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外囊泡调节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天菲 苏刚 +3 位作者 吴琼慧 沈明辉 冯新莉 张振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6,共5页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囊泡(EV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胶质瘤这种脑部恶性肿瘤中,EVs对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EVs在调控胶质瘤血管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胶...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囊泡(EV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胶质瘤这种脑部恶性肿瘤中,EVs对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EVs在调控胶质瘤血管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胶质瘤异质性的理解,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通过靶向EVs或其载体分子,可能探索出阻断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进展的新方法。本综述将详细探讨这些研究进展,并讨论它们在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胶质瘤 血管生成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对比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早期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林静 叶佳 +2 位作者 刘玮玮 吴茜 李光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8-1014,共7页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对比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早期肝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截止至2014年第7期)、PubMed、Web of Science、CNKI、VIP、万方数据库(截止至2014年7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Cochrane Handboo...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对比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早期肝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截止至2014年第7期)、PubMed、Web of Science、CNKI、VIP、万方数据库(截止至2014年7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5.1.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084例患者,其中射频消融组545例,无水乙醇注射组53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早期肝癌相比,射频消融在总生存率(RR:1.14,95%CI:1.06~1.22,P=0.0003)、总复发率(RR:0.84,95%CI:0.71~0.99,P=0.03)显示出更多的优势,且不增加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RR:1.33,95%CI:0.73~2.42,P=0.35).结论 在早期肝癌的治疗中,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相比,射频消融显示出更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无水乙醇注射 早期肝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载量对不同病变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高鹏 肖萍 +6 位作者 杨彦麟 陈青锋 毛小荣 赵正斌 石磊 杨李忠 周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载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373例,其中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3例(ALT<40 U/L),ALT大于...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载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373例,其中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3例(ALT<40 U/L),ALT大于等于正常上限、且小于2倍增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8例(40U/L≤ALT<80 U/L),ALT大于等于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ALT≥80 U/L)。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参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被测者的病毒载量,用协方差分析检验在不同病变阶段中病毒载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结果:在ALT正常组中,病毒载量对红细胞系统参数影响较弱,而在ALT异常组中,病毒载量对红细胞系统参数有明显影响,且以ALT≥正常上限2倍组中为甚,具体表现为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红细胞计数[低复制组(4.10±0.67)×1012/L,中复制组(3.92±0.69)×1012/L,高复制组(3.54±0.90)×1012/L]、血红蛋白[低复制组(129.66±21.12)g/L,中复制组(126.23±23.38)g/L,高复制组(112.98±27.77)g/L]、红细胞压积(低复制组37.66±5.68,中复制组37.03±6.03,高复制组33.34±8.15)降低(P=0.006,0.007,0.010),而红细胞平均体积[低复制组(92.17±6.53)f L,中复制组(94.85±7.95)f L,高复制组(101.63±11.33)f 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低复制组(31.70±2.22)pg,中复制组(33.11±3.62)pg,高复制组(34.65±3.13)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低复制组(344.28±17.17)g/L,中复制组(351.33±16.90)g/L,高复制组(358.12±15.67)g/L]、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低复制组(52.49±9.04)f L,中复制组(56.96±7.19)f L,高复制组(61.23±7.23)f L)]升高(P=0.000,0.000,0.002,0.000)。结论:通过观察病毒载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可以反映在不同病变阶段乙型肝炎病毒与免疫反应的关系,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可以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毒载量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期实施亚低温与再建血运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梁成 晏红 +3 位作者 施鑫鹤 葛朝明 蔡洪斌 刘志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56-1959,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灌注期间实施亚低温对再建血运(再灌注)治疗时间窗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4 h组(n=10);常温再灌注组:按缺血再灌注时间... 目的观察缺血灌注期间实施亚低温对再建血运(再灌注)治疗时间窗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4 h组(n=10);常温再灌注组:按缺血再灌注时间点分为MCAO 2、3、4、5、6 h,再灌注24 h,每个时相点10只;亚低温再灌注组:时相点同常温再灌注组,每个时相点10只。MCAO 24 h组大脑中动脉闭塞24 h后直接处死,其余组动物均于再灌注24 h后处死。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对大鼠模型进行Longa评分,用干-湿质量法测定脑含水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模型的AIF、Cyt C、HSP70、MMP-9、LN的表达。结果与脑梗死的近期结局MCAO 24 h组的梗死体积、Longa评分及AIF、Cyt C、HSP70、脑含水量及MMP-9、LN的表达比较:常温再灌注组MCAO 2~4 h再灌注24 h有统计学差异(P<0.01),MCAO 5~6 h再灌注24 h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低温再灌注组MCAO 2~5 h再灌注24 h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MCAO 6 h再灌注24 h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低温再灌注组各时相点的梗死体积、Longa评分、脑含水量及MMP-9、AIF、Cyt C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相应常温组,HSP70和LN的表达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P<0.01)。结论再灌注期间实施亚低温可延长再建血运治疗时间窗,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半暗带细胞的凋亡和抑制MMP-9的表达从而减轻脑微循环破坏,使微循环承受再灌注能力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诱导因子 细胞色素C 热休克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层黏连蛋白 再建血运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MI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双霞 李光迪 +1 位作者 于晓辉 张方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治疗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MIF和Hp在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胃镜下随机采集胃黏膜活检组织,经14C呼气试验、Warthin-starry银... 目的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治疗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MIF和Hp在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胃镜下随机采集胃黏膜活检组织,经14C呼气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均为阳性,并经病理检验证实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各40例,Hp阴性的健康检查者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各组MIF蛋白的表达;进行Hp根治治疗2周,停药4周后复查Hp及MIF,比较根除前后各组MIF水平。结果MIF蛋白在Hp阴性的正常胃黏膜中阳性表达低(2/25,8%);在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2/40,30%)、萎缩性胃炎(26/40,65%)和胃溃疡组织(19/40,47.5%)阳性表达增强,显著高于Hp阴性的正常胃黏膜组(57/120vs.2/25;2χ=13.376,P<0.01);在慢性炎症中,随着炎症程度增加,MIF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12/40vs.26/40;χ2=9.825,P<0.01);Hp根除后,MIF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7/120vs.23/103;2χ=15.264,P<0.01),而Hp仍为阳性者MIF蛋白阳性率无显著变化。结论Hp感染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及溃疡的形成与胃黏膜MIF的表达相关,根除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MIF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对预防或减缓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胃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hnarin 2008年度报告:胸水来源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灵 李光迪 +1 位作者 王应芳 朱金芬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9-613,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胸腔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5软件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89家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分离的胸水标本菌... 目的了解我国胸腔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5软件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89家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分离的胸水标本菌株进行分析。结果①共有50家医院从胸水标本分离出病原菌共62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7株,占51.1%,革兰阴性杆菌304株,占48.9%。②分离量前五位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1.6%)、大肠埃希菌(9.7%)、铜绿假单胞菌(7.4%)、表皮葡萄球菌(6.8%)、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占5.0%)。③MRSA、MRSCN检出率分别为50%、47.7%;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阳性率分别为84.1%、29%、14.3%;未检出VRSA/VISA、未检出VRE。④各菌属耐药状况与全国本年度细菌耐药监测一致。结论我国胸腔感染病原菌最常见为葡萄球菌属;ICU病区以鲍曼不动杆菌和葡萄球菌属比例最高;儿童最常见肺炎链球菌感染;胸水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NARIN 胸腔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200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郜莉娜 尤崇革 《中国测试》 CAS 2009年第6期102-105,共4页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对转基因食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也在逐步完善。目前采用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检测和蛋白质检测,前者主要有定性PCR、定量PCR、印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后者主要有ELISA和...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对转基因食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也在逐步完善。目前采用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检测和蛋白质检测,前者主要有定性PCR、定量PCR、印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后者主要有ELISA和Western杂交。文章就这些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同时对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初步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检测方法 核酸 蛋白质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L15、HLA-DM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相关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姣 齐晓明 +2 位作者 张小珍 闫雯 尤崇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1-1685,共5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融解曲线(HRM)技术建立检测类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15(ARL15)、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ⅡDMα(HLA-DMA)和核因子κB亚基2(NFK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并探讨其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 目的采用高分辨融解曲线(HRM)技术建立检测类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15(ARL15)、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ⅡDMα(HLA-DMA)和核因子κB亚基2(NFK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并探讨其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针对rs255758、rs1063478、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四个SNP位点建立PCRHRM检测体系并测序验证。对588例RA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这四个SNP与RA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建立的针对四个SNP位点的PCR-HRM基因分型方法经测序验证可正确分型。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位点未发现突变基因型。rs255758和rs106347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rs255758位点的AA基因型在显性模型(AA vs AC/CC)下降低RA发病风险(OR=0.666,95%CI=0.478~0.927,P=0.016)。结论我们建立的PCR-HRM基因分型方法可对rs255758、rs1063478、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四个SNP位点进行常规化检测。ARL15和HLA-DM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RA易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融解曲线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ADP核糖基化样GTP酶15(ARL15)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ⅡDMα(HLA-DMA)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绍平 卢佳 +2 位作者 马小洁 秦龙 李培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巯基罗丹明B(SRB)法检测华蟾素对SH-SY5Y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探针二乙酸二氯荧光素盐(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巯基罗丹明B(SRB)法检测华蟾素对SH-SY5Y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探针二乙酸二氯荧光素盐(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胞质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ELISA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结果华蟾素对SH-SY5Y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及各浓度组凋亡率分别为(3.12±0.91)%、(17.65±4.28)%、(29.14±6.72)%、(50.01±9.26)%,与对照组比较,华蟾素组的凋亡率均显著性增高(P<0.01);华蟾素能够呈浓度依赖的增加细胞内ROS水平(P<0.0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1),增加胞质中Cyt-C的表达(P<0.01),同时增加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结论华蟾素能够通过诱导SH-SY5Y细胞产生凋亡而发挥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发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人神经母细胞瘤 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熔解技术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
10
作者 李菲菲 尤崇革 +5 位作者 王丽萍 呼志斌 马克君 周雅丽 施鑫鹤 郜莉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易感性及其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率熔解(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对452例RA患者和360例对照进行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 目的探讨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易感性及其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率熔解(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对452例RA患者和360例对照进行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并分析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SPSS软件,单倍型构建采用在线SHEsis软件。结果成功建立了IL-1B-511、-31、+3954和IL-1RN(rs4251961)4个位点的PCR-HRM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在女性中,IL-1B+3954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χ2=5.0,P=0.03),IL-1B-3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IL-1B-511*T/IL-1B-31*C/IL-1B+3954*C/IL-1RN*T(TCCT)在抗-MCV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0,P=0.02;χ2=5.3,P=0.02),单倍型IL-1B-511*T/IL-1B-31*C/IL-1B+3954*C/IL-1RN*C(TCCC)在RF、抗CCP和抗MCV 3个指标均为阳性和3指标非全阳性的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1,P=0.02)。结论 PCR-HRM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常规化基因分型新方法。IL-1B+3954*C与女性RA易感性相关,IL-1B-31*C和单倍型TCCT与女性抗MCV阳性相关,单倍型TCCC与女性血清学指标全阳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类风湿关节炎 基因多态性 高分辨率熔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剂型大蒜素妇炎栓制备工艺研究
11
作者 闵光宁 孟灵 +3 位作者 朱劲松 潘兴军 王奋刚 曹超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3-695,共3页
妇科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是由霉菌、白假丝酵母菌、衣原体等病原体单一或混合感染引发的疾病。研究表明大蒜素对霉菌、白假丝酵母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1-3],目前市场在售的外用药如甲硝唑栓... 妇科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是由霉菌、白假丝酵母菌、衣原体等病原体单一或混合感染引发的疾病。研究表明大蒜素对霉菌、白假丝酵母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1-3],目前市场在售的外用药如甲硝唑栓剂、双唑泰栓等,多对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妇科炎症有效,但其中的药物依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妊娠期患者使用药物的分级,多不适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而大蒜素是植物药,可以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乳状剂 栓剂 制药工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0
12
作者 侯娟娟 虎淑妍 +4 位作者 刘婷婷 张玲 席维岳 郑红军 潘云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1-1104,1107,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HE4)、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CA153)、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7种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以及门诊健康体检女性... 目的:研究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HE4)、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CA153)、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7种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以及门诊健康体检女性各60例,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SR系统检测其术前血清中7种肿瘤标志物的浓度。结果:卵巢癌组血清中HE4、CA125、CA199、CEA、CA153、AFP和β-HCG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中的水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癌诊断的特异性均较高,但敏感性除HE4和CA125分别为76.67%和68.33%,其他肿瘤标记物的敏感性都不是很高。结合Youden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可以看出,HE4单项检测卵巢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度较高,CA125、CA199和CEA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中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会相应降低,综合考虑以HE4、CA125、CA199和CEA联合检测效果最好。结论:CA153、AFP及β-HCG对卵巢癌诊断能力较差,HE4、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记物 卵巢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留菌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小龙 杨万霞 +2 位作者 马延龄 王丹 陈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持留菌在细菌群体中可耐受致死剂量药物及其他压力环境而存活的细菌亚群,普遍存在于细菌各个种类,甚至部分真核生物亦发现持留菌,是未发生遗传突变且不会被抗菌药物杀伤的特殊表型变异细胞,有学者认为是细菌的一种适应及进化形式。持留... 持留菌在细菌群体中可耐受致死剂量药物及其他压力环境而存活的细菌亚群,普遍存在于细菌各个种类,甚至部分真核生物亦发现持留菌,是未发生遗传突变且不会被抗菌药物杀伤的特殊表型变异细胞,有学者认为是细菌的一种适应及进化形式。持留菌通过复杂的休眠机制来抵抗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其脱离休眠状态后又会重新生长增殖的特性导致临床多种感染性疾病治疗失败或迁延复发,以及增强遗传耐药变异的发展,这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带来巨大挑战,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从持留菌特性、持留机制及临床治疗上进行综述,为临床研究持留菌提供思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留菌 持留机制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Beclin-1依赖的Ana-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万霞 苏强 +1 位作者 邢爱华 张晓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研究饥饿对Ana-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na-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饥饿0h)和饥饿3、6、9、12、24h组(饥饿组),观察饥饿对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将Ana-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饥饿组、3-甲基腺嘌呤... 目的:研究饥饿对Ana-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na-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饥饿0h)和饥饿3、6、9、12、24h组(饥饿组),观察饥饿对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将Ana-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饥饿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联合饥饿组,孵育24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饥饿6、12和24h组细胞形态表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饥饿6、12和24h组Ana-1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饥饿3、6、9、12和24h组Ana-1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饥饿3、6、9、12和24h组Ana-1细胞中Caspase-3水平明显降低(P<0.01),呈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饥饿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皱缩、出现碎片,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变化更加明显。与饥饿组比较,3-MA联合饥饿组Ana-1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Caspase-3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饥饿可诱导Beclin-1依赖的Ana-1细胞自噬并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1细胞 饥饿 BECLIN-1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基因表达谱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晓飞 马遥 +4 位作者 赵舒煊 沈伟 刘正 袁文华 周海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OS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OS基因芯片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OS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OS基因芯片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利用R语言enrichplot软件包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通路富集(KEGG)分析,通过STRING在线软件、Cytoscape及其插件cytoHubba、Network Analyzer对OS的显著差异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PPI分析),寻找关键(Hub)基因。结果共筛选出408个DEGs,其中包括274个上调基因和134个下调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PP1、HLA-DPA1、MAFB、PRAME、RPS11、FOSL1、S100A2、PPID、DHRS2等基因及PI3K-Ak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在O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STRING分析发现,包括GINS2、RFC3、TRIP13等在内的10个基因处于核心节点位置。结论 CDC6、FEN1、OIP5、GINS2和RFC3可能在O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O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分子机制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中毒致巨大J波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东 杨美娟 +1 位作者 张利宝 王丽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9-909,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一氧化碳中毒于2017-11-10 13时入我院急诊科抢救,急查血气分析示:PH值:6.9,碳氧血红蛋白比例(FCOHb):46.6%,乳酸(Lac):20 mmol/L,碳酸氢根离子浓度(HCO3-):7 mmol/L。诊断:(1)重度一氧化碳中...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一氧化碳中毒于2017-11-10 13时入我院急诊科抢救,急查血气分析示:PH值:6.9,碳氧血红蛋白比例(FCOHb):46.6%,乳酸(Lac):20 mmol/L,碳酸氢根离子浓度(HCO3-):7 mmol/L。诊断:(1)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2)重度代谢性酸中毒(A型乳酸性酸中毒)。13时28分急诊心电图(图1A)示: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49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 巨大J波 乳酸性酸中毒 碳氧血红蛋白 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资料 血气分析 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