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酶在胃癌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1
作者 陈刚 张敏敏 +2 位作者 王雨露 李玉民 朱军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5,共7页
中国是全球胃癌高发区域,胃癌的发病率高并且早期诊断率低,远期疗效差,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故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新型治疗策略以及药物研发思路显得尤为重要。端粒酶的表达具有广泛的癌细胞靶向性,其表达上调是促进胃癌发... 中国是全球胃癌高发区域,胃癌的发病率高并且早期诊断率低,远期疗效差,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故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新型治疗策略以及药物研发思路显得尤为重要。端粒酶的表达具有广泛的癌细胞靶向性,其表达上调是促进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还与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调控作用。自噬可引起化学治疗耐药,而过度自噬引起的自噬性细胞死亡又是化学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端粒酶不仅直接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还通过调节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等途径间接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自噬 胃癌 自噬性细胞死亡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免疫抑制剂联合不同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研究
2
作者 车生富 高众提 +5 位作者 庆会国 韩晶晶 王科深 李龙 龙勃 俞泽元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7-453,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免疫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两药和三药方案)在新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与疗效相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4年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3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对比分析免疫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两药和三药方案)在新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与疗效相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4年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3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A(三药方案)、B(两药方案)两组,对比近期疗效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rate,pCR)、主要病理缓解率(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 rate,MP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远期疗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A、B两组近期疗效相近(pCR:18.46%vs. 27.94%,MPR:52.31%vs. 58.82%,ORR:76.92%vs. 76.47%,DCR:87.69%vs. 95.59%)。然而,在远期疗效方面,A组OS和DFS显著优于B组(P<0.05)。亚组分析发现,男性、胃窦癌、ECOG评分为0、T4期、无血管/神经侵犯者自三药方案获益更多。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三药化疗方案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两药方案,特定人群更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信迪利单抗 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结肠癌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1例
3
作者 姚亚东 杜鹏 朱军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虽然患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更是少见,需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14岁直肠...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虽然患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更是少见,需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14岁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恶性肿瘤、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直肠乙状结肠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LYNCH综合征 恶性程度 结直肠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联合肝功能指标及CEA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樊万里 何栋 +3 位作者 张树泽 陈刚 赵斌 程志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目的 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联合肝功能指标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满24个月的结... 目的 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联合肝功能指标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满24个月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随访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肝转移组和非肝转移组,并按2∶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与验证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风险因素,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可靠性,最后绘制列线图展示预测结果。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195例,其中建模组130例,验证组65例;Lasso回归变量筛选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I评分(OR=8.062,95%CI:2.545~25.54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OR=1.037,95%CI:1.004~1.071)与CEA(OR=1.025,95%CI:1.008~1.043)是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建模组三者联合预测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21,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95.0%,C-index为0.921,H-L拟合度曲线χ~2=0.851,P=0.654,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提示该模型准确度较高,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建模组数据采用Bootstrap法进行1000次重抽样的内部验证,准确度为0.869,Kappa一致性为0.709,AUC为0.913;应用ALBI评分、ALT与CEA单独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时,CEA的AUC最大(0.897),三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能最高。验证组三者联合预测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AUC为0.918,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95.6%,C-index为0.918,H-L拟合度曲线χ~2=0.586,P=0.746。结论 ALBI评分、ALT与CEA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三者联合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能较高,通过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癌胚抗原 结直肠癌 肝转移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细胞凝集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魏航之 吴发洪 +3 位作者 王满才 肖国辉 白银亮 张有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5,共8页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细胞凝集素(PA-MSHA)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PA-MSHA可以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分化以及改变耐药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状态,同时PA-MSH...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细胞凝集素(PA-MSHA)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PA-MSHA可以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分化以及改变耐药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状态,同时PA-MSHA也通过Toll样受体(TLR)增强巨噬细胞和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和抑制。该文梳理并综述关于PA-MSHA抗肿瘤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认为PA-MSHA通过作用于细胞甘露糖基的调节过程改变了EGFR和TLR蛋白的糖基化。PA-MSHA可能作用的细胞膜蛋白包括更多的高甘露糖基信号通路受体,阐明PA-MSHA和甘露糖基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对PA-MSHA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细胞凝集素 甘露糖基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祖禹 魏红 +4 位作者 刘倩 王耀强 樊雪雁 罗瑞英 罗长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15,共12页
目的 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可视化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SiewertⅡ/Ⅲ型AEG且接受... 目的 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可视化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SiewertⅡ/Ⅲ型AEG且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样本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与验证组。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预测SiewertⅡ/Ⅲ型AEG早期复发的变量,并构建早期复发预测模型。基于Bootstrap法进行1000次重复抽样验证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320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最终纳入分析,其中2年内复发者122例;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JCC分期、分化程度、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肿瘤长径是SiewertⅡ/Ⅲ型AEG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ROC曲线得到建模组AUC为0.836(95%CI:0.785~0.887),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85.6%;验证组AUC为0.812(95%CI:0.711~0.912),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87.7%。建模组与验证组的校准曲线显示拟合曲线与参考曲线接近,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稳定性。DCA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0.05~0.75时模型具有良好的净收益。结论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的预测SiewertⅡ/Ⅲ型AEG早期复发的多因素模型,有助于判断患者临床预后,为术后病情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复发 预测模型 LASSO-Logistic回归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亦敏 李元元 +6 位作者 王舟 徐伟 李金洲 穆彦熹 姚亚龙 汪文杰 陈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GS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32例GSR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WHO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其中胃纯印戒细胞癌(pGSRC...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GS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32例GSR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WHO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其中胃纯印戒细胞癌(pGSRC)36例,胃混合印戒细胞癌(mGSRC)196例,随访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GS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GSRC和mGSR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0(6.0~70.0)个月、24.0(2.0~7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神经侵犯、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GSRC病理类型、CA125和肿瘤直径可影响GSRC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期(OS)(P<0.05),而Her-2、是否接受化疗等对GSRC患者根治术后OS无明显影响(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P=0.031)、合并贫血(P=0.028)、肿瘤直径>5 cm(P=0.009)、神经侵犯(P=0.002)、脉管侵犯(P=0.002)、病理类型为mGSRC(P=0.039)、T_(2)-T_(4)分期(P=0.001)、N_(1)-N_(4)分期(P=0.004)、p TNMⅢ期(P=0.044)、淋巴结清扫数目>30个(P=0.044)和CA125阳性(P=0.009)是GSR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GSRC病理类型(P=0.035)、T_(2)-T_(4)分期(P=0.003)和CA125阳性(P=0.010)是GSR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pGSRC相比,mGSRC在确诊时pTNM分期较高,侵袭性较强,中位生存时间较短。mGSRC病理类型、T_(2)-T_(4)分期和CA125阳性是GSR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胃纯印戒细胞癌 胃混合印戒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胃癌中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浩浩(综述) 陈庆杰 罗长江(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8-732,共5页
曲妥珠单抗是晚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癌患者治疗的一线用药,耐药问题是曲妥珠单抗治疗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曲妥珠单抗治疗的耐药机制除了与HER2自身状态有关外,也与PI3K/AKT、MEK/ERK等经典信号通路以及有丝分裂相关的非经... 曲妥珠单抗是晚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癌患者治疗的一线用药,耐药问题是曲妥珠单抗治疗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曲妥珠单抗治疗的耐药机制除了与HER2自身状态有关外,也与PI3K/AKT、MEK/ERK等经典信号通路以及有丝分裂相关的非经典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胃癌肿瘤微环境中代谢及免疫调控的改变也会导致患者对曲妥珠单抗耐药,目前抗体药物偶联物等新型治疗方案可以克服并改善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性。本文聚焦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胃癌中的耐药机制及其克服曲妥珠单抗耐药新型疗法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优化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胃癌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胃癌 曲妥珠单抗 耐药 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1例报告
9
作者 邵全年 周辉年 +1 位作者 李向阳 焦作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不适10余天”于2020年7月3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化学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入院后,体格检查示右上腹部轻度压痛,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 1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不适10余天”于2020年7月3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化学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入院后,体格检查示右上腹部轻度压痛,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 Ab)、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 Ab)均为阳性,HBV DNA为8.14×10^(5)IU/m L,血小板计数为146×10^(9)/L,甲胎蛋白为5.69 ng/m L,其他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肉瘤 靶向治疗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10
作者 李志刚 贺祺琛 +1 位作者 周辉年 焦作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8-1416,共9页
目的探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在胃癌中作为特异分子标志物的潜力,以及使用小分子抑制剂Ro24-7429靶向调控RUNX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RUNX1mRNA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 目的探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在胃癌中作为特异分子标志物的潜力,以及使用小分子抑制剂Ro24-7429靶向调控RUNX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RUNX1mRNA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RUNX1基因表达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UNX1作为胃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2022年9月采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手术中6例胃癌患者的组织样本,提取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RUNX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筛选RUNX1高表达的胃癌细胞株,评估小分子抑制剂Ro24-7429对RUNX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采用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Transwell等实验评估Ro24-7429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组织中RUNX1蛋白的表达情况,基于高表达样本建立胃癌类器官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加以验证;通过生物显微镜在固定区域进行连续观察,监测Ro24-7429对胃癌类器官生长的影响。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RUNX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基于TCGA数据库中RUNX1的表达数据绘制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56,提示RUNX1可作为一个高度敏感的诊断标志物;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RUNX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在5种胃癌细胞系中,AGS和HGC27细胞株中RUNX1蛋白呈现高表达,靶向RUNX1的小分子抑制剂Ro24-7429在胃癌细胞中可抑制RUNX1的表达(P<0.001);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和Transwell等实验结果显示Ro24-7429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01);基于RUNX1高表达样本建立的胃癌类器官模型,其RUNX1的表达与原始组织高度一致;当使用Ro24-7429针对RUNX1进行靶向抑制时,胃癌类器官生长能力明显下降。结论RUNX1在胃癌中具备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价值,利用Ro24-7429可特异性地抑制胃癌细胞中RUNX1的表达,进而在细胞系与类器官模型中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t相关转录因子1 Ro24-7429 胃癌细胞 生物学功能 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代谢在结直肠癌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驰 罗长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胆固醇代谢是近年癌症治疗探索的热点,阐述其复杂的作用机制潜在地奠定了脂-癌相关的分子基础。但目前多数研究仅聚焦于将胆固醇作为产物来理解,并分析其与癌症进展的关系,忽略了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衍生物、调节蛋白及免疫细胞的阶... 胆固醇代谢是近年癌症治疗探索的热点,阐述其复杂的作用机制潜在地奠定了脂-癌相关的分子基础。但目前多数研究仅聚焦于将胆固醇作为产物来理解,并分析其与癌症进展的关系,忽略了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衍生物、调节蛋白及免疫细胞的阶段性影响,因此,能否从胆固醇代谢途径中寻找调控结直肠癌(CRC)的靶点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细胞内异常胆固醇代谢途径入手,综述其相关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在CRC代谢重编程中的作用,以期为靶向胆固醇治疗CRC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代谢 结直肠癌 分子机制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体残体与初级纤毛的关系及其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
12
作者 李正阳 赵慧明 +1 位作者 李苏冰 焦作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8,共8页
最新研究表明,初级纤毛细胞外发生途径与一种特殊细胞器—中间体残体相关。中间体残体是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中间体脱落形成的点状细胞器,中间体残体形成后在细胞表面移动,当与中心体在细胞表面靠近后,调节中心体在其母中心粒的顶端形成初... 最新研究表明,初级纤毛细胞外发生途径与一种特殊细胞器—中间体残体相关。中间体残体是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中间体脱落形成的点状细胞器,中间体残体形成后在细胞表面移动,当与中心体在细胞表面靠近后,调节中心体在其母中心粒的顶端形成初级纤毛。初级纤毛可作为抑制肿瘤发生的细胞器,并在多种肿瘤中丢失,研究发现中间体残体在肿瘤细胞中聚集影响初级纤毛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中间体残体和初级纤毛在肿瘤细胞中均通过自噬途径降解,中间体残体还可以将肿瘤信号通路因子传递给初级纤毛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中间体残体和初级纤毛的基本结构及形成过程,详细阐述了中间体残体调控初级纤毛发生的具体机制,探讨及展望了中间体残体调控初级纤毛形成在肿瘤发生发展和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有丝分裂 中间体残体 初级纤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漆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GC7901/DDP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及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邵远 柳鹏程 +4 位作者 程军胜 王满才 魏丰贤 蒋健骏 张有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13-1717,共5页
目的探索泽漆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对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是否具有逆转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实验共分4组,胃癌细胞SGC7901作为阴性对照组;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为空白对照组;耐药细胞SGC-7901/DDP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0μg/mL的... 目的探索泽漆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对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是否具有逆转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实验共分4组,胃癌细胞SGC7901作为阴性对照组;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为空白对照组;耐药细胞SGC-7901/DDP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0μg/mL的EAE为EAE低剂量组,耐药细胞SGC-7901/DDP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0μg/mL的EAE为EAE高剂量组。MTT法分别检测4组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顺铂的敏感性;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4组细胞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LRP基因与对应蛋白P-gp和L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GC-7901/DDP对5-FU和顺铂(DDP)表现出耐药性,其中对顺铂(DDP)耐药更为明显;阴性对照组中检测到耐药基因MDR1和LRP及对应蛋白P-gp和LRP蛋白的极低表达量,空白对照组表达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EAE低剂、高剂量组细胞中的MDR1和LRP的基因与对应蛋白P-gp和LRP蛋白的表达均下降,且EAE高剂量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EAE可以逆转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多药耐药,其机制可能与MDR1和LRP基因的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漆 乙酸乙酯提取物 SGC7901/DDP细胞 胃癌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3淋巴结清扫术在胃癌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璐 张宇龙 +3 位作者 吴佳 韩伟 石碗如 张有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04-2007,共4页
目的评价D3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胃癌(gastric cancer)、D2淋巴结清扫术(D2 lymph node dissection)、D3淋巴结清扫术(D3 lymph node dissection)等检索词分别以主题词和自由词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 目的评价D3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胃癌(gastric cancer)、D2淋巴结清扫术(D2 lymph node dissection)、D3淋巴结清扫术(D3 lymph node dissection)等检索词分别以主题词和自由词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2期)、PubMed及EMBASE,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于2010年4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5个,1个随机对照试验,4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685例患者。D2、D3淋巴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术后病死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肺炎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3淋巴结清扫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D2淋巴结清扫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6,95%CI(1.12,4.54)]。结论鉴于纳入研究在方法学上的局限性,本文尚不足以论证两种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何者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淋巴结清扫 胃肿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晓伟 沈阳 顾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将82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n=35)和手术治疗组(n=47)两组,又将手术治疗组47例随机分为外引流组(n=8)和内引流组...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将82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n=35)和手术治疗组(n=47)两组,又将手术治疗组47例随机分为外引流组(n=8)和内引流组(囊肿-胃吻合术或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n=39),比较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分别与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疗效及治愈率的差异。结果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术后均无并发症;治愈率比较:①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62.9)高于外引流组(62.5),但与外引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62.9)低于内引流组(76.9),与内引流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值得临床推广,是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替代内引流术。但仍有一定比例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需手术治疗,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仍是比较合理的内引流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囊肿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炎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40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施瑛 马乐乐 +2 位作者 孙阳阳 朱芳 邓永强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A01期14-15,共2页
目的 探讨气管炎颗粒配伍阿奇霉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气管炎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及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目的 探讨气管炎颗粒配伍阿奇霉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气管炎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及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咳嗽、咳痰、咽喉肿痛、发热消失时间,血常规和X 线恢复正常时间,疾病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 阿奇霉素与气管炎颗粒联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能较快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炎颗粒 阿奇霉素 支气管炎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腺癌并肠系膜上静脉癌栓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凡 杨含腾 +4 位作者 周辉年 张树泽 肖竞英 程晓成 焦作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94,共3页
小肠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肿瘤和淋巴瘤,小肠腺癌(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SBA)约占所有小肠肿瘤的40%[1,2]。由于患病率低且缺乏特殊症状,SBA在早期很难确诊,当症状明显时往往提示肿瘤已进入... 小肠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肿瘤和淋巴瘤,小肠腺癌(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SBA)约占所有小肠肿瘤的40%[1,2]。由于患病率低且缺乏特殊症状,SBA在早期很难确诊,当症状明显时往往提示肿瘤已进入晚期,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血行转移。大多数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和门静脉(portal vein,PV)癌栓来源于肝癌、胰腺癌和肾癌,而原发于胃肠系统的癌栓相对少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胃肠道间质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小肠肿瘤 胃肠系统 癌栓 组织学类型 小肠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的外生性胃癌伴血清甲胎蛋白升高1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凡 杨含腾 +3 位作者 周辉年 肖竞英 程晓成 焦作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4-666,共3页
外生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GC中特殊且极其少见的类型,系原发于胃壁向腔外生长的胃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有别于常见的腔内型GC,特点是对胃腔影响较小,故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此类GC对黏膜层影响较小或黏膜层基本正常,通过胃... 外生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GC中特殊且极其少见的类型,系原发于胃壁向腔外生长的胃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有别于常见的腔内型GC,特点是对胃腔影响较小,故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此类GC对黏膜层影响较小或黏膜层基本正常,通过胃镜结合镜下活检往往不能明确诊断,极易与其他呈外生性肿物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胃恶性肿瘤 外生性 早期临床 镜下活检 胃腔 腔内型 黏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唾液生物信息诊断胰腺癌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倪睿 王满才 张有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78-680,共3页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唾液是一种口腔腺体分泌液和黏膜渗出液等构成的混合性生物流体,当机体存在病变时,其所含的微生物、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信息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媒...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唾液是一种口腔腺体分泌液和黏膜渗出液等构成的混合性生物流体,当机体存在病变时,其所含的微生物、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信息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媒介之一。通过总结唾液诊断学研究现状及其优点,分析当前利用唾液诊断胰腺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认为利用唾液生物信息诊断胰腺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唾液 生物学标记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对大鼠肝脏糖异生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倪倩 万凤奇 +1 位作者 董湘玉 张有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研究海拔4300 m高原环境对大鼠肝脏糖异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C组)、高原暴露1、3、7、15、30 d组(分别为H1、H3、H7、H15、H30组)。应用RT-PCR方法测定肝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转录... 目的研究海拔4300 m高原环境对大鼠肝脏糖异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C组)、高原暴露1、3、7、15、30 d组(分别为H1、H3、H7、H15、H30组)。应用RT-PCR方法测定肝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ox O1)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糖原含量,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与C组比较,(1)H1、H3和H7组肝组织中G6Pase的表达水平以及肝糖原含量显著增高(P值均<0.05);(2)Fox O1的表达水平在H3、H7、H15及H30组中明显降低(P值均<0.05);(3)各高原组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原暴露急性期肝脏糖异生及糖原合成活跃,可能是高原习服的机制之一;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Fox O1对高原暴露大鼠肝脏糖异生具有调节作用;糖原含量增加可能抑制了AMPK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葡萄糖-6-磷酸酶 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