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油气储层中水岩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
19
1
作者
叶聪林
郑国东
赵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7,共9页
水岩作用是油气储层形成、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它贯穿了储层的整个成岩演化史,参与了油气从形成到运移、聚集成藏,甚至逸散的整个过程,对储层物性的发展、演化意义重大,对油气的聚集、分布、成藏规模,以及开采效率有着非常...
水岩作用是油气储层形成、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它贯穿了储层的整个成岩演化史,参与了油气从形成到运移、聚集成藏,甚至逸散的整个过程,对储层物性的发展、演化意义重大,对油气的聚集、分布、成藏规模,以及开采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总结这一领域的研究对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储层润湿性变化、烃类与储层矿物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以及不同成岩环境下水岩作用的机制、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如矿物成分、孔隙度变化等,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润湿性
氧化还原作用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油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作用过程
被引量:
24
2
作者
傅飘儿
胡沛青
+3 位作者
张铭杰
贾元琴
汤中立
李文渊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2-448,共17页
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相发育良好,主要包括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和闪长岩,橄榄岩中部分橄榄石包含有硫化物珠滴。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进行了主元素、微量元素、铂族元素和单矿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岩石的化学组...
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相发育良好,主要包括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和闪长岩,橄榄岩中部分橄榄石包含有硫化物珠滴。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进行了主元素、微量元素、铂族元素和单矿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岩石的化学组成受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具有相似的分布模式,(La/Yb)N介于1.14~3.65之间,明显亏损Nb和Ta,富集Sr。含矿岩石Cu/Pd和Ti/Pd比值大于原生地幔岩浆。上述结果揭示黄山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不同岩性的岩石具有不同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但母岩浆来自同一源区。根据橄榄石的Fo值和全岩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估算出母岩浆为高镁(MgO约为15%)玄武岩岩浆,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地壳富硅组分的混染是导致硫化物熔离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岩浆作用
镁铁-超镁铁岩
铜镍硫化物矿床
黄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陆下岩石圈地幔中的再循环地壳流体组分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铭杰
李延鑫
+3 位作者
胡沛青
王先彬
NIU Yaoling
傅飘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23,共13页
地幔捕虏体中的流体组分记录了地幔演化的信息,可用来认识地幔中再循环地壳组分的性质和来源。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中国东部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组成矿物中流体挥发分的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结合化学组成(Zhangetal.,2004)综合分析表明...
地幔捕虏体中的流体组分记录了地幔演化的信息,可用来认识地幔中再循环地壳组分的性质和来源。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中国东部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组成矿物中流体挥发分的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结合化学组成(Zhangetal.,2004)综合分析表明,早期流体包裹体、矿物晶格缺陷和空隙中的流体挥发分主要在高温段(800~1200℃)释出,CO2和CO显示较轻的δ13C值,与世界其它地区地幔捕虏体明显不同;晚期流体包裹体中的流体挥发分主要在低温段(300~600℃)释出。根据中国东部地幔演化事件和地幔矿物性质认为陆下岩石圈地幔中保存的三种的流体挥发分中均存在来源不同的再循环地壳组分:①地幔初始流体:主要为耐熔矿物橄榄石在800~1200℃释出的流体组分。华北克拉通地幔初始流体的化学组成(主要为CO)与华南克拉通(主要为CO2)明显不同,反映二者拼合前各自演化时期捕获的流体组分。地幔特征的δD、δ13CCH4和δ18OCO2反映初始流体组分可能为元古代克拉通大陆型岩石圈地幔成分,CO2和CO较轻的δ13C值揭示初始流体中存在部分再循环地壳流体,可能在1.9Ga的大陆碰撞过程中混入。②地幔交代流体:指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800~1200℃释气峰的流体组分,以H2为主。华北克拉通交代流体主要组分H2的含量(80.73mm3/g)明显低于华南克拉通(138.91mm3/g),地幔特征的δDH2和δ13CCH4表明交代流体主体为地幔来源,较轻的δ13CCO2,CO和较重的δ18OCO2揭示其中存在再循环陆壳流体,其可能来源于华北与华南中生代拼合过程中的壳幔相互作用。③岩石圈减薄流体:指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组成矿物在400~600℃释放出的流体,华北与华南克拉通在流体组成方面相似,壳源特征的CO2、CO和CH4的δ13C值,以及较轻的δ18OCO2和δDH2O值指示该流体可能为岩石圈地幔减薄过程中引起的再循环洋壳流体,可能与中国东部转换带中水平俯冲的太平洋岩石圈(或其前身)脱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循环地壳流体
稳定同位素
二辉橄榄岩捕虏体
岩石圈地幔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气储层中水岩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
19
1
作者
叶聪林
郑国东
赵军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
学院
地质
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
油气
资源
研究
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7,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2007年度择优支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9CB219506)
文摘
水岩作用是油气储层形成、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它贯穿了储层的整个成岩演化史,参与了油气从形成到运移、聚集成藏,甚至逸散的整个过程,对储层物性的发展、演化意义重大,对油气的聚集、分布、成藏规模,以及开采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总结这一领域的研究对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储层润湿性变化、烃类与储层矿物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以及不同成岩环境下水岩作用的机制、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如矿物成分、孔隙度变化等,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岩作用
润湿性
氧化还原作用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油气储层
Keywords
water-rock interaction
wet-ability
oxidation-reduction
secondary porosity
diagenesis
reservoir rock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作用过程
被引量:
24
2
作者
傅飘儿
胡沛青
张铭杰
贾元琴
汤中立
李文渊
机构
兰州大学
资源
环境
学院
地质
科学
研究所
西安
地质
矿产
研究所
出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2-448,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34020
40772058
+4 种基金
40873005
4027300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ECT-04-098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1B08
2006BAB01A01)
文摘
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相发育良好,主要包括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和闪长岩,橄榄岩中部分橄榄石包含有硫化物珠滴。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进行了主元素、微量元素、铂族元素和单矿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岩石的化学组成受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具有相似的分布模式,(La/Yb)N介于1.14~3.65之间,明显亏损Nb和Ta,富集Sr。含矿岩石Cu/Pd和Ti/Pd比值大于原生地幔岩浆。上述结果揭示黄山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不同岩性的岩石具有不同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但母岩浆来自同一源区。根据橄榄石的Fo值和全岩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估算出母岩浆为高镁(MgO约为15%)玄武岩岩浆,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地壳富硅组分的混染是导致硫化物熔离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岩浆作用
镁铁-超镁铁岩
铜镍硫化物矿床
黄山
新疆
Keywords
mineralization
magmatism
mafie-uhramafic intrusion
Cu-Ni sulfide deposit
Huangshan
Xinjiang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P611.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陆下岩石圈地幔中的再循环地壳流体组分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铭杰
李延鑫
胡沛青
王先彬
NIU Yaoling
傅飘儿
机构
兰州大学
资源
环境
学院
地质
科学
研究所
中国科
学院
地质
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
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2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772058,40532040,4027300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04-0980)
英国皇家学会中英网络青年基金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地幔捕虏体中的流体组分记录了地幔演化的信息,可用来认识地幔中再循环地壳组分的性质和来源。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中国东部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组成矿物中流体挥发分的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结合化学组成(Zhangetal.,2004)综合分析表明,早期流体包裹体、矿物晶格缺陷和空隙中的流体挥发分主要在高温段(800~1200℃)释出,CO2和CO显示较轻的δ13C值,与世界其它地区地幔捕虏体明显不同;晚期流体包裹体中的流体挥发分主要在低温段(300~600℃)释出。根据中国东部地幔演化事件和地幔矿物性质认为陆下岩石圈地幔中保存的三种的流体挥发分中均存在来源不同的再循环地壳组分:①地幔初始流体:主要为耐熔矿物橄榄石在800~1200℃释出的流体组分。华北克拉通地幔初始流体的化学组成(主要为CO)与华南克拉通(主要为CO2)明显不同,反映二者拼合前各自演化时期捕获的流体组分。地幔特征的δD、δ13CCH4和δ18OCO2反映初始流体组分可能为元古代克拉通大陆型岩石圈地幔成分,CO2和CO较轻的δ13C值揭示初始流体中存在部分再循环地壳流体,可能在1.9Ga的大陆碰撞过程中混入。②地幔交代流体:指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800~1200℃释气峰的流体组分,以H2为主。华北克拉通交代流体主要组分H2的含量(80.73mm3/g)明显低于华南克拉通(138.91mm3/g),地幔特征的δDH2和δ13CCH4表明交代流体主体为地幔来源,较轻的δ13CCO2,CO和较重的δ18OCO2揭示其中存在再循环陆壳流体,其可能来源于华北与华南中生代拼合过程中的壳幔相互作用。③岩石圈减薄流体:指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组成矿物在400~600℃释放出的流体,华北与华南克拉通在流体组成方面相似,壳源特征的CO2、CO和CH4的δ13C值,以及较轻的δ18OCO2和δDH2O值指示该流体可能为岩石圈地幔减薄过程中引起的再循环洋壳流体,可能与中国东部转换带中水平俯冲的太平洋岩石圈(或其前身)脱气有关。
关键词
再循环地壳流体
稳定同位素
二辉橄榄岩捕虏体
岩石圈地幔
中国东部
Keywords
recycled crustal volatiles stable isotope lherzolite xenoliths lithospheric mantle eastern China
分类号
P591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油气储层中水岩作用研究现状
叶聪林
郑国东
赵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疆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作用过程
傅飘儿
胡沛青
张铭杰
贾元琴
汤中立
李文渊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东部陆下岩石圈地幔中的再循环地壳流体组分
张铭杰
李延鑫
胡沛青
王先彬
NIU Yaoling
傅飘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