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磁形状记忆合金Ni2MnGa多晶的磁-力学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省哲 何宝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72-1275,共4页
对外加磁场、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铁磁形状记忆合金多晶的磁-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与研究,分别获得了两种组分Ni_(52)Mn_(27)Ga_(21)和Ni_(54)Mn_(25)Ga_(21)多晶样品在不同磁场倾角下、不同预加应力下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以及不同... 对外加磁场、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铁磁形状记忆合金多晶的磁-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与研究,分别获得了两种组分Ni_(52)Mn_(27)Ga_(21)和Ni_(54)Mn_(25)Ga_(21)多晶样品在不同磁场倾角下、不同预加应力下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以及不同外加磁场及磁场倾角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磁致应变曲线等磁-力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铁磁形状记忆合金多晶沿样品轴向所测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磁场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施加预应力并不显著影响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各种角度时不同磁场对两种多晶样品的应力-应变关系影响均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形状记忆合金 多晶样品 磁-力特性 磁滞回线 应力-应变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动流下两端简支细长圆柱动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舒亚锋 武建军 +1 位作者 杨永伟 李佳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9-56,共8页
在考虑由附加轴向力引起非线性项基础上,建立了轴向脉动流下两端简支圆柱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了研究该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一步讨论关键参数脉动频率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从分岔图可以看出系统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可能存在混... 在考虑由附加轴向力引起非线性项基础上,建立了轴向脉动流下两端简支圆柱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了研究该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一步讨论关键参数脉动频率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从分岔图可以看出系统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可能存在混沌,并且通过三个特定脉动频率下的相图、庞加莱映射、功率谱、以及最大Lyapunov指数等统计特征来分析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该研究结果对反应堆中脉动流引起燃料棒流致振动的安全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项 脉动流 分岔图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桩传力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其理论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慕青松 马崇武 +1 位作者 马君伟 花拓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7-632,共6页
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二维实验设备,通过杠杆砝码加压与测力环直接测量桩底压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长度碎石桩的传力方式和破坏模式.实验发现,直径和填料一定的碎石桩存在一个临界桩长(临界长径比),当桩长跨越临界值时,碎石桩内部以... 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二维实验设备,通过杠杆砝码加压与测力环直接测量桩底压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长度碎石桩的传力方式和破坏模式.实验发现,直径和填料一定的碎石桩存在一个临界桩长(临界长径比),当桩长跨越临界值时,碎石桩内部以及与桩周土之间的传力方式要发生改变.桩长小于临界值时,随着桩顶荷载增加,桩底的承载贡献率增大,而桩周土的承载贡献率减小.与之相反,桩长大于临界值时,随着桩顶荷载增加,桩底的承载贡献率减小,而桩周土的承载贡献率增大.实验还发现短桩和长桩的不同传力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破坏模式.随着桩顶荷载增加,短桩将发生桩底刺入破坏,而长桩将发生顶端鼓胀剪切破坏.借鉴Janssen的"粮仓效应"经典理论,建立了二维碎石桩的传力模型.该模型对长桩定性符合良好,但对短桩不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桩 临界桩长 桩周土 传力方式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模拟探方长期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南 张景科 +3 位作者 黄军朋 陈鹏飞 郭青林 孙满利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0,共7页
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探方长期稳定研究对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展示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与良渚遗址类似环境下的试验场地——浙江省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开展模拟探方开挖,运用温湿度计、沉降计、位移计、孔隙水压力... 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探方长期稳定研究对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展示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与良渚遗址类似环境下的试验场地——浙江省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开展模拟探方开挖,运用温湿度计、沉降计、位移计、孔隙水压力计等设备开展探方的长期稳定性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棚有效阻止了大气降水入侵并适度控制微环境;探方坑体沉降和坑壁侧向水平位移均随着时间呈现非线性增长;总体上,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呈降低趋势;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反映出粘土排水固结及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研究结果揭示模拟考古探方稳定性的时空效应,模拟考古探方稳定性的劣化过程,需要必要的力学稳定性控制措施;同时,探方坑壁土体干缩开裂对于信息判读的影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考古土遗址 考古探方 稳定性监测 长期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环境温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亚军 郭青林 +1 位作者 张艳杰 马亚维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敦煌莫高窟地处暖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温差和日温差都很大。气温的较大变化会显著影响对温度比较敏感的结构物、尤其是壁画等文物的一些性能,所以研究莫高窟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对分析壁画盐分、壁画病害成因、围岩应力等是必不可少... 敦煌莫高窟地处暖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温差和日温差都很大。气温的较大变化会显著影响对温度比较敏感的结构物、尤其是壁画等文物的一些性能,所以研究莫高窟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对分析壁画盐分、壁画病害成因、围岩应力等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利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分析所观测的环境温度数据,确定了敦煌莫高窟年温度和日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函数关系。通过分析温度的频率分布特征,推断敦煌莫高窟环境温度值所服从的概率分布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环境温度 非线性拟合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87窟温湿度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亚军 张艳杰 +2 位作者 郭青林 杨善龙 张国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第87窟窟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和分析,得出温度和相对湿度年变化规律.窟内温湿度特征因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窟内上部测点平均温度高于下部测点的,而上部测点相对湿度低于下部测点的.2-8月是窟内温度升高阶段,8月-翌年...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第87窟窟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和分析,得出温度和相对湿度年变化规律.窟内温湿度特征因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窟内上部测点平均温度高于下部测点的,而上部测点相对湿度低于下部测点的.2-8月是窟内温度升高阶段,8月-翌年2月是窟内温度的降低阶段.窟内温度低于窟外温度时,上部测点的温度日较差较大;窟内温度高于窟外温度时,下部测点的温度日较差较大;离窟门越近温度日较差越大.通过对窟内外温度之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温度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方程,发现其符合正弦曲线变化规律.温度差最大值出现在12月中旬,最小值出现在6月中旬,温度差为零的临界点出现在3月下旬和9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相对湿度 日较差 温度差 莫高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土介质中基于PS浆液的楠竹锚杆锚固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景科 王南 +3 位作者 樊孟 谌文武 李最雄 张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8-1036,共9页
基于PS溶液的楠竹锚杆锚固系统在夯筑土遗址加固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然而其锚固机理研究还未开展。运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针对该锚固系统开展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 基于PS溶液的楠竹锚杆锚固系统在夯筑土遗址加固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然而其锚固机理研究还未开展。运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针对该锚固系统开展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变分布与传递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S-F浆液锚固系统和基于PS-(C+F)浆液锚固系统均为杆体-浆体界面失效模式,极限锚固力分别为10~15kN和8~16kN;锚固系统均具有较强的延性;在荷载进程中杆体-浆体界面的应变分布具有单峰值及双峰值特点,荷载增加时界面应力向锚固末端传递、压应力出现在锚固段末端及峰值局部出现在末端等特征。研究结论表明,锚固系统的力学性能适用于夯筑土遗址加固,但在杆材耐久性和完整性保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筑土遗址 楠竹锚杆 PS浆液 极限锚固力 界面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Hopf分岔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武建军 沈飞 史筱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研究反馈增益系数对非线性磁悬浮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系统保持稳定时设计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引入Hopf分岔的检验函数分析了磁悬浮控制系统动态Hopf分岔的产生条件,从而避免了分析系统稳定性时求解全部特征值的大量计算。以速... 研究反馈增益系数对非线性磁悬浮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系统保持稳定时设计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引入Hopf分岔的检验函数分析了磁悬浮控制系统动态Hopf分岔的产生条件,从而避免了分析系统稳定性时求解全部特征值的大量计算。以速度反馈增益为参量,运用规范型法和中心流形法,解析地确定出表征磁悬浮系统中Hopf分岔方向、周期解的稳定性及周期变化的特征量,以便通过向分岔的反方向调节反馈增益系数而实现系统的稳定。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主要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系统 反馈增益 HOPF分岔 稳定性 周期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北区崖体沿纵深方向风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景科 梁行洲 +4 位作者 叶飞 郭志谦 谌文武 郭青林 于宗仁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99-1507,共9页
日益严重的风化侵蚀,严重影响了莫高窟围岩的稳定性和壁画的赋存环境,成为威胁洞窟文物安全的严重隐患。为研究莫高窟北区崖体沿纵深方向的风化特征,选取莫高窟北区北侧一处崖体为试验点,采用逐层剖切的方法,沿水平方向由外向里依次取... 日益严重的风化侵蚀,严重影响了莫高窟围岩的稳定性和壁画的赋存环境,成为威胁洞窟文物安全的严重隐患。为研究莫高窟北区崖体沿纵深方向的风化特征,选取莫高窟北区北侧一处崖体为试验点,采用逐层剖切的方法,沿水平方向由外向里依次取样编号。通过室内颗分试验、现场声波测试、可溶盐测试及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地层颗粒组成的差异将影响崖体的抗风化能力;声波波速呈现震荡性的变化趋势;在水平深度0. 7 m范围内钠长石含量相对减少,石英含量相对增加;崖体在水平深度0. 4~1. 0 m范围内可溶盐含量呈现递减特征;可溶盐是影响北区崖体风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分析各测试结果,认为1号、2号和3号探洞风化厚度分别为1. 0 m、0. 6 m和0. 4 m。崖体风化呈现空间差异性,顶部风化最为严重,底部风化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崖体 地层 砂砾岩 风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玉门组砂砾岩风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飞 谌文武 +3 位作者 梁行洲 张景科 郭志谦 郭青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6-1293,共8页
风化是引起莫高窟围岩(砂砾岩)破坏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莫高窟的长期保存。为研究莫高窟玉门组砂砾岩的风化特征,选取莫高窟南侧一处崖体为试验点,采用逐层剥离的方法,分别在距崖体侧表面0cm、3cm、5cm、8cm及10cm深度处进行现场声... 风化是引起莫高窟围岩(砂砾岩)破坏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莫高窟的长期保存。为研究莫高窟玉门组砂砾岩的风化特征,选取莫高窟南侧一处崖体为试验点,采用逐层剥离的方法,分别在距崖体侧表面0cm、3cm、5cm、8cm及10cm深度处进行现场声波测试、回弹测试并取样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和易溶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莫高窟围岩在风化作用下强度降低,现场声波测试和回弹测试结果均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砂砾岩胶结物的主要矿物为石英、方解石、长石、白云石、石膏等,主要黏土矿物是绿泥石;其可溶盐主要包括Na2SO4、Na Cl、Ca SO4等。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及试验结果,分析了影响岩体风化的主要因素,初步讨论了岩体的风化机理,包括:(1)温度应力引起岩体结构破坏和裂隙发育;(2)胶结物中的主要矿物方解石易于发生水化作用,转化成易溶的Ca(HCO3)2,发生迁移,破坏岩体的胶结结构;(3)盐风化也是岩体风化的一个重要方式,Na2SO4、Ca SO4等可溶盐在水汽作用下发生溶解、结晶及水合作用,体积膨胀,对孔隙壁产生较大压力,致使岩体颗粒之间联结减弱,结构破坏,裂隙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砂砾岩 风化特征 X-射线衍射测试 声波测试 易溶盐测试 回弹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剂颗粒界面效应对电磁波吸收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原文 雷芳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2-375,共4页
针对含夹杂颗粒的电磁吸波复合材料,探讨了颗粒界面对电磁波吸波性能的影响。首先给出了表征电磁波吸收层吸波性能的场强反射率及其功率反射率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颗粒夹杂复合吸波材料含界面效应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的预... 针对含夹杂颗粒的电磁吸波复合材料,探讨了颗粒界面对电磁波吸波性能的影响。首先给出了表征电磁波吸收层吸波性能的场强反射率及其功率反射率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颗粒夹杂复合吸波材料含界面效应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的预测公式与电磁波吸波层的功率反射率的基本理论,给出了电磁波吸收层的功率反射率与颗粒尺寸,以及颗粒界面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而从数值角度展示了颗粒界面效应与电磁波吸收的最佳频率和电磁波吸收层厚度的影响,以及颗粒界面对电磁波功率反射率的尺度效应等。分析结果表明,当电磁波吸收剂的颗粒尺寸较小时,颗粒界面效应对电磁波功率反射率的影响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等效电磁参数 界面效应 功率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功能梯度材料声子晶体弹性波带隙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宿星亮 高原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68-370,374,共4页
应用平面波展开法研究了由功能梯度材料周期复合而成的一维声子晶体中存在的弹性波带隙特征,并得到第一阶带隙归一化起始频率、截止频率和宽度随功能梯度材料表面材料常数、指数因子和组分比变化的关系图。并对功能梯度材料声子晶体与... 应用平面波展开法研究了由功能梯度材料周期复合而成的一维声子晶体中存在的弹性波带隙特征,并得到第一阶带隙归一化起始频率、截止频率和宽度随功能梯度材料表面材料常数、指数因子和组分比变化的关系图。并对功能梯度材料声子晶体与常规材料声子晶体帯隙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声子晶体较常规材料声子晶体在相同范围内能够出现更多阶带隙结构。这些结果为功能梯度材料声子晶体在工程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子晶体 功能梯度材料 弹性波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求解时滞微分方程的小波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小靖 周又和 周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0,9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理论的求解线性时滞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该方法将线性时滞微分方程的解在求解区域内展开为小波尺度函数级数,再利用配点法将时滞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问题.与传统的逐步数值积分方法相比,该...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理论的求解线性时滞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该方法将线性时滞微分方程的解在求解区域内展开为小波尺度函数级数,再利用配点法将时滞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问题.与传统的逐步数值积分方法相比,该方法将方程的解在求解区域内做全局小波近似,因而具有全局误差可控的优点,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逐步数值积分法所固有的误差积累的缺陷,并具有很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时滞微分方程 SHANNON小波 小波配点法 初值问题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颗粒群阻力效应的跃移运动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生智 樊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3-126,132,共5页
考虑到风沙流中颗粒群阻力效应,采用修正后的单球模型阻力系数公式,计算了跃移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的风速廓线、输沙量、沙粒相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当跃移达到稳定状态时,考虑颗粒群阻力效应对阻力系数修正时计算所得的输沙量、沙粒相体... 考虑到风沙流中颗粒群阻力效应,采用修正后的单球模型阻力系数公式,计算了跃移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的风速廓线、输沙量、沙粒相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当跃移达到稳定状态时,考虑颗粒群阻力效应对阻力系数修正时计算所得的输沙量、沙粒相体积分数均大于不修正时的相应值.当摩阻风速增大时,输沙量及颗粒相体积分数也会随之增大,而以相同速度起跳的颗粒跃移长度随之增大,高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系数 输沙量 风速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场中两串列球形沙粒的阻力及流场特性的数值研究
15
作者 武建军 石丽君 罗生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1,共6页
利用数值方法对雷诺数Re≤300的风场中沿风向串列的两球形沙粒的阻力系数及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串列球形沙粒,后沙粒对前沙粒的阻力系数影响不大,而前沙粒对后沙粒阻力系数的影响很大,这一影响随着两沙粒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利用数值方法对雷诺数Re≤300的风场中沿风向串列的两球形沙粒的阻力系数及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串列球形沙粒,后沙粒对前沙粒的阻力系数影响不大,而前沙粒对后沙粒阻力系数的影响很大,这一影响随着两沙粒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并且两沙粒的阻力系数均逐渐趋近单颗沙粒的阻力系数;两串列沙粒的阻力系数均随流场雷诺数Re的增大而单调减小;两串列沙粒流场中,前沙粒尾涡长度大于单沙粒场的尾涡长度,后沙粒尾涡长度小于单沙粒场的尾涡长度,并且前沙粒出现流动分离的Re小于单沙粒场出现流动分离的Re,而后沙粒出现流动分离的Re大于单沙粒场出现流动分离的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 串列 球形沙粒 阻力系数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遗址锚固用烧料礓石拌合遗址土浆液龄期性能 被引量:11
16
作者 任晓茹 张景科 +3 位作者 王南 单婷婷 赵林毅 李最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6,86,共6页
为寻求与土遗址更为兼容的锚固灌浆材料,选择烧料礓石与民勤县明长城红沙堡遗址土以1∶1比例拌合的浆液材料,对其结石体进行了不同龄期收缩率、含水率、波速、渗透系数、密度、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测定及微观结构变化观测。试验结果表... 为寻求与土遗址更为兼容的锚固灌浆材料,选择烧料礓石与民勤县明长城红沙堡遗址土以1∶1比例拌合的浆液材料,对其结石体进行了不同龄期收缩率、含水率、波速、渗透系数、密度、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测定及微观结构变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结石体在龄期28天的收缩率、波速及含水量基本趋于稳定,而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28天后仍持续发展,直到龄期90天时保持稳定。微观结构观察结果较好地证明了以上规律。烧料礓石前期水化及后期碳化反应保证浆液早期及后期强度。同时渗透系数及密度与遗址土的相近,保证了结石体与遗址土体的兼容性。研究初步表明,该浆液适宜于土遗址锚固工程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锚固浆液 烧料礓石拌合遗址土 龄期性能 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遗址用变径木锚杆锚固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军朋 张景科 +3 位作者 王南 李卷强 郭青林 赵林毅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9,共8页
基于室内拉拔试验的物理模型,利用FLAC3D建立变径木锚杆拉拔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变径木锚杆锚固系统的荷载传递规律、界面剪应力分布和传递规律、浆体土体应力场和位移场,并通过数值试验研究锚孔直径、锚杆直径和锚固长度对锚固效果的... 基于室内拉拔试验的物理模型,利用FLAC3D建立变径木锚杆拉拔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变径木锚杆锚固系统的荷载传递规律、界面剪应力分布和传递规律、浆体土体应力场和位移场,并通过数值试验研究锚孔直径、锚杆直径和锚固长度对锚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试验结果与室内拉拔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证明数值模拟木锚杆拉拔过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木锚杆浆体界面剪应力沿锚固段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锚固段顶端和末端的0.1m范围内,末端界面剪应力呈增大的趋势与其变径的结构特征有关,其变径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木锚杆的抗拔力;变径木锚杆同时具有拉力型和压力型锚杆的特征,径向具有剪胀作用;锚固影响因素中锚孔直径、锚固长度对木锚杆抗拔力影响显著,而锚杆直径对其影响相对较小;提出了木锚杆极限抗拔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锚杆 锚固机理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波动的修正非局部流变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晓燕 王等明 郑晓静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7,共8页
基于Pouliquen提出的非局部流变模型,考虑颗粒流中某个位置重新排列引起的自激发过程,详细分析颗粒介质中应力波动幅值的概率密度分布形式以及剪切速率与体积分数的耦合作用,提出一种修正的非局部流变模型.采用此修正非局部流变模型对... 基于Pouliquen提出的非局部流变模型,考虑颗粒流中某个位置重新排列引起的自激发过程,详细分析颗粒介质中应力波动幅值的概率密度分布形式以及剪切速率与体积分数的耦合作用,提出一种修正的非局部流变模型.采用此修正非局部流变模型对斜面剪切颗粒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预测,颗粒流动的临界厚度、平均流动速度及剪切速率廓线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定量吻合.此修正模型的提出为复杂的密集颗粒流的描述和表征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动 修正的非局部流变模型 体积分数 概率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脉动对跃移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军强 武生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1-615,共5页
对风沙流中随机风场模型进行了描述,然后基于高斯概率分布,利用随机Fourier级数生成脉动风场,进而对混合粒径颗粒在湍流随机风场中的运动进行数值计算,给出了颗粒的垂直质量通量和水平质量通量以及沙粒粒径分布的变化情况.实例分析表明... 对风沙流中随机风场模型进行了描述,然后基于高斯概率分布,利用随机Fourier级数生成脉动风场,进而对混合粒径颗粒在湍流随机风场中的运动进行数值计算,给出了颗粒的垂直质量通量和水平质量通量以及沙粒粒径分布的变化情况.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给定条件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运动 跃移 随机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ttice Boltzmann方法的1-3型复合材料热传导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蕾蕾 雷芳明 高原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基于玻尔兹曼输运理论及相关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1-3型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特征以及等效的热传导系数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给出了计算热传导问题的格子玻尔兹曼法二维九速度不可压缩热模型以及边界条件(恒温、绝热)的处理方式,并在此基础... 基于玻尔兹曼输运理论及相关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1-3型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特征以及等效的热传导系数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给出了计算热传导问题的格子玻尔兹曼法二维九速度不可压缩热模型以及边界条件(恒温、绝热)的处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圆形、椭圆形、矩形和随机夹杂的1-3型复合材料的传热特征和等效热导率等,展示了给定时刻下,结构上的温度分布特征以及结构上某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等。数值结果表明:尽管夹杂截面形状对等效热导率有一定的影响,组分仍是等效热导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型复合材料 等效热导率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