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并进... 以董志塬为研究区,依据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及发展规划计算水资源需量。选用影响该区水资源供给及利用的三个主要因素(开源、推行节水措施和缩减地下水开采)构造8种水资源配置预案,基于WEAP模型预测董志塬三个规划年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并进行最佳预案遴选。结果表明:8种配置预案在不同年份供需关系差异较大;考虑台塬区地下水系统健康的减采措施的最佳预案下,2015年(缩减开采)和2020年(缩减开采+节水措施)水资源供需基本达到平衡,2030年(缩减开采+节水措施+基于立地便利的开源)董志塬总体处于缺水状态,供水缺口为1 482万m3。可见,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水资源利用结构发生转变,水资源稀缺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从长远来看,积极寻求外调水源是实现黄土台塬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P模型 水资源利用 供需关系 董志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近50a来水资源变化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相虎 赵鑫 任立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4-167,共4页
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选取石羊河流域的5个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2.786%.根据3个主成分各自对应的特征向量特点,分别解释为人为因子、温度因子和降水因子并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近50 a来人为... 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选取石羊河流域的5个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2.786%.根据3个主成分各自对应的特征向量特点,分别解释为人为因子、温度因子和降水因子并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近50 a来人为因子在水资源变化过程中起主导负作用,其影响力占总影响力的-58.48%,大大超过了降水因子22.35%的正作用;而温度因子虽其影响力不是很大,只占总影响力的-19.17%,却加剧了水资源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回归 气候变化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水污染特征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秀娜 杨太保 +2 位作者 闫晶 姜珊 金庆森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6期32-35,共4页
以2005—2009年兰州市水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兰州市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以1990—2009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据为基准,选取二次移动平均法预测2010—2015年兰州市区非农业人口数,并由此预测兰州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选用灰色系统理论... 以2005—2009年兰州市水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兰州市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以1990—2009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据为基准,选取二次移动平均法预测2010—2015年兰州市区非农业人口数,并由此预测兰州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选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兰州市工业废水排放量进行预测;将统计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兰州市城市污水各种排放类型的排放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兰州市水污染以生活污染为主,并呈逐年增大趋势。指出应加大废污水综合治理与执法力度,落实各项治污配套措施,加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分析预测 防治措施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