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蒋雯莉 黄田 +4 位作者 王福蕊 周广博 郑亚 王玉平 胡泽楠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0-949,共10页
目的了解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口腔微生物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题进行检索,采用VOSviewer、CiteSpace和R语言中的“bibliometrix”软件包进行信息挖掘与梳理。结果... 目的了解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口腔微生物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题进行检索,采用VOSviewer、CiteSpace和R语言中的“bibliometrix”软件包进行信息挖掘与梳理。结果共纳入1228篇有效文献。从发文趋势看,未来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将持续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导,机构分布集中且以团队合作为主,但总体合作网络较为松散;从地区分布看,美国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力量,中国、英国次之;在国际合作中,中美两国合作密切,但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广度稍显不足;当前研究热点聚焦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炎症性肠病以及消化系统肿瘤之间的紧密联系。结论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领域研究呈现高度活跃和多元化特点。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炎症性肠病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是热门话题,后续可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具体作用机制,并在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方面寻找创新点。然而,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尚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消化系统疾病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对α-烯醇化酶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祝纯远 李菲 王玉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α-烯醇化酶(enolase 1,ENO1)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同时也是纤维蛋白原受体和DNA结合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具有基因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lncRNA通过多种途径调节EN... α-烯醇化酶(enolase 1,ENO1)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同时也是纤维蛋白原受体和DNA结合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具有基因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lncRNA通过多种途径调节ENO1:在细胞核中,作用于ENO 1基因启动子,调节ENO1的转录;在细胞质中,与ENO 1 mRNA直接或间接作用,以及通过对微小核糖核酸的海绵吸附作用影响ENO1翻译;此外,在细胞质中lncRNA与ENO1蛋白直接结合以及作为支架分子诱导ENO1形成聚合物,影响ENO1的稳定性和功能。在肿瘤中,lncRNA异常表达,调节ENO1的过表达和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目前,对lncRNA与ENO1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仍需进一步揭示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以及lncRNA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本文综述了长非编码RNA对ENO1的调控作用,重点介绍了16个已发现的lncRNA对ENO1的调节。深入认识lncRNA对ENO1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中ENO1的调控网络,开辟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烯醇化酶 糖酵解 长非编码RNA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中的角色
3
作者 田梦 欧阳晶 +4 位作者 常虹 杨锦 刘敏 王玉平 陈兆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5,共9页
目的:探究血清氯离子浓度对危重症和临床病情稳定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消化科就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ICU组和消化科... 目的:探究血清氯离子浓度对危重症和临床病情稳定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消化科就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ICU组和消化科组;ICU组终点事件是院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氯化物水平与ICU死亡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血氯水平对ICU死亡率的预测价值。对纳入的消化科患者随访,终点事件是患者全因死亡率,运用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探讨血氯水平对于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ICU组中:血清氯离子与ICU院内死亡率明显相关(OR=0.934,95%CI=0.871~0.993,P=0.035),血氯预测ICU院内死亡率AUC值为0.687;消化科组:在Child-Pugh评分<10的亚组中,血清氯离子浓度与患者死亡率明显相关(HR=0.906,95%CI=0.822~0.997,P=0.043),低氯血症与更低的生存率相关。结论:低氯血症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死亡率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预后 血清钠离子 血清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麻图 郑亚 +4 位作者 赵进玉 舒小闯 李强 王玉平 周永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32,共6页
胃癌是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世界前五,其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多采取以全身抗肿瘤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预后普遍较差。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以... 胃癌是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世界前五,其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多采取以全身抗肿瘤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预后普遍较差。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免疫治疗和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初步改善,免疫治疗也因此成为最有潜力的治疗策略之一。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与胃癌免疫治疗,尤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疗效关系密切,但其对免疫治疗效果的利弊尚无定论。本文就Hp对晚期胃癌的ICIs疗效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PD-L1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肝硬化预后评估和治疗中的作用
5
作者 汪彦平 郑亚 +3 位作者 张惠芳 王慧敏 马小彤 陈兆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8-1193,共6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关键成员,主要在肝脏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人体,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及凋亡等生理过程。研究表明,IGF-Ⅰ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主要通过抑制肝纤维化、促进DNA损伤修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关键成员,主要在肝脏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人体,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及凋亡等生理过程。研究表明,IGF-Ⅰ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主要通过抑制肝纤维化、促进DNA损伤修复、调控脂质代谢等多种途径影响肝硬化疾病进程。监测IGF-Ⅰ水平有望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提供评估指标;刺激IGF-Ⅰ的作用途径或调节其表达水平有望成为肝硬化的治疗新方法。本文综述了IGF-Ⅰ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振灿 周举坤 +4 位作者 许云鹏 王军 郑亚 王玉平 姬瑞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微需氧、多鞭毛、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在人胃黏膜上存活并定植。Hp作为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其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微需氧、多鞭毛、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在人胃黏膜上存活并定植。Hp作为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其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研究表明,Hp感染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而EMT的异常调控则会导致胃癌发生。本文就Hp诱导胃上皮细胞发生EMT致胃癌的相关机制研究展开综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皮-间质转化 胃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17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梦娇 袁浩 +2 位作者 郑亚 王玉平 郭庆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1,共7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多采用手术、放化疗及免疫治疗,但临床疗效及预后欠佳。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17作为ADAMs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通过介导EGF...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多采用手术、放化疗及免疫治疗,但临床疗效及预后欠佳。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17作为ADAMs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通过介导EGFR和TNF⁃α、TGF⁃β/Smad、Notch和Wnt、FoxM1⁃ADAM17以及EGFR/ERK/SP1等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其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提示ADAM17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指标,预测胃癌发展,有望成为胃癌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ADAM17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治疗及预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胃癌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 作用机制 靶向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CAM1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凯旋 陈丹妮 +2 位作者 郑亚 王玉平 郭庆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7-1123,共7页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参与介导细胞黏附、组织转移、免疫反应控制以及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CEACAM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参与介导细胞黏附、组织转移、免疫反应控制以及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CEACAM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清除以防止脂肪沉积,从而对肝脏发挥保护作用。CEACAM1表达水平下调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状态发生恶性循环并加重代谢紊乱。由于CEACAM1在控制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中的关键地位,刺激其作用途径或调节其表达水平有望成为MASLD的治疗新方法。本文就CEACAM1在MASLD中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清除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脏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9
作者 欧阳晶 常虹 +5 位作者 杨梦娇 张梦 田梦 郑亚 王玉平 陈兆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8,共10页
目的 建立可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脏病(acute kidney disease,AKD)的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D,将其分为AKD组和非AKD... 目的 建立可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脏病(acute kidney disease,AKD)的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D,将其分为AKD组和非AKD组,并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肝硬化患者发生AK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肝硬化患者796例。其中AKD组103例,非AKD组693例;训练集561例,验证集235例。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2.922,95%CI:1.290~6.564,P=0.009)、肝性脑病(OR=6.210,95%CI:2.278~17.479,P<0.001)、消化道出血(OR=2.501,95%CI:1.236~5.073,P=0.011)、腹水(OR=3.219,95%CI:1.664~6.539,P<0.001)、男性(OR=0.477,95%CI:0.254~0.879,P=0.019)、血红蛋白(OR=0.987,95%CI:0.975~0.999,P=0.044)、白蛋白(OR=0.952,95%CI:0.911~0.991,P=0.023)、凝血酶时间(OR=0.865,95%CI:0.779~0.920,P<0.001)是肝硬化患者发生AKD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中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AK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95%CI:0.865~0.925)、0.869(95%CI:0.807~0.93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拟合度、一致性均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整体而言使用模型预测AKD发生风险可使肝硬化患者获益。结论 基于性别、糖尿病史、肝性脑病等8个影响因素建立了肝硬化患者发生AKD的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有望辅助临床进行肝硬化相关AKD的早期筛查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急性肾脏病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2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董凯旋 郑亚 +1 位作者 王玉平 郭庆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2-1388,共7页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以肝脏脂质异常沉积为特征,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及肠肝轴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以肝脏脂质异常沉积为特征,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及肠肝轴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是一种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去乙酰化酶,通过与不同底物相互作用而发挥多种病理生理功能,如参与改善代谢平衡、缓解肝脏炎症、促进肝脏再生、延缓MASLD进展。本文就SIRT2在MASLD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阐述SIRT2作为MASLD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胰岛素抵抗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及NF-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娜 周梅恺 +3 位作者 叶玉伟 陈兆峰 李强 周永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研究Notch1、Jagged1和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60例癌旁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otch1、Jagged1... 目的:研究Notch1、Jagged1和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60例癌旁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otch1、Jagged1和NF-κB的表达,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各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结果:Notch1和Jagged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0.0%、70.0%)显著低于其癌旁(81.7%、96.7%)和正常组织(85.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7%)显著高于其癌旁(36.7%)和正常组织(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76.7%、93.3%和1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Jagged1表达及Hp感染均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NF-κB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Notc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Jagged1呈正相关(r=0.460,P<0.05),与NF-κB呈负相关(r=-0.361,P<0.05)。Notch1、Jagged1及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Hp感染无关(r=-0.032,r=0.155,r=0.028,均P>0.05)。结论:胃癌中存在Notch1、Jagged1和NF-κB的异常表达,但均与Hp感染无关,Notch1与Jagged1低表达可能诱导NF-κB高表达,进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NOTCH1 JAGGED1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安全性与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庞军 张钲 +5 位作者 白明 张宏玲 李娜 彭瑜 李强 张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8-582,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与单用质子泵抑制剂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与单用质子泵抑制剂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4-03。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对符合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2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入选病例52274例。氯比格雷联用PPI者为试验组(n=8465),单用氯比格雷者为对照组(n=43809),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及疗效。 结果: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OR=1.20,95%CI:1.05~1.37)、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OR=1.19,95%CI:1.07~1.33)、血运重建率(OR=1.22,95%CI:1.08~1.39)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OR=1.29,95%CI:0.98~1.69)、支架内血栓(OR=1.22,95%CI:0.97~1.54)、消化道出血(OR=0.95,95%CI:0.55~1.67)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氯吡格雷竞争CYP2C19酶位点的PPI(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导致PPI的胃肠道保护作用降低。 结论:PCI术后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PPI可增加全因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血运重建率,同时胃肠道保护作用降低。上述情况尤其发生在与氯比格雷联用竞争CYP2C19位点的PPI(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的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质子泵抑制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静 杨国栋 +4 位作者 路红 强占荣 周永宁 王爱勤 薛群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2-[(3-carboxy-1-oxoprogy1)amino]-2-deoxy-D-Glucose,CO-PADG}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COPADG作用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24h,检测Eca-109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细胞... 目的探讨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2-[(3-carboxy-1-oxoprogy1)amino]-2-deoxy-D-Glucose,CO-PADG}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COPADG作用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24h,检测Eca-109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Eca-109细胞凋亡率与COPADG浓度呈正相关,r=1.0,P<0.01;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与Eca-109细胞凋亡率相关,r=1.0,P<0.01;ROS水平与Eca-109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1.0,P<0.01;ROS水平与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呈负相关,r=1.0,P<0.01。结论COPADG可促进Eca-109细胞凋亡,提高Eca-109细胞内ROS水平,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实验结果提示COPADG提高ROS,降低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启动细胞凋亡通路促使Eca-109细胞凋亡,并且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是通过提高ROS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 人食管癌 ECA-109细胞 凋亡 活性氧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炯 郭庆红 +4 位作者 姬瑞 陈兆峰 王玉平 关泉林 周永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HpNGC)是一种不同于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HpPGC)的疾病实体,在定义、诊断、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上具有独特性。HpNGC发病率低、临床病例资料少,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本文做一综述,阐明其研究现状,以期增加对HpNG... 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HpNGC)是一种不同于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HpPGC)的疾病实体,在定义、诊断、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上具有独特性。HpNGC发病率低、临床病例资料少,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本文做一综述,阐明其研究现状,以期增加对HpNGC的认识与关注,同时也为后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u-PA和TSP-1在胃癌及周围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富花 周永宁 +6 位作者 张锦华 庄剑波 李强 李高中 陆斌 张志镒 吴正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1-774,共4页
目的:研究COX-2、u-PA和TSP-1在胃癌及周围淋巴结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它们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u-PA和TSP-1的表达。结果:COX-2、u-PA和TSP-1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 目的:研究COX-2、u-PA和TSP-1在胃癌及周围淋巴结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它们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u-PA和TSP-1的表达。结果:COX-2、u-PA和TSP-1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78.1%和7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6.7%和40.0%,P<0.05)。COX-2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u-PA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TSP-1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COX-2、u-PA和TSP-1在转移淋巴结和对应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和u-PA、TSP-1的表达呈正相关,u-PA和TSP-1的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中COX-2、u-PA和TSP-1高表达;COX-2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关,u-PA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OX-2 U-PA TSP-1 淋巴结 肿瘤浸润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永霞 杨生义 +1 位作者 梁敏锋 丘翠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1H NMR)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变化。方法临床正常人血清8例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20例,采用BRUKER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并运用PCA分析方法,得...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1H NMR)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变化。方法临床正常人血清8例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20例,采用BRUKER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并运用PCA分析方法,得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的特征,探讨相关生化过程的改变。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代谢组具有明显差异。乙肝患者血清中的脂和葡萄糖是升高的,而乳酸、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酰胺以及胆碱类物质则是降低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述代谢物的变化可以区分正常人和慢性乙肝患者。这种基于核磁共振氢谱和主成分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为乙肝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分子水平上的代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乙型肝炎 代谢组学 主成分分析 慢性乙肝患者 代谢物 正常人血清 谷氨酰胺 葡萄糖 分析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胃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春梅 陈兆峰 +1 位作者 王丽娜 周永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82-885,共4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塞来昔布体外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塞来昔布体外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结果:塞来昔布处理细胞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凋亡小体和自噬体;实验组Akt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Akt蛋白的表达下调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上调,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上调,但125μmol/L塞来昔布作用24h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和72h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塞来昔布作用72h后,75μmol/L组Caspase-9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μmol/L和125μmol/L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rocaspase-8和procaspase-9蛋白被活化,表达量下调,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1)塞来昔布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两种程序性死亡方式导致细胞死亡。2)塞来昔布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为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胃癌细胞 凋亡 自噬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增加对胃排空和胃内食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世雄 周芸 +6 位作者 陈明 周永宁 王晶 姬瑞 杨鹏 刘纯 严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771-1775,共5页
目的观察年龄增加对胃排空和胃内食物分布的影响。方法 5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进食99mTc-DTPA标记的试餐后利用双探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采... 目的观察年龄增加对胃排空和胃内食物分布的影响。方法 5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进食99mTc-DTPA标记的试餐后利用双探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采集图像,通过计算机产生的像素将胃的每帧影像划分为近端胃、远端胃,分别测定、计算半排空时间、90 min胃内残留率、不同时相胃各部分面积、计数/像素比等。结果老年组近端胃半排空时间较青年组、中年组缩短(P<0.05),远端胃90 min胃内核素残留率较青年组、中年组增多(P<0.05);老年组近端胃60、90 min时相面积较青年组、中年组明显减少(P<0.05)。30、60、90 min时相老年组远端胃时相面积较青年组、中年组明显增加;在30、90 min时相老年组远端胃计数/像素比较青年组、中年组增加(P<0.05)。结论胃排空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慢,但老年人近端胃内食物过快流向远端胃,这种胃内食物分布异常可能与老年人食欲减退、胃纳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胃排空 胃内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对Eca-109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国栋 吴静 +3 位作者 强占荣 周永宁 王爱勤 薛群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2-[(3-carboxy-1-oxoprogy1)amino]-2-deoxy-D-Glucose,COPADG)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COPADG作用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24h,检测Eca-109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细... 目的:探讨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2-[(3-carboxy-1-oxoprogy1)amino]-2-deoxy-D-Glucose,COPADG)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COPADG作用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24h,检测Eca-109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Eca-109细胞凋亡率与COPADG浓度呈正相关(rs=1.0,P<0.01);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与Eca-109细胞凋亡率相关(rs=1.0,P<0.01);ROS水平与Eca-109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s=1.0,P<0.01);ROS水平与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呈负相关(rs=1.0,P<0.01)。结论:COPADG可促进Eca-109细胞凋亡,提高Eca-109细胞内ROS水平,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实验结果提示COPADG提高ROS水平,降低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启动细胞凋亡通路,促使Eca-109细胞凋亡,并且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是通过提高ROS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 人食管癌ECA-109细胞 凋亡 活性氧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容美发场所化妆品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小恒 路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探讨化妆品中重金属安全性的有效评价方法,了解美容美发场所化妆品中有毒重金属污染状况,阐明其污染成因及其潜在的人群健康风险。方法:从甘肃省某市随机选取27家独立经营的美容美发场所(11家美容院,16家美发店),分别从以上场所随... 目的:探讨化妆品中重金属安全性的有效评价方法,了解美容美发场所化妆品中有毒重金属污染状况,阐明其污染成因及其潜在的人群健康风险。方法:从甘肃省某市随机选取27家独立经营的美容美发场所(11家美容院,16家美发店),分别从以上场所随机抽取美白面霜18份、唇彩13份、染发剂14份和洗发液16份,共计61份检测样品。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所抽样品中砷(As)、铅(Pb)、汞(Hg)和镉(Cd)的含量,以现行《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及新修订《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2年修订)进行对比;利用相关模型对重金属超标化妆品所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检测的61份样品中As、Pb、Hg和Cd的平均含量均低于现行标准限量,但美白面霜、染发剂和洗发液中Pb平均含量超过新修订标准,大多数重金属超标化妆品评价为轻度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各类化妆品中的风险值均未超过参考评价水平。结论:美容美发场所化妆品重金属含量总体达标,可安全使用,但距新规范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个别化妆品重金属超标现象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