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机械卸载心肌微小RNA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邵钧捷 周晶晶 +4 位作者 岳帅 闫浩杰 史树锦 李勇男 张然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目的探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左心室机械卸载心肌微小RNA(miRNA)-mRNA的调控网络。方法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和左心室机械卸载组(卸载组),每组8只。采用前降支结扎和主动脉弓缩窄方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 目的探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左心室机械卸载心肌微小RNA(miRNA)-mRNA的调控网络。方法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和左心室机械卸载组(卸载组),每组8只。采用前降支结扎和主动脉弓缩窄方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造模后第3天进行左心室机械卸载,观察至造模后第7天。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评估心肌炎症反应,采用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评估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选取基因表达总库(GEO)数据库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进行机械卸载前后的心肌表达谱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核心miRNA及其可能的下游效应mRNA。利用qRT-PCR验证心肌中核心mi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心力衰竭组大鼠相比,卸载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20.0%(F=35.37,P=0.027),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下降52.5%(F=118.9,P<0.001)、B型利钠肽水平下降18.2%(F=112.6,P=0.001);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分别下降58.5%(F=62.16,P<0.001)、27.8%(F=26.44,P=0.010)和31.2%(F=40.42,P<0.001);心肌细胞横截面积降低31.6%(F=204.7,P<0.001)、心肌胶原纤维面积下降29.1%(F=34.19,P=0.026);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F=7.387,P=0.003)。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筛选出4个核心miRNA(hsa-miR-205-3p、hsa-miR-205-5p、hsa-miR-335-3p和hsa-miR-335-5p)。miR-335-3p(F=20.72,P=0.020)和miR-335-5p(F=26.36,P=0.005)在卸载后的心肌中表达显著上调,miR-335的潜在下游靶基因(APOOL、ERBB4和WWTR1)表达水平显著下调(F=14.22、10.13和8.69,P=0.011、0.015和0.033)。结论左心室机械卸载可以有效逆转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肌重构,并降低急性期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miR-335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机械卸载 心肌重构 微小RNA-3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FustarTM可调弯鞘封堵主动脉瓣瓣周漏手术经验总结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石雄 王小峰 +6 位作者 高秉仁 王炜 王玮璠 马麒 贺逢孝 薛羽 柳德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3-827,共5页
目的:总结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采用FustarTM可调弯鞘建立路径,非X线照射下封堵主动脉瓣瓣周漏的经验和体会。方法:于2017年1月至12月,入选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并发瓣周漏、反复心力衰竭患者2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认无误。其中... 目的:总结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采用FustarTM可调弯鞘建立路径,非X线照射下封堵主动脉瓣瓣周漏的经验和体会。方法:于2017年1月至12月,入选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并发瓣周漏、反复心力衰竭患者2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认无误。其中,主动脉瓣、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各1例。取胸骨右缘第2肋间4cm切口入路,经升主动脉部,穿刺置入FustarTM可调弯鞘入主动脉内,在TEE引导下,调整弯鞘头端经瓣周漏入左心室,经弯鞘置入封堵器完成瓣周漏封堵。结果:2例均封堵成功,无残余反流,无卡瓣或瓣膜损伤,无严重心律失常、无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手术时间55~70min,心内操作15~25min,术中出血量小于100ml,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左心室内径较前明显缩小。结论:在TEE引导下,采用FustarTM可调弯鞘协助建立路径,封堵器封堵瓣周漏安全、有效。FustarTM可调弯鞘在TEE下显影清晰,经胸骨旁途经操作更加可控,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避免X线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周漏 封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FustarTM可调弯鞘 微创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心房颤动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广莉 高秉仁 +5 位作者 林欣 王琼英 吴强 孙守刚 姜程 白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讨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房颤患者303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无VCI组216例,VCI组87例。评估住院房颤患者VCI的发生率,并对... 目的:探讨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房颤患者303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无VCI组216例,VCI组87例。评估住院房颤患者VCI的发生率,并对VCI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无VCI组比较,VCI组年龄较大,CHA2DS2-VASC评分≥2分、持续/永久性房颤、合并糖尿病及心力衰竭的比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左心房前后径及血肌酐较高,男性比例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住院房颤患者VCI发生率为40.3%,随着年龄的增大、CHA2DS2-VASC评分的增高,VCI发生率增加,女性VCI发生率高于男性,持续及永久性房颤患者VCI发生率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或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1135,95%CI:-0.1708^-0.0562,P=0.0001)、女性(OR=-1.2528,95%CI:-2.2056^-0.3000,P=0.0105)、文化水平(小学OR=3.2193,95%CI:1.8446~4.5940,P<0.0001;初中及以上OR=5.9104,95%CI:4.6055~7.2154,P<0.0001)、心力衰竭(OR=-1.9357,95%CI:-3.5522^-0.3192,P=0.0196)、脑卒中(OR=-1.6349,95%CI:-2.7517^-0.5181,P=0.0044)及左心房前后径(OR=-0.1252,95%CI:-0.1962^-0.0541,P=0.0006)与住院房颤患者VCI发生相关。结论:住院房颤患者VCI发生率高,高龄、女性、较低文化水平、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左心房前后径扩大是房颤患者发生VCI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0例 被引量:6
4
作者 苟云久 杨永珠 +2 位作者 赵静 张建华 李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988-989,共2页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30例,经透视或(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指引下穿刺股动脉或者股静脉,通过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分别于术...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30例,经透视或(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指引下穿刺股动脉或者股静脉,通过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分别于术后24 h、1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通过TTE、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疗效.结果1例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膜部VSD)因选用封堵器直径偏小导致封堵器在释放即刻脱落至主动脉弓部,用抓捕器通过股动脉回收成功,二次置入直径较大的封堵器,封堵成功.其余29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defects,A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膜部VSD均一次置入成功,术中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20~90(38±16)min,X线曝光时间5~45(18±10)min,住院时间3~7(4±2)d.结论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适合于继发孔型ASD、膜部VSD及各种类型的PDA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膜部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P基因对肺鳞癌NCI-H520细胞生长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栋 杨勇 +5 位作者 王志强 王成 张建华 苟云久 李斌 苏云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94-1598,共5页
目的:研究CSK结合蛋白(CSK-binding protein,CBP)基因转染对人肺鳞癌NCI-H520细胞体外生长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CBP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CBP,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肺鳞癌细胞株NCI-H520,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Western-blott... 目的:研究CSK结合蛋白(CSK-binding protein,CBP)基因转染对人肺鳞癌NCI-H520细胞体外生长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CBP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CBP,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肺鳞癌细胞株NCI-H520,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Western-blotting和RT-PCR分别检测转染前后CBP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MTT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和Wound-healing实验观察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稳定转染CBP基因的细胞株有外源目的基因的整合和相应蛋白的高表达。MTT检测表明,pcDNA3.0-CBP转染组活细胞数低于未转染组和pcDNA3.0(-)空载体质粒细胞转染组(P<0.01)。细胞侵袭、迁移实验表明转染pcDNA3.0-CBP的瘤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外源性CBP基因稳定转染可抑制人肺鳞癌NCI-H520细胞增殖、侵袭的恶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P基因 肺鳞癌 转染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循环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铁牛 赵启明 高秉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53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循环内皮细胞(CECs)数量和形态的改变,探讨体外与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CECs的损伤有无差异。方法将48例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状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治疗;在麻醉前... 目的通过研究循环内皮细胞(CECs)数量和形态的改变,探讨体外与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CECs的损伤有无差异。方法将48例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状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治疗;在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d、3 d抽血,采用标记特异性抗体CD146的免疫磁珠技术分离CECs并计数;同时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CECs的DNA损伤程度。结果体外循环组CECs数量在手术结束及术后1天均显著高于非体外循环组(P<0.05),在术后3d,CECs数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体外循环组"彗尾"长度明显增长,荧光强度变大。结论体外循环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循环内皮细胞损伤严重;这些变化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冠心病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维持肠道屏障稳态
7
作者 李勇男 刘铭月 +1 位作者 张巧妮 吉冰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1-12,共2页
目的: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已被证实安全有效,但如何避免并发症仍存在挑战,如肠屏障损伤会导致全身促炎反应和多器官衰竭。低温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相关的分子机制并未完全明确。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作为一种冷休克蛋白被发现... 目的: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已被证实安全有效,但如何避免并发症仍存在挑战,如肠屏障损伤会导致全身促炎反应和多器官衰竭。低温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相关的分子机制并未完全明确。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作为一种冷休克蛋白被发现,但其在肠道中的作用未被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Cirbp在肠道屏障稳态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手术组 KO 结合蛋白 肠道屏障 冷诱导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