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连环蛋白介导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海明 夏亚一 +1 位作者 何万庆 汪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流体剪切力促进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体小室系统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爬片施加不同强度及时间梯度的流体剪切力,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流体剪切力促进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体小室系统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爬片施加不同强度及时间梯度的流体剪切力,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不同大小及时间流体剪切力作用下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中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增殖指数,分析β-catenin介导下流体剪切力对MC3T3-E1细胞G1→S期转化的影响。结果中等大小的流体剪切力(12dyn/cm2)作用下MC3T3-E1细胞中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较静置组、低应力组(6dyn/cm2)和高应力组(18dyn/cm2)明显增多(F=4.26,P=0.022;F=6.59,P=0.004),增殖指数也显著升高(F=5.84,P=0.037),且β-catenin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5,P<0.05)。结论流体剪切力通过引起β-catenin在胞浆内积聚,进而核转位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引起目标蛋白cyclinD1表达增加,在G1→S期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等大小的流体剪切力有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剪切应力 Β-连环蛋白 CYCLIND1 免疫荧光 增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对MC3T3-E1细胞OPG、RANKL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超 夏亚一 +4 位作者 李鹏 何万庆 王海明 汪静 王翠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作用下,两种调节骨骼重建的重要分子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体外模型对MC3T3...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作用下,两种调节骨骼重建的重要分子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体外模型对MC3T3-E1细胞加载流体剪切力,细胞经不同时间加力后(0,30,60,90,120min),对细胞分别进行染色和裂解,运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对OPG和RANKL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FSS作用30,60,90,120min后能够显著增加OPG的蛋白表达(P<0.05),减少RANKL的蛋白表达(P<0.05)。两者共同作用使得OPG/RANKL值显著增高(P<0.05)。结论流体剪切力刺激提示OPG/RANKL的比值可能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联合调节骨骼形成和吸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剪切力 骨保护素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MC3T3-E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用以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立虎 夏亚一 韵向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84,190,共3页
珊瑚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因具有疏松多孔的三维空间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免疫原性、无毒副作用,基于以上特性,现已被用以作为骨缺损填充材料的研究,并已取得大量成果,现将该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缺损 珊瑚 骨形态蛋白 骨髓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凋亡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何万庆 夏亚一 +3 位作者 王海明 张超 李鹏 汪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研究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分为TNF-α干预组(实验组)和无TNF-α干预组(对照组),TNF-α(10ng/ml)×4h诱导MC3T3-E1凋亡后,四个实验... 目的研究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分为TNF-α干预组(实验组)和无TNF-α干预组(对照组),TNF-α(10ng/ml)×4h诱导MC3T3-E1凋亡后,四个实验组分别加载12dyn/cm2FSS作用0,15,30,60min。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技术(FΑCS)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激酶9(caspase9)和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Αpaf-1)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NF-α(10ng/ml)×4h能诱导明显的凋亡信号,FSS(12dyn/cm2)能明显抑制这种凋亡,而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从0min逐渐延长至60min,细胞活性逐渐增加,凋亡细胞数逐渐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各组间LSD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caspase9和Αpaf-1蛋白的表达也逐渐增加。结论生理范围的FSS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MC3T3-E1细胞的凋亡,作为线粒体通路的关键蛋白,caspase9和Αpaf-1在凋亡时增加而FSS后表达减少,说明FSS抑制这种凋亡至少部分是减弱了凋亡的线粒体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样细胞 细胞凋亡 流体剪切力 肿瘤坏死因子Α 线粒体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受体在神经病理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鹏 张伟 +2 位作者 张少博 张义宝 汪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9-884,共6页
在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神经系统从定位到表达水平都发生着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外源性给予内源性大麻素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都产生了镇痛作用,且通过阻断大麻素受体发现... 在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神经系统从定位到表达水平都发生着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外源性给予内源性大麻素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都产生了镇痛作用,且通过阻断大麻素受体发现内源性大麻素镇痛作用的发挥主要由大麻素CB1及CB2受体介导。抑制内源性大麻素降解酶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也表现出了镇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因为增加了局部内源性大麻素含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内源性大麻素 大麻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54
6
作者 杨明轩 罗志强 +3 位作者 刘昊楠 汪静 陈彦强 冯海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51-1655,共5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IF)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IF组61例,THA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IF)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IF组61例,THA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采用Zuckerman功能恢复量表(FRS)评估患者髋部功能,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末次随访时统计患者因骨折产生的医疗费用。结果:与THA相比IF创伤小、手术快、住院时间短(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所有患者均完成3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THA组患者髋部功能均优于IF组(P<0.05),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3年内THA组和IF组患者因骨折产生的医疗费用分别为61 174元和41 772元。结论 :IF和THA均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与IF相比THA虽然创伤大、治疗费用高,但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内患者髋部功能可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MAP-2的表达及与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钱军 孙正义 +2 位作者 马延超 钱耀文 王栓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MAP-2表达的变化及与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3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伤后1、3、7、14、28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A...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MAP-2表达的变化及与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3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伤后1、3、7、14、28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AP-2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用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MAP-2的表达和二者的相关程度。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MAP-2的表达在损伤后1-14d呈进行性升高,并在损伤后14d达到高峰,损伤后28d较损伤后14d明显下降(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呈高水平表达;大鼠脊髓损伤后1-28d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进行性升高,并在损伤后28d达到高峰,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AP-2的表达和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在损伤后呈正相关(|r1|=0.81,P<0.01;|r2|=0.79,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MAP-2的表达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呈正相关,MAP-2很可能参与了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微管相关蛋白-2 运动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切应力下SIVA-1凋亡诱导因子促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成俊 夏亚一 +3 位作者 王常德 汪静 韵向东 汉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KM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细胞凋亡诱导因子(SIVA-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至3代成骨细胞分为应力刺激组(试验组)和非应力刺激组(对照组)。5个试验组分别给予1.2PaFSS作用0.25,0.5,1,2,...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KM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细胞凋亡诱导因子(SIVA-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至3代成骨细胞分为应力刺激组(试验组)和非应力刺激组(对照组)。5个试验组分别给予1.2PaFSS作用0.25,0.5,1,2,4h;对照组为0h。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半定量RT-PCR测定凋亡诱导因子SIVA-1的表达水平。结果FSS促增殖作用在短期(0.25,0.5h)明显,且细胞生长曲线前移;但在1,2,4h却有明显抑制增殖作用。FSS同样增加了ALP活性,尤其在应力作用0.5h时显著(ALP含量为2.4320±0.205金氏单位/100ml,相对对照达158%)(P<0.05);而应力作用1,2,4h后减低了ALP的表达。应力初期SIVA-1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尤其在FSS作用0.5h后SIVA-1/GAPDH相对表达量为0.099±0.002,相对对照明显下调了71.3%(P<0.01),此效应在作用1h后减退,SIVA-1mRNA表达开始升高,4h后升高明显。结论1.2PaFSS在短时间刺激下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尤其在0.5h后效应明显。早期促细胞增殖和ALP水平升高主要与SIVA-1mRNA表达下调有关,而后期抑制作用可能与SIVA-1mRNA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切应力 成骨细胞 增殖分化 SIVA-1凋亡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NiTi合金改性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立虎 夏亚一 +1 位作者 韵向东 董海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4,共3页
NiTi合金因其独特的形态记忆性、超弹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合金的植入,镍离子在机体内被溶解释放,该离子可导致机体致敏及毒性反应,而如何减少镍离子溶出的问题已在业内被广泛研究。同时,已经通过多种方法对镍钛合金进行表... NiTi合金因其独特的形态记忆性、超弹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合金的植入,镍离子在机体内被溶解释放,该离子可导致机体致敏及毒性反应,而如何减少镍离子溶出的问题已在业内被广泛研究。同时,已经通过多种方法对镍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出了不同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合金材料,本文将对该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表面改性 Ni离子 组织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2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亚一 吴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1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行膝关节检查,发现伴随有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各1例,选择骨-腱-骨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胫骨内侧鹅足肌腱部位游... 目的观察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行膝关节检查,发现伴随有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各1例,选择骨-腱-骨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胫骨内侧鹅足肌腱部位游离半腱肌进行内侧副韧带重建术。结果12例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6个月内10例膝关节稳定,应力位拍片内侧比健侧张开均<5mm,挤压螺钉位置良好。11例关节屈曲0°~120°,1例伴股骨外髁骨折者关节活动度90°。结论自体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副韧带损伤能提供足够的张力,达到坚强固定和关节囊缝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腱肌 内侧副韧带损伤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军 马延超 +2 位作者 夏亚一 汉华 孙正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雌雄不限,体重280-320 g,平均300 g,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ATP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10只。伤后1、3、7、14、28 d用改良的T... 目的研究细胞外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雌雄不限,体重280-320 g,平均300 g,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ATP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10只。伤后1、3、7、14、28 d用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A组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优于对照组,在14 d和28 d,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细胞外ATP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ATP 运动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载壳聚糖/rhBMP2缓释微球的NiTi合金的制备及体外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立虎 韵向东 +2 位作者 陈元哲 安丽萍 夏亚一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联合溶解法在NiTi合金表面制作疏松多孔的聚丙烯酸(PAA)和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复合有机层,在该有机层表面进行壳聚糖/骨形态蛋白2(BMP-2)涂层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逐层处理后合金表面结构变化;用接触角检测仪检测材...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联合溶解法在NiTi合金表面制作疏松多孔的聚丙烯酸(PAA)和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复合有机层,在该有机层表面进行壳聚糖/骨形态蛋白2(BMP-2)涂层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逐层处理后合金表面结构变化;用接触角检测仪检测材料表面亲水性;利用BMP-2ELASA试剂盒检测在模拟体液中rhBMP-2的释放情况;经过修饰的材料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共培养,检测不同时期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经盐酸溶蚀后PAA/PAH涂层广泛形成纳米至微米级的孔洞结构,经壳聚糖/rh-BMP-2溶液浸泡后孔洞被填充覆盖。改性后NiTi合金表面亲水角明显降低,在模拟体液中rhBMP-2释放的时间逐渐延长。改性后NiTi合金与小鼠成骨细胞共培养后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说明改性后的合金亲水性显著改善,在模拟体液环境中rhBMP-2能够缓慢释放,具有促进小鼠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骨形态蛋白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文 孙正义 全东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92-295,i006,共5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中的表达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预处理对再灌注损伤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将W ister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rhuEPO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rhuEPO处理组...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中的表达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预处理对再灌注损伤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将W ister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rhuEPO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rhuEPO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术前3h腹腔注射rhuEPO和生理盐水,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免疫组化和W 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EPO的表达变化;以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EPO在无损伤脊髓中即有少量的表达,SCII后8h表达显著上调,于12、24h(12h与24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达高峰,伤后3d表达逐渐下调,5d仍保持较高水平。rhuEPO处理组SCII后8h、12h及24h时神经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PO呈现时序性表达变化,可能是机体内源性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EPO预处理能明显抑制SCI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