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焦亡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致病作用的新进展
1
作者 毛婧 谭敏 +4 位作者 郝佳瑶 张瑞 李文花 张宪萌 沈海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1024,F0003,共5页
细胞焦亡是由焦孔素(GSDMs)介导的一种新型、炎症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表现为膜孔形成和大量促炎因子释放。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持续性多关节滑膜炎症、渐进性软骨和骨破坏为特征,最终导致关节畸形、... 细胞焦亡是由焦孔素(GSDMs)介导的一种新型、炎症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表现为膜孔形成和大量促炎因子释放。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持续性多关节滑膜炎症、渐进性软骨和骨破坏为特征,最终导致关节畸形、致残。近年有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在RA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焦亡分子机制及其在RA中的致病作用、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RA的机制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类风湿关节炎 致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丽萍 王春燕 +1 位作者 王晓元 张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评估复方玄驹胶囊(黑蚂蚁、淫羊藿、枸杞子、蛇床子)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病情中重度活动的1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玄驹组、甲氨蝶呤组和联合用药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评估复方玄驹胶囊(黑蚂蚁、淫羊藿、枸杞子、蛇床子)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病情中重度活动的1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玄驹组、甲氨蝶呤组和联合用药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健康评估问卷(HAQ)的变化,以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达到20%的改善(ACR20)为主要疗效标准,次要标准为ACR50和ACR70。以疾病活动指数(DAS)28计算病情活动性。记录在整个观察期间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组ACR20的改善率为41.5%,复方玄驹组为19.6%,甲氨蝶呤组为24.1%,联合组优于复方玄驹组和甲氨蝶呤组(P<0.05)。联合组ACR50、ACR70的改善率分别为32.1%和20.8%,明显高于复方玄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联合组ACR20的改善率为81.1%,复方玄驹组为30.4%,甲氨蝶呤组为68.5%,联合组优于复方玄驹组(P<0.05)。联合组ACR50、ACR70的改善率分别为60.4%和54.7%,明显高于复方玄驹组和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联合组ACR70的改善率为75.7%,明显高于复方玄驹组和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AS28、HAQ、VAS评分治疗12周后分别下降至(5.26±0.83)、(22.2±10.3)、(6.0±0.4)分,24周后分别下降至(4.21±0.91)、(17.1±10.3)、(2.4±2.2)分,48周后分别下降至(2.19±0.56)、(10.4±5.0)、(0.8±0.9)分,尤其在治疗24周后DAS28、HAQ、VAS评分的下降明显优于复方玄驹组和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甲氨蝶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中重度R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情活动度,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复方玄驹胶囊 甲氨蝶呤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法替布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娟 余雅坤 +3 位作者 田晶晶 黄逸晨 朵瑞雪 沈海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6-1011,共6页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51例托法替布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4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收集托法替布治疗前和治疗4、12和24周的疾病活动性指标DAS28_(C...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51例托法替布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4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收集托法替布治疗前和治疗4、12和24周的疾病活动性指标DAS28_(CRP)、DAS28_(ESR)、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28个肿胀关节数、28个压痛关节数和VAS疼痛评分指标并分析改善情况,评估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托法替布治疗4、12和24周相比治疗前DAS28_(CRP)、DAS28_(ESR)、CRP、ESR、28个肿胀关节数、28个压痛关节数和VAS疼痛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12和24周相比治疗4周,DAS28_(CRP)、DAS28_(ESR)、28个肿胀关节数、28个压痛关节数和VAS疼痛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周,既往未使用生物DMARDs患者DAS28_(CRP)的临床缓解达标率优于曾使用过的患者(82.35%vs.76.47%)。无血栓、重症感染和贫血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托法替布能有效改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和炎性指标,短期内可降低疾病活动度,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托法替布 临床疗效 疾病活动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甲氨喋呤及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50例体会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轶 吴强 +3 位作者 魏佳熙 沈海丽 王丽萍 朱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2-1003,共2页
关键词 白芍总苷 甲氨喋呤 雷公藤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氨基肽酶N(APN/CD13)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破坏相关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琴 沈海丽 +3 位作者 王鑫 梁丽君 鲁锦玥 达明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氨基肽酶N(APN/CD13)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破坏影响和监测意义。方法将RA患者分为有骨质破坏组和无骨质破坏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APN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通过独立样本T... 目的评价血清氨基肽酶N(APN/CD13)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破坏影响和监测意义。方法将RA患者分为有骨质破坏组和无骨质破坏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APN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RA患者血清APN、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皮尔逊相关分析细胞因子和AP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有骨质破坏的RA患者,其血清APN水平高于无骨质破坏的RA患者,并且随着RA患者双手正位片的分级,血清APN水平增高。以APN血清含量作为RA骨破坏的预测指标,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进行对比,APN的约登指数高于RF、抗CCP抗体的约登指数。RA患者的血清APN含量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RA患者的血清APN水平与其骨破坏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肽酶N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大鼠皮质神经元与突触数量变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赵圆宇 谭敏 +3 位作者 赵慧 杨静 赵丰 杜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97-2003,共7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突触数量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4月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各5只,持续饲养3个月后,应用无偏体视学定...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突触数量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4月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各5只,持续饲养3个月后,应用无偏体视学定量分析大脑皮质体积、神经元数量及突触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大脑皮质体积下降6.00%,神经元数量减少14.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突触数量显著减少70.14%(P<0.05),且皮质中每神经元的Spinophilin/Neurabin阳性突触小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型糖尿病早期虽未引起皮质神经元显著丢失,但突触数量急剧减少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大脑皮质 体视学定量 神经元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现况调查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秀茹 苏茵 +49 位作者 安媛 周云杉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小峰 王彩虹 王莉枝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王轶 王晓元 靳洪涛 刘金婷 陈海英 魏平 王俊祥 刘湘源 孙琳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韩淑玲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穆荣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应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记录入选者的一般情况和应用TNF抑制剂的情况,计算...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应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记录入选者的一般情况和应用TNF抑制剂的情况,计算患者应用TNF抑制剂的费用,分析我国TNF抑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其应用的相关因素。结果: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共有全国范围内的21家大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 095位RA患者完成问卷,其中112位患者应用了TNF抑制剂(infliximab,商品名类克或etanercept,商品名益赛普)进行治疗,占总研究人群的10.2%(其中益赛普81例,占7.4%;类克26例,占2.4%;两种制剂都用过者5例,占0.5%)。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及3~6个月者均为38.1%,益赛普疗程<3个月及3~6个月者分别占38.5%和25.0%。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者的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分别为1.1、0.5、0.1,益赛普的相应评分分别为1.3、1.0、0.3。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的费用分别为24 525.0、69 300.0、96 800.0元,益赛普的费用分别为7 394.8、9 158.6、54 910.9元。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的患者的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365.6、0、158.9元,益赛普分别为2 158.4、288.5、180.1元。出现过敏和感染的比例在应用益赛普者均为3.5%,在应用类克者均为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TNF抑制剂应用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在我国大型医院就诊的RA患者中约有10%应用过TNF抑制剂,其病情随应用TNF抑制剂的疗程延长而减轻,治疗总费用随用药疗程延长而增加,但间接经济损失随疗程延长而减少,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和感染,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应用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肿瘤坏死因子 问卷调查 药费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春 王秀茹 +52 位作者 唐熠达 安媛 周云杉 郭时伟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晓峰 王莉枝 王彩虹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靳洪涛 刘金婷 刘湘源 孙琳 陈海英 魏平 王俊祥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韩淑玲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王轶 王晓元 穆荣 苏茵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RA患者冠心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RA患者冠心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体重指数(BMI)]及RA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数目,皮下结节数目,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等]、关节功能状态评分及用药情况。对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1家医院的960例RA患者,其中女性779人,男性181人,女∶男=4.3∶1,平均年龄(52.7±13.9)岁(11.0~86.0岁)。RA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5%(34/960),其中合并超重和肥胖者占35.1%(377/960)、吸烟者占12.3%(118/960)、高血压者占17.0%(163/960)、糖尿病者占7.7%(74/960)、高胆固醇血症者占0.4%(4/960)、脑血管病者占3.0%(29/960)。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年龄高[(64.7±9.3)岁vs.(52.3±14.0)岁,P<0.001]、皮下结节数目多(14.7%vs.3.1%,P=0.005)、肺间质病变发生率高(17.6%vs.7.0%,P=0.034)、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使用比例低(5.9%vs.22.6%,P=0.021)、糖尿病及高血压患病率高(29.4%vs.7.0%,P<0.001;38.2%vs.16.2%,P=0.001),而受检时关节畸形数目、RF水平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及BMI与冠心病发生无关。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为RA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HCQ为RA合并冠心病的保护因素。结论:RA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5%。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合并使用HCQ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现况调查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田 王秀茹 +47 位作者 安媛 周云杉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晓峰 王莉枝 王彩虹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靳洪涛 刘湘源 孙琳 陈海英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韩淑玲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王轶 王晓元 穆荣 苏茵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风湿免疫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 096例R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分析其中160例使用SSZ患者的临床特点、副作用发生情况、SSZ使用现况及联合用药种类和时间等数据。结果:160例患者使用SSZ治疗,使用比例为14.6%。该组患者男女之比为1∶7,平均发病年龄为(46.1±15.0)岁,平均病程为(9.9±7.8)年。SSZ平均用量为(1.87±0.52)g/d,平均用药时间为(26.3±14.6)月。所有患者仅有17%(27/160)使用SSZ单药治疗,其余患者均曾联合应用其他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其中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最常应用的联合治疗药物,占63.1%,平均联合使用MTX时间(28.2±12.3)月;其次为来氟米特(36.2%)和羟氯喹(18.1%);SSZ+MTX是最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36.2%)。应用SSZ患者的疗效指标优于未应用者。调查时有41.9%(67/160)的患者曾使用SSZ治疗,但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而停药。有17.5%(28/16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其中因胃肠道反应停药比率(8.8%)最高,其次为皮疹(3.8%)和肝功能异常(3.1%)。结论:与其他国家相比,SSZ在我国应用率偏低,且平均用量上较临床规范用量偏小。SSZ治疗RA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在临床应用中相对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关节炎 类风湿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骨侵蚀及间质性肺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25水平升高 被引量:12
10
作者 鲁锦玥 达明莲 +3 位作者 封昱辰 刘媛媛 张思功 沈海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发展进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25(IL-25)和IL-17水平以及与骨侵蚀及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关系。方法 ELISA检测117例RA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血清IL-25和IL-17水平;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发展进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25(IL-25)和IL-17水平以及与骨侵蚀及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关系。方法 ELISA检测117例RA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血清IL-25和IL-17水平;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CCP)抗体水平;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ILD;肌骨超声检查判断骨侵蚀情况;Sharp评分划分影像学等级;VAS评分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反映RA患者的疾病活动情况。比较各组之间IL-25和IL-17的水平差异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RA组的IL-25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骨侵蚀的RA患者IL-25水平显著高于无骨侵蚀的RA患者。有ILD的RA患者IL-25水平显著高于不伴有ILD的RA患者。IL-25水平与RF-IgG、RF-IgA和RF-IgM均呈正相关(r=0.285、0.314、0.380),同时,IL-17水平与RF-IgG和RF-IgM呈正相关(r=0.198、0.273),但二者与抗CCP抗体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合并骨侵蚀及间质性肺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25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因子 骨侵蚀 间质性肺病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滑液中DNase Ⅰ活性检测及与炎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夏雨 杨文芳 +4 位作者 张思功 赵琴 梁丽君 王鑫 沈海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潜在的致病作用。方法辐射状酶扩散法测定8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DNaseⅠ活性以及27例RA患者和38例其他炎症性关节炎患者滑液(SF)DNaseⅠ活性,Pico Green试剂... 目的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潜在的致病作用。方法辐射状酶扩散法测定8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DNaseⅠ活性以及27例RA患者和38例其他炎症性关节炎患者滑液(SF)DNaseⅠ活性,Pico Green试剂盒测定游离DNA(cf DNA)水平,并分析两者与RA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A组血清DNaseⅠ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3065±0.1436)U/m L vs(0.4289±0.1976)U/m L,P<0.001];血清DNaseⅠ活性与ESR(r=-0.2862,P=0.0122)、CRP(r=-0.2790,P=0.0184)和中性粒细胞计数(r=-0.287,P=0.011)呈负相关。SF DNaseⅠ活性在RA、强直性脊柱炎组和痛风性关节炎组中几乎都是阴性的。RA组患者SF cf DNA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组患者[(100.81±142.98)μg/m L vs(18.98±31.40)μg/m L,P=0.002];与强直性脊柱炎组(45.85±47.67μg/m L,P=0.428)和痛风性关节炎组(162.95±97.49μg/m L,P=0.132)无显著性差异;炎症性关节炎患者SF cf DNA水平与ESR(r=0.4106,P=0.0116)和CRP(r=0.5747,P=0.000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DNase I活性受损可能是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形成增强的原因并在RA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彧 吴嫚 +9 位作者 王宏沛 郭健 王成祥 秦锐 李子涵 赵大成 安志琴 吴沛龙 许子晗 沈海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1-544,共4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慢性疼痛疾病中常见的一类病症,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临床无法治愈。传统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如口服药物、开放手术等,部分病人因创伤、费用等问题拒绝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脉冲射频是疼痛科...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慢性疼痛疾病中常见的一类病症,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临床无法治愈。传统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如口服药物、开放手术等,部分病人因创伤、费用等问题拒绝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脉冲射频是疼痛科一项微创核心技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廉等优势。近年来,随着脉冲射频技术的不断普及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骨关节炎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脉冲射频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仍未明确。本文总结脉冲射频技术在KOA中的应用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机制,并对脉冲射频的治疗方式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脉冲射频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和NBQX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惠 朱蓉 +2 位作者 邓肇达 封昱辰 沈海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7-981,共5页
目的:在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中,使用不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即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acid,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及非NMDA受体拮抗剂NBQX,通过阻断谷氨酸与相应受体结合而产... 目的:在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中,使用不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即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acid,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及非NMDA受体拮抗剂NBQX,通过阻断谷氨酸与相应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作用,进而研究两种拮抗剂在镇痛作用方面对大鼠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分子生物学指标产生的影响,即应用上述拮抗剂后大鼠血清及组织液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Janus激酶-3(Janus-activated kinase,Jak3)等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通过体内研究,向大鼠关节腔内注射不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和NBQX,观察CIA大鼠行为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改变。行为评估内容包括大鼠的触痛及关节肿胀情况,触痛情况使用机械性缩足阈值(paw-withdrawal threshold,PWT)来评价,同时使用排水法测足容积来评估肿胀情况。分子生物学指标相关研究即由大鼠心脏采血,并取组织匀浆液,检测血清及组织液中在拮抗剂使用后COX-2和Jak3等表达的变化。结果:MK-801和NBQX在单独或联合使用时均能表现出镇痛作用(P<0.01),且镇痛作用持续时间均大于24 h,两种拮抗剂均在注射后4 h达到镇痛作用的峰值,且NBQX比MK-801镇痛作用更强(P<0.05);MK-801和NBQX在单独及联合使用时,均不能改变CIA大鼠的足跖肿胀(P>0.05);MK-801可降低CIA大鼠COX-2的表达(P<0.01),NBQX则未见此作用(P>0.05);MK-801和NBQX对CIA大鼠的Jak3表达增高均未见产生影响(P>0.05)。结论:MK-801及NBQX均可产生镇痛作用,且NBQX比MK-801表现更强,但两者对肿胀均未见效果;NMDA受体与COX-2炎症通路有一定的交叉作用,而对于Jak3尚不能发现其与离子型谷氨酸信号通路存在交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谷氨酸 受体 炎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性肌病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诊治分析并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娟 王晓元 +1 位作者 刘媛媛 张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110-311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误诊病例,提高临床医师对内分泌性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总结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4例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内分泌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4例误诊病例中2例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 目的通过分析误诊病例,提高临床医师对内分泌性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总结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4例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内分泌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4例误诊病例中2例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诊断为高醛固酮血症。依据一般资料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对症治疗,4例患者均明显好转。结论内分泌性肌病是多发性肌炎常见的误诊疾病之一,临床医师需加强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系统疾病 肌疾病 多发性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