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药耐药K562/A02和敏感K562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介导抗白血病效应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彦明 张连生 +5 位作者 张玉芳 易良才 柴晔 宋飞雪 曾鹏云 刘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18-1022,共5页
本研究探讨多药耐药(MDR)白血病K562/A02细胞和敏感K562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及介导的抗白血病效应。采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170糖蛋白(Pgp)高表达的MDRK562/A02细胞、敏感K562细胞在含细胞因子GMCSF(1000U/ml)、IL4(500U/ml)... 本研究探讨多药耐药(MDR)白血病K562/A02细胞和敏感K562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及介导的抗白血病效应。采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170糖蛋白(Pgp)高表达的MDRK562/A02细胞、敏感K562细胞在含细胞因子GMCSF(1000U/ml)、IL4(500U/ml)和TNFα(100ng/m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成DC,以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检测T细胞增殖活性,MTT法测定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培养14天的K562/A02细胞和K562细胞均出现典型的DC形态特征,表达DC的相关分化抗原及共刺激分子CD1a、CD83、HLADR、CD80、CD86。alloMLR检测中,K562/A02DC较K562DC具有更强的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能力(P<0.05)。两种DC激活的CTL分别对K562/A02和K562细胞较HL60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P<0.01);更重要的是,K562/A02DC较K562DC激活的CTL对Pgp高表达的MDRK562/A02细胞、HL60/VCR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作用,杀伤活性分别为(40.7±1.3)%、(28.4±0.9)%(P<0.01)和(24.9±1.1)%、(8.2±0.7)%(P<0.01)。结论:Pgp高表达的MDR白血病细胞K562/A02和敏感K562细胞都可在GMCSF、IL4和TNFα作用下诱导分化为成熟DC,均可活化CTL产生特异的抗白血病效应;尤其K562/A02细胞来源的DC可介导针对Pgp高表达的多药耐药白血病的特异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K562/A02细胞 K562细胞 多药耐药 P-gp 抗白血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树突状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芳 吴重阳 +1 位作者 张连生 柴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7-141,共5页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IFN)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可能新机制,为临床治疗CML提供新的思路。用Ficoll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在倒置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DC形态,应用流式...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IFN)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可能新机制,为临床治疗CML提供新的思路。用Ficoll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在倒置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DC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CD1a,CD83,CD86,HLA-ABC,HLA-DR,CD54),MTT法检测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能力。结果表明:经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所诱导出的DC,其特征性表面分子表达率均高于培养前的DC(P<0.01);IFN-α+GM-CSF组DC表达HLA-ABC、HLA-DR明显高于IL-4+GM-CSF培养组(P<0.05);而IFN-α+GM-CSF+IL-4组DC的CD86表达率及MLR水平均高于其它细胞因子组合组(P<0.05)。干扰素耐药组DC表面分子表达率及MLR水平较新诊断组和干扰素治疗有效组均明显减低(P<0.05),但A、B、C各组的CD86表达率及MLR水平在IFN-α+GM-CSF+IL-4因子组合条件下无明显差异。结论:CML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有IFN-α的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可分化为具有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的DC,且表达较高的I类和II类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及MLR,表明干扰素治疗CML的机理可能与DC有关,这一结果提示通过增强内源性DC功能可能提高CML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IFN-Α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阻断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春燕 张连生 +1 位作者 田发青 黄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46-1149,共4页
程序性死亡-1配体-1(PD-L1)作为近年来发现的B7家族新的成员,已被证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C)高表达PD-L1可能是影响其功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试图阻断PD-L1在DC上的表达以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免疫刺激功能。应用人rhG... 程序性死亡-1配体-1(PD-L1)作为近年来发现的B7家族新的成员,已被证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C)高表达PD-L1可能是影响其功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试图阻断PD-L1在DC上的表达以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免疫刺激功能。应用人rhGM-CSF、rhIL-4及TNF-α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ML)分化DC,观察给予加或不加PD-L1单克隆抗体对DC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及PD-L1,MTT法检测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IFN-γ、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显示,负性调节分子PD-L1随着慢性髓系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CML-DC)成熟表达不断升高,阻断PD-L1能增强CML-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促进T细胞分泌IFN-γ和IL-2并抑制IL-10的产生(p<0.05)。结论:阻断PD-L1可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功能,为白血病DC瘤苗治疗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PD—L1 慢性髓系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田发青 张连生 +1 位作者 王春燕 陶维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40-1145,共6页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与经典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为DC的可能性,为研制APL-DC疫苗提供新的方法。对初...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与经典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为DC的可能性,为研制APL-DC疫苗提供新的方法。对初治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HL-60细胞株分别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经典细胞因子组合(GM-CSF、IL-4、TNF-α)共处理,ATRA只在实验组加用。观测细胞形态,检测DC免疫表型,测定上清液IL-12水平,观察MLR反应及CTL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所得细胞有较明显树突状突起,有APL遗传学特征,其CD1a、CD83、CD80、CD86、HLA-DR和CD1d表达及IL-12分泌水平明显增高,并具有明显的MLR反应及CTL效应,但在HL60-DC中,CD1a增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ATRA可以成功诱导APL细胞为成熟功能性DC,其介导的MLR及CTL效应明显。经ATRA组合诱导的树突状细胞CD1d表达明显增高,推测可能参与NKT细胞激活,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 HL-60细胞 树突状细胞 CD1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促进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DC的成熟并增强其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虹 张连生 +7 位作者 柴晔 曾鹏云 宋飞雪 岳玲玲 李利娟 吴重阳 易良才 刘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探索白血病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分离AML完全缓解期患者(AML-complete remis-sion,AML-CR)...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探索白血病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分离AML完全缓解期患者(AML-complete remis-sion,AML-CR)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mononuclear cell,BMC),用GM-CSF和IL-4诱导7d培养DC,然后分组:LPS阳性对照组、LNT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48h后以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观察各组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CD1a和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DC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免疫磁珠法分离AML-CR患者经LNT治疗后的外周血DC,ELISA法检测治疗后DC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结果:体外实验中,LNT处理后DC呈典型树突状形态;其表面分子CD80、CD83、CD86、CD1a及HLA-DR的表达上调(P<0.05);DC分泌IL-12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呈LNT浓度依赖性。患者体内试验结果显示,LNT治疗后AML患者的DC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LNT在体内外均能促进AML患者的DC成熟和增强DC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SHA疫苗增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源DC对Treg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媛媛 张连生 +4 位作者 柴晔 曾鹏云 岳玲玲 吴重阳 李莉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带有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with mannose sensitive hemagglutina-tion pili,PA-MSHA)疫苗处理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erived from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 目的:探讨带有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with mannose sensitive hemagglutina-tion pili,PA-MSHA)疫苗处理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erived from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DC)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的抑制作用。方法:rhGM-CSF和rhII-4诱导的AML-DC分为对照组、PA-MSHA组和TNF-α组,培养24h后观察3组AML-DC的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AML-DC的表型、MTT法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AML-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磁珠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加入各组AML-DC中诱导Treg,ELISA法检测各组Treg上清液中IL-10、TGF-β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表面CD4、CD25的表达,RT-PCR法检测Treg中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A-MSHA组和TNF-α组AML-DC呈树突状形态,且CDla、CD80、CD83、CD86和HLA-D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A-MSHA组和TNF-α组AML-DC诱导的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PA-MSHA组和TNF-α组AML-DC诱导产生的Treg分泌较低水平的IL-10、TGF-β(P<0.05),CD4、CD25的表达及Foxp3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上述各指标PA-MSHA组和TNF-α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PA-MSHA疫苗可促进AML-DC的成熟,抑制初始T细胞向Treg的分化,增强AML-DC对AML患者Treg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带有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的铜绿假单胞菌 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