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因素对青少年抑郁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苗懿 李隽逸 +3 位作者 黄佩姗 王克 张雪琳 董强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1,共9页
【目的】调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NSSI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方法】选取95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根据DSM-5关于NSS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伴有NSSI行为组(NSSI组)和不伴有NSSI... 【目的】调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NSSI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方法】选取95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根据DSM-5关于NSS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伴有NSSI行为组(NSSI组)和不伴有NSSI行为组(nNSSI组)。采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ANSA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亲密关系体验-关系结构量表(ECR-RS)、儿童期创伤问卷简表(CTQ-SF)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NSSI组与nNSSI组两组的组间差异,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95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有59例存在NSSI,检出率为62.11%。NSSI组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CSQ消极应对、对父亲的依恋焦虑、对母亲的依恋焦虑及依恋回避、CTQ-SF总分、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情感虐待、性虐待方面的评分均高于nNSSI组(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消极应对、与母亲的依恋回避以及情感虐待可能会提高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风险(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发生率较高,焦虑、消极应对、对母亲的依恋回避、情感虐待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临床中除了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外,还需注意关注患者的应对方式、亲子关系及童年创伤经历,以减少NSSI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 应对方式 亲子关系 童年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血清紧密连结蛋白-5和内源性配体-13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发展和睡眠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志强 董强利 +1 位作者 梁英 石文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7-1682,共6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紧密连结蛋白-5(claudin-5)和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发展和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8例作为...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紧密连结蛋白-5(claudin-5)和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发展和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抑郁症患者血清claudin-5、Apelin-13表达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以及血清claudin-5和Apelin-13对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laudin-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713,P<0.05),且睡眠障碍组患者血清claudin-5表达水平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Apelin-13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年龄、首发抑郁年龄和claudin-5为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Apelin-13为保护因素(P<0.05);血清claudin-5和Apelin-13联合检测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_(二者联合-claudin-5)=2.393、Z_(二者联合-Apelin-13)=1.964,P=0.016、0.044)。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claudin-5和Apelin-13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及睡眠障碍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重度抑郁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紧密连结蛋白-5 内源性配体-13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交流电刺激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雪琳 杨秋丽 +4 位作者 司夏樱 黄佩姗 王克 苗懿 董强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高级功能的损伤,由神经精神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转归造成严重影响。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通过调节特定频率的神经振荡、影响5-羟色胺和多巴胺...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高级功能的损伤,由神经精神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转归造成严重影响。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通过调节特定频率的神经振荡、影响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脑网络局部与远端的同步,达到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特定频率的tACS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其中以gamma和theta频率tAC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为显著。tACS安全性高,操作难度小,对改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交流电刺激 神经振荡 作用机制 认知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精神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和抑郁症的发病、性别、严重程度及自杀行为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4
作者 宋亚静 张兰 +1 位作者 殷宏 罗建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抑郁症的发病、性别、严重程度及自杀是否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150例抑郁症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者的5-HT-TLP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别验证各...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抑郁症的发病、性别、严重程度及自杀是否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150例抑郁症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者的5-HT-TLP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别验证各种基因型与中、重度抑郁症发病、性别及自杀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SS、LS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26.0% vs.20.0%;52.7% vs.46.0%;52.3% vs.43.0%;P均<0.05);两组性别分层比较,女性S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55.3% vs.43.6%,P<0.05);病例组严重程度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有无自杀行为分层比较,有自杀行为患者SS基因型频率(37.3% vs.20.2%)及S等位基因频率(61.8% vs.47.5%)均高于无自杀行为患者(P<0.05);抑郁自杀组性别分层比较未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抑郁自杀组病情程度分层比较,重度抑郁自杀者SS基因型频率(42.5% vs.18.2%)及S等位基因频率(68.7% vs.36.4%)均高于中度抑郁自杀者(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5-HTTLPR多态性和抑郁症相关。S等位基因可能是抑郁症的易感基因,特别是女性,SS型可能是抑郁症易感基因型;S等位基因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基因,SS基因型人群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人群,特别是携带S等位基因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更易自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区 基因多态 性别 严重程度 自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昕 叶兰仙 +3 位作者 任建功 胡雪剑 张玉堂 王有德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57-557,560,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特点。方法:对103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与6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家庭功能测量比较,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测评。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得分显示:问题解决(2.17±0.33)分、沟通(2.21±0.11)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特点。方法:对103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与6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家庭功能测量比较,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测评。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得分显示:问题解决(2.17±0.33)分、沟通(2.21±0.11)分、角色(2.41±0.23)分、情感反应(2.45±0.32)分、行为控制(2.50±0.64)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家庭功能得分,分别为[(2.14±0.48),(2.09±0.35),(2.33±0.32),(2.30±0.36),(2.36±0.3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介入维度的分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家庭功能缺陷,临床医生应鼓励和引导家庭功能差的患者多采取积极应付方式,更好控制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理卫生 家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病耻感与生活质量关系的主客体互倚模型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琪 曹菊玲 +1 位作者 王丹丹 尹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1-557,共7页
目的: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探究抑郁症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病耻感对自身和对方生活质量的主体效应和客体效应。方法:对80例抑郁症患者及其照顾者,采用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ISMI)和连带病耻感量表(ASS)评估病耻感,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 目的: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探究抑郁症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病耻感对自身和对方生活质量的主体效应和客体效应。方法:对80例抑郁症患者及其照顾者,采用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ISMI)和连带病耻感量表(ASS)评估病耻感,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生活质量,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和Pearson分析法,分析患者及照顾者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的通径关系。结果:总人群中患者ISMI得分和照顾者ASS得分与WHOQOL-BREF得分负向关联(β=-0.52、-0.4 7,均P<0.001),即主体效应明显;在照顾者为患者配偶关系组中,除主体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外,患者ISMI得分与照顾者WHOQOL-BREF得分负向关联(β=-0.49,P<0.001),存在客体效应。结论:抑郁症患者和照顾者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存在主体效应,且在两者为配偶关系时存在客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病耻感 生活质量 主客体互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感觉门控P50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俊清 许崇涛 +2 位作者 叶兰仙 蒋廷云 洪晓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成年人两种诱发模式P50感觉门控的特点,以及两种诱发模式P50抑制率的一致性。方法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检测4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对照组)的听觉诱发电位P50,...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成年人两种诱发模式P50感觉门控的特点,以及两种诱发模式P50抑制率的一致性。方法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检测4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对照组)的听觉诱发电位P50,计算P50抑制率。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①两种模式P50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条件-测试刺激模式:测试刺激P50波幅[(1.72±1.26)μVvs(0.87±0.66)μV]和P50抑制率[(0.27±0.30)vs(0.63±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条件刺激P5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刺激序列模式:5.1Hz、9.9Hz高频刺激P50波幅[(1.38±0.61)μVvs(0.84±0.77)μV、(1.18±0.68)μVvs(0.71±0.63)μV,P均小于0.05]和P50抑制率[(0.24±0.23)vs(0.52±0.26)、(0.35±0.26)vs(0.57±0.17),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Hz低频刺激P5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Spearman相关分析未发现患者组两种诱发模式P50抑制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两种P50感觉门控功能缺陷,同一患者两种不同诱发模式的P50抑制率不一致,提示其可能具有不同的中枢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感觉门控 P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旺综合征误诊为抑郁症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秀杰 魏颖 +5 位作者 王欢 朱菊红 马秀云 董强利 张兰 杨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莫旺综合征(Morvan's syndrome)是由获得性神经性肌强直(肌肉不自主抽搐以及肌肉僵硬),肌无力,严重失眠,过度出汗和由脑病引起的意识模糊、幻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组成的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伴有抗电压门控钾通道(voltag... 莫旺综合征(Morvan's syndrome)是由获得性神经性肌强直(肌肉不自主抽搐以及肌肉僵硬),肌无力,严重失眠,过度出汗和由脑病引起的意识模糊、幻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组成的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伴有抗电压门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KC)抗体异常,抗VGKC抗体包括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抗体、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rich glioma-inactivated 1 protein,LGI-1)抗体及其他抗体[1-2]。本病症状形式多样,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或误诊为抑郁障碍、睡眠障碍、代谢性疾病等,早期诊断与免疫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目前国内对本病研究较少。本文报道1例误诊为抑郁症的莫旺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对该病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莫旺综合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旺综合征 抑郁症 钾通道 电压门控 抗电压门控钾通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运动前区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昕 张珊珊 +3 位作者 孔焱 陈以琳 蒋常莲 叶兰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TMS)作用于辅助运动前区(pre-supplementary motor area,pre-SMA)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TMS)作用于辅助运动前区(pre-supplementary motor area,pre-SMA)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强迫症患者分为pre-SMA组(33例)、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pre-SMA组和DLPFC组分别于相应脑区给予1 Hz 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刺激,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和第12周末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患者强迫症状。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Y-BOCS评分时间主效应、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比较3组总强迫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DLPFC组强迫评分低于pre-SMA组、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末,pre-SMA组和DLPFC组强迫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re-SMA组、DLPFC组、对照组强迫评分减分率(35.77%±10.51%vs.54.18%±10.09%vs.18.8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38,P<0.01)。结论LF-rTMS刺激pre-SMA对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强迫症 辅助运动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健康问卷-15在卒中门诊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婷 蔡宏斌 +4 位作者 吴银瓶 武国德 葛朝明 李鑫 李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研究卒中人群中患者健康问卷-15(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107例门诊复查的卒中患者分别进行PHQ-15、Beck焦虑自评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 目的研究卒中人群中患者健康问卷-15(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107例门诊复查的卒中患者分别进行PHQ-15、Beck焦虑自评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12(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12,SCL-12),分析PHQ-15应用于卒中患者的信度、效度。信度检验用克朗巴赫α系数;用条目和总分的相关系数评价内容效度,用SCL-12与PHQ-15的相关性评价效标效度,用BAI、HDMA、HAMA、PHQ-9与PHQ-15的相关性评价结构效度。结果 (1)PHQ-15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11,提示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2)15项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275~0.763(均P〈0.001),提示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3)PHQ-15的效标效度为0.768(P〈0.001),提示该量表效标效度良好;(4)PHQ-15与BAI的相关系数为0.602(P〈0.001),与PHQ-9的相关系数为0.654(P〈0.001),与HDMA的相关系数为0.769(P〈0.001),与HAMA的相关系数为0.793(P〈0.001),提示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结论 PHQ-15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作为门诊评价卒中患者躯体化症状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 患者健康问卷-15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易感性的f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光耀 张静 +1 位作者 张兰 刘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17-421,共5页
抑郁易感性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诱发抑郁症产生的内在素质,它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已越来越被研究者重视,其与生物、人格、认知、环境等因素有关,已出现了不少的理论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 抑郁易感性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诱发抑郁症产生的内在素质,它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已越来越被研究者重视,其与生物、人格、认知、环境等因素有关,已出现了不少的理论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在神经精神领域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将f MRI技术用于探索抑郁易感性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期望使用f MRI技术检测抑郁认知易感者脑灰质体积和静息态下脑功能特征,探讨抑郁易感者特异性的神经生物学标记,为其生物学机制提供新线索和依据。本文拟从抑郁易感性的定义及分类、抑郁易感者的脑结构与脑功能改变等方面对抑郁易感性的f MRI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抑郁易感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曲泥石流灾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霞 朱菊红 +1 位作者 张兰 朱秀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早期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和创伤后...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早期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和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舟曲县的5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92份。结果PTSD症状阳性组共45人,占总人数的7.60%,其中男生15人,占男生人数的5.34%,女生30人,占女生人数的9.65%。男女生在PCL-C和SCSQ上的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TSD筛查阳性组、阴性组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上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控制性别、年级因素,PTSD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β=-0.473,标准化β=-0.524,P<0.001)和消极应对方式(β=0.556,标准化β=0.427,P<0.001)有关联。结论应对方式可作为PTSD发生率的预测因素,积极应对是PTSD的保护性因素,尽早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预防PTSD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应对方式 儿童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女性月经紊乱导致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欢 张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9-875,共7页
青少年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是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的高危因素,其症状不典型、隐蔽、易复发,且女性表现尤其明显,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痛经、月经失调等月经紊乱问题频发,对青少年女性情绪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容易诱发抑郁甚至自杀... 青少年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是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的高危因素,其症状不典型、隐蔽、易复发,且女性表现尤其明显,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痛经、月经失调等月经紊乱问题频发,对青少年女性情绪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容易诱发抑郁甚至自杀等一系列心境障碍及行为问题。该文针对青少年女性抑郁与月经紊乱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探究其发生关系及潜在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减少青少年女性情绪障碍的发生,促进其心身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女性 抑郁 月经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5-羟色胺2A受体启动区多态性与心境障碍发病、性别、症状、自杀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文华 张兰 +1 位作者 殷宏 罗建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5,16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5-羟色胺2A受体(-1438A/G)基因多态性与心境障碍的发病、性别、亚型以及自杀相关是否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160例患者(包括单相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抑郁相)和160例正常对照的5-HTR2A... 目的探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5-羟色胺2A受体(-1438A/G)基因多态性与心境障碍的发病、性别、亚型以及自杀相关是否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160例患者(包括单相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抑郁相)和160例正常对照的5-HTR2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别验证各种基因型与心境障碍的性别、亚型、自杀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A/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7.5%vs.40.6%;38.7%vs.34.4%;62.5%vs.54.7%;均P<0.05),两组性别分层比较,女性组与男性病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相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有无自杀相关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相关性别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5-HTR2A(-1438A/G)基因多态性与心境障碍的发病相关,主要是与单相抑郁症相关;A/G、G/G基因型可能是心境障碍的易感基因型,G等位基因可能是心境障碍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5-羟色胺2A受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的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权京菊 叶兰仙 +2 位作者 王有德 张玉堂 陈雪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3-434,共2页
关键词 抑郁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宝珠 叶兰仙 +2 位作者 刘建斌 张玉堂 王有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0-290,320,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残差模型的语音抑郁倾向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鲁小勇 石代敏 +3 位作者 刘阳 原静仪 董强利 马秀云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02-1608,共7页
采用语音信号进行抑郁倾向识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语音抑郁倾向识别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结构复杂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需要手动提取特征及识别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残差思想和注意力机制的模型,首先基于心理学自我参照效应... 采用语音信号进行抑郁倾向识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语音抑郁倾向识别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结构复杂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需要手动提取特征及识别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残差思想和注意力机制的模型,首先基于心理学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SRE)实验范式设计了抑郁语料,进行语音数据集标注;然后将注意力模块引入残差单元中,利用通道注意力学习其通道维度上的特征,空间注意力反馈其空间维度的特征,并将两者结合得到注意力残差单元;最后堆叠单元构建基于注意力残差网络的语音抑郁倾向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该模型在抑郁倾向识别上获得了更优的结果,可满足抑郁倾向识别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倾向识别 残差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对米那普仑抗抑郁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岳秀宁 杜秋燕 +1 位作者 刘建斌 叶兰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摄入咖啡因对米那普仑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有无影响。方法收集抑郁症患者12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低剂量咖啡因咖啡+米那普仑75 mg组,n=43)、对照组Ⅰ(脱咖啡因咖啡+米那普仑75 mg组,n=41)、对照组Ⅱ(脱咖啡因咖啡+米那普仑100 mg组,... 目的研究摄入咖啡因对米那普仑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有无影响。方法收集抑郁症患者12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低剂量咖啡因咖啡+米那普仑75 mg组,n=43)、对照组Ⅰ(脱咖啡因咖啡+米那普仑75 mg组,n=41)、对照组Ⅱ(脱咖啡因咖啡+米那普仑100 mg组,n=41),各组在相应剂量米那普仑治疗的同时每天饮用500 mL黑咖啡或脱咖啡因黑咖啡,共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12周后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并于12周末评定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AMD-24评分时间主效应、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D-24评分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研究组及对照组Ⅱ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Ⅰ(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Ⅱ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3组患者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研究组、对照组Ⅱ疗效优于对照组Ⅰ(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Ⅱ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饮用含低剂量咖啡因的咖啡可提高米那普仑抗抑郁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米那普仑 抗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焱 蒋常莲 叶兰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74-577,共4页
基于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WHITEFORD等[1]预测,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是造成全球范围人类寿命缩短的首要原因。其中,以持久、难以缓解的情绪低落等为特点的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占据着更重要的一部分[2]。抗抑郁... 基于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WHITEFORD等[1]预测,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是造成全球范围人类寿命缩短的首要原因。其中,以持久、难以缓解的情绪低落等为特点的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占据着更重要的一部分[2]。抗抑郁药物治疗是目前抑郁症主要治疗手段,虽然能够及时诊断,并且患者也能够坚持配合治疗,但标准化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缓解率也只有30%~40%[3]。老年抑郁症(late-life depression,LLD)包括早发型老年抑郁症(早期抑郁发作持续至年龄大于60岁或60岁以后抑郁复发)及晚发型老年抑郁症(首次抑郁发作年龄大于60岁)[4]。LLD不仅会增加自杀和痴呆的风险,更会恶化患者本身存在的其他疾病[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结构磁共振 功能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