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草地干湿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及入渗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9
1
作者 石明明 王晓敏 +4 位作者 陈奇 韩炳宏 周秉荣 肖建设 肖宏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58,共10页
为厘清高寒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对降水的响应,利用2015-2017年的降水和不同土层(5、10、20、30和40 cm)土壤水分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高寒草原和沼泽草甸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化及入渗对降水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相比于草原,生长季沼泽草甸降... 为厘清高寒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对降水的响应,利用2015-2017年的降水和不同土层(5、10、20、30和40 cm)土壤水分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高寒草原和沼泽草甸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化及入渗对降水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相比于草原,生长季沼泽草甸降水频次较高,小降水事件占比较大。草原和沼泽草甸土壤水分对降水事件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小降水事件(≤5 mm)仅增加了草原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而对沼泽草甸0~40 cm土壤剖面各层土壤含水量均起到微弱的补充;草原5~10 mm的降水事件明显增加了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而>10 mm的降水事件才可明显补充1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沼泽草甸>5 mm的降水事件对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较上层(0~30 cm)明显。土壤水分增量不仅受降水事件大小和强度的显著影响(P<0.001),同时受降水前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和降水期间气温的显著影响(P<0.05)。相比草原,沼泽草甸土壤中湿润锋运移较快;小降水事件发生时,沼泽草甸0~40 cm土壤剖面蓄水量增加较多;大降水事件发生时,沼泽草甸0~40 cm土壤剖面蓄水量增加较少。结果表明,草原大降水事件(>10 mm)占比较大的特征对于土壤剖面蓄水具有重要作用,沼泽草甸高频次降水和雨水渗透更快更深的特征,有利于土壤更频繁获取和有效地保持水分资源。该研究结果可为理解高寒草地区域尺度上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维持对降水格局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降水事件大小 高寒草地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与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宥延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5-805,共11页
随着“两山”论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在我国草业领域的实践与应用,科学认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内涵,对保证草地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草地自然资源、自... 随着“两山”论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在我国草业领域的实践与应用,科学认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内涵,对保证草地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草地自然资源、自然资产、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的认识不尽相同,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别与关系混淆不清。本研究从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解释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其采用的评估方法,明晰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点,提出了草地生态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界限,为构建科学的草地生态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准确地核算草地资产和评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生态系统 生态资产 服务价值 核算 价值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被引量:19
3
作者 金樑 孙莉 +4 位作者 王强 董梅 王晓娟 王茜 张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3-882,共10页
AM真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类群,能与陆地生态系统中80%以上的高等植物建立共生体系。目前,AM真菌在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功能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此,从植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探... AM真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类群,能与陆地生态系统中80%以上的高等植物建立共生体系。目前,AM真菌在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功能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此,从植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探究AM真菌在维持植物群落多样性和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功能。分析发现在个体水平上,AM真菌对宿主植物具有促生效应、抑制效应或中性效应。在种群水平上,分析AM真菌对不同宿主植物吸收土壤矿质营养的分配和调控策略,围绕构成草原植被的两大组成成分:牧草和有毒植物,论述AM真菌对植物种群增长和衰败的调控机制,并从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角度,探讨AM真菌与植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围绕AM真菌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演替和退化草原的修复等展开论述,以期为利用AM真菌开展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菌根生态学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草原生态系统 菌丝体网络 有毒植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水供给服务空间流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丹妮 郭青云 +1 位作者 王志浩 林慧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是目前生态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综合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水供给服务流动特征明显,且在众多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据中心位,是连接生态系统(供给区)与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区或受益区)的桥梁,是调节水流量、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是目前生态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综合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水供给服务流动特征明显,且在众多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据中心位,是连接生态系统(供给区)与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区或受益区)的桥梁,是调节水流量、水循环、水质的重要途径。从供需角度分析水供给服务流动(输送区),模拟流动路径,对于实现水供给服务效益起到关键纽带作用,与此同时,它更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配合,为建立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针对国内水供给服务空间流动的研究亟待开展。试图构建生态系统水供给服务分析思路框架,识别供给和受益范围,确定服务流动方式、流量及流动路径,探索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系统梳理水供给服务空间流研究进展,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1)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基础萌芽期、理论发展期、空间关联研究期3个时期;(2)按功能区域可划分为水流供给区、需求区和输送区3个部分,并对比分析各区域定量分析的方法;(3)综合分析结果,国外研究发展快,主要以模型模拟为主。国内水供给服务的研究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停留在生态系统供给与需求的各自时空格局研究层面,水供需服务和空间路径之间的关联缺乏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水供给服务 空间流动 供需平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区人工灌草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评估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宥延 刘兴元 +1 位作者 张博 李妙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90,97,共8页
人工灌草复合植被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植被类型,在该区域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对该区人工灌草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定量化评估,以期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恢复与水土资源的... 人工灌草复合植被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植被类型,在该区域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对该区人工灌草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定量化评估,以期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恢复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撑。评估结果为:(1)人工灌草地单位面积的水源涵养量为369.25 m^3/hm^2,是草地的90.5%、林地的134%和耕地的110%;该区的水源涵养总量为3970.99×10^4 m^3,人工灌草地水源涵养量占该区总水源涵养量的29.9%。(2)人工灌草地单位面积的N保持量为2.4 kg/hm^2,净化率为72.21%,P保持量为0.12 kg/hm^2,净化率为71.07%。(3)人工灌草地单位面积的土壤保持量为308.76 t/hm^2,比草地、林地和耕地分别高1.88,1.44,6.01倍,该区的土壤保持总量为3310.21×10^4 t,人工灌草地土壤保持量占总土壤保持量的54.82%。结果表明,人工灌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仅次于草地,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但土壤保持能力是6种土地类型中最强的,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是黄土高原丘陵区适宜的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灌草系统 水土保持 功能评估 InVEST模型 黄土高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凝结水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天骄 张智起 +2 位作者 张立旭 徐炜 贺金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6-468,共13页
凝结水是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补给来源,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气象条件、地形环境和植被属性等因素对凝结水形成的影响,以及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凝结水产量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凝结水是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补给来源,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气象条件、地形环境和植被属性等因素对凝结水形成的影响,以及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凝结水产量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植被生长、生物土壤结皮、小型动物、微生物和地表水热平衡过程等方面,探讨了凝结水产量变化对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组成和过程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长时间序列的凝结水观测数据分析,(2)系统探讨凝结水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影响,并(3)完善气候变化背景下凝结水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相关研究。本文旨在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出综述、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凝结水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过程 生态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共同驱动青海海南、海北州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范晓敏 井新 +2 位作者 肖博文 马小亮 贺金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30,共14页
明确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是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和提升的基础。高寒地区是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热点,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脆弱区。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在高寒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中的作用尚缺少系统性研究。因此,本研究... 明确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是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和提升的基础。高寒地区是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热点,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脆弱区。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在高寒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中的作用尚缺少系统性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海南、海北州为案例,评估了2000-2015年7项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系统多服务性的时空变化,并分析各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从2000到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南部增加,北部减少的趋势。食物供给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相对贡献=34%),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相对贡献=77%),水质净化(氮保留、磷保留)、土壤保持、水源供给、水源涵养受降水变化的影响最大(相对贡献分别为63%、48%、74%、86%和75%),生态系统多服务性受降水变化影响最大。本研究中,除土壤保持外,气候(降水、温度)变化对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系统多服务性的作用随土地利用变化而变化(交互作用,P<0。001)。结果表明,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同时应关注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作用,优化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配置,以提升高寒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服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多服务性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人口密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放牧系统单元的草地可持续管理:概念与模式 被引量:14
8
作者 董世魁 杨明岳 +9 位作者 任继周 尚占环 赵昕月 董全民 刘文亭 仁钦端治 窦声云 周学丽 土旦加 史德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03-412,共10页
放牧系统单元是放牧过程中形成的草地、家畜、人居三位一体的稳定格局,具有移动性、适应性、灵活性、多样性、地带性(地理地带性和时间地带性)和脆弱性,可以提供支持(如土壤保持)、供给(如草畜产品)、调节(如气候调节)、文化(如文化传承... 放牧系统单元是放牧过程中形成的草地、家畜、人居三位一体的稳定格局,具有移动性、适应性、灵活性、多样性、地带性(地理地带性和时间地带性)和脆弱性,可以提供支持(如土壤保持)、供给(如草畜产品)、调节(如气候调节)、文化(如文化传承)等多种服务功能。放牧系统单元的组分?草地、畜群、人居之间的相互割裂是放牧管理不当的严重问题,容易造成草地退化和牧民贫困等生态和经济问题。放牧系统单元的重建对我国草地畜牧业转型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放牧系统单元的重建可以采取3种模式:1)联户/合作社为单位的现代游牧模式;2)家庭/小型牧场为单位的定居放牧模式;3)合作社/大型牧场为单位的划区轮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系统单元 地带性特征 生态功能 失衡原因 重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补偿博弈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兴元 巩建锋 牟月亭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草地生态补偿是一种恢复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保护草地生态屏障和解决社会公平的重要经济手段。然而,在实施草地生态补偿的过程中,政府与牧民和牧民与牧民之间的博弈会采取不同的博弈策略,只有在政府选择补偿和牧民选... 草地生态补偿是一种恢复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保护草地生态屏障和解决社会公平的重要经济手段。然而,在实施草地生态补偿的过程中,政府与牧民和牧民与牧民之间的博弈会采取不同的博弈策略,只有在政府选择补偿和牧民选择保护的均衡策略时,才能解决政府与牧民博弈的"囚徒困境"问题;而解决草地生态补偿中牧民之间"智猪博弈"困局的关键是寻求一个集体利益最优的纳什均衡解。因此,只有在草地生态补偿中政府与牧民和牧民与牧民之间形成一种合作的均衡博弈,才能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 生态补偿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与GIS技术的高寒草地干旱生态风险动态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文龙 蔡栋 +4 位作者 苏文亮 魏巍 朱高峰 赵志刚 许静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31-1543,共13页
干旱风险研究是环境研究的前沿热点。本研究结合GIS 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以甘南州为研究区,计算了研究区1955-2014 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选取适合监测甘南... 干旱风险研究是环境研究的前沿热点。本研究结合GIS 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以甘南州为研究区,计算了研究区1955-2014 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选取适合监测甘南州高寒草地干旱的最佳时间尺度的SPEI,并且基于SPEI 指数、干旱风险概率模型,进行了干旱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基于SPEI 指数监测高寒草地的最优值为SPEI6;2)Morlet 连续小波分析的结果显示出研究区高寒草地呈现明显的以3-6 年为短周期的“干-湿”变化;3)在空间分布上,近15 年以来高寒草地生长季干旱发生的区域主要在甘南州的东部,而西部相对来说发生干旱的频率较低。整体而言,近15 年间整个研究区干旱呈现逐渐减弱的状态;4)未来干旱风险较高区域在碌曲县南部和玛曲县南部,尤其是玛曲湿地周围。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的草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SPEI 甘南州 干旱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磊 单姝瑶 +2 位作者 桑晨 刘越 徐浩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8-289,共12页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采矿、水电开发和过度放牧导致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基于2000–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境内14个县(区)的遥感、气象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筛选出关键的生态...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采矿、水电开发和过度放牧导致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基于2000–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境内14个县(区)的遥感、气象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筛选出关键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各指标贡献度,构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阐明EQI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年平均EQI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各县(区)EQI差异明显。研究时段内国家公园EQI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EQI均值越小其增速越慢。自然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和社会因素次之,三者的贡献度分别为52%、28%和20%。气温、降水、太阳辐射、植被覆盖度、增强型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净初级生产力、林业总产值、牲畜饲养量、粮食种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数、人均总产值增加值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受教育人口、城乡居民储蓄、农村居民纯收入和非农业人口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向关系。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和农业人口与生态环境质量呈负向关系。未来应进一步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严格限制国家公园中西部地区的人类活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空间差异 时间演变 驱动力 人类活动 主成分分析 指数构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类植物微生物实验室的杂菌种类及其来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进玲 古丽君 +2 位作者 曹师 成凤花 李彦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315-1322,共8页
本研究采用PDA平板暴露法对草类植物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间和常规操作间进行微生物收集与检测,并对主要菌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比较酒精喷雾、超净台擦拭等操作前后无菌间杂菌菌落数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本实验... 本研究采用PDA平板暴露法对草类植物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间和常规操作间进行微生物收集与检测,并对主要菌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比较酒精喷雾、超净台擦拭等操作前后无菌间杂菌菌落数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本实验室共检测到11种主要杂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等8种细菌和青霉(Penicilliumsp.)、壳皮盘菌(Peziza ostracoderma)、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3种真菌。其中,优势菌种依次为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 rosea)、球形节杆菌、海迪茨氏菌,菌落总数分别为28、28、23个。研究还发现,本实验室无菌间的杂菌种类远多于常规操作间,且包含了常规操作间所有杂菌种类,说明常规操作间的杂菌可能来源于无菌间,而检测到的杂菌种类主要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病原菌,与报道的空气中常见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说明无菌间的杂菌可能是微生物研究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对无菌间进行除菌操作后,超净台内部杂菌种类减少了64%,超净台外部杂菌种类减少9%。因此,彻底擦拭超净工作台的内外、喷洒酒精等操作可有效减少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从杂菌来源来看,规范试验操作,减少实验室内外空气流动也十分必要。本研究为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物的检测、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污染 检测 鉴定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13
作者 殷建鹏 高金龙 +5 位作者 冯琦胜 葛静 侯蒙京 孟宝平 杨淑霞 梁天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22-1029,共8页
北方草地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更是我国北方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掌握北方草地资源的整体状况、空间分布以及动态变化,本研究基于ArcGIS Server 10.0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等环境,将Flex框架与WebGIS... 北方草地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更是我国北方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掌握北方草地资源的整体状况、空间分布以及动态变化,本研究基于ArcGIS Server 10.0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等环境,将Flex框架与WebGIS技术相结合,设计开发了中国北方草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在网页上快速浏览、查询、管理北方草地资源的功能,构建了一个全面、准确、高效的草地资源监测信息管理平台,为相关决策人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推动了我国数字草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地 信息管理系统 Flex框架 ARCGIS SERVER SQL 2008 WEBGIS 数字草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蒋胜竞 冯天骄 +1 位作者 刘国华 贺金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4期685-702,共18页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影响全球生态安全,因此探索便捷有效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刻不容缓。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2000–2018年有关草地生态修复的文献为数据源,对国内外草地恢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影响全球生态安全,因此探索便捷有效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刻不容缓。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2000–2018年有关草地生态修复的文献为数据源,对国内外草地恢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整理分析,同时整理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技术在我国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在草地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我国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共有20种,主要为免耕补播、草地翻耕和减畜。相较于国外,我国利用围栏封育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多,而利用火烧、刈割和控制杂草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少。此外,我国缺少在干草覆盖和草皮移植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而草方格沙障和草地灭鼠是我国特有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从实施效果来看,不同生态恢复技术对退化草地均具有积极的恢复效果,但对不同生态恢复目标产生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对我国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出了合理建议,为我国未来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生态恢复 文献计量 趋势分析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食物当量评价草地农业的生产力 被引量:8
15
作者 娄珊宁 侯扶江 任继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共16页
根据食物当量的概念和模型,通过引入牧草消化率后饲草食物当量计算的能量和蛋白质系数,对原始模型进行了修正。以1 kg苜蓿(标准食部100%,含水量10%,总能14.267 MJ·kg^-1,蛋白质含量229 g·kg^-1,干物质消化率65.48%)作为标准饲... 根据食物当量的概念和模型,通过引入牧草消化率后饲草食物当量计算的能量和蛋白质系数,对原始模型进行了修正。以1 kg苜蓿(标准食部100%,含水量10%,总能14.267 MJ·kg^-1,蛋白质含量229 g·kg^-1,干物质消化率65.48%)作为标准饲草,计算并比较了天然草地、栽培牧草、青贮饲料与粮食秸秆等草地资源的食物当量,对不同地域、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资源的生产力进行了统一量纲上的对比。结果表明,我国牧草的饲草食物当量总体在0.2~1.2 FEU·kg^-1,其中豆科牧草的饲草食物当量在0.4~1.2 FEU·kg^-1,其中能量与蛋白兼优、消化率高的银合欢嫩叶为1.2 FEU·kg^-1;禾本科牧草的饲草食物当量在0.2~1.0 FEU·kg^-1,暖季型牧草多年生黑麦草为1.0 FEU·kg^-1;青贮饲草(包括青贮秸秆)的食物当量为0.1~0.7 FEU·kg^-1;秸秆的食物当量约为0.2 FEU·kg^-1。夏季21个主要天然草地类型(如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的FEU生产能力为142~2739 FEU·hm^-2,玛曲的高寒草甸及河北草甸草原约在1300 FEU·hm^-2以上。FEU作为一种快速、易于计算和解释的牧草、畜牧饲料和饲料作物的饲料价值的测量管理单位,打破了单纯以谷物为粮食的传统食物观,统一了食物的标准,即将各个地域、农业系统、饲草和家畜种类、饲草加工和利用方式的食物按统一的标准计算,可以对居民的饮食结构和区域农业结构起指导作用,可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牧草 青贮 家畜 消化率 代谢能 粗蛋白 饲用价值 草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单姝瑶 徐浩杰 +4 位作者 杨磊 齐效镰 陈甜 陈生云 高雅月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91-2198,共8页
基于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境内的卫星遥感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综合运用DPSIR、TOPSIS和障碍度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特征,量化生态承载力状况,揭示影响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研... 基于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境内的卫星遥感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综合运用DPSIR、TOPSIS和障碍度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特征,量化生态承载力状况,揭示影响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生态承载力状况较差,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2000—2014年生态承载力降低,2014—2019年生态承载力增加。驱动力和压力子系统变化是导致2014年之前生态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因素,2014年以后生态承载力增加是驱动力、压力和响应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响应子系统是影响现阶段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其次是驱动力和压力子系统。随时间推移,响应子系统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减弱,驱动力子系统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增强。未来应将国家公园纳入区域发展,耦合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贴近度 障碍度 趋势分析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硝化抑制剂(BNI)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中氮利用率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莉 Saman BOWATTE 侯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592-601,共10页
施肥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化肥施用的核心问题之一。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引起的硝态氮淋失和一氧化二氮(N2O)排放是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N2O是一种导致全球气温急剧升高的温室气体。生物硝化抑制是指从植物... 施肥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化肥施用的核心问题之一。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引起的硝态氮淋失和一氧化二氮(N2O)排放是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N2O是一种导致全球气温急剧升高的温室气体。生物硝化抑制是指从植物根部释放具有抑制硝化作用的天然化合物的能力,释放的天然化合物称为生物硝化抑制剂(biological nitrification inhibitor,BNI),其特异性抑制土壤硝化中微生物的活性。生物硝化抑制剂可显著提高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等作物产量5%~10%,可使玉米对氮素的利用率提高3.1%,还能减少温室气体N2O的排放;与不产生BNI的植物相比,其释放的N2O降低量可达90%。臂形草(Brachiaria humidicola)释放的名为“brachialactone”的BNI在其抑制硝化过程中抑制效果占总抑制作用的60%~90%。综上可知,生物硝化抑制剂在抑制硝化作用、提高氮素利用率及作物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已知释放生物硝化抑制的植物和能够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植物,并进一步讨论了生物硝化抑制在农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硝化抑制剂 硝化作用 一氧化二氮 氮肥利用率 植物 根系分泌物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贵州省草地空间分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聂祥琴 杨胜会 +9 位作者 杨琴 张淑炜 陈可可 陈关飞 程华 赵学春 董瑞 李舟 魏建洲 金宝成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3期29-35,共7页
以贵州省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贵州省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贵州省天然草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贵州省草地面积约178.51万公顷,约占贵州省国土面积1/10,主要分布于西... 以贵州省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贵州省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贵州省天然草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贵州省草地面积约178.51万公顷,约占贵州省国土面积1/10,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和兴义等市。草地主要分布于低温、高湿和高海拔的条件下,与人类活动强度相关性较小。贵州省草地是森林植被遭到人为破坏后形成的次生草地,在温度较高、海拔较低的区域,经过人类破坏后形成的草地,可以迅速向灌木和林地演替,在温度较低、降水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正向演替困难,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次生草地,形成草地主要分布于温度较低、海拔较高,湿冷的环境空间格局。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贵州省草地资源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天然草地 群落演替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元成 王彦龙 +1 位作者 更藏 白彦福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近40年来,在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开展的人工恢复草地种植与管理经验足以支持该地区的人工草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没有得到发展。该信息服务平台借助Windows平台搭建PHP开发环境,通过PHP编程语言开发... 近40年来,在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开展的人工恢复草地种植与管理经验足以支持该地区的人工草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没有得到发展。该信息服务平台借助Windows平台搭建PHP开发环境,通过PHP编程语言开发实现系统主要功能,试图将已经发展起来的人工草地建植与监理技术纳入到信息管理体系中,初步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科研人员、基层畜牧业管理人员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目的是实现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青藏高原地区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人工草地 信息系统 P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杨淑霞 冯琦胜 +3 位作者 孟宝平 高金龙 葛静 梁天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56-968,共13页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 ANN)模拟了...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 ANN)模拟了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估算了2001-2016年草地AGB,从草地类型和流域两方面对草地AG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BP ANN的CXYN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生物量的高精度反演,该模型的R2为0.77,RMSE为429.06kg·hm-2;2)16年间,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主要以稳定和恢复为主;3)草地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东南部部分区域AGB可达3 000kg·hm-2,而西北部的部分区域AGB小于5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BP-ANN 精度评价 遥感技术 趋势分析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