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成分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非罪犯血管病变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茜钰 张金鹏 +3 位作者 张兆元 彭石 王姣 张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1-776,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脂成分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罪犯血管病变(NCCLs)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首次PCI治疗,并于2020年12月31日前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脂成分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罪犯血管病变(NCCLs)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首次PCI治疗,并于2020年12月31日前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的210例患者(两次手术至少间隔6个月以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CCLs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n=99)和非进展组(n=111),同时根据进展组患者NCCLs进展程度再分为三个亚组:轻度进展组(n=42)、中度进展组(n=35)、重度进展组(n=22)。比较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轻、中、重度进展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分析Fib及血脂成分与NCCLs进展的相关性,以及影响NCCLs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心力衰竭、入院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平均年龄大于非进展组,且糖尿病患者多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血浆Fib、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高于非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NCCLs病变程度增加,血浆Fib、TG、LDL-C、non-HDL-C在轻、中、重度进展组中逐渐升高,而血浆HDL-C逐渐降低,但在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TC、LDL-C、non-HDL-C、D-二聚体与NCCLs进展呈正相关,且Fib与TC、LDL-C、non-HDL-C也呈正相关。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可作为NCCLs进展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284、1.052、0.293。结论血浆Fib及血脂成分与NCCLs进展相关,且Fib与部分血脂成分也存在相关性,但Fib不是NCCL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血脂 冠状动脉 非罪犯血管病变 进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UT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珍珍 赵晶 +3 位作者 彭瑜 马慧 马春香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8-983,共6页
目的:应用CONUT评分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态,分析营养状态与死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完成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时间中位数... 目的:应用CONUT评分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态,分析营养状态与死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完成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6(33,36)个月。根据CONUT评分的营养状态分为3组:正常组(CONUT=0~1,n=304例),轻度营养不良组(CONUT=2~4,n=476例)与中重度营养不良组(CONUT=5~12,n=58例)。比较三组患者死亡事件的差异。结果:共入选83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其中534例(63.7%)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死亡51例(6.1%)。三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6%、6.3%、22.4%,轻度营养不良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均高于正常组(P=0.021,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调整了其他相关因素后,与正常组相比,轻度营养不良组(HR=3.473,95%CI:1.507~8.003,P=0.003)和中重度营养不良组(HR=10.775,95%CI:3.958~29.334,P<0.001)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CONUT评分的营养状态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营养不良 CONU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超 彭瑜 +5 位作者 高涵翔 王永祥 赵晶 蒋英志 潘晨亮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无肾脏疾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和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识别冠脉病变严重... 目的:探讨无肾脏疾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和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识别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能力。方法:收集2014-01至2017-03在我院住院的STEMI患者124例(STEMI组),同期纳入没有明显冠脉狭窄的对照患者124例(对照组)。再根据SYNTAX积分将STEMI患者分为高积分亚组(≥33分,n=26)和低积分亚组(<33分n=98)。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TEMI患者血浆NGAL水平与MMP-9水平、IL-1β水平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NGAL水平识别严重冠脉狭窄的能力。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YNTAX积分的相关因素。结果:STEMI组患者血浆NGAL、MMP-9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IL-1β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血浆NGAL水平与MMP-9水平(r=0.757,P<0.01)、SYNTAX积分(r=0.616,P<0.01)和IL-1β水平(r=0.185,P<0.05)均呈正相关。高积分亚组患者血浆NGAL和MMP-9水平显著高于低积分亚组(P均<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低积分亚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识别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STEMI患者能力方面,血浆NGAL(曲线下面积=0.881,95%Cl:0.813~0.949,P<0.01)大于血浆MMP-9(曲线下面积=0.799,95%Cl:0.709~0.890,P<0.01)和hs-CRP(曲线下面积=0.446,95%Cl:0.306~0.587,P=0.4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TEMI患者血浆NGAL水平与高SYNTAX积分存在独立相关性(OR=1.115,95%Cl:1.107~1.123,P<0.01)。结论:STEMI组患者血浆NGAL、MMP-9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血浆NGAL水平与MMP-9水平、IL-1β水平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在识别严重冠脉狭窄的STEMI患者能力方面NGAL优于MMP-9和hsCRP。NGAL作为新的心脏领域的标志物有助于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宇宁 彭瑜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8-1020,共3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飞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机制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异常在AMI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能是AMI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本...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飞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机制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异常在AMI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能是AMI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与AMI发病关系密切的miRNA,并将近年来miRNA作为AMI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及其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蔡玮婷 彭瑜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6-818,共3页
目前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研究发现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由活化血小板释放的可溶性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趋化因子CXCL4及CXCL12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目前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研究发现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由活化血小板释放的可溶性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趋化因子CXCL4及CXCL12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GP1ba,P-选择素,CD40/CD40L在内皮细胞、白细胞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针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的运用,进一步阐明血小板、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作用机制。本文就血小板及其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 趋化因子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