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资源调查与智能分析系统简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勇辉 冯琦胜 +4 位作者 梁天刚 高新华 黄晓东 孙德伟 吴安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71-2178,共8页
开展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是动态掌握草地资源状况、科学制定草原保护和建设决策、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草原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为了解决传统草地资源调查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多人协同性差、内外业分离以及数据共享难等问题... 开展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是动态掌握草地资源状况、科学制定草原保护和建设决策、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草原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为了解决传统草地资源调查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多人协同性差、内外业分离以及数据共享难等问题,草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开发出一套草地资源调查与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由草地资源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和“草伴侣”app两部分组成。可以实现外业调查任务规划与分解、外业调查数据录入及动态传输、图像采集与智能分析、数据库自动构建与数据处理分析等功能,可为草地资源外业调查的全流程数字化作业和草地类型、牧草植物、草地盖度等相关数据的智能分析、数据共享、深度挖掘和应用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对推进我国智慧草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调查 移动终端 人工智能 数字草业 智慧草业 草伴侣 植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甘薯野生近缘种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2
作者 肖世卓 许攀 +3 位作者 王珧 戴习彬 周志林 曹清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0-1090,共11页
甘薯是重要的农作物,其野生近缘种数量庞大,蕴含着丰富的基因变异。本研究利用公开发表的、基因组组装质量较高的两个甘薯野生种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发掘了覆盖全基因组的1798184个SNP,同时还发掘了2076个易位和84个倒位,倒位中包含2... 甘薯是重要的农作物,其野生近缘种数量庞大,蕴含着丰富的基因变异。本研究利用公开发表的、基因组组装质量较高的两个甘薯野生种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发掘了覆盖全基因组的1798184个SNP,同时还发掘了2076个易位和84个倒位,倒位中包含2106个基因,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其中34段倒位的断点位于基因内部,可能影响到基因的结构。两个基因组之间存在10226个插入型和11411个缺失型的结构变异,对这些结构变异进行了注释,并对可能影响基因功能或表达的结构变异进行了基因富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可能受影响的基因主要富集于次级代谢产物通路,DNA修复和复制等相关功能的基因也出现了富集。通过统计两个野生种和其他近缘种共线性基因对的同义替换率(Ks)和四倍简并位点颠换率(4DTv),说明番薯属植物的共同祖先在发生了全基因组三倍化事件之后才分化成不同的种。以上研究将为甘薯野生近缘种优异变异的发掘和物种分化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野生近缘种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矿化能力对温度和有机肥添加的响应
3
作者 郭雅婧 李辉鹏 +6 位作者 张其斌 白璐 张伟 陈宝林 桑建辉 李渊 沈禹颖 《草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048-1056,共9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是影响全球碳氮循环和草地生态系统演替的关键过程。本研究通过不同温度(5、15和25℃)和有机氮添加梯度(0、15、45和75 kg·hm^(−2))的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土壤氮矿化速率、矿化势以及矿化反应速率常数...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是影响全球碳氮循环和草地生态系统演替的关键过程。本研究通过不同温度(5、15和25℃)和有机氮添加梯度(0、15、45和75 kg·hm^(−2))的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土壤氮矿化速率、矿化势以及矿化反应速率常数对处理的响应,旨在探究温度和有机肥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供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矿化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5℃下明显高于15和5℃;有机氮添加(15~45 kg·hm^(−2))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的矿化量,继续增加至75 kg·hm^(−2)时,氮素矿化能力降低;土壤氮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添加有机氮可以增加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在氮素添加量为45 kg·hm^(−2)时达到峰值;温度决定了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势,对矿化速率常数k没有明显影响。综上所述,添加15~45 kg·hm^(−2)有机氮及较高的温度条件有利于提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的矿化能力,这为高寒草原地区的草地管理和有机肥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氮素添加 有机氮 氮素矿化速率 氮素矿化潜力 室内培养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草类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吉宇 谢文刚 +1 位作者 张建全 张正社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67-1774,共8页
草类植物育种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试验能力提升在培养适应新农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草业科学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标新农科建设要求,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草类植物育种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试验能力提升在培养适应新农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草业科学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标新农科建设要求,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和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这种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种业发展对高水平育种人才的需求。教学团队通过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材编写,引入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以及引进育种专业软件DeltaGen和国际智力等手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经过课程改革,学生对草类植物育种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类植物 育种学 教学模式 全链条课程教学 DeltaGen 国际合作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固存的正向调控作用
5
作者 管迟明 马永贵 +2 位作者 王强 王文颖 罗巧玉 《草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40-1151,共12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加剧了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导致土壤有机碳大量损失。生物炭被认为是提升土壤有机碳固存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在材料。本文通过系统综述近10年国内外研究,整合文献分析、Meta分析及典型田间试验,从多维...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加剧了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导致土壤有机碳大量损失。生物炭被认为是提升土壤有机碳固存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在材料。本文通过系统综述近10年国内外研究,整合文献分析、Meta分析及典型田间试验,从多维度探讨了生物炭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如容重、pH、孔隙度、团聚体结构等)的调控作用;2)生物炭对草地植被(植物生产力、凋落物分解、根系分泌物)及土壤生物(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生物学效应;3)生物炭通过改变碳输入(植物源碳)和输出(微生物分解)的动态平衡对土壤有机碳库组分(颗粒态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激发效应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炭通过改善草地土壤结构、增强养分循环、塑造根际微生境、促进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微生物代谢和土壤动物活动,最终提升草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累积量。然而,其效果受生物炭原料、热解温度、施用量及土壤类型的影响,且长期效应仍需进一步验证。本综述明确了生物炭在草地土壤有机碳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为优化生物炭制备工艺、制定科学施用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及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结合多尺度野外长期观测、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模型模拟,深入解析生物炭-土壤-生物的动态机制,以推动其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根际微生境 有机碳固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芒雀麦营养成分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被引量:6
6
作者 代露茗 郭涛 +5 位作者 李飞 贾倩民 王芳彬 热沙来提汗·买买提 潘发明 李发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42,共9页
为快速、高效、无损评定无芒雀麦干草营养价值,将101份样品的7种营养成分湿化学分析结果与近红外光谱结合,通过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散射处理(Detrend)和标准多元离散矫正处理(Standard MSC)等预处理方法,利用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 为快速、高效、无损评定无芒雀麦干草营养价值,将101份样品的7种营养成分湿化学分析结果与近红外光谱结合,通过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散射处理(Detrend)和标准多元离散矫正处理(Standard MSC)等预处理方法,利用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和主成分分析(PCA)等算法分别建立了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灰分(Ash)和有机物(OM)的近红外预测定标模型。结果表明:CP和EE外部验证分析误差的值(RPD)为3.0089和2.7721,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含量测定;NDF和ADF的RPD值仅次于CP和EE,分别为2.1421和2.0678,预测模型可以用于粗略的预测;DM、OM和Ash的RPD值为1.7718、1.1548和1.3602,预测模型效果不理想。综上所述,构建的无芒雀麦CP、EE、NDF和ADF含量模型效果较好,为快速、高效、无损评定无芒雀麦干草营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干草 营养成分 湿化学分析 近红外光谱技术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分析施肥类型对中国北方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晓雨 于鑫 +2 位作者 沈禹颖 张清平 李渊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1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施肥类型的响应,为苜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北方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 为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施肥类型的响应,为苜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北方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苜蓿粗蛋白产量以及营养品质对不同肥料类型的响应以及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均能增加粗蛋白产量,氮磷配施能够增加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P <0.05),降低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年平均降水量<200 mm的干旱区,单施钾肥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年降水量200~400 mm半干旱区,单施氮肥的增产效应最高。综上所述,我国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不同的降水条件下选择合理的施肥措施,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更大程度地实现紫花苜蓿高产优质与环境保护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蛋白 粗纤维 相对饲喂价值 洗涤纤维 氮肥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无芒雀麦元素含量 被引量:5
8
作者 代露茗 郭涛 +3 位作者 史艳丽 李飞 贾倩民 王芳彬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7-1506,共10页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具有快速、高效和无损等优点,本研究利用NIRS和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湿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了101份无芒雀麦样品中K、Ca、P、Mg、Fe、Al和Mn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具有快速、高效和无损等优点,本研究利用NIRS和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湿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了101份无芒雀麦样品中K、Ca、P、Mg、Fe、Al和Mn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中,K、P、Fe和Al的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较高,分别为2.60、2.88、4.60和2.68,说明预测准确性较高,可以替代传统分析方法来预测无芒雀麦中K、P、Fe和Al含量;Ca和Mg的RPD值为2.37和2.38,预测精度较弱,能够在样品数量较大时粗略预测含量来进行样品筛选;Mn的RPD值较低,为1.93,预测效果较差,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元素含量 NIRS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时代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维民 刘榜 李发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0-836,共7页
动物育种学是动物科学及相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以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为代表的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动物育种学研究领域的技术和方法也日新月异,新的教学与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亟需针对动物育种学的发展... 动物育种学是动物科学及相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以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为代表的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动物育种学研究领域的技术和方法也日新月异,新的教学与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亟需针对动物育种学的发展新方向、新特点,调整教学重点并增加或压缩相应的教学内容,形成符合组学时代特点的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等学校的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育种学本科教学为例,从教材比较分析、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改进和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探讨,以期为下一步兰州大学开设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也可为牧草育种学等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进一步扩展学生知识面、强化理论基础,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种业科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育种学 动物科学 教学改革 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