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及其附近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顾磊 杨永春 +5 位作者 张后蕊 周敏军 郝红艳 纪羽 黄璞 兰飞帆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2008年5月~2012年5月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及附近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计发现鸟类117种,隶属于10目35科65属,其中夏候鸟40种,留鸟53种,旅鸟16种,冬候鸟8种;在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鸟种占52.1%,广布种占40.2%,东洋界鸟种占7.7%,其鸟类群落组... 2008年5月~2012年5月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及附近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计发现鸟类117种,隶属于10目35科65属,其中夏候鸟40种,留鸟53种,旅鸟16种,冬候鸟8种;在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鸟种占52.1%,广布种占40.2%,东洋界鸟种占7.7%,其鸟类群落组成兼有黄土高原鸟类与兴隆山山地鸟类的特点;在三种鸟类生境类型中,鸟类多样性和群落的均匀度最高的是校园人工园林,山区灌丛草地的鸟类多样性位居其次,且具有一些黄土高原特有留鸟,农田与居民点的鸟类多样性最低而优势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区系 多样性 黄土高原 岛屿生物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春季兰州大学花粉雨研究
2
作者 闫晓丽 刘艳蕊 张志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262-14263,14272,共3页
[目的]探讨大气花粉沉降过程中,花粉类型和开花植物的关系以及花粉丰度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方法]以高10 m平台自然沉降方法获取2009年兰州大学校园春季花粉的沉降记录,并分析花粉沉降数量、持续时间、沉降种类与周围植被及天气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气花粉沉降过程中,花粉类型和开花植物的关系以及花粉丰度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方法]以高10 m平台自然沉降方法获取2009年兰州大学校园春季花粉的沉降记录,并分析花粉沉降数量、持续时间、沉降种类与周围植被及天气的关系。[结果]主要花粉种类为杨属、柳属、泡桐属、悬铃木科等,其花粉沉降数量、持续时间和校园相应植被的花期相一致;花粉沉积种类和丰度主要受风力影响,风力越大种类越丰富,基本没有外来花粉;尘暴天气未观测到孢粉组合的明显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自然植被花粉的现代过程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学 春季 花粉雨 花期植被 天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中国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王雨萱 杨永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2-311,共10页
基于2000-2020年中国西部13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地区、民族自治州、盟)的企业数据,运用马尔科夫链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SEI)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西部SEI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其增长... 基于2000-2020年中国西部13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地区、民族自治州、盟)的企业数据,运用马尔科夫链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SEI)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西部SEI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其增长速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类SEI均实现等级向上跃迁;西部SEI空间极化现象加强,形成“南北两极,中心集中”的空间格局,集聚特征强化,省域空间均质性增强,各类产业空间中心转移和扩散效应显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虽不同,多种因素的协同共同影响了西部SEI的时空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空间分布 中国西部 集聚与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市土壤磁性特征及其对环境污染的指示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博 夏敦胜 +2 位作者 余晔 许淑婧 贾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3-1044,共12页
对兰州市城区117个表土样品和11个土壤剖面的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表土磁化率平均值为219.23×10-8m3/kg,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要载磁矿物.磁铁矿的高值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区域:(1)以兰州铝厂、西固火电厂为... 对兰州市城区117个表土样品和11个土壤剖面的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表土磁化率平均值为219.23×10-8m3/kg,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要载磁矿物.磁铁矿的高值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区域:(1)以兰州铝厂、西固火电厂为中心的工业区域;(2)以水上公园为中心的区域;(3)西北物资市场-西站-小西湖-西关-城关大桥沿线的狭长条带状区域;(4)以雁儿湾和兰东建材市场、皮革厂为中心的区域.对不同功能区而言,西固区和城关区磁性矿物浓度最高,安宁区磁性矿物浓度最低.土壤剖面结果显示,上部20cm,χlf和SIRM显著升高;20cm以下,χlf和SIRM稳定且较低,说明兰州市土壤污染的纵向迁移深度在20cm以内.兰州市表土、街道尘埃、大气降尘和河道沉积物相对无污染样品而言,都具有磁性矿物类型单一,以磁铁矿为主导的特征;并且都随着磁化率的升高,出现百分频率磁化率降低的趋势,显示出与无污染样品不同的特性.因此,运用环境磁学方法在城市环境下开展大规模、高分辨率的污染研究,可以快速、便捷、有效的提供污染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 环境磁学 兰州 城市污染 降尘 街道尘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DDT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董继元 王式功 +3 位作者 高宏 尚可政 姚焕炬 成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9-522,共4页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DDT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农业施用是该区域DDT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气-土沉降、气-水沉降、土壤侵蚀,土壤中降...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DDT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农业施用是该区域DDT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气-土沉降、气-水沉降、土壤侵蚀,土壤中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这是DDT从研究区域消失的主要途径。土壤中DDT占总残留量的99.83%。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2.80×10-11mol·m-3,2.72×10-7mol·m-3,2.47×10-3mol·m-3和3.16×10-5mol·m-3。模型计算浓度与同期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DDT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新近纪地层的沉积相与古环境记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焱 孙东怀 +5 位作者 韩飞 王飞 朱彦虎 张月宝 易治宇 李再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1-619,共9页
兰州地区位于黄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其第三纪地层对研究风尘沉积发育和青藏高原隆升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研究以0.25 m为间距对厚度210 m的兰州皋兰山剖面的新近纪地层采集样品901个,在实验室对试验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对其进行了粒度、... 兰州地区位于黄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其第三纪地层对研究风尘沉积发育和青藏高原隆升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研究以0.25 m为间距对厚度210 m的兰州皋兰山剖面的新近纪地层采集样品901个,在实验室对试验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对其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和色度测试。用粒度分布函数的方法分离了沉积物的各成因组分,确定了风成组分和水成组分在全剖面沉积物中所占的百分比。结合色度和磁化率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皋兰山剖面地层以风尘沉积为主,其间夹有河流相沉积的约15层砂岩。古环境的恢复表明,兰州地区从至少约7 Ma开始,沉积地层经历了由河湖相向风尘沉积转变,气候干旱化开始,与黄土高原风尘序列堆积底界8~7 Ma基本一致。6~5.2 Ma构造稳定,是比较开阔的平原环境,并且气候条件比较湿热;5.2~3.5 Ma间构造波动比较频繁,形成了间隔性的河流相砂岩沉积,而在气候表现为干冷;自3.5 Ma开始,兰州地区发生相对构造沉陷,五泉砾岩层的发育是对青藏运动A幕的具体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新近纪 风尘沉积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新生代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地区磁性地层与环境演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孙东怀 陈发虎 +7 位作者 易治宇 朱彦虎 王鑫 张月宝 李再军 王飞 韩飞 张焱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报道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格山剖面的磁性地层和古环境记录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塔里木海湾消亡、副特提斯海最终退出塔里木盆地发生在4.2 Ma以前;3.4 Ma塔里木盆地首次出现大型流动沙丘,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形成;2.6 Ma塔里木盆地干... 报道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格山剖面的磁性地层和古环境记录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塔里木海湾消亡、副特提斯海最终退出塔里木盆地发生在4.2 Ma以前;3.4 Ma塔里木盆地首次出现大型流动沙丘,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形成;2.6 Ma塔里木盆地干旱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沙漠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当今极度干旱的大型沙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内陆干旱化 副特提斯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苯并(a)芘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继元 王式功 +1 位作者 高宏 姚焕炬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50-2153,共4页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下苯并(a)芘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相间迁移通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气的平流输入和化石燃料燃烧是该区域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土壤是其最大的储库,占总残留量的99.6%;在...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下苯并(a)芘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相间迁移通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气的平流输入和化石燃料燃烧是该区域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土壤是其最大的储库,占总残留量的99.6%;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1.61×10-10mol·m-3、9.39×10-7mol·m-3、7.13×10-4mol·m-3和9.17×10-5mol·m-3,模型计算浓度与同期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苯并(A)芘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晚第三纪磁性地层与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韩飞 孙东怀 +7 位作者 张焱 陈发虎 王飞 朱彦虎 张月宝 易治宇 李再军 胡文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9-1186,共8页
兰州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其第三纪地层对研究风尘沉积发育和青藏高原隆升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研究以0.5 m间距对兰州盆地皋兰山剖面240 m的晚第三纪地层进行古地磁样品采集,古地磁样品共计422个;以50℃为间隔从室温至50... 兰州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其第三纪地层对研究风尘沉积发育和青藏高原隆升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研究以0.5 m间距对兰州盆地皋兰山剖面240 m的晚第三纪地层进行古地磁样品采集,古地磁样品共计422个;以50℃为间隔从室温至500℃用热退磁仪和超导磁力仪完成了皋兰山剖面样品的系统热退磁和剩磁测量.结果表明皋兰山剖面上部地层的实测极性柱出现2个负极性大段中间夹着4个正极性小段,其特点与Gilbert时的典型特征完全一致,并且两端未完全出露的正极性分别与Chron2A.3n和Chron3An.1n相对应,最终确定皋兰山剖面的年代为6~3.5 Ma.由此推断,皋兰山剖面顶部的五泉砾岩形成大约开始于3.5 Ma,五泉砾岩底界年代的确定,为青藏高原的A幕运动提供了地质证据.皋兰山剖面深度602 m处出现由河湖相砂岩向以风成红粘土为主常夹有薄层砂岩的地层转变,通过岩性地层及年代的推断,兰州地区的风尘序列堆积发育的年代至少为7 Ma,与黄土高原风尘序列堆积底界8~7 Ma基本一致,说明了兰州地区与黄土高原在风尘序列堆积过程中具有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风尘序列 磁性地层 晚第三纪 青藏高原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探析——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延德 张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7-329,332,共4页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环境-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组成的物质循环系统,在这一物质循环系统中消费通过前后向关联.从生产到资源利用和直接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两个方向影响着城市环境。以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度模...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环境-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组成的物质循环系统,在这一物质循环系统中消费通过前后向关联.从生产到资源利用和直接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两个方向影响着城市环境。以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分析1990-2002年间能源消费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联度,来探讨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变动 环境效应 灰色关联度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位、制度与我国西部工业空间集聚机制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常跟应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2,共5页
区位分析是理解区域工业集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近年来在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新区域主义"等学说的推动下,区位分析重新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基于企业调研和统计资料,分析... 区位分析是理解区域工业集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近年来在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新区域主义"等学说的推动下,区位分析重新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基于企业调研和统计资料,分析了建国后各个阶段兰州工业企业的建立与区位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区位条件与兰州工业企业的建立紧密关联,但影响工业企业建立的主要区位要素是变化的,且区位要素同其他社会经济要素特别是与政策要素共同决定了兰州工业发展。区位分析是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工具,但区位分析应置于"特定背景"之中,把地方特征、外部联系和宏观结构性力量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区位要素 制度 企业调研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的岩石磁学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文伟 张月宝 +8 位作者 郭峰 孙东怀 张焱 王鑫 李宝峰 吴晟 李再军 韩飞 王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6,共10页
位于黄土高原和西北干旱区过渡带的兰州地区,在晚新生代发育了一套风成红黏土和冲积—河湖相沉积.这套地层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磁化率等一些磁学参数在细节上可能反映成壤作用强弱,但在大的趋势上大致反映干旱化,在长尺度研究... 位于黄土高原和西北干旱区过渡带的兰州地区,在晚新生代发育了一套风成红黏土和冲积—河湖相沉积.这套地层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磁化率等一些磁学参数在细节上可能反映成壤作用强弱,但在大的趋势上大致反映干旱化,在长尺度研究中可作为干旱化的指标.S-300mT等另一些磁学参数主要反映赤铁矿质量分数,与红度值明显相关,因此同红度一样可作为温度的指标.底部冲积一河湖相沉积中黏土的主要载磁矿物是磁铁矿和赤铁矿;中下部红黏土沉积的主要载磁矿物是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可能含针铁矿;中上部红黏土主要的载磁矿物是磁赤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可能含针铁矿.利用岩石磁学恢复的古环境表明,兰州地区在8.35~7.2 Ma是一个较为温暖的以冲洪积和河湖相为主的沉积环境;7.2~3.5 Ma主要为干陆地环境,同主体黄土高原一样接受粉尘沉积;6.3 Ma风尘沉积在沉积物中开始占主导地位;5.2 Ma兰州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急剧干旱化,可能伴随着快速降温;3.5 Ma开始的青藏高原运动A幕使兰州盆地瓦解,并于1.4 Ma开始接受黄土沉积,成为了黄土高原的西缘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磁学 古环境 兰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磁学及其在西北干旱区环境研究中的问题 被引量:70
13
作者 夏敦胜 马剑英 +3 位作者 王冠 金明 杨丽萍 陈发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8-179,共12页
环境磁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介于磁学、地学和环境科学之间,主要利用矿物和岩石磁学技术,研究环境中磁性颗粒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转化受环境变化影响的过程,为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过程研究提供代用指标,环境磁学技术在各种环... 环境磁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介于磁学、地学和环境科学之间,主要利用矿物和岩石磁学技术,研究环境中磁性颗粒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转化受环境变化影响的过程,为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过程研究提供代用指标,环境磁学技术在各种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在简要介绍环境磁学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就目前环境磁学在土壤、黄土、沉积物和大气尘埃等方面研究状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环境磁学参数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黄土气候和环境记录重建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较大争议。黄土地层中经常使用的磁化率其粉尘贡献到底有多大?磁学参数在季风区和西风区表现迥异,原因何在?不同粉尘源区的环境磁学参数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哪些磁学参数适用于干旱区气候与环境重建?这些问题既是国际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环境磁学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区环境研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研究提供黄土物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环境磁学过程或许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古环境 气候变化 黄土 中国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斯腾湖沉积物粒度的古环境意义初探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小忠 陈发虎 +3 位作者 肖舜 吕雁斌 陈建徽 周爱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1-297,共7页
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是一种研究古环境变化常用的手段,但是其环境意义具有多解性,尤其是沙(荒)漠干旱区的湖泊沉积物粒度变化,代表的是沙尘天气的多寡强弱还是其它环境因素的变化值得细致研究.在对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 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是一种研究古环境变化常用的手段,但是其环境意义具有多解性,尤其是沙(荒)漠干旱区的湖泊沉积物粒度变化,代表的是沙尘天气的多寡强弱还是其它环境因素的变化值得细致研究.在对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的沉积物短岩芯进行了210Pbex,137Cs定年的基础上,对近50多年沉积物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与粗颗粒含量与区域最大河流——开都河大山口站的最大一天洪量、洪峰流量、天山巴音布鲁克站年降水量、湖泊水位变化以及湖泊附近焉耆站3-6月风力强度变化记录等环境因素对比发现,湖泊中部沉积物中粗颗粒含量变化主要反映的是入湖河流径流量、区域洪水强度及频率、山地降水,而并不反映大风天气或者湖泊水位的变化.对其近千年沉积岩芯的多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数百年时间尺度上,博斯腾湖沉积物粒度的环境意义依然与十年时间尺度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粒度 古环境 洪水事件 开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民和盆地河口群沉积相和岩石磁化率--祁连山白垩纪隆升的记录 被引量:27
15
作者 唐玉虎 戴霜 +7 位作者 黄永波 朱强 方小敏 胡鸿飞 刘俊伟 孔立 赵杰 刘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研究白垩纪祁连山构造隆升过程对认识青藏高原形成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兰州—民和盆地连续出露的河口群沉积物较好地记录了早白垩世祁连山隆升过程。河口群从下向上由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滨湖、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7个... 研究白垩纪祁连山构造隆升过程对认识青藏高原形成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兰州—民和盆地连续出露的河口群沉积物较好地记录了早白垩世祁连山隆升过程。河口群从下向上由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滨湖、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7个沉积相体系组成;综合分析沉积相时空演化、砾石成分及古水流方向统计和岩石磁化率测量,揭示出早白垩世祁连山经历了3期隆升过程:早期(约143~123Ma)快速强烈隆升阶段,此时祁连山东段开始逐渐断陷下沉,盆地沉积了冲积扇至滨浅湖相沉积体系的砾岩、砂岩和泥岩,岩石磁化率值总体偏低,隆升速度较快;中期(约123~113Ma)稳定隆升阶段,湖盆面积达到最大,沉积物以半深湖相泥岩为主,磁化率值总体偏高,隆升速度较慢;晚期快速隆升阶段,约从113Ma开始,祁连山隆升速度加快,湖盆萎缩,沉积了以三角洲相为主的泥岩和砂岩,磁化率值总体偏低,直至109Ma以后,盆地回返,祁连山地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磁化率 构造隆升 河口群 祁连山 白垩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琛 张兰慧 +8 位作者 李金麟 田杰 吴维臻 金鑫 张喜风 蒋忆文 王晓磊 贺缠生 白晓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8-347,共10页
通过原位观测及大范围多尺度采集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地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数据,得到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并运用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黑河上游,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子是地... 通过原位观测及大范围多尺度采集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地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数据,得到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并运用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黑河上游,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子是地形因子,土壤物理属性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地形因子中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量在坡向作用下呈现北坡高于南坡的趋势,海拔与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上游 土壤含水量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地统计 旋转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民和盆地八盘峡剖面河口群沉积物色度纪录的140.66~124.19Ma间气候变化 被引量:20
17
作者 戴霜 刘俊伟 +5 位作者 张明震 黄永波 孔立 赵杰 刘学 朱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8-1067,共10页
随着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了解前新生代气候变化背景,特别是白垩纪作为距今最近的"温室地球"时期,其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兰州-民和盆地八盘峡剖面河口群沉积物采样与色度测量... 随着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了解前新生代气候变化背景,特别是白垩纪作为距今最近的"温室地球"时期,其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兰州-民和盆地八盘峡剖面河口群沉积物采样与色度测量,获得了兰州-民和盆地140.66~124.19Ma期间的色度变化序列。对色度值变化机制分析发现,河口群总体为一套红色色调的碎屑沉积岩石组合,有机质含量极低,色度值变化与风化作用及沉积环境有关,亮度值的高低主要与沉积物中钙质胶结物的含量有关,而红度(黄度)值的变化主要与赤铁矿含量多少有关。综合分析色度值及沉积环境变化显示盆地沉积时处于暖湿气候环境,进一步分为140.66~137.43Ma气候相对湿热、137.43~127.41Ma气候相对温湿和127.41~124.19Ma气候相对干热3个阶段;这种阶段性变化以气候的快速转型为界,而且比海洋沉积物记录的全球海平面温度阶段性变化的起始时间提前约1~1.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 气候变化 早白垩世 河口群 兰州-民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黄土区与黄土高原表土磁性特征对比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25
18
作者 郭雪莲 刘秀铭 +4 位作者 吕镔 汤德平 毛学刚 陈家胜 陈晓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54-1862,共9页
本文对黄土高原和天山黄土区表土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和粒度测试分析,探讨了表土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土中的强磁性矿物均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纤铁矿或针铁矿,黄土高原黄土地层中的磁赤铁矿至少有部分属... 本文对黄土高原和天山黄土区表土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和粒度测试分析,探讨了表土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土中的强磁性矿物均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纤铁矿或针铁矿,黄土高原黄土地层中的磁赤铁矿至少有部分属于风积成因.黄土高原表土中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良好的正相关,气候作用是主导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因素.天山表土的磁颗粒比黄土高原粗,以多畴为主.近物源,粗粒度,弱成土(即成壤作用对磁化率的贡献小)是天山表土基本特点,并且风力强弱是影响该地区磁化率变化的主要因素.频率磁化率在不同地区显示出与年均降水量较明显正相关关系;而磁化率与年均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表现不同:在黄土高原中部(本研究区)显示正相关;而在伊犁地区表现为反相关.因此应用磁化率解释环境时要注意其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 磁学性质 磁化率 天山黄土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乐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24
19
作者 吕镔 刘秀铭 +3 位作者 赵国永 马明明 陈渠 陈家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对位于亚洲内陆干旱区的新疆博乐黄土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粒度测量.结果表明:博乐黄土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含有少量针铁矿和赤铁矿.亚铁磁性矿物主要以多畴、假单畴颗粒为主,反映了这一地区极弱的成土作用.磁化率与... 对位于亚洲内陆干旱区的新疆博乐黄土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粒度测量.结果表明:博乐黄土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含有少量针铁矿和赤铁矿.亚铁磁性矿物主要以多畴、假单畴颗粒为主,反映了这一地区极弱的成土作用.磁化率与粒度呈现良好正相关关系,与黄土高原的情况相反,说明干旱地区的黄土磁学性质主要受原生磁性矿物控制,磁化率可作为搬运风力和源区变化的代用指标.黄土磁化率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环境意义,在将之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时需要非常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黄土 磁化率 岩石磁学 粒度 干旱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沙漠绿洲城市表土磁性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博 夏敦胜 +2 位作者 余晔 贾佳 许淑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1-905,共15页
选取典型沙漠绿洲城市(乌海、石嘴山、银川)表土为研究对象,对其环境磁学性质、土壤质地与重金属含量分布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乌海市和石嘴山市表土为典型砂土,银川市为砂壤土.三个城市表土样品均以较粗的MD-PSD颗粒的亚铁磁性矿物(... 选取典型沙漠绿洲城市(乌海、石嘴山、银川)表土为研究对象,对其环境磁学性质、土壤质地与重金属含量分布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乌海市和石嘴山市表土为典型砂土,银川市为砂壤土.三个城市表土样品均以较粗的MD-PSD颗粒的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为主导,磁化率均值分别为152×10-8、104×10-8和117×10-8 m3·kg-1.乌海市表土磁性矿物含量和磁性颗粒大小都显著高于石嘴山和银川市.重金属(Cr、Cu、Pb、Zn、Fe)的污染负荷指数(PLI)均显示,三个城市表土均存在轻度污染特征.同时磁化率和污染负荷指数在非工业区表现出点状高值分布,在工业区表现为面状高值分布特征.乌海市表土磁参数与重金属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石嘴山和银川,表明磁参数对于污染来源单一地区的污染程度评估更具优势.尽管三个城市表土磁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其磁化率均随污染负荷指数的增加呈现相同程度的递增.磁化率可以作为宁夏平原地区表土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估的统一有效的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重金属 绿洲城市 污染负荷指数 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