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瘀康胶囊通过JNK/c-JUN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炎症与神经细胞凋亡
1
作者 崔雯丽 常亚娥 +2 位作者 许远航 赵妮 王亚峰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目的探讨消瘀康胶囊通过调控JNK/c-JUN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出血(ICH)后神经炎症与神经细胞凋亡。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纹状体注射细菌胶原酶Ⅶ诱导ICH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消瘀康胶囊小、中、大剂量组。所有大鼠分别于3、5 ... 目的探讨消瘀康胶囊通过调控JNK/c-JUN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出血(ICH)后神经炎症与神经细胞凋亡。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纹状体注射细菌胶原酶Ⅶ诱导ICH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消瘀康胶囊小、中、大剂量组。所有大鼠分别于3、5 d后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大鼠体质量测量、血肿体积统计、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严重神经行为缺陷、体质量降低(P<0.05);脑组织神经元排列紊乱;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神经元细胞凋亡(P<0.05);血肿周围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及p-JNK、p-c-JUN、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抗炎因子IL-10及抗凋亡蛋白Bcl-2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消瘀康胶囊大剂量组显著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功能,促进体质量恢复和血肿吸收(P<0.05);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抑制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神经元细胞凋亡(P<0.05);另外,血肿周围促炎因子TNF-α、IL-1β水平及p-JNK、p-c-JUN、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抗炎因子IL-10及抗凋亡蛋白Bcl-2均升高(P<0.05)。结论消瘀康胶囊改善ICH大鼠神经行为缺陷,促进体质量恢复和血肿吸收,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伤,抑制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NK/c-JUN介导的神经炎症与神经细胞凋亡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瘀康胶囊 脑出血 神经炎症 神经细胞凋亡 JNK/c-JU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双向作用相关调节分子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娟 苏刚 +3 位作者 张振昶 吴琼慧 陈玮 王满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2-1547,共6页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常驻免疫细胞,在大脑免疫监视和组织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可被各种病理因素激活,形成M1或M2表型,从而介导神经炎症或神经保护效应;同时,当神经元所处的微环境稳态被打破时,也会释放“信号”分子,通...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常驻免疫细胞,在大脑免疫监视和组织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可被各种病理因素激活,形成M1或M2表型,从而介导神经炎症或神经保护效应;同时,当神经元所处的微环境稳态被打破时,也会释放“信号”分子,通过配体-受体结合方式,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因此,调节小胶质细胞-神经元联系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双向作用相关信号分子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明小胶质细胞-神经元的免疫机制,为靶向治疗小胶质细胞激活的相关CNS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双向作用 调节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力高压氧预处理与大鼠脑缺血灌注损伤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凋亡 被引量:13
3
作者 蔡宏斌 葛朝明 +1 位作者 赵翀翀 武国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预处理(HBO-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n=8);实验组:HBO-PC+MCAO组(n=32)。实验组再按不同的...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预处理(HBO-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n=8);实验组:HBO-PC+MCAO组(n=32)。实验组再按不同的HBO-PC压力分为1.5ATA(0.15MPa)、2.0ATA(0.20MPa)、2.5ATA(0.25MPa)和3.0ATA(0.30MPa)4个亚组,每组8只。按不同治疗压力,每次吸氧1h、隔天1次、共5次,10d完成。最后一次HBO-PC24h后,根据Zea-Longa线栓法制作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不进行HBO或常压氧治疗,10d后处理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动物行为改善,脑梗死灶缩小,脑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数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不同程度降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不同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0ATA和2.5ATA压力条件相比较1.5ATA和3.0ATA上述凋亡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但2.0ATA和2.5ATA间,1.5ATA和3.0ATA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下调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线粒体途径的凋亡水平,HBO-PC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内比较2.0ATA和2.5ATA下HBO-PC优于1.5ATA和3.0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 半胱天冬蛋白酶-3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及脑组织中p-CRE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佳 关智媛 +4 位作者 孙守元 金晶 李鸣明 卜玉洁 张廷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2-706,共5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电刺激(V N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 C AO)/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MCAO/再灌注组(MCAO组,n=12)大鼠仅行MCAO/再灌注,MCAO/再灌注+VNS组(MCAO+VNS组,n=12)大鼠在接...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电刺激(V N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 C AO)/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MCAO/再灌注组(MCAO组,n=12)大鼠仅行MCAO/再灌注,MCAO/再灌注+VNS组(MCAO+VNS组,n=12)大鼠在接受MCAO/再灌注的同时行右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两组大鼠均在再灌注24h后采用Zea Longa评分法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TTC实验检测脑梗死区体积,TUNEL法检测脑损伤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损伤区组织中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CREB(p-CREB)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损伤区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相比,MCAO+VNS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P<0.01),脑梗死体积减少(P<0.01),脑组织细胞凋亡减少(P<0.01);MCAO+VNS组大鼠脑梗死区组织中p-CREB蛋白表达(P<0.01)和Bcl-2的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1),Bax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但CREB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NS可显著改善MCAO/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降低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提高p-CRE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电刺激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大脑中动脉阻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欣 苏刚 +5 位作者 柴苗 陈玮 沈明辉 安阳 虎珍珍 张振昶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4-1511,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颅内细胞因受到缺血缺氧损伤而处于应激状态,引发一系列无菌性免疫应答过程。小胶质细胞内的氧化应激过程诱发了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NLRP3促进IL-1β、IL-18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炎症反应。此外...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颅内细胞因受到缺血缺氧损伤而处于应激状态,引发一系列无菌性免疫应答过程。小胶质细胞内的氧化应激过程诱发了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NLRP3促进IL-1β、IL-18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炎症反应。此外,NLRP3炎症小体还参与小胶质细胞的极化、焦亡和自噬过程,调节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本文综述了NLRP3炎症小体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状态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制,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案,发现了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NLRP3炎症小体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焦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建强 王满侠 +1 位作者 刘利宁 秦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sIL-2R和sICAM-1的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头痛患者)比较,同时将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CNS感染各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2R水平结脑组高于化脑组和病脑组,sICAM-1水平结脑组、化脑组高于病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2R和sICAM-1参与了CNS感染的病理过程,sIL-2R和sICAM-1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脑脊液中sIL-2R水平有助于结脑与化脑、病脑的鉴别诊断;脑脊液中sICAM-1水平可能在病脑与结脑、化脑的鉴别诊断中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自噬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海萍 郭佳 +1 位作者 王欢 葛朝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影区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56只分为正常组(n=14)、假手术组(n=14)、模型组(n=14)和VNS组(n=14)。模型组和VNS组线栓法建立缺血1 h再灌注模型,VNS组于缺血0.5 h时行...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影区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56只分为正常组(n=14)、假手术组(n=14)、模型组(n=14)和VNS组(n=14)。模型组和VNS组线栓法建立缺血1 h再灌注模型,VNS组于缺血0.5 h时行左侧VNS。再灌注24 h后,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Longa评分观察大鼠神经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Beclin-1水平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Ⅱ/Ⅰ比值,并检测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rt1)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缺血半影区Beclin-1、LC3-Ⅱ/Ⅰ、AMPK磷酸化水平和Sirt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 <0.001)。与模型组相比,VNS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 <0.001),Longa评分降低(P <0.05),缺血半影区Beclin-1水平和LC3-Ⅱ/Ⅰ比值显著上升(P <0.001),AMPK磷酸化水平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 <0.001)。结论 VNS通过调节AMPK-Sirt1自噬通路,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迷走神经刺激 自噬 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信息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AAG在氧糖剥夺后复糖复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8
作者 李建雄 李鸣明 +3 位作者 卜玉洁 李斌 邹华 张廷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17-AAG在氧糖剥夺后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神经元并建立OGD/R模型。通过TUNEL实验分别检测氧糖剥夺0.5、1、2h复糖复氧24h后的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TUNEL实验检测不同... 目的探讨17-AAG在氧糖剥夺后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神经元并建立OGD/R模型。通过TUNEL实验分别检测氧糖剥夺0.5、1、2h复糖复氧24h后的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TUNE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17-AAG(0.5、1、2μmol/L)对OGD/R处理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17-AAG对OGD/R处理后神经元中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HSP70干扰慢病毒,通过TUNEL实验检测HSP70干扰在17-AAG调节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结果 OGD/R能够明显诱导神经元的凋亡,且神经元凋亡率随着氧糖剥夺时间的增加而升高。17-AAG能够明显抑制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OGD/R能够明显抑制神经元中HSP70蛋白的表达,而17-AAG则能够明显逆转OGD/R对神经元中HSP70表达的抑制作用;HSP70慢病毒干扰可明显逆转17-AAG对OGD/R处理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论 17-AAG通过上调HSP70的表达来抑制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AAG 热休克蛋白70 神经元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9
作者 南伟 冯东亮 +7 位作者 周开升 朱彦东 汪静 田婷 江龙 龙在云 伍亚民 张海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45-115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 Sprague-Dawley孕鼠分为A组(孕12d)、B组(孕14 d)、C组(孕16 d),酶消化法结合机械分离法提取细胞,检测不同时间各组神经干细胞球的直径、数量,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 Sprague-Dawley孕鼠分为A组(孕12d)、B组(孕14 d)、C组(孕16 d),酶消化法结合机械分离法提取细胞,检测不同时间各组神经干细胞球的直径、数量,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Brd U/Nes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SCs。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行β-tubulin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各组神经元的分化比例。结果各组细胞Brd U、Nestin、β-tubulinⅢ、GFAP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B组β-tubulinⅢ染色阳性的比例最高;B、C两组各时间点神经球直径、数量及神经元的分化比例高于A组(P<0.05)。第3代NSCs培养第5天,B组细胞吸光度高于C组(P<0.05)。结论孕14 d左右取材培养的脊髓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稳定,增殖活力强,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的分化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脊髓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瞳孔不受累的动眼神经麻痹为唯一表现的中脑梗死一例
10
作者 王力群 蔡宏斌 +1 位作者 吴闯 周衡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2期1135-1137,共3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1岁,右利手,主因"右侧眼睑下垂伴视物成双1天"于2016年7月14日收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患者于1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眼睑下垂,下垂眼睑完全遮盖眼球,被动抬起眼睑后有视物成双的症状,双眼向左、上及向下看时...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1岁,右利手,主因"右侧眼睑下垂伴视物成双1天"于2016年7月14日收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患者于1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眼睑下垂,下垂眼睑完全遮盖眼球,被动抬起眼睑后有视物成双的症状,双眼向左、上及向下看时均有明显双影,向右看正常,无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及感觉异常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脑梗死 动眼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MRI表现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文静 李鑫 +3 位作者 王俊 樊凤仙 张鹏飞 张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观察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成人型NIID,观察病变位置、形态、信号特点及进展情况。结果5例NIID均有不同程度大脑半球萎缩、侧脑室扩张及Fazekas 2级及以上脑白质病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见双... 目的观察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成人型NIID,观察病变位置、形态、信号特点及进展情况。结果5例NIID均有不同程度大脑半球萎缩、侧脑室扩张及Fazekas 2级及以上脑白质病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见双侧大脑额叶皮髓质交界区对称性曲线样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呈低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WI中,2例分别于小脑蚓部旁、小脑中脚见对称性片状高信号。治疗后,1例DWI示双侧大脑额叶皮髓质交接区高信号扩展至双侧顶叶,1例FLAIR-T2WI示小脑蚓部旁高信号范围扩大。结论DWI大脑额叶皮髓质交界区曲线样高信号为NIID的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与产气荚膜梭菌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亓斐 谢沁芳 +3 位作者 马莉花 鲍彩彩 牛彦霞 王满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0-433,共4页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视神经炎和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目前NMO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NMO的发病过程。近年来有报道发现,肠道菌群与NMO的...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视神经炎和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目前NMO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NMO的发病过程。近年来有报道发现,肠道菌群与NMO的发病密切相关,且NMO患者肠道菌群中的产气荚膜梭菌(CPs)含量显著升高。该文通过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对NMO与CPs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明确NMO的发病原因,继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肠道菌群 产气荚膜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实验室指标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亚岚 刘会 +2 位作者 谢沁芳 鲍彩彩 王满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3-578,共6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组以复发性视神经炎或长节段脊髓炎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具有高复发性及高致残性的特点。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的发现使该病区别于多发性硬化(MS),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T细胞、B...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组以复发性视神经炎或长节段脊髓炎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具有高复发性及高致残性的特点。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的发现使该病区别于多发性硬化(MS),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T细胞、B细胞及补体系统参与了NMOSD的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补体成分水平发生变化,血清尿酸(UA)、甲状腺激素等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也发生动态变化。该文就NMOSD患者除AQP4-IgG外的其他多种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MOSD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减少疾病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实验室指标 水通道蛋白-4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蓉 尹榕 葛朝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55-358,共4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由DNA-组蛋白复合物组成的细胞外网状结构,且由一组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装饰,如抗菌肽、组织蛋白酶G、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等。NETs在先天免疫反应中是把“双刃剑”,既有抗菌作用,...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由DNA-组蛋白复合物组成的细胞外网状结构,且由一组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装饰,如抗菌肽、组织蛋白酶G、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等。NETs在先天免疫反应中是把“双刃剑”,既有抗菌作用,也会造成机体免疫病理损伤。本文就NET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免疫病理作用、靶向治疗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15
作者 李瑞鑫 苏刚 +3 位作者 高欣 马天菲 朱龙妮 张振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37-740,共4页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不仅可以介导细胞间信息通讯,而且可以作为天然载体精确转移药物至中枢病灶。多项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Exo)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同时因其高生物相容性、炎症趋化性和脑靶向...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不仅可以介导细胞间信息通讯,而且可以作为天然载体精确转移药物至中枢病灶。多项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Exo)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同时因其高生物相容性、炎症趋化性和脑靶向性的独特优势可作为外源性药物的理想载体,在CNS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重点阐述了M-Exo的特征和功能及其在中枢神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前景进行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仑帕奈在癫痫共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思蕊 李军强 +1 位作者 党小利 王天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0,共7页
睡眠障碍、偏头痛、认知与行为障碍和焦虑抑郁等都是常见的癫痫共病,癫痫患者的共病率是一般人群的8倍,影响癫痫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作为第三代抗癫痫药物,临床研究及应用已经显示出在癫痫共病治疗中的前景... 睡眠障碍、偏头痛、认知与行为障碍和焦虑抑郁等都是常见的癫痫共病,癫痫患者的共病率是一般人群的8倍,影响癫痫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作为第三代抗癫痫药物,临床研究及应用已经显示出在癫痫共病治疗中的前景。PER可以改善癫痫共病睡眠障碍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效率,PER在减少癫痫共病偏头痛患者的癫痫发作和偏头痛发作方面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同时,PER对总体认知特征的影响是中性的,没有系统性的认知恶化或改善,但行为改变是最常见的PER相关不良事件之一。对癫痫共病焦虑和抑郁的患者,PER不会加重癫痫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并且有一部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严重程度会有所改善。本文将从PER对癫痫共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仑帕奈 癫痫共病 睡眠障碍 偏头痛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G-E8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颖 苏刚 +3 位作者 高娟 柴苗 王禾 张振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4-2218,共5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常驻免疫细胞,在CNS生理和病理下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被多种理化因素激活产生促炎表型(M1型)和抗炎表型(M2型)。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与小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密切联系,可调节小胶质细胞在CNS...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常驻免疫细胞,在CNS生理和病理下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被多种理化因素激活产生促炎表型(M1型)和抗炎表型(M2型)。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与小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密切联系,可调节小胶质细胞在CNS相关疾病中发挥促进吞噬、抗炎、抑制氧化应激等神经保护作用,但同时调节细胞发挥促肿瘤效应,进而影响疾病的转归。本文就靶向MFG-E8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的作用展开综述,为今后寻找CNS相关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MFG-E8 神经保护作用 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调节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天菲 苏刚 +3 位作者 吴琼慧 沈明辉 冯新莉 张振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6,共5页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囊泡(EV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胶质瘤这种脑部恶性肿瘤中,EVs对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EVs在调控胶质瘤血管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胶...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囊泡(EV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胶质瘤这种脑部恶性肿瘤中,EVs对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EVs在调控胶质瘤血管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胶质瘤异质性的理解,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通过靶向EVs或其载体分子,可能探索出阻断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进展的新方法。本综述将详细探讨这些研究进展,并讨论它们在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胶质瘤 血管生成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胼胝体和“猞猁耳征”——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一家系报告
19
作者 于宗泳 武紫阳 +6 位作者 田霏霏 栗静 袁薇 李鑫 魏海萍 武国德 刘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报道1例MRI影像表现为典型薄胼胝体(thin corpus callosum,TCC)和“猞猁耳征(ears-of-the-lynx sign)”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spastic paraplegia 11,SPG11)病例。患者为13岁男孩,主要表现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症状逐渐加重伴双手书写不... 报道1例MRI影像表现为典型薄胼胝体(thin corpus callosum,TCC)和“猞猁耳征(ears-of-the-lynx sign)”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spastic paraplegia 11,SPG11)病例。患者为13岁男孩,主要表现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症状逐渐加重伴双手书写不灵、学习能力下降1年;父母无血缘关系。患儿头颅MRI表现为胼胝体变薄,双侧脑室前角旁白质T2、Flair轴位对称性高信号,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SPG11基因NM_025137:c.2073delT和c.257+5G>A两处杂合突变分别来自父母,先证者最终诊断为SPG11,并给予对症治疗。脑MRI影像表现TCC和“猞猁耳征”对诊断SPG11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有痉挛性截瘫表现的患者要考虑到SPG11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 薄胼胝体 猞猁耳征 SPG11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
20
作者 陈雪 王浩玥 +1 位作者 李鸣明 葛朝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9-631,637,共4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可引起CVST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作者报道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探讨了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可引起CVST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作者报道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探讨了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可能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以期为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干燥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抗凝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