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状态下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1
作者 高鹏 朱陇东 +1 位作者 李俊峰 姚立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0-504,50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状态下,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70例,分为ALT正常组、ALT 1~&... 目的探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状态下,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70例,分为ALT正常组、ALT 1~<2正常上限(UNL)组、ALT≥2 UNL组。用干扰血清干预HSC后,采用MTT法检测HSC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实时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Smad7、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应蛋白表达。结果在ALT正常组中,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HSC均无明显影响;在ALT 1~<2 UNL组和ALT≥2 UNL组中,与B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相比,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SC增殖增加,G_(0)/G_(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TGF-β1、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ALT状态下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HSC的影响存在差异。ALT异常升高时,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HS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星状细胞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细胞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在不同ALT状态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的影响
2
作者 高鹏 刘才周 +3 位作者 朱陇东 李俊峰 于海涛 姚立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16,共11页
【目的】临床上经常以ALT是否正常等因素将乙型肝炎感染者分为乙型肝炎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并且以ALT≥2UNL作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之一,但是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文献阐明其理论学依据,本文借助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对此... 【目的】临床上经常以ALT是否正常等因素将乙型肝炎感染者分为乙型肝炎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并且以ALT≥2UNL作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之一,但是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文献阐明其理论学依据,本文借助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对此进行探讨。【方法】分层随机选取不同ALT状态下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32例,作为干扰血清。经干扰血清干预HSC后,分别用MTT法检测HSC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HSC细胞周期,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TGF-β1、Smad3、Smad7、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对ALT≥2UNL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24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干扰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结果】在ALT正常状态下,不同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无差别性影响。而在ALT异常状态下,特别是ALT≥2UNL组中,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HSC增殖加速,处于G0/G1期的明显减少,而处于S期,G2/M期的明显增多以及TGF-β1、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Smad7 mRNA及蛋白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抗病毒治疗前相比抗病毒治疗后,干扰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明显减弱。【结论】本文揭示了在不同ALT状态下乙型肝炎病毒对HSC的差异性影响,并通过抗病毒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补充说明了以ALT为节点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细胞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载量 肝星状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细胞分泌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colinostat驱动初级纤毛的解聚降低了X线损伤的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承旭 马小妮 +2 位作者 马丽华 傅松波 成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4-1849,共6页
目的 评价Ricolinostat对X线辐射诱导心肌纤维化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初级纤毛损伤的影响。方法 8 Gy剂量单次全身照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Ricolinostat, ELISA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troponinT,TnT)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 目的 评价Ricolinostat对X线辐射诱导心肌纤维化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初级纤毛损伤的影响。方法 8 Gy剂量单次全身照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Ricolinostat, ELISA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troponinT,TnT)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HE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组织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初级纤毛及Ⅰ型胶原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的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X线辐射增加大鼠心肌组织胶原紊乱和Ⅰ型胶原含量,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上调了心肌成纤维细胞中HDAC6的表达(P> 0.05),增加心肌组织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初级纤毛的形成。经过Ricolinostat治疗后,心肌组织和心肌成纤维细胞中HDAC6的表达水平和初级纤毛形成降低(P<0.05)。胶原纤维排列稍显整齐,胶原体积分数降低,血清中TnT(P<0.01)和BNP水平降低。结论 Ricolinostat能够驱动初级纤毛的解聚,降低了X线损伤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具有治疗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olinostat 初级纤毛 X线 HDAC6 心肌成纤维细胞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室指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鉴别诊断列线图的构建及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婧偊 陈留宝 +2 位作者 王康太 杨兴智 于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1,共8页
目的·基于实验室指标,建立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列线图并评估其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535例SLE患者(SLE组)以及同时... 目的·基于实验室指标,建立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列线图并评估其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535例SLE患者(SLE组)以及同时期的535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照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共116项)。将SLE组和对照组分别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SLE的主要危险因子,并建立早期SLE鉴别诊断列线图(简称“SLE列线图”)。使用Bootstrap法行内部重复抽样1000次对列线图进行校准,分别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SLE列线图的鉴别诊断的能力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采用R语言“DynNom”包将列线图转换为电子计算器,并通过3组患者数据对其与SLE列线图的一致性进行验证。结果·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共筛选出6个SLE的主要危险因子,即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anti-double-stranded DNA,anti-dsDNA)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史密斯抗体(anti-ribonucleoprotein antibody/anti-Simth antibody,anti-nRNP/Sm)、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al P protein,anti-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尿蛋白(urinary protein,PRO),并由该6个因子共同构建SLE列线图。该列线图的校准曲线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标准误分别为0.009和0.015,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和0.869。DCA的结果显示,当SLE列线图的风险阈概率在0.15~0.95时,该列线图取得的净获益较高。电子计算器的预测结果显示,1号SLE患者的ANA(滴度1∶100)为阳性,其患病率为0.166;2号患者的ANA(滴度1∶100)、ANuA(滴度1∶100)均为阳性,其患病率为0.676;3号患者的PRO、ANA(滴度1∶100)、ANuA(滴度1∶100)、anti-P抗体(滴度1∶100)均为阳性,其患病率为0.990,这与SLE列线图鉴别诊断的结果相一致。结论·基于ANA、anti-dsDNA抗体、anti-nRNP/Sm、anti-P抗体、ANuA、PRO建立的SLE列线图以及转换成的电子计算器可较好地鉴别SLE早期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 鉴别诊断 电子计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C和non-HDL-C对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鉴别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付晓艳 靳慧亚 +4 位作者 何津春 颜丽 苏娜 于海涛 杨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7-430,436,共5页
目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HTG)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个FHTG家系共94人、24个FCHL家系共94人,根据血脂异常情况将2个家系... 目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HTG)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个FHTG家系共94人、24个FCHL家系共94人,根据血脂异常情况将2个家系再分为受累组和未受累组;另设10个对照家系(共57人)。比较各家系血清三酰甘油(TAG)、总胆固醇(TC)、HDL-C、LDL-C、non-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FHTG家系和FCHL家系按TAG水平分层后,分析non-HDL-C和LDL-C的相关性;最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nonHDL-C和LDL-C用于FHTG家系和FCHL家系鉴别诊断的cut-off值。结果 FHTG家系受累组TAG、TC、nonHDL-C水平均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P<0.01或P<0.05);FCHL家系受累组TAG、TC、HDL-C、LDL-C、nonHDL-C水平均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P<0.01或P<0.05);FHTG家系受累组TAG水平显著高于FCHL家系受累组(P<0.01),而TC、HDL-C、LDL-C、non-HDL-C水平低于FCHL家系(P<0.01或P<0.05)。FHTG家系和FCHL家系内non-HDL-C和LDL-C均呈正相关,但随TAG水平升高其相关性均呈下降趋势;LDL-C和non-HDL-C用于FHTG家系和FCHL家系鉴别诊断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3.575、4.525mmol/L。结论除常规血脂指标外,non-HDL-C可能是鉴别诊断FHTG家系和FCHL家系的新指标;其鉴别诊断价值可能优于LD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 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HTG)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 B和Apo AⅠ/Apo B比值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颜丽 付晓艳 +3 位作者 周珊珊 刘维娟 何津祥 何津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1-675,共5页
目的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系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家系成员之间血脂水平及肾功能指标的差异,探寻用于FH和FCHL鉴别诊断的指标。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FH家系6个(共47人),FCHL家系23个(共94人),正常对照组家系10个(共57... 目的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系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家系成员之间血脂水平及肾功能指标的差异,探寻用于FH和FCHL鉴别诊断的指标。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FH家系6个(共47人),FCHL家系23个(共94人),正常对照组家系10个(共57人),在FH家系和FCHL家系内又分为血脂升高的受累组和血脂正常的未受累组,比较各组之间的血脂水平和肾功能指标(包括CO2CP、BUN、Cr、BUN/Cr、UA)。结果 FH家系受累组TC、HDL-C、LDL-C及Apo B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Apo AⅠ/Apo B比值明显低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LP(a)、BUN和Cr水平也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TAG水平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CHL家系受累组TC、TAG、LDL-C及Apo B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Apo AⅠ/Apo B比值明显低于未受累组和对照组,LP(a)和BUN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个家系受累组间相比,FH家系LDL-C和Apo B水平明显高于FCHL家系,TC水平和Apo AⅠ/Apo B比值也高于FCHL家系,而TAG水平明显低于FCHL家系。结论除常用的TC、TAG和LDL-C之外,Apo B和Apo AⅠ/Apo B有望成为FH与FCHL鉴别诊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家系心脑血管终点事件观察
7
作者 刘维娟 何津春 +3 位作者 何津祥 周珊珊 朱槿宏 杨永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53-1756,共4页
目的探讨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利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2个家系10年资料,观察家系成员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家系1中Ⅲ1在研究当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Ⅲ3在研究第3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其... 目的探讨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利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2个家系10年资料,观察家系成员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家系1中Ⅲ1在研究当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Ⅲ3在研究第3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其余成员均无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家系2所有成员10年随访无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结论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家系中单纯三酰甘油升高不会发生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当有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的脑血管终点事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 家系 心脑血管终点事件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样表型两家系报道
8
作者 何津春 周珊珊 +5 位作者 李燕平 姚立琼 苏娜 陈保锦 李琳 何津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报道2个单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及系谱分析,加深对单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认识。方法分析2个单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生化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2个家系共22位健在者,其中患者17例。纯合子患者发病较早,有典型的... 目的报道2个单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及系谱分析,加深对单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认识。方法分析2个单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生化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2个家系共22位健在者,其中患者17例。纯合子患者发病较早,有典型的黄色瘤,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三酰甘油均正常;早期均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结论该病患者发病早且危害大,对患者应早期采取降脂治疗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系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10例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俊枫 周伟 +5 位作者 高鹏 刘才周 何强 周萍 杨军芬 李俊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1-667,共7页
目的分析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诺卡菌病的诊疗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诺卡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10例诺卡菌病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9.1±15.4)岁,≥60... 目的分析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诺卡菌病的诊疗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诺卡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10例诺卡菌病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9.1±15.4)岁,≥60岁3例,职业类型以农民为主(5例,50.0%)。肺诺卡菌病5例,皮肤诺卡菌病4例,播散性诺卡菌病1例。菌株分型主要为星形诺卡菌(5株)。80.0%患者有基础疾病,主要为支气管扩张症(3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3例)。肺诺卡菌病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查体均可闻及啰音;皮肤诺卡菌病主要为病灶处红肿、流脓;1例脑诺卡菌病系播散性感染,有意识丧失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患者C反应蛋白为72.75(39.25~96.74)mg/L,均有所升高。肺部CT检查主要为大小不等的小结节影和斑片影(6例)、双肺多发索条影(4例)、大片磨玻璃阴影(3例)、胸腔积液(3例)。所有患者经积极抗感染治疗,9例好转出院,1例病情加重放弃治疗。结论对有肺部基础疾病及抵抗力差的中老年人,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诺卡菌感染,积极送病原学检查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 诺卡菌病 临床特征 肺部感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