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物共振技术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任万明
高军
石春蕊
-
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期143-144,共2页
-
文摘
目的观察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的准确率及对过敏性皮肤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10例过敏性皮肤病病人,其中男性144例,女性166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7.6岁;病程1周~16年,平均4个月。其中荨麻疹75例,湿疹63例,接触性皮炎56例,异位性皮炎48例,药物性皮炎36例,过敏性紫癜32例。采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技术对其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结果检测310例过敏性皮肤病病人的过敏原,阳性率为90.2%;脱敏治疗的治愈率为41.3%,有效率为79%。结论生物共振技术在临床上可广泛用于对过敏性皮肤病的检测和治疗。
-
关键词
生物共振技术
检测脱敏
过敏性皮肤病
-
分类号
R758.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
题名雷公藤多甙对银屑病患者NF-кB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高军
任万明
强志鹏
-
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
出处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9期26-28,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核因子的影响并为药物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KC)。PBMC与KC混合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ELISA法测上清液白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结果:银屑病组NF-κB表达及ICAM-1、IL-8含量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雷公藤可下调NF-κB表达及IL-8、ICAM-1含量(P<0.01)。结论:雷公藤可能通过影响NF-κB的表达而发挥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抑制NF-κB的药物可能有助于银屑病的治疗。
-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银屑病
核因子
-
Keywords
glucosidorum tripterygii tororum
psoriasis
nuclear factor
-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