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西西岔沟新近系磁组构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军平 李艾银 +3 位作者 宋春晖 彭杨宏 张伟林 李生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6,共9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简称柴西地区)的干柴沟背斜南西翼的西岔沟层型剖面进行系统测制和2~3m等间隔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采样,并进行精确测量,利用在该区建立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资料,结合沉积学等研究,讨论了...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简称柴西地区)的干柴沟背斜南西翼的西岔沟层型剖面进行系统测制和2~3m等间隔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采样,并进行精确测量,利用在该区建立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资料,结合沉积学等研究,讨论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变化趋势对环境的指示,并揭示在约23~6.2Ma期间环境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Ⅰ阶段(22.4~13.4Ma)为湿润环境;Ⅱ阶段(13.4~8.2Ma)为温干环境向干冷转型;Ⅲ阶段(8.2~6.2Ma)气候转冷变干且变化更复杂。认为7.8Ma以来气候转型及有规律的变化与现代季风形成有关。为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柴达木盆地 气候变化 西岔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民和盆地八盘峡剖面河口群沉积物色度纪录的140.66~124.19Ma间气候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戴霜 刘俊伟 +5 位作者 张明震 黄永波 孔立 赵杰 刘学 朱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8-1067,共10页
随着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了解前新生代气候变化背景,特别是白垩纪作为距今最近的"温室地球"时期,其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兰州-民和盆地八盘峡剖面河口群沉积物采样与色度测量... 随着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了解前新生代气候变化背景,特别是白垩纪作为距今最近的"温室地球"时期,其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兰州-民和盆地八盘峡剖面河口群沉积物采样与色度测量,获得了兰州-民和盆地140.66~124.19Ma期间的色度变化序列。对色度值变化机制分析发现,河口群总体为一套红色色调的碎屑沉积岩石组合,有机质含量极低,色度值变化与风化作用及沉积环境有关,亮度值的高低主要与沉积物中钙质胶结物的含量有关,而红度(黄度)值的变化主要与赤铁矿含量多少有关。综合分析色度值及沉积环境变化显示盆地沉积时处于暖湿气候环境,进一步分为140.66~137.43Ma气候相对湿热、137.43~127.41Ma气候相对温湿和127.41~124.19Ma气候相对干热3个阶段;这种阶段性变化以气候的快速转型为界,而且比海洋沉积物记录的全球海平面温度阶段性变化的起始时间提前约1~1.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 气候变化 早白垩世 河口群 兰州-民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变形隆升:西宁、贵德盆地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记录 被引量:100
3
作者 方小敏 宋春晖 +3 位作者 戴霜 朱迎堂 高军平 张伟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0-242,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形成演化是检验高原隆升模型及其驱动季风-干旱环境形成假说的关键。青海贵德和西宁盆地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揭示出贵德和西宁盆地在早新生代两个盆地曾经为一个统一的、发育于东昆仑山前的弱挤压型陆内挠...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形成演化是检验高原隆升模型及其驱动季风-干旱环境形成假说的关键。青海贵德和西宁盆地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揭示出贵德和西宁盆地在早新生代两个盆地曾经为一个统一的、发育于东昆仑山前的弱挤压型陆内挠曲盆地或前陆盆地,可能包括兰州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和祁连山东部一些盆地在内的周边地区都向这个统一的盆地内注入水流和沉积物质,在西宁一带形成汇水中心,并在当时为行星风系的亚热带副高压带作用下形成巨厚的膏盐层。从约21Ma的中新世早期开始,前陆盆地挠曲下沉明显加剧,盆地早期地层被挤压变形,形成盆地中最显著的角度不整合,推测分隔贵德盆地东部的海宴—泽库右旋断裂强烈活动,分隔贵德和西宁盆地的拉脊山东部开始隆升,贵德盆地河流水系由北转向西流,至中中新世,隆升可能席卷整个拉脊山,贵德盆地水系明显南流,盆地挤压中心由早先的昆仑山前转移至拉脊山两侧。从约8Ma开始,拉脊山开始强烈阶段性幕式(3.6、2.6及1.8Ma)变形隆升,导致两侧断层以花状向盆地中心逐步扩展,断裂、掀斜和褶皱地层,盆地转变成山间盆地,并在约1.8Ma的强烈变形隆升后,黄河出现,紧接着形成上千米深切河谷和7级阶地,高原东北部现今构造地貌沉积格局最终形成。上述盆地形成演化过程总体揭示出印度板块碰撞早期最远端的高原东北部就已经开始变形隆升响应,这个过程阶段性由弱至强,至8Ma以来达到最大,反映了高原南北的同步变形隆升但幅度不同的动力学过程与形成模式,可能指示了脆性上地壳块体间柔性变形、块体内刚性挤压破裂变形和塑性下地壳连续变形增厚与流动的共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西宁-贵德盆地 磁性地层 盆地演化 高原变形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盆地13~4.4Ma湖相沉积物颜色记录的气候变化探讨 被引量:61
4
作者 宋春晖 白晋锋 +2 位作者 赵彦德 金洪波 孟庆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7-513,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的代用资料来恢复古气候环境变化是当前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临夏盆地13~4.4Ma时段稳定湖泊沉积物以10cm间隔连续采得的2060块样品进行颜色测定与分析,获得该时段湖相沉积物高分辨率颜色指标变化序列。通过... 利用高分辨率的代用资料来恢复古气候环境变化是当前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临夏盆地13~4.4Ma时段稳定湖泊沉积物以10cm间隔连续采得的2060块样品进行颜色测定与分析,获得该时段湖相沉积物高分辨率颜色指标变化序列。通过沉积物颜色与成分分析,并与氯离子、CaCO3、风成石英砂含量和孢粉组合以及北太平洋ODP885/886孔的风成粉沙通量变化曲线对比,认为稳定湖相沉积物颜色指标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辅助性代用指标,并揭示了该地区在8Ma和6.2Ma左右存在两次重大的气候变干转型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物 颜色 气候变化 晚第三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元素特征与古气候变迁 被引量:19
5
作者 宋春晖 鲁新川 +4 位作者 邢强 孟庆泉 夏伟民 刘平 张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9-416,共8页
青藏高原东北临夏盆地发育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特别13~4.34Ma段以稳定低能细粒湖相沉积为主、发育的不同尺度和各种形式沉积韵律旋回记录着古气候变化信息。本文通过对临夏盆地稳定细粒湖相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化序列研究,... 青藏高原东北临夏盆地发育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特别13~4.34Ma段以稳定低能细粒湖相沉积为主、发育的不同尺度和各种形式沉积韵律旋回记录着古气候变化信息。本文通过对临夏盆地稳定细粒湖相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化序列研究,结合其它气候指标,揭示13~4.4Ma时段气候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13~12Ma期间气候湿润、12~7.8Ma期间气候以湿润为主夹短暂干旱事件、7.8~6.2Ma期间气候以干旱为主、6.2~4.4Ma期间气候进一步干旱加剧,并认为7.8Ma左右的气候转型可能与冬季风加强有关,而6.2Ma以来的有规律的高频气候波动可能与现代季风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 古气候 湖相沉积物 临夏盆地 晚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西段裂谷系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5
6
作者 胡鸿飞 戴霜 +3 位作者 唐玉虎 候万荣 朱强 刘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4,共6页
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山群是华北板块北缘中新元古代裂陷谷沉积的陆缘碎屑岩、泥页岩、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岩建造,赋存的典型金矿床有白云鄂博北部金矿床、朱拉扎嘎、浩尧尔忽洞等成型金矿床。从区域成矿角度看,由西向东构成了一个巨大的A... 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山群是华北板块北缘中新元古代裂陷谷沉积的陆缘碎屑岩、泥页岩、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岩建造,赋存的典型金矿床有白云鄂博北部金矿床、朱拉扎嘎、浩尧尔忽洞等成型金矿床。从区域成矿角度看,由西向东构成了一个巨大的Au-Cu-Pb-Zn-S(Fe)-Mn-Au-REE-Nb-Fe热水沉积成矿系统。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均具有明显的层控型特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金的来源主要与中元古代火山活动及沉积地层有关;同位素年龄暗示一期重要成矿时代与华力西晚期的岩浆-构造事件相耦合。认为金矿床成因可概括为热水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复合型。显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征 成因探讨 裂谷系 华北板块北缘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第四纪孢粉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育 王乃昂 +4 位作者 许清海 李月丛 阳小兰 张振卿 温锐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孢粉提取方法是第四纪孢粉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北方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以来形成了特有的沉积物类型,不同沉积物的孢粉提取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国孢粉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选取了中国北方不同沉积相的沉积物样品(黄... 孢粉提取方法是第四纪孢粉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北方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以来形成了特有的沉积物类型,不同沉积物的孢粉提取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国孢粉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选取了中国北方不同沉积相的沉积物样品(黄土与古土壤样品17个、湖泊样品沉积物20个、风成砂样品11个、泥炭沼泽样品10、考古点文化层6个、表土样品10个)共74个,通过对同一种样品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就中国北方不同沉积物的孢粉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比研究发现,黄土及古土壤中的孢粉提取是以氢氟酸筛选法效果佳,值得注意的是盐酸与氢氟酸对样品的处理过程,进行多次彻底处理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湖泊沉积物孢粉提取可采用传统的氢氟酸法,对干旱区含砂量较高的湖泊沉积物及风成砂样品需要配合重液浮选法进行;泥炭、沼泽中孢粉提取应采用重液浮选法,配合筛选法进行;考古点文化层沉积物孢粉提取应采用重液浮选法,并将重液浮选出来的样品配合以氢氟酸处理能达到很好效果;表土样品可以采用无酸碱重液浮选法。同时还探讨了孢粉提取中的分散剂和硝酸的使用及酸碱的使用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第四纪孢粉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高原北部隆升
8
作者 宋春晖 孙淑荣 +1 位作者 方小敏 孙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2-559,共8页
沉积物的形成是地壳差异升降运动的物质记录。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比较敏感和全面记录了高原北部的构造运动和隆升过程。老君庙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表明 13MaBP以来酒西盆地南部沉积物中重矿物具规律性变... 沉积物的形成是地壳差异升降运动的物质记录。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比较敏感和全面记录了高原北部的构造运动和隆升过程。老君庙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表明 13MaBP以来酒西盆地南部沉积物中重矿物具规律性变化 ;依据重矿物具规律性变化和沉积特征 ,揭示了青藏高原北缘晚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经历了稳定期 (13~ 8.2 6Ma)、逐步阶段性隆升期 (8.2 6~ <4 .9Ma)和急剧强烈整体阶段性隆升期 (>3.6 6~ 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构造隆升 晚新生代 酒西盆地 青藏高原 地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