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影像的干旱区草地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春梅 张建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5-448,共4页
基于石羊河流域金昌地区Hyperion高光谱影像,通过FLAASH大气校正,利用纯像元指数法提取草地波谱信息,并运用光谱一阶微分法和连续统去除法进行定量化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生长旺盛期的草地光谱特征,衰退期草地光谱红边左移,斜率降低,... 基于石羊河流域金昌地区Hyperion高光谱影像,通过FLAASH大气校正,利用纯像元指数法提取草地波谱信息,并运用光谱一阶微分法和连续统去除法进行定量化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生长旺盛期的草地光谱特征,衰退期草地光谱红边左移,斜率降低,蓝边、黄边特征减弱,可见光波段反射值较高,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较低;不同覆盖度草地的红边、绿峰、蓝光和红光吸收谷位置保持一致,可见光波段的光谱吸收特征(波段深度、宽度、面积、对称性)随覆盖度的增大呈有规律的变化,可作为提取或判定植被覆盖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光谱曲线 纯像元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及其南北地区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起源 被引量:16
2
作者 温煜华 王乃昂 +3 位作者 朱锡芬 张华安 马宏伟 陈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8-673,共6页
运用水化学和同位素示踪的原理追溯地热水的水岩相互作用和起源,得出武山和天水地热水为pH较高(7.94~9.06)的低TDS(226~255 mg/L)HCO3型水,通渭和清水地热水为pH较低(7.1~8.07)的较高TDS(915~1 793 mg/L)SO4型水,地热水的水化学特... 运用水化学和同位素示踪的原理追溯地热水的水岩相互作用和起源,得出武山和天水地热水为pH较高(7.94~9.06)的低TDS(226~255 mg/L)HCO3型水,通渭和清水地热水为pH较低(7.1~8.07)的较高TDS(915~1 793 mg/L)SO4型水,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主要受不同的围岩及与围岩相互作用的程度所控制。地热水的δD和δ18O值说明地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且未受水-岩同位素交换明显影响。综合应用各种地热温标,估算地热水的热储温度为70~111℃,属于中低温地热资源。对年均降雨量约500 mm的天水及其南北地区,应采取采、停交替的地热水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及南北地区 水化学 同位素 地热温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花海剖面晚冰期以来年代学及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乃昂 李卓仑 +1 位作者 李育 朱金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2-560,共9页
选择位于河西走廊的花海古湖泊沉积剖面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3个普通14C和5个AMS14C年代结果,以沉积物岩性特征为主要指标,建立了晚冰期以来花海湖泊沉积的年代框架及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花海地区新仙女木期和晚冰期花海湖泊主要以芒... 选择位于河西走廊的花海古湖泊沉积剖面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3个普通14C和5个AMS14C年代结果,以沉积物岩性特征为主要指标,建立了晚冰期以来花海湖泊沉积的年代框架及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花海地区新仙女木期和晚冰期花海湖泊主要以芒硝沉积为主,指示了较低的温度环境。芒硝沉积中的淤泥细线为短暂升温标志,芒硝-淤泥-芒硝的沉积韵律揭示了晚冰期和新仙女木期气候的不稳定性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根据沉积过程和岩性特征,全新世花海湖泊在千年尺度上存在干湿变化特征。10.47cal ka BP之前的早全新世气候较为干旱,以冲洪积和风成砂为主的沉积过程,10.47~8.87cal ka BP的早全新世湖相沉积所揭示的气候由干到湿的转变期,8.87~5.5cal ka BP存在深湖相沉积的气候湿润期,5.5cal ka BP至今沉积间断所揭示的中晚全新世气候呈现干旱化趋势,湖泊趋于萎缩干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冰期 新仙女木气修事件 年代学 河西走廊 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野泽中全新世干旱事件时空范围和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育 王乃昂 +3 位作者 李卓仑 张华安 周雪花 张成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1-738,共8页
以亚洲季风边缘Ⅸ佰羊河流域终端湖猪野泽为例,结合最新的沉积物年代、岩性、指标及古湖泊岸堤研究结果,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探讨了猪野泽中全新世丁早事件时空范围和机制。从空间上对比了猪野洋中全新世地貌及沉积物岩性和指标,并配... 以亚洲季风边缘Ⅸ佰羊河流域终端湖猪野泽为例,结合最新的沉积物年代、岩性、指标及古湖泊岸堤研究结果,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探讨了猪野泽中全新世丁早事件时空范围和机制。从空间上对比了猪野洋中全新世地貌及沉积物岩性和指标,并配合石羊河中、上游地区的中伞新世沉积剖面进行研究。在时间尺度上分析了猪野泽和石羊河流域近百个全新世测年结果,最终得出猪野泽地区存8.0~7.0calkaB.P.期间存存百年尺度的干早事件,而小足以前研究提出的距今7000~5000日历年期问2000a尺度的干旱事件,并日.这次极端十旱事件影响范围主要存行羊河中、下游地区,对石羊河上游地区影响较小。根据时窄尺度分析对猪野泽中拿新世,‘早事什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这次干旱事件主要足…流域气候条件特征和水热配比改变所引起的,而不是以前研究提出的业洲夏季风减弱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区 中全新世 干旱事件:石羊河流域 猪野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和环流因素对湖泊演化的影响——河西走廊猪野泽不同位置全新世沉积物古环境意义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育 李卓仑 王乃昂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4-479,共6页
湖泊不同位置沉积物重建的古环境变化过程往往具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揭示了不同的古环境信息.本文以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终端湖泊猪野泽为例,探讨湖泊不同位置沉积物所代表的古环境意义.位于湖盆边缘的三角城剖面可能反映了石羊河上游... 湖泊不同位置沉积物重建的古环境变化过程往往具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揭示了不同的古环境信息.本文以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终端湖泊猪野泽为例,探讨湖泊不同位置沉积物所代表的古环境意义.位于湖盆边缘的三角城剖面可能反映了石羊河上游地区的降水及其古径流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千年尺度上对应了北大西洋Bond事件,显示该区域通过季风环流系统与全球气候系统的联系.位于湖泊中部的QTH01、QTH02、QTL-03剖面反映了湖泊演化的信息,显示中全新世期间(约7.0-约3.5 cal ka BP)湖泊水位较高的特征,但是这种特征并不能和该流域的古径流相联系,说明该区域湖泊演化除了受千年尺度大气环流特征的影响外,湖泊表面蒸发可能也起了重要作用.该研究为中亚地区普遍存在的中全新世高湖面问题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湖泊演化 环流 蒸发 猪野泽 石羊河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80年以来石羊河出山径流量重建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侯迎 王乃昂 +1 位作者 张学敏 路俊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96-1402,共7页
在石羊河上游山区采集流域树木年轮样芯,建立高分辨率宽度年表。分析年表、降水和径流量间的相关关系,在它们间良好相关性基础上,分别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和提取主分量再回归方法重建金塔河和西营河历史时期上年9月至当年8月年径流量序列,... 在石羊河上游山区采集流域树木年轮样芯,建立高分辨率宽度年表。分析年表、降水和径流量间的相关关系,在它们间良好相关性基础上,分别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和提取主分量再回归方法重建金塔河和西营河历史时期上年9月至当年8月年径流量序列,以逐一剔除和交叉检验验证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880年以来,石羊河年径流量共经历了4个枯水阶段和3个丰水阶段,而枯水年与丰水年出现的概率大致相同,且远低于平水年出现的概率。用多窗谱分析径流量序列周期变化,发现在不同置信水平上,年径流量存在2.58、2.76、3.28、3.53、4.14和22.2 a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 出山径流量 降水量 树木年轮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镜分析的猪野泽全新世砂层成因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育 周雪花 +1 位作者 李卓仑 王乃昂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6,共8页
猪野泽全新世沉积物剖面中存在砂层和灰绿色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的现象。本研究对猪野泽QTH01、QTH02剖面砂层的石英砂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且与古湖泊岸堤和现代沙丘砂样做了对比,探讨了猪野泽全新世剖面中部和底部砂层的成因。研究发... 猪野泽全新世沉积物剖面中存在砂层和灰绿色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的现象。本研究对猪野泽QTH01、QTH02剖面砂层的石英砂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且与古湖泊岸堤和现代沙丘砂样做了对比,探讨了猪野泽全新世剖面中部和底部砂层的成因。研究发现,猪野泽QTH01、QTH02剖面样品中大部分石英砂兼具风成结构和水成结构,且水成特征大都覆盖于风成特征之上,V型坑分布频率相对较小,磨圆度特征与现代沙丘样品较为相似,与岸堤石英砂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但剖面砂层不具岸堤典型的斜纹层理。结果说明,猪野泽砂层先经历了风成环境,后期转向湖相沉积,也有少部分砂是通过河流沉积于剖面位置;剖面砂层与岸堤砂层的成因相似,但剖面所在位置并非湖泊岸堤;剖面砂层形成时期风沙活动强烈,湖泊水动力条件稳定,河流对湖泊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野泽 石英砂 扫描电镜 湖泊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野泽全新世湖泊沉积地层孢粉组合对比及孢粉传播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成琦 李育 +2 位作者 周雪花 王岳 王乃昂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52,共8页
湖泊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因受花粉传播过程以及湖泊水动力条件影响,湖盆不同位置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存在差异。已有研究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存在差异,但是就古气候研究来讲,湖盆不同位置沉积地层中的孢粉组合对比更有益于古环境重... 湖泊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因受花粉传播过程以及湖泊水动力条件影响,湖盆不同位置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存在差异。已有研究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存在差异,但是就古气候研究来讲,湖盆不同位置沉积地层中的孢粉组合对比更有益于古环境重建。猪野泽是近年来全新世研究的热点区域,该湖盆现有多个剖面分布于湖盆不同位置,为同一湖盆不同位置地层孢粉组合对比提供了条件,而其他湖泊因受钻孔或剖面数量及位置的限制很难展开上述研究。研究在原有SJC、QTH02和QTL03孢粉剖面的基础上,增加了SKJ、JTL剖面全新世孢粉组合结果,来探讨全新世千年尺度上湖盆内部孢粉传播动力学特性。SJC剖面全新世孢粉组合反映流域植被变化;QTL03、QTH02剖面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但孢粉组合仍不可避免地受到流域性花粉的影响;SKJ、JTL剖面远离入湖区,其孢粉组合反映全新世湖泊周围植被特征。因此,在解释千年尺度孢粉组合的古环境意义时,应充分考虑湖盆内部花粉的再分配和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记录 对比研究 孢粉传播 全新世 猪野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北夏季风边界千年尺度变化的证据——来自盐池和猪野泽盐类矿物分析结果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育 张成琦 +1 位作者 周雪花 王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4-536,共13页
我国夏季风西北缘是响应长尺度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但夏季风边界变化与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相关研究仍缺乏足够证据。夏季风西北缘湖泊沉积物中盐类矿物种类与含量的时空变化,有助于推测气候变化特征。盐池和... 我国夏季风西北缘是响应长尺度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但夏季风边界变化与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相关研究仍缺乏足够证据。夏季风西北缘湖泊沉积物中盐类矿物种类与含量的时空变化,有助于推测气候变化特征。盐池和猪野泽分别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中段和东段,是研究长时间尺度亚洲夏季风影响区西北边界变化的关键区域。研究全新世千年尺度下,夏季风西北边界的变化对夏季风西北缘气候变化过程的影响,对明确季风边缘区千年尺度季风变化机制,预测未来长尺度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择盐池古湖泊盐池剖面(YC),猪野泽青土湖01、02剖面(QTH01、QTH02)等三个剖面,开展全新世千年尺度下,亚洲季风西北边界地区湖泊沉积物盐类矿物时空变化对比研究。结果显示:QTH01、QTH02剖面盐类矿物以碳酸盐为主,硫酸盐类矿物仅零星出现,而YC剖面硫酸盐类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同时出现了氯化物型矿物,全新世气候特征整体较猪野泽更为干旱。末次冰期和早全新世,三个剖面受季风输送水汽影响明显,碳酸盐类矿物能较好沉积,季风边界在这一时期向北扩张,推进到祁连山中段地区;中全新世QTH01、QTH02剖面受夏季风影响减弱,湖泊退缩,碳酸盐类矿物含量达到峰值,YC剖面则表现出极端干旱的气候特征,硫酸盐类矿物因"盐效应"含量下降,此时夏季风西北部水汽输送边界位于石羊河流域和盐池流域之间;晚全新世盐池和猪野泽均以风成沉积为主,气候干旱,碳酸盐类矿物难以保存,硫酸盐和氯化物矿物含量出现高值,说明夏季风西北边界进一步向南迁移。综上所述,盐类矿物含量变化能良好反应夏季风西北缘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同时证明,在全新世千年尺度上,夏季风西北边界在盐池流域和石羊河流域之间存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类矿物 千年尺度 季风边界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8年甘肃旱灾的时空差异及气候背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卓仑 王乃昂 +2 位作者 董春雨 吕晓东 赵力强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4期11-15,32,共6页
整理了1928年甘肃救灾档案资料《甘肃省民国十七年各县灾情一览表》,通过提取该档案中的被灾地域、灾民人口、灾情状况等数据,建立以县为基本单位的灾情指数的方法,复原了我国近代历史时期一次重大旱灾——1928年甘肃旱灾的受灾地区和... 整理了1928年甘肃救灾档案资料《甘肃省民国十七年各县灾情一览表》,通过提取该档案中的被灾地域、灾民人口、灾情状况等数据,建立以县为基本单位的灾情指数的方法,复原了我国近代历史时期一次重大旱灾——1928年甘肃旱灾的受灾地区和受灾情况。复原结果表明,甘肃省此次旱灾灾情最严重地区为该省的中东部,而该省西部和北部地区受灾相对较轻。在成灾时间上,春季该省中东部地区就形成旱灾的中心,并且该中心在夏季和秋季一直存在,形成了罕见的春、夏、秋三季连旱连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旱灾 气候背景 历史气候 192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柯本气候分类的1961-2013年我国气候区类型及变化
11
作者 朱耿睿 李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1-1132,共12页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分布的一种气候分类法,该分类法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数量界限,至今仍被广泛采用。近年来,多种气候分类方法被尝试应用于探讨中国气候分类与气候变化,但大多使用...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分布的一种气候分类法,该分类法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数量界限,至今仍被广泛采用。近年来,多种气候分类方法被尝试应用于探讨中国气候分类与气候变化,但大多使用的国内的体系和方案,缺乏与国际接轨。采用柯本气候分类法研究近50 a的中国气候,发现中国主要气候带有干带(B)、温暖带(C)、冷温带(D)和以高地气候为主的极地带(E),主要气候型有草原气候(Bs)、沙漠气候(Bw)、冬干温暖气候(Cw)、常湿温暖气候(Cf)、冬干冷温气候(Dw)、苔原气候(ET)。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柯本气候分类法与其它气候分类法的异同,并探讨了近50 a中国年代际气候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961-2010年间全球变暖的趋势在我国表现非常明显,北方地区、西北东部地区出现明显的干旱化趋势,西北西部地区则出现变湿趋势,青藏高原区的干带扩张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而不是降水减少,南方地区则表现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分配不均,而无明显的干湿趋势;而2011-2013年,全国大范围出现降温和降水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本气候分类法 气候区划 气候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