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小孢子母细胞胞间细胞融合通道的超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新宇 聂秀菀 郑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9-93,共5页
采用常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术研究了百合和黑麦花药小孢子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胞间细胞融合道(intercellularcytomicticchannel,ICC)的精细结构。首次发现ICCs内部除包含早期研究所看到的... 采用常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术研究了百合和黑麦花药小孢子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胞间细胞融合道(intercellularcytomicticchannel,ICC)的精细结构。首次发现ICCs内部除包含早期研究所看到的染色质,或核糖体、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外,其中还存在有一些形态学特征与微丝和微管很类似的细胞骨架系统。该系统穿过ICCs,从一个细胞延伸到相邻细胞的细胞质内,表面与周围的染色质颗粒、核糖体、质体等细胞器相连,方向与细胞质或核物质细胞间运动的方向一致。本研究表明:(1)相邻细胞的胞质骨架组分通过ICCs在细胞之间可能保持一定联系;(2)通过ICCs发生的细胞质与核物质的细胞间运动所需要的动力可能与其中存在的细胞质骨架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胞间细胞融合道 小孢子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培养油菜叶肉细胞在脱分化过程中小液泡形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善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0-93,共4页
油菜叶肉细胞在培养条件下进行脱分化而变为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在此过程中,细胞质大量增多,不断形成各种突起并伸向中央液泡内,致使中央液泡形状变得很不规则,而且体积越来越小,最后被分割为很多大小不等的小液泡,不均匀地分布在细胞... 油菜叶肉细胞在培养条件下进行脱分化而变为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在此过程中,细胞质大量增多,不断形成各种突起并伸向中央液泡内,致使中央液泡形状变得很不规则,而且体积越来越小,最后被分割为很多大小不等的小液泡,不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这些小液泡的膜较稳定,很少发生内陷,液泡中也很少有颗粒状,纤维状和膜状物质,但在某些小液泡中,有时有一种电子密度很高的物质。这些小液泡主要来自原来的中央大液泡,也可能有少数起源于内质网及高尔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叶肉细胞 脱分化 小液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子离体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树录 郑国錩 聂秀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21,共5页
利用组织学连续石腊切片的研究方法,观察了糜子组织培养中植株再生的过程,从而证明了植株再生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结果表明:(1) 糜子成熟胚培养首先从下胚轴及胚根区愈伤组织化;(2) 体细胞胚起源于下胚轴及胚根维管束周围愈伤... 利用组织学连续石腊切片的研究方法,观察了糜子组织培养中植株再生的过程,从而证明了植株再生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结果表明:(1) 糜子成熟胚培养首先从下胚轴及胚根区愈伤组织化;(2) 体细胞胚起源于下胚轴及胚根维管束周围愈伤组织中单个离散的胚性细胞;(3) 糜子离体体细胞胚有与典型禾谷类作物合子胚大致相似的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胚培养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蕙兰茎尖培养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谷祝平 高金城 +1 位作者 李柏年 颜廷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用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大花蕙兰(Cymbidium grandifiorium)茎尖培养中原球茎的形成及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大部分原球茎是由外植体内形成的体细胞胚发育而来的,进而长出子叶、真叶、假根,形成完整植株。而在外植体表面的分生组织区也可形成... 用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大花蕙兰(Cymbidium grandifiorium)茎尖培养中原球茎的形成及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大部分原球茎是由外植体内形成的体细胞胚发育而来的,进而长出子叶、真叶、假根,形成完整植株。而在外植体表面的分生组织区也可形成原球茎,并长出于叶和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茎尖培养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沙冬青液泡中膜状内含物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善华 王双 +1 位作者 李琪 郑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冬季沙冬青叶肉细胞中由于液泡膜内吞现象极其普遍,以致常常形成各种细胞质突起,并有丰富的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及大量的膜状结构存在于液泡中。膜状结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膜层排列也不一样。有的相当紊乱,有的比较规则,有的甚至... 冬季沙冬青叶肉细胞中由于液泡膜内吞现象极其普遍,以致常常形成各种细胞质突起,并有丰富的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及大量的膜状结构存在于液泡中。膜状结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膜层排列也不一样。有的相当紊乱,有的比较规则,有的甚至呈同心圆形。同心圆的内部膜层时而清楚,时而模糊,时而是一团电子密度很高的物质。在这些液泡中常有一种电子密度很高,近似圆形的内含物,它的表层中偶尔有膜状结构。冬季沙冬青液泡膜的大量内吞可能与沙冬青具有高度的抗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叶肉细胞 内含物 超微结构 液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根癌农杆菌转化系原生质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胡之德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关键词 苜蓿 转化系 根癌农杆菌 原生质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鳞茎表皮Actin细胞骨架的Rh-Ph荧光和光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新宇 王崇英 +1 位作者 聂秀菀 郑国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经Triton X-100处理和多聚甲醛固定之后用Rh-Ph(Rhodamine-Phalloidin)染色,细胞质内可见较丰富的、直径为100—300nm的F-actin束。较粗的F-actin束沿细胞的长轴平行排列,并纵裂成较细的“分枝”,纵裂成的分枝又纵裂... 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经Triton X-100处理和多聚甲醛固定之后用Rh-Ph(Rhodamine-Phalloidin)染色,细胞质内可见较丰富的、直径为100—300nm的F-actin束。较粗的F-actin束沿细胞的长轴平行排列,并纵裂成较细的“分枝”,纵裂成的分枝又纵裂成更细的“分枝”。各种大小的F-actin束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三维的纤丝网络,并且与细胞膜、细胞核和其它细胞器相连。经同样方法处理和固定的细胞用考马斯亮兰R_(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_(250))染色之后,细胞质内可见直径为200—300nm的纤丝,形态特征和排列方式和上述在荧光显微镜下看到的F-actin束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洋葱鳞茎内表皮的细胞骨架包含较丰富的F-actin系统;Pena的考马斯亮兰染色法(1980)所显示的结构主要代表F-actin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骨架 表皮细胞 洋葱 鳞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细胞间连接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新宇 聂秀菀 +2 位作者 潘有福 张大伟 郑国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89-695,共7页
超显微结构水平观察发现造孢时期造胞细胞的壁较厚,由中间层、初生和次生壁组成,细胞间的连接为典型的胞间连丝。减数分裂前间期的细胞壁主要由中间和初生壁组成,典型的胞间连丝消失,但局部位置上的中间层和初生壁组分缺失,构成约... 超显微结构水平观察发现造孢时期造胞细胞的壁较厚,由中间层、初生和次生壁组成,细胞间的连接为典型的胞间连丝。减数分裂前间期的细胞壁主要由中间和初生壁组成,典型的胞间连丝消失,但局部位置上的中间层和初生壁组分缺失,构成约200~800nm宽的“豁口”。进入分裂期后,次生壁组分急剧增加。当整个细胞壁加厚到240—500nm时,细胞壁出现穿孔。穿孔过程似乎有下列两种方式:1)在细胞壁的一侧或两侧出现电子致密物,这种电子致密物因不断积累,在与细胞壁垂直的方向上向壁内延伸。它们穿过次生壁、初生壁和中间层,最后整个细胞壁被贯通;2)细胞壁的两侧同时出现类似分泌泡的结构,可能由于这些分泌泡的作用使它们所处部位的细胞壁变薄,最终被贯通。当细胞壁进一步加厚至470—1700nm时(偶线-粗线期),细胞壁出现很宽阔(200~1500nm)的细胞融合道(cytomicticchannel),其中并伴随有核物质或细胞器通过。文章讨论了细胞发育过程中次生胞间连丝与细胞融合道形成的机理及其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连接 细胞融合道 细胞结构 百合小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S基因转入烟草细胞通过科间细胞共培养在胡萝卜再生植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郭骁才 郑国 吴伯骥 《山西农业科学》 1995年第4期3-9,共7页
用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LBA4404(含有质粒pBI121和pAL4404)介导转化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的悬浮细胞,获得卡那霉素抗性(KmR)材料,其再生植株中... 用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LBA4404(含有质粒pBI121和pAL4404)介导转化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的悬浮细胞,获得卡那霉素抗性(KmR)材料,其再生植株中表现GUS活性。以这一继代半年以上的转基因烟草细胞系为材料,与胡萝卜(Daucuscarota)细胞进行科间细胞共培养和低渗活化等处理,在含200mg·l-1卡那霉素(Km)的培养基上筛选,得到具有KmR的胡萝卜田胞系(ceR),其再生的胡萝卜植株中也有一部分表现为KmR,并在部分植株中检测到GUS活性。这一结果表明T—DNA可以通过科间细胞的共培养而从转基因烟草细胞中通过胞间通道转移到胡萝卜细胞中,并在胡萝卜细胞中表达。从这一结果来看,细胞共培养和有关处理的技术(ACHT)可能会成为植物基因转移的新技术。同时,发现共培养可以改进原来不亲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这为植物细胞的识别和亲和性研究、亲和性的改善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再生植株 GUS 转基因 科间细胞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鳞茎茎肉细胞原生质体胞质骨架的荧光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新宇 郭风劲 聂秀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12,共5页
结合TritonX-100选择性处理,使用TRITC-Ph探针标记和整装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洋葱鳞茎茎肉细胞原生质体胞质骨架的结构与形态。所研究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这些蛋白质纤维缰直而有分支,相邻的纤维之间存在有联丝。... 结合TritonX-100选择性处理,使用TRITC-Ph探针标记和整装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洋葱鳞茎茎肉细胞原生质体胞质骨架的结构与形态。所研究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这些蛋白质纤维缰直而有分支,相邻的纤维之间存在有联丝。它们或平行地排列,或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立体网络。网络系统保持球形,细胞核位于网络的一侧,并与网络内的蛋白质纤丝相连,向外,网络系统中的纤维与质膜上的结合位点相连。不同的细胞之间,网络中蛋白质纤维的密集程度、直径和排列方式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 鳞茎 茎肉细胞 细胞质骨架 原生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花粉母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及其细胞融合现象的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新宇 聂秀菀 郑国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61-265,共5页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早前期,把黑麦花粉母细胞以花粉母细胞丝状体的形式分离出来,培养在微量培养室内直接进行了观察。在这种可以使花粉母细胞保持完整并处于生活状态的条件下,仍看到有细胞融合现象存在,细胞融合的特征也与以前使用压片...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早前期,把黑麦花粉母细胞以花粉母细胞丝状体的形式分离出来,培养在微量培养室内直接进行了观察。在这种可以使花粉母细胞保持完整并处于生活状态的条件下,仍看到有细胞融合现象存在,细胞融合的特征也与以前使用压片和切片法所看到的基本相同。在花粉母细胞丝状体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花粉母细胞能进一步发育,并有部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表现异常,主要包括染色质的量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和减少。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早期所作的机械损伤和固定液的作用不是细胞融合的原因和细胞融合可导致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花粉母细胞 细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培养细胞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骁才 蒋辉 +1 位作者 吴伯骥 郑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43,共8页
对离体培养植物细胞(胡萝卜细胞和烟草细胞)的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表面细胞的表面上分布有颗粒和纤丝。颗粒的形状、大小及分布有各种各样,有些颗粒顶部凹陷成小坑。纤丝大多与颗粒相连,在有些细胞表面上纤... 对离体培养植物细胞(胡萝卜细胞和烟草细胞)的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表面细胞的表面上分布有颗粒和纤丝。颗粒的形状、大小及分布有各种各样,有些颗粒顶部凹陷成小坑。纤丝大多与颗粒相连,在有些细胞表面上纤丝交织成网络。对这些颗粒和纤丝的分泌活动及调节,以及颗粒和纤丝在细胞之间粘连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培养 细胞表面 壁物质分泌 细胞间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培养的红豆草愈伤组织及其分化芽中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谦 郑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0-117,共8页
对长城1号和埃斯基红豆草在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及分化的芽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材料中均存在染色体数的变异,其变化范围为7~112,主要变异类型是以7为基数的整倍性增减,非整倍性变化的较少... 对长城1号和埃斯基红豆草在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及分化的芽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材料中均存在染色体数的变异,其变化范围为7~112,主要变异类型是以7为基数的整倍性增减,非整倍性变化的较少.染色体数的变异程度与愈伤组织的性质、培养时间的长短、继代培养中激素的累积浓度以及2,4-D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丧失分化能力的长城1号红豆草愈伤组织中,正常核型的细胞仅占33%~35%;有分化能力的埃斯基红豆草愈伤组织中,正常细胞为41%~50%;而在分化的芽中正常细胞数均超过50%.培养时间越长,激素累积浓度越高,染色体的变异程度越大.在短时间内使用高浓度的2,4-D进行培养,也可以引起较大的变异.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愈伤组织 分化芽 染色体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斯基红豆草原生质体培养直接形成体细胞胚与再生植株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谦 郑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1-67,共7页
埃斯基红豆草花茎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在修改的KM8P和v-kM液体培养基中均能高频率地分裂和形成克隆,其分裂率为71.4%~76.19%;在KM8p培养基中,原生质体经不等分裂可以直接形成体细胞胚;在V-KM培养基中形... 埃斯基红豆草花茎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在修改的KM8P和v-kM液体培养基中均能高频率地分裂和形成克隆,其分裂率为71.4%~76.19%;在KM8p培养基中,原生质体经不等分裂可以直接形成体细胞胚;在V-KM培养基中形成的小愈伤组织经培养也有体细胞胚的分化。原生质体形成的胚性细胞团和小愈伤组织在含有0.5%琼脂糖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并有根、芽、小苗及小植株的发育。将愈伤组织继代于含0.5~1.0mg/LBA,0.1~0.5mg/LNAA的MS培养基上,它们保持分化芽的能力并进一步发育成苗,苗在含有0.02~0.05mg/LBA,0.2~0.5mg/LNAA的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原生质体培养 体细胞胚胎发生 再生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松素B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及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聂秀菀 王新宇 杨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洋葱鳞茎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胞松素B的自来水中时,根尖伸长的速度减慢,间期细胞的比例上升,前、中、后和末各期的细胞的比例相应下降。在超显微结构水平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小泡的内腔膨大,线粒体的结构和分布改变,细胞核表面突起或内陷... 洋葱鳞茎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胞松素B的自来水中时,根尖伸长的速度减慢,间期细胞的比例上升,前、中、后和末各期的细胞的比例相应下降。在超显微结构水平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小泡的内腔膨大,线粒体的结构和分布改变,细胞核表面突起或内陷,部分细胞器解体,文章讨论了胞松素B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松素B 细胞分裂 超微结构 洋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对黑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王新宇 聂秀菀 郑国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2-276,共5页
黑麦根尖在原位用二甲垫亚砜(DMSO)处理之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根尖分生组织区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内也出现类似微丝的微纤丝结构。与我们以前在经DMSO处理过的黑麦小孢子母细胞核中所看到的微纤丝结构一样,根尖分生组织区细胞中微... 黑麦根尖在原位用二甲垫亚砜(DMSO)处理之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根尖分生组织区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内也出现类似微丝的微纤丝结构。与我们以前在经DMSO处理过的黑麦小孢子母细胞核中所看到的微纤丝结构一样,根尖分生组织区细胞中微纤丝结构直径也约为6—9 nm,许多根微纤丝平行地排列在一起构成微纤丝束,本研究提示DMSO对于植物的体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效应。也提示黑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的核基质可能具有相似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砜 黑麦 根尖分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小孢子母细胞核基质的超显微结构观察
17
作者 王新宇 聂秀菀 郑国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38-243,共6页
把黑麦的幼穗剪下插入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Banner's盐溶液中。室温下培养24小时后,解剖出花药,按常规的超薄切片法制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小孢子母细胞核内出现类似微丝的微纤丝结构。这种结构粗约6-7nm,集合成微纤丝束... 把黑麦的幼穗剪下插入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Banner's盐溶液中。室温下培养24小时后,解剖出花药,按常规的超薄切片法制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小孢子母细胞核内出现类似微丝的微纤丝结构。这种结构粗约6-7nm,集合成微纤丝束,特异性地出现在凝线期的小孢子母细胞核中。在凝线期,染色质向核的一极集中,靠近核膜的区域由于染色质的转移变为透明区。微纤丝束通常分布在这种透明区。微纤丝束位于染色质附近,并与细胞核的长轴和染色质向极端运动的方向平行。在未经DMSO处理的小孢子母细胞中偶尔也可看到这种结构。文章讨论了黑麦小孢子母细胞核中微纤丝结构的生化本质和可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细胞核 基质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草下胚轴体细胞胚的诱导及克隆 被引量:2
18
作者 路铁刚 郑国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15,共5页
红豆草下胚轴切段在含有1mg/1BA,1mg/1KT的LS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在切面处产生愈伤组织.选择由一块切段产生的淡黄色愈伤组织,繁殖并连续选择几代至其外观稳定,转移到含1mg/1BA的LS培养基上,15天后即可观察到有大量的球形胚形成,但只有... 红豆草下胚轴切段在含有1mg/1BA,1mg/1KT的LS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在切面处产生愈伤组织.选择由一块切段产生的淡黄色愈伤组织,繁殖并连续选择几代至其外观稳定,转移到含1mg/1BA的LS培养基上,15天后即可观察到有大量的球形胚形成,但只有少数可按正常的胚胎发育途径发育.其存在的另一可能途径是球芽途径,即球状结构上逐渐分化出根和芽而得到完整植株,它具有独立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器官发生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组织培养 体细胞胚 克隆
全文增补中
几丁质酶基因转化亚麻、红豆草、骆驼刺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毓美 李武兴 +5 位作者 陈曦 贾敬芬 WANG Yu-mei LI Wu-xing CHEN Xi Jia Jing-fen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6-31,共6页
以亚麻、红豆草、骆驼刺的下胚轴为外植体 ,用含几丁质酶 RC2 4基因的根瘤农杆菌LBA440 4进行转化。对 3种植物转化植株叶片及对照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转基因植株叶片愈伤组织的同工酶谱与对照系相比... 以亚麻、红豆草、骆驼刺的下胚轴为外植体 ,用含几丁质酶 RC2 4基因的根瘤农杆菌LBA440 4进行转化。对 3种植物转化植株叶片及对照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转基因植株叶片愈伤组织的同工酶谱与对照系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由此推测转化系愈伤组织中可能存在变化了的基因产物 ,并认为导入的外源几丁质酶基因可能引起了转化材料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红豆草 骆驼刺 遗传转化 几丁质酶基因 同工酶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边香豌豆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江波 王毓美 贾敬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52-357,共6页
将生长 1 4d的海边香豌豆 ( L athyrus maritimus( L.) Bigel)无菌苗下胚轴切成 0 .5cm左右的片段 ,置于含有 1 mg/L2 ,4- D,0 .5mg/L BA和 0 .5% Na Cl的 MS培养基中 ,2 8d后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将其转入含有适当浓度 2 ,4- D的 MS培... 将生长 1 4d的海边香豌豆 ( L athyrus maritimus( L.) Bigel)无菌苗下胚轴切成 0 .5cm左右的片段 ,置于含有 1 mg/L2 ,4- D,0 .5mg/L BA和 0 .5% Na Cl的 MS培养基中 ,2 8d后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将其转入含有适当浓度 2 ,4- D的 MS培养基上 ,又 2 8d后可得到大量球形胚和心形胚以及极少量鱼雷胚和子叶胚。诱导体细胞胚适合的 2 ,4- D浓度为 0 .5mg/L。较高浓度的 2 ,4- D能阻止体细胞胚越过球形期发育 ,但有利于体细胞胚产率的提高。Na Cl对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十分关键。体细胞胚发生的频率随胚性愈伤组织开始的几次继代降低 ,以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边香豌豆 NACL 胚性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