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己糖激酶2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雷海桃 王金海 +8 位作者 高韵奇 朱虹 张昊 王海东 苏小军 年芳红 吴海娟 杨会军 田雪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炎症、骨质破坏和血管翳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其中,葡萄糖代谢失常显著促进了RA的致病行为,特别是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可以通过介导糖酵解代谢促进炎症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炎症、骨质破坏和血管翳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其中,葡萄糖代谢失常显著促进了RA的致病行为,特别是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可以通过介导糖酵解代谢促进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诱导线粒体氧化应激,并在免疫调节、骨质破坏和适应缺氧中发挥关键作用,故HK2的异常调节可能参与RA发病的分子机制,并可能成为RA治疗极具吸引力的一个选择性代谢靶点。基于此,笔者系统综述了HK2在RA发病机制中的最新文献,以期为R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糖激酶2 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丙酮酸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邹晴晴 包伟伟 +1 位作者 罗文君 王金海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主要因脑血流供应骤然停止而引发严重神经损害,从而致使残疾甚至死亡的世界常见重大疾病之一。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极速酶,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炎症、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和促进血管生...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主要因脑血流供应骤然停止而引发严重神经损害,从而致使残疾甚至死亡的世界常见重大疾病之一。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极速酶,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炎症、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和促进血管生成等途径参与IS,或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靶点。本文阐述了PKM2在IS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临床上治疗IS提供更多的选择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丙酮酸激酶 缺血性脑卒中 氧化应激 神经炎症 程序性细胞死亡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AS-STING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小正 丁少云 +3 位作者 刘倩茹 田亮 李兴兰 王金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4,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世界上导致成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复杂的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世界上导致成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复杂的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在固有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cGAS-STING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神经炎症、细胞死亡、自噬等途径参与脑缺血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治疗IS的新靶标。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近年来cGAS-STING信号通路在IS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AS-STING信号通路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炎症 细胞死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无症可辨”的中医辨证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丁建文 刘宝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9-266,共8页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趋于基本控制,但在全球多地COVID-19疫情仍持续蔓延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ACIC),且具...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趋于基本控制,但在全球多地COVID-19疫情仍持续蔓延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ACIC),且具有传染性。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ACIC给疫情防控及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分析了ACIC的分类、病机、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及论治原则,总结认为ACIC虽在宏观上“无症可辨”,基层医务工作者仍可通过微观辨证、辨病、辨体质及“治未病”等进行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科感染 肺炎 病毒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无症状感染 辨证论治 全科医生 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制剂转换在银屑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潘之 朱玲桂 张玉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6-500,共5页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原发性治疗失败(primary failure)和继发性疗效丧失(secondary failure),这时可进行生物制剂转换(biologic switch)。目前已有一定的关于生物制剂转换的临床研究,可供临床决策时参考,但此类研究主要...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原发性治疗失败(primary failure)和继发性疗效丧失(secondary failure),这时可进行生物制剂转换(biologic switch)。目前已有一定的关于生物制剂转换的临床研究,可供临床决策时参考,但此类研究主要以观察性研究为主。目前的涉及生物制剂转换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对生物制剂转换的建议尚不统一和明确。该文综述了目前关于生物制剂转换的临床研究及有涉及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以期协助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剂 银屑病 原发性治疗失败 继发性疗效丧失 生物制剂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皓雷 王金海 +1 位作者 杜小正 袁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3-656,共4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免疫球蛋白CD28超家族的共刺激分子,其通路由多种途径激活后转导抑制信号,在肿瘤的免疫逃逸、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殊的免疫抑制作用也可能参与...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免疫球蛋白CD28超家族的共刺激分子,其通路由多种途径激活后转导抑制信号,在肿瘤的免疫逃逸、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殊的免疫抑制作用也可能参与缺血性卒中相应的病理过程。作者对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PD-1/PD-L1通路通过调控炎性反应、促进免疫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可能参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缺血后脑神经保护作用。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通路有望成为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缺血性卒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辅以针灸治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翀翀 王欢 +1 位作者 雒扬 商俊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897-2899,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辅以针灸治疗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免疫调节疗效及机制。方法将6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治疗组GC辅以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GC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外周血免疫球...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辅以针灸治疗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免疫调节疗效及机制。方法将6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治疗组GC辅以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GC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29/3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8/3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G患者血清IgG1、IgG3均高于健康组,C3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IgA和C4、IgG2、IgG4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月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IgG1、C3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g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3和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可能通过对体液免疫等功能的影响而发挥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可能对MG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糖皮质激素 针灸治疗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死亡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雷海桃 王海东 +5 位作者 王金海 苏小军 李伟青 年芳红 吴海娟 田雪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91-1498,共8页
作为金属过渡元素,铜(Cu)以及其他微量金属元素对生命至关重要,其相关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铜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活性,可与多种蛋白质或酶结合,是生物体许多必需酶的辅助因子[1]。铜离子通过提供或接受电子参与调控能量... 作为金属过渡元素,铜(Cu)以及其他微量金属元素对生命至关重要,其相关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铜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活性,可与多种蛋白质或酶结合,是生物体许多必需酶的辅助因子[1]。铜离子通过提供或接受电子参与调控能量代谢、线粒体呼吸和抗氧化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进而维持细胞内铜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氧化应激 蛋白质脂酰化 铜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临床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潘之 张玉琴 朱玲桂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5-448,共4页
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是一种易被患者及临床医生忽视的慢性瘙痒,可对患者身心产生较大影响,其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该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不足作一综述,以期未来有更多高... 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是一种易被患者及临床医生忽视的慢性瘙痒,可对患者身心产生较大影响,其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该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不足作一综述,以期未来有更多高证据价值的研究,为制定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的治疗方案而明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瘙痒 皮肤瘙痒 尿毒症性 治疗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与玫瑰痤疮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玲桂 张武德 +1 位作者 杨桂兰 潘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但近年来微生物因素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了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蠕形螨、死亡蠕形螨释放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小肠细菌、人免疫缺陷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微生物与玫瑰痤疮发...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但近年来微生物因素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了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蠕形螨、死亡蠕形螨释放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小肠细菌、人免疫缺陷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微生物与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此类研究目前的矛盾及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玫瑰痤疮 感染 发病机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