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思路和途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徐黎丽 杨丽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71,共9页
以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历史资料与现代西北陆疆若干城乡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古今中外城市发展轨迹和城乡一体化理论成果,提出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即以保障国家陆疆安全和平发展为前提,乡村牧场以农... 以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历史资料与现代西北陆疆若干城乡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古今中外城市发展轨迹和城乡一体化理论成果,提出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即以保障国家陆疆安全和平发展为前提,乡村牧场以农业、牧业为主导产业,城市以商业、工业和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城乡并重,最终实现族群和谐、城乡互补、边疆稳定的"小城大村"目标。需采取的具体途径是:公路铁路口岸所在乡镇与乡村牧场发展一体化与戍边相协调;所有边境县辖区乡镇与乡村牧场互补发展;避免县城、地州、省区城市过度城市化,走小城与大村并重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陆疆 城乡发展一体化 小城大村 城乡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边疆研究的差异性对中国边疆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黎丽 卫霞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5,共7页
从中西涉及边疆的研究成果来看,西方边疆研究偏向理论及观点的论证,如相互边疆理论、冲击—反应模式、心脏地带理论、高边疆理论;中国边疆研究则偏向学科的建构,如边疆学、边政学、边防学、边安学,这种差异性对解决中西边疆问题产生了... 从中西涉及边疆的研究成果来看,西方边疆研究偏向理论及观点的论证,如相互边疆理论、冲击—反应模式、心脏地带理论、高边疆理论;中国边疆研究则偏向学科的建构,如边疆学、边政学、边防学、边安学,这种差异性对解决中西边疆问题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边疆具体问题入手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在解决边疆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对边疆问题的共识和解决方案并提升为中国边疆理论则是当前中国边疆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边疆研究 差异性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桂乡村民族关系现状的差异性特点及因素分析——以耿萨村和弄兰村为例
3
作者 梁世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6-41,共6页
对甘肃、广西两个少数民族杂居村落民族关系现状进行考察,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其差异性特点及因素。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民族关系存在着差异,但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随着经济、文化、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的不断加... 对甘肃、广西两个少数民族杂居村落民族关系现状进行考察,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其差异性特点及因素。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民族关系存在着差异,但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随着经济、文化、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的不断加强,必然会使民族之间加速相互融合,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比较研究 差异性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兰吐蕃古墓考古研究综述
4
作者 周毛先 宗喀.漾正冈布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分布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都兰古墓群是继敦煌、吐鲁番发现以后,中国西部最大的考古发现,备受各个学科领域的关注。研究者们分别从自然科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藏学等多学科、多视角探讨了都兰吐蕃古墓的形制、族属、年... 分布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都兰古墓群是继敦煌、吐鲁番发现以后,中国西部最大的考古发现,备受各个学科领域的关注。研究者们分别从自然科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藏学等多学科、多视角探讨了都兰吐蕃古墓的形制、族属、年代、出土文物及其文化内涵等,涌现了不少新的观点。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一简单梳理,有助于研究都兰吐蕃的学者和爱好者系统了解和掌握相关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古墓 吐蕃文化 古墓形制 古墓族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分类视角看族群认同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静 温梦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1,190,共6页
反观人类学对族群的研究趋势,学界日益注重范畴化与分类研究。族群认同研究应该将民族心理引入人类学研究中,加强对社会范畴化、刻板印象等民族心理过程研究,从微观层面探析族群认同的机制与过程。族群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分类的基本法... 反观人类学对族群的研究趋势,学界日益注重范畴化与分类研究。族群认同研究应该将民族心理引入人类学研究中,加强对社会范畴化、刻板印象等民族心理过程研究,从微观层面探析族群认同的机制与过程。族群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分类的基本法则,也是社会行动者如何看待世界的观点。族群分类体系又可以划分为官方话语下的分类体系与民间话语下的分类体系。从实践范畴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民间话语下的分类体系体现为被分类群体与行动者之间的社会距离与亲疏远近,为行动者在日常交往中提供了他群体的刻板印象,节省了认知经济成本。由于社会尺度的调节作用及象征符号的运用,族群的内部分类并不会影响人的族群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分类 社会范畴化 刻板印象 民族心理 族群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边疆安全问题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徐黎丽 巴责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2,共9页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当代中国促进西部社会发展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的综合战略。但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跨越亚欧众多国家疆界的合作与发展大计,因此因多源性、突发性、跨国性、交织性和破坏性而上升为边...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当代中国促进西部社会发展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的综合战略。但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跨越亚欧众多国家疆界的合作与发展大计,因此因多源性、突发性、跨国性、交织性和破坏性而上升为边疆安全的问题就会对这一战略的实施带来负面影响。这些边疆安全问题从内而外依次是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和暴力事件、边界纠纷、边疆重大自然灾害、跨国民族生存发展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关系问题、恐怖与极端组织活动等。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是:达成保护和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亲诚惠容的外交政策;逐步实现兴边富民的国内发展战略目标;逐步实现兴边富民的国内发展战略目标;强调文化认同在前,经济社会合作在后;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逐渐改变中国倡议、一带沿线国家响应为中国与一带所有国家实质合作共同推动的亚欧腹地发展战略;在战略实施的人文环境方面,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安全合作。从而真正化解以上边疆安全问题,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安全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硕特蒙古南迁藏区述论
7
作者 王力 张荣焕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8-33,共6页
明清之际,由于各种推、拉因素的综合作用,部分和硕特蒙古在固始汗率领下,从原游牧地迁往藏区。本文认为其实质是属于生存性的民族迁徙活动,即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不得不迁离原居地而进入藏区,并通过卫拉特蒙古联军以护教为由的军事手段... 明清之际,由于各种推、拉因素的综合作用,部分和硕特蒙古在固始汗率领下,从原游牧地迁往藏区。本文认为其实质是属于生存性的民族迁徙活动,即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不得不迁离原居地而进入藏区,并通过卫拉特蒙古联军以护教为由的军事手段所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硕特蒙古 和硕特南迁藏区 蒙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