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朱小兵 石翊飒 +1 位作者 吴论 刘志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BMI 18~22kg/m2,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麻醉诱导...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BMI 18~22kg/m2,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气腹5min(T2)、体位改变后5min(T3)、体位改变后30min(T4)、气腹60min(T5)和气腹结束后10min(T6)时IOP和CVP;计算眼灌注压,记录术中高眼压(眼内压〉21 mm Hg)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IOP、眼灌注压及CVP明显降低,T2~T5时C组IOP和CVP明显升高、眼灌注压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T5时D组IOP明显降低,眼灌注压明显升高,T3~T5时D组CVP和高眼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可有效减轻妇科手术患者气腹及体位因素导致的IO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眼内压 气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利多卡因的可注射水凝胶对急性切口痛小鼠术后镇痛时效的影响
2
作者 王郭洁颖 王迎斌 +3 位作者 刘伟 桂铭鸿 牛永慧 刘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目的:探究可注射载药水凝胶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LDC)/倍他米松磷酸钠水凝胶(bet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hydrogel,BetP-Gel)对药物的持续稳定缓释作用,以及对急性切口痛模型小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混合法制备载药... 目的:探究可注射载药水凝胶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LDC)/倍他米松磷酸钠水凝胶(bet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hydrogel,BetP-Gel)对药物的持续稳定缓释作用,以及对急性切口痛模型小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混合法制备载药水凝胶LDC/BetP-Gel,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及压力变化评估其体内成胶性与可注射性。以直接释放法检测其体外释放速率,以剩余重量法测定其降解速率。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blank)组、模型(model)组、利多卡因(4%LDC)组、水凝胶(BetP-Gel)组和利多卡因水凝胶(4%LDC/BetP-Gel)组,每组6只。采用Up-Down法和Hargreave法进行疼痛行为测定,HE染色检测生物相容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所制备的LDC/BetP-Gel展现出良好的药物负载与持续缓释能力。行为学检测显示,与model组相比,LDC/BetP-Gel组小鼠的痛阈提升(P<0.05),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与4%LDC组相比,LDC/BetP-Gel组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5)。HE染色结果证实其生物相容性好。ELISA结果显示,与model组和4%LDC组相比,4%LDC/BetP-Gel组术后24 h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可注射水凝胶LDC/BetP-Gel具有致密稳定的结构,可实现药物搭载及缓释效果,并且在足底急性切口痛模型小鼠中验证了延长抗炎镇痛时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 可注射水凝胶 利多卡因 倍他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阻滞麻醉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亚琴 石翊飒 +1 位作者 闫庆阳 马玉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0-434,共5页
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对髋关节神经支配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区域阻滞麻醉技术用于髋关节手术患者的麻醉与镇痛。本文就腰丛阻滞(LPB)、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腰方肌阻滞(QLB)、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髋关节囊周神经... 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对髋关节神经支配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区域阻滞麻醉技术用于髋关节手术患者的麻醉与镇痛。本文就腰丛阻滞(LPB)、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腰方肌阻滞(QLB)、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髋关节囊周神经(PENG)阻滞的解剖及入路、临床应用和并发症等方面等进行综述,以探讨各种区域阻滞麻醉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手术 超声引导 区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在脊柱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庆阳 石翊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549,共4页
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是一种用于腰椎术后镇痛的筋膜间平面阻滞技术。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TLIP阻滞被广泛应用,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目前TLIP阻滞主要用于腰椎融合术、腰椎间... 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是一种用于腰椎术后镇痛的筋膜间平面阻滞技术。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TLIP阻滞被广泛应用,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目前TLIP阻滞主要用于腰椎融合术、腰椎间盘切除术以及椎板成型术等腰椎手术的多模式镇痛。此外,TLIP阻滞还可用于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麻醉,如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和脊髓刺激器的植入等。本文对TLIP阻滞的解剖学基础、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脊柱外科手术的麻醉及多模式镇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筋膜平面阻滞 脊柱外科手术 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调节自噬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伟 王迎斌 +3 位作者 张晶玉 曹璐 刘艳 张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6-843,共8页
目的:评价虾青素(AST)对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AST组和AST+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2只。其中,sham组大鼠仅暴... 目的:评价虾青素(AST)对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AST组和AST+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2只。其中,sham组大鼠仅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而不夹闭,其余3组夹闭SMA 90 min后开夹再灌注建立肠I/R模型。AST组大鼠造模前3 d给予AST(45 mg·kg^(-1)·d^(-1))腹腔注射,AST+3-MA组大鼠造模前3 d给予AST(45 mg·kg^(-1)·d^(-1))+3-MA(1.5 mg·kg^(-1)·d^(-1))腹腔注射。术后48 h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肠组织损伤;额叶皮质尼氏染色评估神经元损伤;ELISA试剂盒测定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内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内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游泳距离增加,潜伏期延长,Chiu's评分升高,额叶皮质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P<0.01),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II/LC3-I比值均升高(P<0.05或P<0.01);与I/R组对比,AST组大鼠游泳距离和潜伏期缩短,Chiu's评分降低,额叶皮质神经元数量增加(P<0.01),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1),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beclin-1表达水平升高而P62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AST组相比,AST+3-MA组大鼠游泳距离增加,潜伏期延长,Chiu's评分升高,额叶皮质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额叶皮质和海马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II/LC3-I比值降低,P62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AST可通过促进自噬抑制神经炎症,从而缓解大鼠肠I/R引起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认知 自噬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低血压预测指数指导术中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许琳涓 李轶 谢建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6-970,共5页
术中低血压与术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基于机器学习的低血压预测指数(HPI)利用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在非心脏和心脏手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使术中血压管理由被动处理转变为预防性的主动控制。HPI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减少了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术中低血压与术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基于机器学习的低血压预测指数(HPI)利用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在非心脏和心脏手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使术中血压管理由被动处理转变为预防性的主动控制。HPI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减少了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本文从HPI概述、HPI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以及HPI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低血压预测指数 血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艳 王迎斌 +2 位作者 张丽 曹璐 张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7-803,共7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8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8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 mg/kg,推注时间大于1 min,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即MOAA/S评分为1~2分后,两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0.5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5~0.2 mg/kg完成气管插管。麻醉维持:R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10~20 mg·kg^(-1)·h^(-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0~120 mg·kg^(-1)·h^(-1),两组协同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即刻、术后24、72 h 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并计算CD4^(+)/CD8^(+),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术毕即刻、拔管即刻的HR、MAP、SpO_(2)、BIS,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记录麻醉诱导前、术后24、72 h 15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分,苏醒时Riker评分和Ramsay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结果与P组比较,R组术毕即刻、术后24 h NK、CD3^(+)、CD4^(+)细胞明显升高(P<0.05),术毕即刻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苏醒时Riker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结直肠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 免疫功能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8
作者 范杞森 蓝岚 +23 位作者 吴镜湘 邱源 徐桂萍 王江 吴多志 罗金辉 冉建 李颖芬 潘鹏 张兵 周月兰 张奕文 许学兵 刘亚涛 王迎斌 王燕 王玉龙 胡友洋 王寿世 孟宏伟 徐海霞 唐培佳 庄小雪 张灿洲 《实用医学杂志》 2025年第13期1945-1951,共7页
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是一种适合个体化的精准麻醉,鉴于这种麻醉方式对于呼吸功能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编写组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需求,针对保留自主呼吸胸科手术麻醉的适应... 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是一种适合个体化的精准麻醉,鉴于这种麻醉方式对于呼吸功能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编写组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需求,针对保留自主呼吸胸科手术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评估、麻醉实施、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制订详细的指导方案,旨在规范此麻醉方式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自主呼吸 胸科手术麻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阻滞后反弹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叶会 陈晓霞 +3 位作者 李玉梅 白洁 王迎斌 豆欣蔓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3-986,共4页
周围神经阻滞是一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麻醉镇痛方法,已普遍应用于各类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神经阻滞后反弹性疼痛也逐渐被认识。本文就周围神经阻滞后反弹性疼痛的定义、发生机制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阻滞是一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麻醉镇痛方法,已普遍应用于各类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神经阻滞后反弹性疼痛也逐渐被认识。本文就周围神经阻滞后反弹性疼痛的定义、发生机制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周围神经阻滞后反弹性疼痛的重视,为周围神经阻滞后反弹性疼痛的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阻滞 反弹性疼痛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瑞马唑仑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艳 张丽 +2 位作者 曹璐 张伟 王迎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的方法系统探索瑞马唑仑的研究现状,评价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发表的有关瑞马唑仑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采用CiteSpace 6.1.R6和Excel 2021分析纳入文...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的方法系统探索瑞马唑仑的研究现状,评价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发表的有关瑞马唑仑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采用CiteSpace 6.1.R6和Excel 2021分析纳入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发文期刊、被引频次和关键词等基本概况。结果共纳入文献194篇,年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地区是中国,最多的机构是德国PAION公司;尽管Anesthesia&Analgesia期刊的共被引频次最高,但在Journal of Anesthesia上发表的有关瑞马唑仑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文献共被引频次最高;关键词聚类和引文突现分析显示,瑞马唑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应用场景的有效浓度及特殊人群的用药效果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结论国内外对瑞马唑仑的研究高度重视,但相关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瑞马唑仑在特殊人群用药效果、其最适剂量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研究热点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亚琴 陈培章 +3 位作者 张凯 石翊飒 罗炜 黄生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阻滞与骶管阻滞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手术患儿中的镇痛效果,初步探讨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用于小儿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阻滞与骶管阻滞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手术患儿中的镇痛效果,初步探讨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用于小儿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单侧DDH开放复位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1~5岁,体重10~21 kg,ASA分级Ⅰ~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骶管阻滞组(C组)和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各20例。患儿均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2组均采用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七氟醚的总用量,术后1 h、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48 h的疼痛行为评分(face legs activity cry consolability,FLACC),术后48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补救镇痛总量(布洛芬混悬液),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P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4(4,8)h比12(8,40.5)h],补救镇痛布洛芬总量明显减少[(227.0±142.2)mg比(142.0±114.4)mg],家长满意度评分更高[(3.0±0.7)分比(3.4±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舒芬太尼消耗量[(9.1±3.4)μg比(8.8±2.6)μg]、七氟醚消耗量[(29.0±4.8)mL比(28.8±5.6)mL]、术后住院时间[(7.2±1.2)d比(6.9±0.9)d]、术后各时点FLACC评分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骶管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可明显延长DDH患儿术后48 h内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家长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预处理通过减轻血脑屏障损伤改善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认知障碍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璐 王迎斌 +3 位作者 张伟 刘艳 张丽 张晶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644,共8页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1)假手术组(Sham组);(2)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3)肠缺血/再灌注+丁酸钠组(NaB组):造模前1周NaB 500 mg...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1)假手术组(Sham组);(2)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3)肠缺血/再灌注+丁酸钠组(NaB组):造模前1周NaB 500 mg·kg^(-1)·d^(-1)灌胃;(4)肠缺血/再灌注+丁酸钠+ITSA-1组(ITSA-1组):造模前1周NaB 500 mg·kg^(-1)·d^(-1)灌胃+前5 d、3 d、1 d ITSA-10.5 mg/kg腹腔注射。HE染色评估肠黏膜损伤;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估大鼠认知功能;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微结构改变;ELISA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ZO-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ZO-1及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MMP-9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I/R组大鼠Chiu's肠黏膜损伤评分较高(P<0.001);游泳路程增加(P<0.05),非平台象限占比增加(P<0.001),潜伏期延长(P<0.05);透射电镜下血脑屏障微结构改变;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增加(P<0.001),CypA、MMP-9表达增加(P<0.0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ZO-1表达减少(P<0.01,P<0.001);与II/R组相比,NaB组神经炎症、血脑屏障损伤减轻,认知功能改善;ITSA-1组上述损伤与II/R组相似。结论:丁酸钠可通过减轻血脑屏障损伤改善大鼠II/R诱导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ypA/MMP-9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血脑屏障 肠缺血/再灌注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75%罗哌卡因胸腰筋膜阻滞用于腰椎融合术镇痛的半数有效容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玉英 金学磊 +3 位作者 闫庆阳 王亚琴 石翊飒 刘余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0-442,共3页
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由于手术过程中组织损伤及术后体位压迫切口常导致严重术后疼痛,胸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TLIP)阻滞是近年来提出用于腰椎手术围术期镇痛的一种新型筋... 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由于手术过程中组织损伤及术后体位压迫切口常导致严重术后疼痛,胸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TLIP)阻滞是近年来提出用于腰椎手术围术期镇痛的一种新型筋膜平面阻滞方法^([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腰椎手术 阻滞方法 术后疼痛 围术期镇痛 组织损伤 后入路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小胶质细胞为中心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
14
作者 牛永慧 刘璐 +2 位作者 桂铭鸿 王郭洁颖 王迎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3-796,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疼痛,因发病机制复杂,导致目前临床上难以治愈。神经炎症发生时,小胶质细胞激活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使神经元与周围细胞不断进行相互作用,进而使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持续与神经元进行双向沟通...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疼痛,因发病机制复杂,导致目前临床上难以治愈。神经炎症发生时,小胶质细胞激活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使神经元与周围细胞不断进行相互作用,进而使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持续与神经元进行双向沟通,从而导致疼痛的产生、持续。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与周围免疫细胞、其他胶质细胞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参与NP调节的机制,以期为N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元 免疫细胞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在患儿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马玉英 石翊飒 +2 位作者 王亚琴 闫庆阳 金学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是一种将局麻药注入胸椎旁间隙,从而节段性地阻滞单侧躯体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区域阻滞技术。近年来,TPVB技术用于患儿胸部及上腹部手术麻醉与镇痛的研究不断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本文从T... 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是一种将局麻药注入胸椎旁间隙,从而节段性地阻滞单侧躯体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区域阻滞技术。近年来,TPVB技术用于患儿胸部及上腹部手术麻醉与镇痛的研究不断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本文从TPVB用药方案、扩散途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对TPVB技术用于患儿围术期镇痛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小儿 临床应用 围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爱梅 石翊飒 +3 位作者 高瑞萍 李雅楠 韩杰 刘亚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5-668,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5例,年龄45~65岁,体重55~65kg,ASAⅡ或Ⅲ级,术...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5例,年龄45~65岁,体重55~65kg,ASAⅡ或Ⅲ级,术前简易智能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MMSE)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C组)、低剂量Dex组(D1组)和高剂量Dex组(D2组),D1和D2组于常规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Dex负荷量1μg/kg,继之分别以0.2和0.5μg·kg-1·h-1持续输注至术毕前30min,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维持患者术中BIS在40~49之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取出肿瘤时(T2)、拔管时(T3)、术后24h(T4)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100β、GFAP及NSE的浓度,于术前24h和术后24h采用MMSE评分评定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结果与T1时比较,T2~T4时三组患者血清S100β、GFAP、NSE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T4时D2组血清S100β、GFAP、NSE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D2组术后24hMMSE评分升高(P<0.05);C、D1组术后24h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降低明显低于C、D1组(P<0.05)。结论术中持续静脉输注高剂量Dex可升高术后早期MMSE评分,降低POC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S100β、GFAP及NSE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认知 脑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磷脂肌醇3激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瑞萍 张喜洋 +4 位作者 李爱梅 石翊飒 路文胜 白武民 杨小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磷脂肌醇3激酶(PI3K)及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5例,年龄45~6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0.2μg·kg-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磷脂肌醇3激酶(PI3K)及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5例,年龄45~6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0.2μg·kg-1·h-1组(D1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组(D2组)和对照组(C组),D1和D2组于诱导前10min静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继之分别以0.2μg·kg-1·h-1和0.5μg·kg-1·h-1持续输注至术毕前30min,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三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取出肿瘤时(T2)、拔管时(T3)、术后24h(T4)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中PI3K及iNOS浓度,且分别于T1~T3时采集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的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脑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 T2~T4时三组患者血清PI3K、iNOS浓度明显高于T1时(P<0.05),D2组血清PI3K、iNOS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T2、T3时三组患者血清CaO2、Da-jvO2和CERO2含量明显低于T1时(P<0.05),D1、D2组血清CaO2、Da-jvO2和CERO2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可对围术期脑膜瘤患者发挥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PI3K和iNOS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神经保护 脑膜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倩倩 石翊飒 +2 位作者 张凯 金学磊 王迎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用于患儿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疝囊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69例,男65例,女4例,年龄3~6岁,体重13~24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用于患儿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疝囊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69例,男65例,女4例,年龄3~6岁,体重13~24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0.15%罗哌卡因组(C15组,n=23)、0.20%罗哌卡因组(C20组,n=22)和0.25%罗哌卡因组(C25组,n=24)。于手术切皮前行双侧腰方肌阻滞,三组分别注射0.15%、0.20%、0.25%罗哌卡因0.4 ml/kg。记录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需要补救镇痛例数,术后1、2、4、6、8、10、12 h的FACES评分及苏醒期躁动情况。记录术后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周围脏器损伤、局麻药毒性反应、下肢肌力减退、低血压等腰方肌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25组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晚于C15组(P<0.05),需要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少于C15组(P<0.05)。术后1、2、4 h C25组FACES评分明显低于C15组和C20组(P<0.05)。三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0.25%罗哌卡因0.4 ml/kg双侧腰方肌阻滞可推迟腹腔镜疝囊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且镇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腰方肌阻滞 儿童 腹腔镜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七氟醚对患儿围术期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嘉 罗炜 +2 位作者 任小军 张绪斌 石翊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对骨科围术期小儿体温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儿68例,男4例,女6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P组麻醉诱导及维持使用丙泊酚,S组麻醉诱导及维...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对骨科围术期小儿体温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儿68例,男4例,女6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P组麻醉诱导及维持使用丙泊酚,S组麻醉诱导及维持使用七氟醚,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5min(T0)、麻醉诱导后5min(T1)、15min(T2)、30min(T3)、45min(T4)、60min(T5)、75min(T6)、90min(T7)、105min(T8)、120min(T9)体温;观察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和围术期低体温及寒颤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8时两组体温明显降低,T7、T8时P组体温明显高于S组(P〈0.05);S组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8例(23.5%),明显高于P组的1例(2.9%)(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儿均无寒颤发生。结论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儿,术中体温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丙泊酚比较,在麻醉诱导后90min内,七氟醚更易导致小儿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骨科手术 小儿 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疼痛对老年雄性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雅斌 石翊飒 +1 位作者 丁力 马永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8-351,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病理性疼痛对老年雄性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老年雄性SD大鼠450—500g,随机分成3组,A组:单纯麻醉组;B组:假手术组;C组:模型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各组再按术前1天、术后第1、7、14天4个... 目的:研究病理性疼痛对老年雄性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老年雄性SD大鼠450—500g,随机分成3组,A组:单纯麻醉组;B组:假手术组;C组:模型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各组再按术前1天、术后第1、7、14天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5只。各组在热痛敏试验检测后,麻醉、灌注、开颅取脑,分别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HE染色和CHAT免疫组化分析。结果:①术后第1天C组结扎侧热痛敏实验所致后肢回缩时间数值较基础值明显缩短,第7、14天热痛阈继续呈下降趋势,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C组CA3区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③C组较A组和B组出现了更多的细胞凋亡(P<0.01)。④C组CHAT阳性细胞数目比A组和B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病理性疼痛可以造成老年雄性大鼠热痛阈的明显下降和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明显凋亡以及CHAT阳性细胞数目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海马 细胞凋亡 胆碱乙酰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