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
10
1
作者
潘美慧
宋春晖
+3 位作者
李吉均
张军
张平
惠争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8-585,共8页
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孙家剖面的第17~20层古土壤、下山剖面的第79~82层古土壤)微形态、粒度、碳酸钙含量、Rb/Sr、CIW、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的综合分析,揭示出该区中新世古土壤发育强度普遍高于当地现代土壤,其中早中新世中...
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孙家剖面的第17~20层古土壤、下山剖面的第79~82层古土壤)微形态、粒度、碳酸钙含量、Rb/Sr、CIW、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的综合分析,揭示出该区中新世古土壤发育强度普遍高于当地现代土壤,其中早中新世中晚期古土壤发育程度相对较弱,古土壤类型为森林-森林草原型褐土-碳酸盐褐土,成壤时期气候为湿润-半湿润,指示亚洲季风可能在早中新世中晚期已经出现,强度较弱,但仍高于现代当地季风强度;中中新世古土壤发育程度强,古土壤类型为森林淋溶型褐土至棕壤,成壤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说明中中新世夏季风可能已很强盛,并且明显高于现在当地季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地区
古土壤
微形态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以及南方网纹红土与砖红壤环境意义的差异
被引量:
23
2
作者
尹秋珍
郭正堂
方小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361,共9页
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
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垒结以及风化成因铁锰质结核的出现;典型的成壤过程为强烈的化学风化、红化、均质化、淋溶以及显著的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成土母质和土壤排水条件的变化,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亦有所差异。而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的发育程度低于砖红壤,不宜被划分为砖红壤或氧化土,而更趋向归入老成土,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中大致相当于红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砖红壤
微形态
网纹红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
10
1
作者
潘美慧
宋春晖
李吉均
张军
张平
惠争闯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8-58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5CB42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21061
90211013)联合资助
文摘
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孙家剖面的第17~20层古土壤、下山剖面的第79~82层古土壤)微形态、粒度、碳酸钙含量、Rb/Sr、CIW、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的综合分析,揭示出该区中新世古土壤发育强度普遍高于当地现代土壤,其中早中新世中晚期古土壤发育程度相对较弱,古土壤类型为森林-森林草原型褐土-碳酸盐褐土,成壤时期气候为湿润-半湿润,指示亚洲季风可能在早中新世中晚期已经出现,强度较弱,但仍高于现代当地季风强度;中中新世古土壤发育程度强,古土壤类型为森林淋溶型褐土至棕壤,成壤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说明中中新世夏季风可能已很强盛,并且明显高于现在当地季风强度。
关键词
天水地区
古土壤
微形态
古环境
Keywords
Tianshui region
Palaeosol
Micromorphology
Paleoenvironment
分类号
P93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以及南方网纹红土与砖红壤环境意义的差异
被引量:
23
2
作者
尹秋珍
郭正堂
方小敏
机构
中国科
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
学院
地球
环境
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361,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139)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01)资助
文摘
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垒结以及风化成因铁锰质结核的出现;典型的成壤过程为强烈的化学风化、红化、均质化、淋溶以及显著的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成土母质和土壤排水条件的变化,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亦有所差异。而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的发育程度低于砖红壤,不宜被划分为砖红壤或氧化土,而更趋向归入老成土,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中大致相当于红壤。
关键词
海南岛
砖红壤
微形态
网纹红土
Keywords
Hainan Island
Latosols
Micromorphology
Vermiculated Red Soils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潘美慧
宋春晖
李吉均
张军
张平
惠争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南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以及南方网纹红土与砖红壤环境意义的差异
尹秋珍
郭正堂
方小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