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成分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非罪犯血管病变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茜钰 张金鹏 +3 位作者 张兆元 彭石 王姣 张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1-776,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脂成分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罪犯血管病变(NCCLs)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首次PCI治疗,并于2020年12月31日前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脂成分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罪犯血管病变(NCCLs)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首次PCI治疗,并于2020年12月31日前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的210例患者(两次手术至少间隔6个月以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CCLs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n=99)和非进展组(n=111),同时根据进展组患者NCCLs进展程度再分为三个亚组:轻度进展组(n=42)、中度进展组(n=35)、重度进展组(n=22)。比较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轻、中、重度进展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分析Fib及血脂成分与NCCLs进展的相关性,以及影响NCCLs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心力衰竭、入院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平均年龄大于非进展组,且糖尿病患者多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血浆Fib、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高于非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NCCLs病变程度增加,血浆Fib、TG、LDL-C、non-HDL-C在轻、中、重度进展组中逐渐升高,而血浆HDL-C逐渐降低,但在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TC、LDL-C、non-HDL-C、D-二聚体与NCCLs进展呈正相关,且Fib与TC、LDL-C、non-HDL-C也呈正相关。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可作为NCCLs进展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284、1.052、0.293。结论血浆Fib及血脂成分与NCCLs进展相关,且Fib与部分血脂成分也存在相关性,但Fib不是NCCL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血脂 冠状动脉 非罪犯血管病变 进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UT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珍珍 赵晶 +3 位作者 彭瑜 马慧 马春香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8-983,共6页
目的:应用CONUT评分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态,分析营养状态与死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完成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时间中位数... 目的:应用CONUT评分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态,分析营养状态与死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完成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6(33,36)个月。根据CONUT评分的营养状态分为3组:正常组(CONUT=0~1,n=304例),轻度营养不良组(CONUT=2~4,n=476例)与中重度营养不良组(CONUT=5~12,n=58例)。比较三组患者死亡事件的差异。结果:共入选83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其中534例(63.7%)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死亡51例(6.1%)。三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6%、6.3%、22.4%,轻度营养不良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均高于正常组(P=0.021,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调整了其他相关因素后,与正常组相比,轻度营养不良组(HR=3.473,95%CI:1.507~8.003,P=0.003)和中重度营养不良组(HR=10.775,95%CI:3.958~29.334,P<0.001)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CONUT评分的营养状态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营养不良 CONU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超 彭瑜 +5 位作者 高涵翔 王永祥 赵晶 蒋英志 潘晨亮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无肾脏疾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和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识别冠脉病变严重... 目的:探讨无肾脏疾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和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识别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能力。方法:收集2014-01至2017-03在我院住院的STEMI患者124例(STEMI组),同期纳入没有明显冠脉狭窄的对照患者124例(对照组)。再根据SYNTAX积分将STEMI患者分为高积分亚组(≥33分,n=26)和低积分亚组(<33分n=98)。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TEMI患者血浆NGAL水平与MMP-9水平、IL-1β水平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NGAL水平识别严重冠脉狭窄的能力。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YNTAX积分的相关因素。结果:STEMI组患者血浆NGAL、MMP-9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IL-1β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血浆NGAL水平与MMP-9水平(r=0.757,P<0.01)、SYNTAX积分(r=0.616,P<0.01)和IL-1β水平(r=0.185,P<0.05)均呈正相关。高积分亚组患者血浆NGAL和MMP-9水平显著高于低积分亚组(P均<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低积分亚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识别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STEMI患者能力方面,血浆NGAL(曲线下面积=0.881,95%Cl:0.813~0.949,P<0.01)大于血浆MMP-9(曲线下面积=0.799,95%Cl:0.709~0.890,P<0.01)和hs-CRP(曲线下面积=0.446,95%Cl:0.306~0.587,P=0.4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TEMI患者血浆NGAL水平与高SYNTAX积分存在独立相关性(OR=1.115,95%Cl:1.107~1.123,P<0.01)。结论:STEMI组患者血浆NGAL、MMP-9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血浆NGAL水平与MMP-9水平、IL-1β水平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在识别严重冠脉狭窄的STEMI患者能力方面NGAL优于MMP-9和hsCRP。NGAL作为新的心脏领域的标志物有助于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超 彭瑜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是白细胞介素(IL)-1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有跨膜型ST2(ST2L)和可溶性ST2(sST2)两种亚型。ST2L和配体IL-33相互作用启动下游通路,具有心脏保护作用。sST2作为IL-33的诱骗受体,可阻断IL-33/ST2通路,且具有预测...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是白细胞介素(IL)-1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有跨膜型ST2(ST2L)和可溶性ST2(sST2)两种亚型。ST2L和配体IL-33相互作用启动下游通路,具有心脏保护作用。sST2作为IL-33的诱骗受体,可阻断IL-33/ST2通路,且具有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能力。本文主要对sST2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心肌梗死 生长调节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美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实施效果的文献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牛小伟 白明 +1 位作者 彭瑜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2-815,共4页
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关键救治措施。然而,当前中国急性STEMI患者接受及时有效再灌注的治疗率并不高。建立完善的区域救治网络是缩短急性STEMI患者缺血时间、提高再灌注治疗率的重要保障体系。本文对... 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关键救治措施。然而,当前中国急性STEMI患者接受及时有效再灌注的治疗率并不高。建立完善的区域救治网络是缩短急性STEMI患者缺血时间、提高再灌注治疗率的重要保障体系。本文对中国和美国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的文献进行综述,比较各急性STEMI网络体系中实施环节的差异,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表明各急性STEMI区域救治网络能有效减少急性STEMI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在认证胸痛中心的基础上,以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医院为主导的急性STEMI区域救治网络可能是适应当前中国部分地区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救治网络 急救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宇宁 彭瑜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8-1020,共3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飞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机制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异常在AMI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能是AMI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本...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飞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机制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异常在AMI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能是AMI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与AMI发病关系密切的miRNA,并将近年来miRNA作为AMI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缺乏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新慧 姚亚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1期62-64,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尽管近年来有关CHF的规范化治疗得到推广,但其患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部分原因是心力衰竭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贫血和(或)铁缺乏,那么明确机体铁代谢过程并适时进行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尽管近年来有关CHF的规范化治疗得到推广,但其患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部分原因是心力衰竭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贫血和(或)铁缺乏,那么明确机体铁代谢过程并适时进行干预,及时选择合理方案纠正铁缺乏有望成为CHF患者治疗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铁缺乏 铁调素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吉园 牛小伟 +5 位作者 张益铭 李欣欣 蒋均仕 马新慧 李美玲 姚亚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纳入接受PCI的STEMI患者494例,分别在PCI前、PCI后(1 h、6 h、12 h、24 h、4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纳入接受PCI的STEMI患者494例,分别在PCI前、PCI后(1 h、6 h、12 h、24 h、48 h)、出院时记录Tpec。根据患者PCI后Tpec是否降至100 ms分为Tpec≥100 ms组(n=73)和Tpec<100 ms组(n=421),比较两组患者的MVA发生率。根据患者PCI后是否发生MVA又分为MVA组(n=94)和无MVA组(n=400),分析PCI前后Tpec变化过程与MVA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MVA的危险因素。结果:STEMI患者PCI后,Tpec≥100 ms组较Tpec<100 ms组的MVA发生率明显增高(34.2%vs 9.3%,P<0.05)。发生MVA的STEMI患者PCI后Tpec降低缓慢且呈波动趋势,而无MVA的患者在术后6 h即降至100 ms以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PCI后Tpec持续高于100 ms是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4.79,95%可信区间:2.28~10.08,P<0.05)。结论:STEMI患者PCI后Tpec持续降低缓慢(≥100 ms)是发生MVA的危险因素,对于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组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安景景 王小娟 邓爱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6-1150,共5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随之而来的支架内再狭窄成为心血管领域的新难题。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始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新生内膜增厚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共同加速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随之而来的支架内再狭窄成为心血管领域的新难题。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始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新生内膜增厚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共同加速了支架内再狭窄的进展。心外膜脂肪组织分泌的炎性因子可直接影响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破坏冠状动脉血管壁的稳态,从而参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过程。此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心外膜脂肪组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的研究进展、心外膜脂肪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心外膜脂肪组织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白海渊 脱军运 王志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90-993,共4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totalocclusion,CTO)病变迄今是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arterydisease)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需要攻克的“堡垒”。循征医学数据显示,目前CTO病变介入治疗的平均病变成功率为7...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totalocclusion,CTO)病变迄今是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arterydisease)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需要攻克的“堡垒”。循征医学数据显示,目前CTO病变介入治疗的平均病变成功率为75.1%(62%~85%),而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和冠心病PCI水平的不断提高,CTO病变PCI成功率可达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室重构 心肌顿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及其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蔡玮婷 彭瑜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6-818,共3页
目前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研究发现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由活化血小板释放的可溶性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趋化因子CXCL4及CXCL12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目前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研究发现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由活化血小板释放的可溶性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趋化因子CXCL4及CXCL12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GP1ba,P-选择素,CD40/CD40L在内皮细胞、白细胞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针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的运用,进一步阐明血小板、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作用机制。本文就血小板及其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 趋化因子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观察促血小板生成素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牛欢 陈曼丽 +1 位作者 杨波 何智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0,共8页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CHF)大鼠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其对TGF-β1/Smad3信号的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治疗组、抑制剂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构建心衰模型...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CHF)大鼠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其对TGF-β1/Smad3信号的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治疗组、抑制剂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构建心衰模型,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5μg/kg TPO;抑制剂组每日腹腔注射1. 2 mg/kg SB431542、TUNEL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Caspase-3、TGF-β1及p-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TGF-β1、p-Smad3、Caspase-3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抑制剂组心肌细胞凋亡率、TGF-β1、p-Smad3、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PO能够降低由阿霉素导致CHF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3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小板生成素 心力衰竭 阿霉素 心肌细胞凋亡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跳跃现象的mahaim纤维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13
作者 王晓勇 李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22-1223,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7岁,因间断心悸、气短10年,欲行射频消融术入院。心悸呈突发突止,持续数小时,自行缓解,无黑朦及晕厥。门诊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示宽QRS波心动过速,节律整齐,频率172次/min,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脏...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7岁,因间断心悸、气短10年,欲行射频消融术入院。心悸呈突发突止,持续数小时,自行缓解,无黑朦及晕厥。门诊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示宽QRS波心动过速,节律整齐,频率172次/min,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窦性心律79次/min,AH85ms,HV57ms。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至300ms时出现VA传导文氏阻滞,最早心房激动点(EAA)在希氏束电图(HBE)通道,未诱发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MAHAIM纤维 跳跃现象 宽QRS波心动过速 传导阻滞图形 心内电生理检查 射频消融术 食道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