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彤昕 张凡 +2 位作者 闫鑫 张雅婷 李玉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8,共9页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Neo-DCVac)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新抗原是指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和肿瘤特异性的肽段。Neo-DCVac是基于新抗原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后递呈并激活T细胞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肿...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Neo-DCVac)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新抗原是指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和肿瘤特异性的肽段。Neo-DCVac是基于新抗原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后递呈并激活T细胞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高通量测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个体化Neo-DCVac有望成为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新方向。本文从个体化Neo-DCVac构建、在实体瘤中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适宜接种人群和目前存在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 树突状细胞疫苗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B7-H4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邵强祖 邓君阁 黄泽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7-471,共5页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复杂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焦点。B7-H4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7家族的一员,具备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阻断细胞因子的合成来降低免疫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复杂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焦点。B7-H4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7家族的一员,具备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阻断细胞因子的合成来降低免疫响应。该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并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紧密相连。尽管B7-H4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明确。本文就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B7-H4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4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通路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俞阳 张安琪 +6 位作者 高磊 尹振宇 刘乾 白玉萍 刘乐 齐文博 陈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6-622,共7页
肿瘤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腺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腺苷由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在CD39和CD73两种外核酸酶的作用下产生,经与腺苷受体[主要为腺苷A2A受体(A2AR)]结合而发挥效应。在肿瘤微... 肿瘤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腺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腺苷由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在CD39和CD73两种外核酸酶的作用下产生,经与腺苷受体[主要为腺苷A2A受体(A2AR)]结合而发挥效应。在肿瘤微环境中,腺苷通路被过度激活可诱导免疫抑制信号,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该文对腺苷通路调节肿瘤免疫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总结,并对当前腺苷通路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证据进行总结和评价,旨在为深入认识腺苷通路在肿瘤领域的意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免疫逃逸 CD73 CD39 腺苷A2A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肿瘤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俞荣 马欢欢 +7 位作者 邓小博 马斌 马晨辉 宋克薇 俞阳 王琛 张樱 陈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1-416,共6页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在全球蔓延,促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为国际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群普遍易感SARS-CoV-2,而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生长和抗...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在全球蔓延,促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为国际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群普遍易感SARS-CoV-2,而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生长和抗癌治疗抑制全身免疫系统,成为更易感染并发展为重症SARS-CoV-2症状的脆弱人群。SARS-CoV-2感染后的炎症因子风暴与免疫抑制在SARS-CoV-2感染的肿瘤患者体内产生矛盾,其表现和预后及治疗结果仍未明确。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文献综述,旨在了解SARS-CoV-2感染对肿瘤患者的生物学及生存预后的影响,以期为疫情期间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对肿瘤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磊 俞阳 +3 位作者 李晓梅 刘乾 尹振宇 陈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2-1158,共7页
近年来,得益于对肿瘤免疫认识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尽管免疫治疗显示出巨大的抗肿瘤潜力,但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获益人群有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增大免疫... 近年来,得益于对肿瘤免疫认识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尽管免疫治疗显示出巨大的抗肿瘤潜力,但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获益人群有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增大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比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化疗作为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在抗肿瘤免疫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疗药物可通过影响免疫微环境、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等途径,提高肿瘤细胞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的敏感性。此外,化疗药物还可影响肿瘤细胞本身,上调PD-L1的表达,诱导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抑制表型。大量临床研究证据提示,化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因此联合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本文通过分析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据,综述化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旨在为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临床联合化疗与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化疗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丹 陈亚惊 +4 位作者 马延龄 刘小龙 王博方 汪学艳 陈昊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5,103,共5页
目的建立改良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方法在经典供体Y型双髂静脉再通双侧肝移植物和受体门静脉和胆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大鼠体质量、右侧移植物增加右下叶、适度的胆管长度、修剪Y型血管、“三角形法”吻合的方法,改进大鼠双供体肝移... 目的建立改良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方法在经典供体Y型双髂静脉再通双侧肝移植物和受体门静脉和胆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大鼠体质量、右侧移植物增加右下叶、适度的胆管长度、修剪Y型血管、“三角形法”吻合的方法,改进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记录双供体肝移植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及无肝期;观察受体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受体术后7、30 d的存活情况。结果大鼠双供体肝移植的手术时间为(114±7)min,冷缺血时间为(36±3)min,热缺血时间为(9.7±1.6)min,无肝期为(19.9±2.2)min。受体大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5/16),包括2例腹腔积液、1例出血、1例胆漏、1例呼吸梗阻。受体大鼠术后7、30 d生存率分别为81%(13/16)、56%(9/16)。结论改良后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技术,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双供体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 动物模型 并发症 胆漏 腹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供肾选择性缺失Ndst1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7
作者 李雪梅 谷保红 +5 位作者 胡继科 马延龄 王博方 冯泽东 张凡 陈昊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供肾选择性缺失N-脱乙酰基酶-N-磺基转移酶(Ndst)1对肾移植术后受体小鼠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根据品系和处理方式不同,将小鼠分为3组:野生型(WT)组(n=10)、Ndst1-/-组(n=9)、黏液瘤病毒T7... 目的探讨小鼠供肾选择性缺失N-脱乙酰基酶-N-磺基转移酶(Ndst)1对肾移植术后受体小鼠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根据品系和处理方式不同,将小鼠分为3组:野生型(WT)组(n=10)、Ndst1-/-组(n=9)、黏液瘤病毒T7蛋白(M-T7)治疗组(n=7)。术后第10日对各组小鼠实施安乐死,对各组小鼠移植肾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糖胺聚糖(GAGs)中的双糖[硫酸乙酰肝素(HS)和硫酸软骨素(CS)]含量分析。分析病理学评分与双糖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WT组比较,Ndst1-/-组和M-T7治疗组小鼠移植肾组织的早期排斥反应的总体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WT组比较,Ndst1-/-组小鼠移植肾组织中HS的6-O硫酸化比例、D0S6含量显著增加(均为P<0.05),CS的D0A4和D2A4含量显著下降(均为P<0.05)。与WT组比较,M-T7治疗组小鼠移植肾组织中HS的6-O硫酸化比例、CS的6-O硫酸化和2-O硫酸化比例、HS的D0S6和D2S6含量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HS的D2A0含量、CS的D0A4和D2A4含量明显降低(均为P<0.05)。小鼠移植肾组织中双糖含量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病理学评分均具有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供肾选择性缺失Ndst1可减轻肾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移植肾组织中双糖HS的6-O硫酸化比例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脱乙酰基酶-N-磺基转移酶-1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内皮细胞 糖胺聚糖 硫酸乙酰肝素 硫酸软骨素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消化道内镜诊治与人文关怀
8
作者 张静 刘乐 陈昊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4期59-61,80,共4页
消化道内镜诊治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提供了更微创有效的治疗途径,但消化道内镜诊治也存在着诸多人文关怀缺失问题,导致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医患矛盾,影响正常诊疗工作。消化道内镜医生临床思维的缺乏、医患交流的缺失、对... 消化道内镜诊治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提供了更微创有效的治疗途径,但消化道内镜诊治也存在着诸多人文关怀缺失问题,导致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医患矛盾,影响正常诊疗工作。消化道内镜医生临床思维的缺乏、医患交流的缺失、对患者心理关注的缺失及医院公益属性的部分缺失是导致消化道内镜诊治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消化道内镜诊治中的人文关怀在提高内镜诊治质量、缓解医患矛盾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需在这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内镜 诊断与治疗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策略 被引量:10
9
作者 谷保红 李雪梅 +3 位作者 胡继科 张凡 鲁娟娟 陈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胰疾病内镜微创诊治的重要手段,但与其他内镜操作相比,ERCP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最高。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胰疾病内镜微创诊治的重要手段,但与其他内镜操作相比,ERCP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最高。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积极的早期预防可以有效降低PEP的发生率。目前,在临床上有明确效果的措施包括术前非甾体抗炎药纳肛和预防性胰管支架置入,使用乳酸林格氏液积极的水化也是预防PEP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术后胰腺炎 危险因素 药物预防 引流 内镜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3蛋白在胃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易桐 付琰 +2 位作者 张雅婷 翁乾淋 李玉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1,共5页
14-3-3蛋白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细胞蛋白家族,在所有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它可与多种功能信号蛋白结合,因此又被称为蛋白相互作用的“桥梁蛋白”。研究表明,14-3-3蛋白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转移情况等密切相... 14-3-3蛋白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细胞蛋白家族,在所有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它可与多种功能信号蛋白结合,因此又被称为蛋白相互作用的“桥梁蛋白”。研究表明,14-3-3蛋白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转移情况等密切相关。同时,有研究表明,14-3-3蛋白在胃癌的细胞信号传递、细胞周期进程控制、细胞凋亡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增殖浸润、预后耐药等环节发挥作用,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该文就14-3-3蛋白在胃癌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蛋白 胃癌 亚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留菌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小龙 杨万霞 +2 位作者 马延龄 王丹 陈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持留菌在细菌群体中可耐受致死剂量药物及其他压力环境而存活的细菌亚群,普遍存在于细菌各个种类,甚至部分真核生物亦发现持留菌,是未发生遗传突变且不会被抗菌药物杀伤的特殊表型变异细胞,有学者认为是细菌的一种适应及进化形式。持留... 持留菌在细菌群体中可耐受致死剂量药物及其他压力环境而存活的细菌亚群,普遍存在于细菌各个种类,甚至部分真核生物亦发现持留菌,是未发生遗传突变且不会被抗菌药物杀伤的特殊表型变异细胞,有学者认为是细菌的一种适应及进化形式。持留菌通过复杂的休眠机制来抵抗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其脱离休眠状态后又会重新生长增殖的特性导致临床多种感染性疾病治疗失败或迁延复发,以及增强遗传耐药变异的发展,这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带来巨大挑战,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从持留菌特性、持留机制及临床治疗上进行综述,为临床研究持留菌提供思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留菌 持留机制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尿失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亚斌 苟玲 +4 位作者 裴菊红 韩春彦 南锐伶 陈海霞 豆欣蔓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2-880,共9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老年人发生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VIP中外文数据库,并辅以人工检索,检...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老年人发生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VIP中外文数据库,并辅以人工检索,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共计147003例患者,经Meta分析,高龄、女性、认知功能障碍、身体功能障碍、焦虑抑郁、自理生活能力低、关节炎、尿路感染、卒中、糖尿病等是老年患者发生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女性、认知功能障碍、身体功能障碍、焦虑抑郁、自理生活能力低、关节炎、尿路感染、卒中、糖尿病等的患者发生尿失禁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关于老年人尿失禁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据尚不充足,且各研究之间样本量及尿失禁的测量工具差异较大,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评价标准统一的原始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老年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3A基因家族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祺 丁青松 +2 位作者 邵康梅 党建中 张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4-1881,共8页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家族的主要成员CYP3A是人体中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之一。CYP3A包括4种基因亚型(CYP3A4、CYP3A5、CYP3A7和CYP3A43),参与人体60%的药物代谢过程。其不仅在正常组织中广泛分布,还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家族的主要成员CYP3A是人体中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之一。CYP3A包括4种基因亚型(CYP3A4、CYP3A5、CYP3A7和CYP3A43),参与人体60%的药物代谢过程。其不仅在正常组织中广泛分布,还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近年来,CYP3A因参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至胃癌的过程、胃癌化学治疗药物的差异性代谢及耐药等而备受关注,靶向CYP3A基因介导的酶前药物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成为胃癌诊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细胞色素P4503A 细胞色素P4503A4 胃癌 肿瘤 药物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患者预感性悲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海霞 裴菊红 +2 位作者 南锐伶 鲁娟娟 豆欣蔓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5,共5页
目的了解预感性悲伤(anticipatory grief,AG)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7-11月便利抽样选取某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晚期胃癌患者338例,采用一般资料表、晚期癌症患者预感性悲伤量表(preparatory grief... 目的了解预感性悲伤(anticipatory grief,AG)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7-11月便利抽样选取某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晚期胃癌患者338例,采用一般资料表、晚期癌症患者预感性悲伤量表(preparatory grief in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PGAC)、医院焦虑抑郁评定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阿森斯失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PGAC总得分为(33.75±16.020),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回归结果显示,失眠、焦虑及抑郁程度、躯体症状与PGAC得分呈正相关,年龄与PGAC得分负相关(均P<0.05);癌症复发是影响晚期胃癌患者AG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预感性悲伤的心理反应在晚期胃癌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且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睡眠状况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晚期胃癌患者预感性悲伤的评估,医院应制定合理的心理筛查诊断机制,并对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感性悲伤 胃癌 晚期癌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及相关临床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玉萍 Maswikiti Ewetse Paul +5 位作者 齐文博 刘乐 刘乾 尹振宇 李晓梅 陈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前针对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和抗病毒药物都还在临床试验过程当中,早发现早隔离对防治至关重要。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诊断COVID-19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仅为30%~50%,而且检测时间长。胸部CT检查简便快捷,不仅能早期发现病灶,还能... 目前针对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和抗病毒药物都还在临床试验过程当中,早发现早隔离对防治至关重要。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诊断COVID-19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仅为30%~50%,而且检测时间长。胸部CT检查简便快捷,不仅能早期发现病灶,还能判定病灶范围及评估疗效。目前资料显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同为冠状病毒家族,病理及影像表现具有相似性。本文结合既往SARS相关文献对本病上述CT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推测其潜在的影像病理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评估病情、准确判断预后提供更加精准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肾筋膜下NOD/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MRI表现
16
作者 白玉萍 齐文博 +4 位作者 刘乐 刘乾 尹振宇 王琛 陈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7,共6页
目的采用内镜下活检胃癌组织块肾筋膜下移植法建立NOD/SCID小鼠胃癌异位移植瘤模型,观察其MRI表现,为研究胃癌个体化治疗临床前实验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及影像确诊的9例晚... 目的采用内镜下活检胃癌组织块肾筋膜下移植法建立NOD/SCID小鼠胃癌异位移植瘤模型,观察其MRI表现,为研究胃癌个体化治疗临床前实验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及影像确诊的9例晚期胃癌患者内镜下活检的约1 cm3新鲜肿瘤组织种植到NOD/SCID小鼠右侧肾筋膜下。种植后每周行1次MRI检查至发现肾筋膜下成瘤,继续观察4周,采用T2WI序列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然后处死小鼠,取出瘤组织,将游标卡尺测量的肿瘤体积与最后一次MRI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并对移植瘤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异位移植瘤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向前挤压肾脏变形。MRI与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分别为(512.12±25.52)mm^(3)、(506.95±29.24)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P=0.436)。病理结果显示移植前后肿瘤组织学保持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胃癌异位移植瘤模型保持了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可活体“再现”人类疾病;MRI能够敏感地发现肾筋膜下是否成瘤,且准确量化肿瘤大小,本模型可作为观察人类胃癌个体化治疗临床前实验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异位移植 磁共振成像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A家族在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祺 咸小红 +2 位作者 李泱润 慕嘉欣 杜志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0-267,共8页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世界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确诊时多为进展期,其治疗方案多为综合性治疗,其中免疫治疗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melanoma antigen-associated gene-A,MAGE-A)家族是一类...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世界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确诊时多为进展期,其治疗方案多为综合性治疗,其中免疫治疗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melanoma antigen-associated gene-A,MAGE-A)家族是一类癌睾抗原,除在睾丸的生殖细胞和胎盘的滋养层细胞中表达外,还在癌变组织中高表达,参与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高度的组织限制性。此外,癌睾抗原还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是良好的免疫治疗靶点,对GC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针对MAGE-A的多种靶向治疗药物处在I期或II期临床试验阶段,试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对GC中MAGE-A靶点的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推进,未来有望为MAGE-A的临床转化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家族 胃癌 免疫治疗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