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丹吉林沙漠地层序列的粒度分布及其组分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峰 孙东怀 +2 位作者 王飞 李再军 李宝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WEDP02孔310.45m的岩心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激光粒度测量,运用Normal和we|buU函数对全孔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拟合和组分分离,在结合野外沉积相判断的基础上,将组分的粒径一频率、含量一频率变化作为组分成因分析的依... 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WEDP02孔310.45m的岩心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激光粒度测量,运用Normal和we|buU函数对全孔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拟合和组分分离,在结合野外沉积相判断的基础上,将组分的粒径一频率、含量一频率变化作为组分成因分析的依据,系统分析了WEDP02孔沉积序列的粒度组分的成因。结果表明:WEDP02孔沉积物主要以风成砂、湖泊一风成砂混合沉积、)中洪积一风成砂混合沉积为主。风成沉积物中,超细粒成壤、高空远源粉尘、低空近源粉尘、风成砂与风成粗砂组分的粒径界线为2、12、105和270 μm,粉尘与风成砂纽分的比例平均值为20%/80%,在粒度组分的粒径一含量投影图中占据右上角部分;湖相沉积物中超细粒化学、悬移及风成砂组分的粒径界线为4、45、150-230 μm,湖相悬移组分含量大于35%,同时可含有风成组分和湖相砂,在粒度组分的粒径-含量投影图中占据细粒下部分;冲洪积超细粒化学、悬移黏土、悬移粉砂、风成砂、冲洪积砂的粒径界线为2、12、80、150-200和300 μm。这些特征反映了巴丹吉林沙漠不同沉积物的沉积学特征,是沉积物成因分析的粒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组分分离 WEDP02孔 巴丹吉林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腹地晚新生代沉积序列的超细粒组分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鑫 孙东怀 +2 位作者 王飞 李宝峰 吴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对红白山剖面的粒度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腹地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粒度曲线中普遍存在一个超细粒组分。其众数粒径分布比较稳定,平均为0.87μm,含量变化介于0.3%~10%,在不同成因的沉积物中和在剖面上都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对同一岩性段而... 对红白山剖面的粒度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腹地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粒度曲线中普遍存在一个超细粒组分。其众数粒径分布比较稳定,平均为0.87μm,含量变化介于0.3%~10%,在不同成因的沉积物中和在剖面上都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对同一岩性段而言,超细粒组分含量在风成砂中最低,在黄土中较低,在河流相沉积中较高,在湖相泥岩中最高。尽管受岩性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但不同成因沉积物的超细粒组分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基本一致,暗示了其长周期变化受同一驱动因子控制。化学风化和/或成壤作用强度可能起着关键作用。红白山剖面超细粒组分含量在2.8Ma的快速降低指示了化学风化和/或成壤作用强度的显著减弱,进而反映了塔里木盆地腹地干旱化的显著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超细粒组分 亚洲内陆干旱化 晚新生代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