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离蠕孢叶斑病多花黑麦草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龙嘉惠 许玲玲 +3 位作者 张哲 崔华嵬 刘佳奇 薛龙海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3-2432,共10页
为探究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感染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叶斑病后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离蠕孢孢子悬浮液的方法制备离蠕孢叶斑病多花黑麦草,收集感病与健康多花黑麦草叶片,采用高通量... 为探究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感染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叶斑病后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离蠕孢孢子悬浮液的方法制备离蠕孢叶斑病多花黑麦草,收集感病与健康多花黑麦草叶片,采用高通量测序研究多花黑麦草感病后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叶际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病叶叶际真菌、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高于健康叶片。感病后叶际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功能预测发现多花黑麦草感病后的潜在致病性表型显著增加,其中变形菌门对致病性表型贡献较大,并且变形菌门在各组中的丰度差异与致病性表型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为植物叶际微生物对病原菌感染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离蠕孢叶斑病 叶际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天然草原植物真菌病害调查研究
2
作者 许玲玲 刘佳奇 +2 位作者 龙嘉惠 薛龙海 李春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65-2776,共12页
为了解西部天然草原植物真菌病害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21—2023年的7—9月,在甘肃、宁夏、四川典型草原区采集发病植株1728份,分离培养获得2717株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鉴定,筛选3株代表菌株通过多基因(RPB2/TUB2/TEF1)鉴定,... 为了解西部天然草原植物真菌病害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21—2023年的7—9月,在甘肃、宁夏、四川典型草原区采集发病植株1728份,分离培养获得2717株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鉴定,筛选3株代表菌株通过多基因(RPB2/TUB2/TEF1)鉴定,并测定致病性。结果表明在科水平上最多的真菌为亚隔孢壳科(Didymellaceae)(704株),其次为暗球腔菌科(Phaeosphaeriaceae)(226株);在属水平上,Didymella,Neoascochyta和Parastagonospora真菌属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分别占总体的7%,4%和4%;筛选出的3株代表性菌株MQ42,N25和N72分别为D.pomorum,N.cylindrispora和P.nodorum,其中P.nodorum致病力最强;还发现了全球草原植物病害寄主新记录28种。本研究完善了国内天然草原的真菌病害数据库,对促进我国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原 真菌病害 代表性菌株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