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宁剖面黄土粒度记录的MIS3阶段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翟新伟 李富强 吴松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3-780,共8页
深海氧同位素第三阶段(MIS3)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通过对会宁黄土剖面粒度变化特征的研究分析恢复重建了会宁MIS3阶段古气候。会宁剖面记录了较明显的5次降温事件——Heinrich事件(H2:23.22~23.51ka,H3:30.52~31.1... 深海氧同位素第三阶段(MIS3)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通过对会宁黄土剖面粒度变化特征的研究分析恢复重建了会宁MIS3阶段古气候。会宁剖面记录了较明显的5次降温事件——Heinrich事件(H2:23.22~23.51ka,H3:30.52~31.19ka,H4:38.3~39.93ka,H5:43.67—44.82ka,H6:63.54~64.41ka),其中的MIS3阶段根据粒度特征分为3a(46.36~55.48ka)较为温湿。3b(30.04~46.36ka)干冷,3e(24.47~30.04ka)温湿三个阶段,具明显的D一0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宁 黄土 MIS3 粒度 HEINRICH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遥感ET与潜在ET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甘南草原区域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春雨 董晓峰 刘英英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9,207,共7页
使用MODIS数据及相关气象数据,采用能量平衡方程,对甘南草原区域2000年、2009年7月份日均遥感ET进行了反演,同时采用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了该区域的日均潜在ET,并根据西北干旱区55年的气温变化,分析该区域的遥感ET和潜在ET的... 使用MODIS数据及相关气象数据,采用能量平衡方程,对甘南草原区域2000年、2009年7月份日均遥感ET进行了反演,同时采用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了该区域的日均潜在ET,并根据西北干旱区55年的气温变化,分析该区域的遥感ET和潜在ET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00年的遥感ET为0.9816~8.208 1 mm,平均5.514 1 mm.2009年的遥感ET为1.647 2~7.653 7 mm,平均5.565 0 mm;而2009年潜在ET为1.6789~8.2487 mm,平均6.1581 mm,总体上遥感ET比潜在ET低.然而,在合作、洮河及铁坝乡附近,遥感ET比潜在ET高,说明研究区存在"蒸发悖反"现象,这与西北干旱区气温一直呈增长趋势有关.其中,1965年、1982年、1995年的气温比1957-1998年的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6.70%,11.69%,7.70%,尤其是2010年比1957-1998年的平均气温增加了57.56%,达到了5.77?C,表明近期气温迅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ET 潜在ET 气候变化 西北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环境变化及人地关系学术研讨会暨李吉均院士八十华诞庆祝会
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I0001-I0006,共6页
2012年10月9-10日,“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环境变化及人地关系”学术研讨会暨李吉均院士八十华诞庆祝会在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研讨会由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学院和南京... 2012年10月9-10日,“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环境变化及人地关系”学术研讨会暨李吉均院士八十华诞庆祝会在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研讨会由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秦大河院士、姚檀栋院士等78名李吉均院士的学生和中国科学院寒旱所、青藏高原研究所、青海盐湖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球环境所、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等研究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气候环境变化 学术研讨会 人地关系 院士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0
4
作者 曹伟宏 何元庆 +3 位作者 李宗省 王淑新 王春凤 常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59-1464,共6页
利用丽江1954-2009年的气候资料,对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划分出其等级和旅游适宜期年内分布;结合2006-2010年丽江海外旅游、国内旅游的客流量月指数,在对气候舒适度及特殊影响因素赋值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利用丽江1954-2009年的气候资料,对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划分出其等级和旅游适宜期年内分布;结合2006-2010年丽江海外旅游、国内旅游的客流量月指数,在对气候舒适度及特殊影响因素赋值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气候舒适度与旅游地年内客流量变化有密切关系。海外客流量年内变化分2个时段,在10月-次年4月干季,受气候舒适度影响极其显著,此外还受新年、圣诞假期的影响,海外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31%;在5-9月雨季则呈现较均匀分布状态,平均月指数为8.33%。国内游客客流量变化全年主要受气候舒适度影响,同时还受7、8月暑假及"十一"黄金周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 客流量变化 相关性分析 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远黄土—古土壤色度变化特征分析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51
5
作者 石培宏 杨太保 +1 位作者 田庆春 王建永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3,共9页
对黄土高原西北缘厚层黄土剖面色度指标研究后发现,在磁化率指标不能很好地记录气候变化及土壤发育的情况下,色度指标的引入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古气候重建上的缺陷.在靖远地区,红度a~*主要受土壤中赤铁矿质量分数变化的影响,随赤铁矿... 对黄土高原西北缘厚层黄土剖面色度指标研究后发现,在磁化率指标不能很好地记录气候变化及土壤发育的情况下,色度指标的引入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古气候重建上的缺陷.在靖远地区,红度a~*主要受土壤中赤铁矿质量分数变化的影响,随赤铁矿的增加而增大,同磁化率联合使用可以反映土壤发育程度,较好地解释气候的变化过程.黄度b~*受到针铁矿质量分数的影响,此外还可能受到黄铁矿、沼铁矿,褐铁矿等铁矿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与a~*一同分析,可以反映土壤发育时期的水热条件.亮度L~*主要受土壤中w(TOC),w(CaCO_3)变化的影响,随w(TOC)的增加而减小,而随w(CaCO_3)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在CIELAB颜色系统中a~*的增大会显著地使L~*变小,L~*主要反映了土壤发育时期的降水状况以及植被发育程度.在靖远地区,只有综合考虑色度、磁化率、粒度、w(CaCO_3),w(TOC)才能够合理、可靠地重建气候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 色度 靖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近50年来气温 降水 径流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常斌 李文艳 +2 位作者 王雄师 杨文瑾 杨致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2,共6页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分析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气温、降水及出山径流序列变化特征,并初步讨论了降水、径流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气温在20世纪60-70年代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80年代气温开始波动升高,...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分析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气温、降水及出山径流序列变化特征,并初步讨论了降水、径流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气温在20世纪60-70年代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80年代气温开始波动升高,气温显著升高则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来.研究区山区年降水量大于平原的,各站年降水量均呈现平、枯、丰交替的特点,总体上呈微弱增加趋势,增幅不显著.出山径流量在年代尺度上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洪水和丰乐两条河流的年出山径流量存在突变点,位于1960前后.2000年前后,三河径流量微弱上扬后,继续开始减少趋势,讨赖河稍迟于其余2条较小的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出山径流 Mann-Kendall方法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常斌 杨林山 +1 位作者 杨文瑾 王帅兵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8-855,共8页
系统收集和整理1970s后期至2000s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水文气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综合利用指数、转移矩阵、动态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结果表明,过去30 a,洮河流域总体表现为林、草面积减少... 系统收集和整理1970s后期至2000s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水文气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综合利用指数、转移矩阵、动态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结果表明,过去30 a,洮河流域总体表现为林、草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提升。驱动因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洮河流域LULCC受"区域经济+农耕因素+城镇化和气候"3个主成分大类的交互影响和驱动;基于此构建的LULCC多元回归驱动模式,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精度良好,能够反映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气候对LULCC的驱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驱动机制 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某钢厂附近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闫倩 戴霜 +5 位作者 刘海娇 符超峰 张永全 赵杰 张明震 刘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32-1737,共6页
对兰州某钢厂周围土壤进行了磁化率与化学元素分析,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和多元统计发现,表层2cm以内土壤的磁化率显著增高,达到背景值的3.5倍,且频率磁化率相对于深部土壤较低,对比不同位置样点磁化率值,显示钢厂周边土壤受到了钢厂生... 对兰州某钢厂周围土壤进行了磁化率与化学元素分析,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和多元统计发现,表层2cm以内土壤的磁化率显著增高,达到背景值的3.5倍,且频率磁化率相对于深部土壤较低,对比不同位置样点磁化率值,显示钢厂周边土壤受到了钢厂生产排放物的污染.污染主要发生在下风向,且在2km以内最强,污染深度在2cm以内.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关性显著表明磁性矿物与重金属有相同的来源,本研究应用磁化率浓集因子S判别污染程度,结果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大致相同,因此S可以作为判断这类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土壤 污染 磁化率浓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穆斯林城市社会适应性实证研究——以兰州市回族、东乡族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高翔 张燕 +1 位作者 鱼腾飞 宋相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4,共8页
本文以兰州市流动穆斯林为例,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流动穆斯林城市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结论如下:流动穆斯林城市社会适应性综合水平很低,"自我认同"因子最低,"城市归宿"次之,"身份判断"最高;流... 本文以兰州市流动穆斯林为例,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流动穆斯林城市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结论如下:流动穆斯林城市社会适应性综合水平很低,"自我认同"因子最低,"城市归宿"次之,"身份判断"最高;流动穆斯林城市社会适应性有明显个体差异,文化程度和家庭月经济收入对其有明显正向促进作用,职业的影响不显著,年龄的影响出现波动现象;民族因素及文化认同是影响流动穆斯林城市社会适应性的深层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穆斯林 城市社会适应性 逐步回归分析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热平衡法对黄土高原玉米茎流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雅杰 闫业庆 +1 位作者 张旭昇 魏国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93-11894,12258,共3页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玉米茎流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热平衡茎流计实时监测会宁县玉米样株茎流日变化,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结果]玉米茎流日变化过程显著,白天茎流速率大且波动较大,晚上茎流速率小而平稳;午...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玉米茎流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热平衡茎流计实时监测会宁县玉米样株茎流日变化,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结果]玉米茎流日变化过程显著,白天茎流速率大且波动较大,晚上茎流速率小而平稳;午间出现茎流的小幅减小,这与叶片气孔开度改变为维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有关。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和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为节水灌溉和玉米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平衡法 黄土高原 茎流量 日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泥炭样品加热过程中磁学特征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俊辉 夏敦胜 +3 位作者 张英 张健 许淑婧 刘宇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8-945,共8页
利用采自干旱区高山~新疆阿尔泰山的表层泥炭样品,以K-T曲线为主,结合J-T曲线、磁滞参数以及XRD等相关实验,探讨了应用热磁实验鉴别富含有机质的弱磁性物质磁性特征。结果表明:样品中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为低矫顽力的强磁性矿物-磁铁矿... 利用采自干旱区高山~新疆阿尔泰山的表层泥炭样品,以K-T曲线为主,结合J-T曲线、磁滞参数以及XRD等相关实验,探讨了应用热磁实验鉴别富含有机质的弱磁性物质磁性特征。结果表明:样品中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为低矫顽力的强磁性矿物-磁铁矿,磁铁矿的粒径为PSD(准单畴)。加热过程中,含铁粘土矿物绿泥石分解生成新的磁铁矿,磁畴转变成MD(多畴),逐步加热的K-T曲线表明,利用K-T曲线分析含有大量有机质成分弱磁性物质的磁性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泥炭样品受热生成的磁性矿物的类型与数量不仅受加热的最高温度控制,同时在加热到不同温度时由于有机质对磁性矿物的还原作用表现出差异性,使得泥炭样品加热到不同温度后的转化、改造及最终生成物亦变得异常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K—T曲线 温度 磁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_OLS灯光数据的1992~2010年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研究 被引量:58
12
作者 刘沁萍 杨永春 +2 位作者 付冬暇 李鸿轶 田洪阵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选择1992、2000和2010年的DMSPOLS灯光数据,改进了基于统计数据提取城镇用地的算法,使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3个时期中国城市建成区的提取。利用ArcGIS10、VisualFoxPro6.0等软件,选择城市形态紧凑度和城市扩张速度2个指标,分别... 选择1992、2000和2010年的DMSPOLS灯光数据,改进了基于统计数据提取城镇用地的算法,使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3个时期中国城市建成区的提取。利用ArcGIS10、VisualFoxPro6.0等软件,选择城市形态紧凑度和城市扩张速度2个指标,分别从城市规模(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大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省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和直辖市)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扩张情况。结果表明:①从城市形态紧凑度来看,同一年份,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外部形态紧凑度越小;而中、西部城市平均紧凑度大于东部、东北部。1992~2010年,除大城市和小城市平均紧凑度指数略微变小、基本不变外,其余各等级城市均变大;东部和西部城市平均紧凑度指数变小,而东北和中部变大。②从城市扩张速度来看,同一时间段内,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建成区年均扩张速度越大;1992-2010年,东部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最大,东北最小,中、西部次之;其中,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扩张速度大,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福建扩张速度次之,其余省份扩张速度较小;近20a来,所有等级城市、不同区域城市以及各个省份内城市建成区在加速扩张。关键词:城市空间扩张;灯光数据;紧凑度;扩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VisualFoxPro6 0 中国 灯光 城市建成区 扩张速度 特大城市 西部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7
13
作者 孟兴民 陈冠 +2 位作者 郭鹏 熊木齐 Janusz Wasowski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共15页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交接处,我国东西南北向地震带从此交汇通过,此处构造复杂、山高坡陡、沟谷深切、软岩广布,且多暴雨,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交接处,我国东西南北向地震带从此交汇通过,此处构造复杂、山高坡陡、沟谷深切、软岩广布,且多暴雨,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形成条件、成因机理、监测预警、防治措施等多方面进展及不足,推进该流域地质灾害研究,支持当地防灾减灾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研究进展 白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与气候格局演化 被引量:18
14
作者 戴霜 张明震 +3 位作者 彭栋祥 王华伟 吴茂先 陈瑞灵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3-168,共16页
研究我国西北干旱区形成演化过程对认识我国现今构造—环境格局形成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我国西北地区中—新生代重要的构造和环境事件的梳理,显示我国西北地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早燕山、晚燕山和喜马拉雅个构造旋回,气候在三... 研究我国西北干旱区形成演化过程对认识我国现今构造—环境格局形成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我国西北地区中—新生代重要的构造和环境事件的梳理,显示我国西北地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早燕山、晚燕山和喜马拉雅个构造旋回,气候在三叠纪—始新世以干热为主,渐新世以来冷干。古亚洲洋闭合及羌塘、拉萨、印度板块渐次与亚洲南部碰撞使西北地区越来越远离海洋水汽。西北地区气候演化经历了三叠纪—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始新世和渐新世—第四纪3个阶段,并存在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温湿、晚侏罗世—白垩纪干热及渐新世—第四纪冷干3个气候转型阶段,分别由5次湿热、5次干热和5次冷干气候波动事件组成。同时,发现在晚三叠世—侏罗纪以古天山—古祁连山为界,构造与气候格局存在南北差异,构造活动南弱北强、气候北干南湿。而在白垩纪,西北地区构造活动西强东弱,气候南干北湿。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形成既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是区域构造活动叠加的结果,构造活动先于全球变化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渐新世以来两极冰盖出现、青藏高原整体快速隆升和副特提斯海退出塔里木是现今西北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 构造格局 气候格局 西北干旱区 中—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F岩心扫描的中国西部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晓楠 张灿 +1 位作者 吴铎 周爱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对我国西部地区典型山地、高原及荒漠绿洲湖泊沉积物岩心采用高分辨率XRF元素扫描进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挑选其中XRF信号强度较高且信号相对稳定的Al、Si、Cl、K、Ca、Ti、Mn、Fe、Rb、Sr、Y、Zr等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相关分... 对我国西部地区典型山地、高原及荒漠绿洲湖泊沉积物岩心采用高分辨率XRF元素扫描进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挑选其中XRF信号强度较高且信号相对稳定的Al、Si、Cl、K、Ca、Ti、Mn、Fe、Rb、Sr、Y、Zr等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泊元素组成与区域环境和湖泊类型密切相关;在我国西部湖泊中,沉积物元素组成主要以湖泊流水补给所带来的Al、Si、K、Ti、Rb等外源碎屑元素为主,外源碎屑元素的含量和组成受流域基岩状况、风化状况、植被覆盖程度以及以降水为主导的流域侵蚀作用强弱的控制,可用来指示流域降水量和相应的生态环境状况;Ca、Sr等强烈迁移元素的变化受湖泊水位、湖泊水化学特征和湖泊类型影响,可用来指示湖泊水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多元统计分析 XRF岩心扫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鸡叫沟复式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莉莉 戴霜 +4 位作者 张翔 张瑞 张明震 汪禄波 刘海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3-740,共8页
通过对党河南山北坡东段鸡叫沟岩体的岩体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岩体为一加里东期中酸性复式岩体,岩浆活动有4期,依次为岩枝(脉)状产出的辉石闪长岩、辉石正长闪长岩,岩株状产出的(角闪)石英二长岩,岩脉状产出的黑云二... 通过对党河南山北坡东段鸡叫沟岩体的岩体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岩体为一加里东期中酸性复式岩体,岩浆活动有4期,依次为岩枝(脉)状产出的辉石闪长岩、辉石正长闪长岩,岩株状产出的(角闪)石英二长岩,岩脉状产出的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脉状产出的细粒二长花岗岩.第1,2期(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55.3±5.6 Ma)构成该复式岩体的主体部分.总体上,4期岩体均富含碱质(碱度率平均为2.72%)、高钾(平均值为4.24%)、贫钛(均小于1.3%),属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具负Eu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从第1期到第4期,岩石铝质、钾质质量分数渐次升高,稀土总量降低.同时发现前2期、后2期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别大体相似,而且后2期岩体比前2期岩体贫稀土和不相容元素(第4期比第3期尤甚).岩浆演化程度从第1期到第4期逐渐增加,尤其后2期岩浆演化程度很高(DI平均值达95.9).综合判断显示前2期岩体岩浆源岩为基性岩熔融,形成环境为岛弧环境;后2期岩浆原岩为变质沉积岩,形成于造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鸡叫沟侵入岩 党河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鱼腾飞 冯起 +1 位作者 司建华 席海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2-1038,共7页
根据53个20 m×20 m样方调查资料,对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样方的植物种类组成成分简单,科属组成较为分散.共有12科26属28种,以藜科、菊科为主,分别占21.43%和14.29%.种类优势现... 根据53个20 m×20 m样方调查资料,对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样方的植物种类组成成分简单,科属组成较为分散.共有12科26属28种,以藜科、菊科为主,分别占21.43%和14.29%.种类优势现象明显,重要值〉10的物种主要有胡杨、梭梭、柽柳、白刺、沙拐枣、苦豆子等;(2)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低,且存在较大差异.以重要值计算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Rm)介于0.027 3~0.567 7,Simpson多样性指数(Ds)介于0.677 8~0.999 3,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0.098 2~0.367 3,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0.078~0.383之间,表明荒漠绿洲植物群落的结构简单、组织水平低;(3)样方统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纬向变化没有经向变化趋势明显,Ds和H′的纬向变化在42.02°N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高值区,经向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J′纬向变化与Ds和H′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经向变化趋势不明显,呈连续波动的复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额济纳绿洲 黑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春雨 董晓峰 +2 位作者 刘英英 潘竟虎 车彦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本研究通过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概念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和MODIS-NDVI数据估算了2000-2010年甘肃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气候因子,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探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 本研究通过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概念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和MODIS-NDVI数据估算了2000-2010年甘肃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气候因子,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探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区和荒漠生态区的NPP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甘肃省NPP的空间分布差异比较显著,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即从东南向西北是逐渐递减的;其中,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区和荒漠生态区的年均NPP分别为580.12 g·cm-2·a-1、380.12 g·cm-2·a-1、280.71 g·cm-2·a-1和83.27 g·cm-2·a-1。②2000-2010年甘肃省NPP显著增加和轻度增加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00%和17.49%,NPP显著减少和轻度减少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2.31%和27.07%,NPP有减少的趋势。③以年为尺度,森林生态区和草原生态区主要受温度影响,而降水量是荒漠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主要控制因子;在月尺度上,气候因子对NPP的作用相当;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分别对月降水量和月均温存在时滞与累积效应,森林生态区和荒漠生态区对降水量或温度不存在时滞与累积效应。④本文认识和了解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NPP的变化规律,探讨NPP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理,为生态系统调节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NPP 偏相关系数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田黎明 齐识 +3 位作者 马金珠 张鹏 赵艳萍 宁娜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7,共6页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随着发生变化。本文根据白龙江上游4个站点的实测月径流量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集中程度与变化幅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1965~1969年、1971~1984年和2002~2006年...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随着发生变化。本文根据白龙江上游4个站点的实测月径流量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集中程度与变化幅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1965~1969年、1971~1984年和2002~2006年,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较强:白龙江上游集中度较小。集中度随时间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流域自上游向下游,在不同年代集中期均表现为逐渐缩短的变化趋势。Cm、Cm-max和AR随时间增加而减小,Cm-man刊。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龙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越来越低,逐渐由不均匀向相对均匀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径流 年内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令海和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汪卫国 戴霜 +2 位作者 陈莉莉 吴日升 余兴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131,共11页
为了准确解释环境磁学参数记录的极地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本研究对白令海和西北冰洋6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高、低频质量磁化率(χ)、非磁滞磁化率(χARM)和磁化率-温度(k-T)分析,以探明该区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来源与搬运路... 为了准确解释环境磁学参数记录的极地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本研究对白令海和西北冰洋6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高、低频质量磁化率(χ)、非磁滞磁化率(χARM)和磁化率-温度(k-T)分析,以探明该区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来源与搬运路径。结果显示,样品的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白令海的χ值整体高于楚科奇海,并在育空河口外侧和圣劳伦斯岛南侧较高,向北和向西南方向逐渐减小。楚科奇海中东部陆架上表层沉积χ值高于阿拉斯加沿岸,而西北冰洋深海平原和洋脊区的χ值最低。χARM的变化趋势与质量磁化率相似,但频率磁化率的变化趋势与质量磁化率正好相反。k-T分析结果显示阿留申海盆沉积物中的铁磁性矿物以磁赤铁矿占主导,白令海陆架育空河口外侧和圣劳伦斯岛南北两侧为磁铁矿,白令海陆架西部和楚科奇海陆架中东部为磁赤铁矿和磁铁矿,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为黄铁矿,而西北冰洋陆坡、深海平原和洋脊区为胶黄铁矿和黄铁矿,但高纬度区沉积物中的胶黄铁矿含量更高。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区域性分布受沉积物来源、洋流和底质环境等因素的控制。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陆架磁赤铁矿来源于亚洲大陆,白令海陆架东部的磁铁矿来自育空河流域,阿拉斯加沿岸沉积物中的黄铁矿,应为阿拉斯加西北部陆源侵蚀来源的或早期成岩作用形成的,西北冰洋深海盆区的胶黄铁矿,为自生成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西北冰洋 磁化率 磁性矿物 沉积物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