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相关性研究——以兰州两所医院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昱彤 石春蕊 +4 位作者 董继元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武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本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皮炎湿疹类患者的门诊记录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对日门诊人次和气象数据采用quasi-Poisson连接函数进...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本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皮炎湿疹类患者的门诊记录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对日门诊人次和气象数据采用quasi-Poisson连接函数进行拟合。在控制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PM2.5浓度对就诊人数影响的滞后效应。结果:2013年—2016年期间,PM2.5浓度与皮炎湿疹类调查人群就诊人数的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性别分层后发现:大气中PM2.5每升高10μg/m3,女性皮炎湿疹类患者门诊人次在滞后0~6 d时增加1.67%(RR:1.0167,95%CI:1.0001~1.0336),在滞后0~7 d时增加1.70%(RR:1.0170,95%CI:1.0003~1.0339);进行年龄分层后发现:PM2.5升高可引起老年患者滞后0~1 d门诊人次增加2.43%(RR:1.0243,95%CI:1.0046~1.0444),青少年患者滞后0~9 d时门诊人次增加1.95%(RR:1.0195,95%CI:1.0002~1.0391),成年患者滞后0~9 d时门诊人次增加2.45%(RR:1.0245,95%CI:1.0004~1.0394)。结论:兰州地区PM2.5浓度升高对皮炎湿疹类老年患者日门诊人次增加存在即时效应,对女性患者、青年患者和成年患者的日门诊人次增加存在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皮炎 空气污染物 细颗粒物 PM2.5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志雄 康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利用平面波赝势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MgO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的晶格参数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MgO的NaCl结构(B1)的直接能隙是3.72eV.预测了结构相变压强附近CsCl结构的(B2)电子结构,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0~60eV广泛的能量范围内... 利用平面波赝势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MgO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的晶格参数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MgO的NaCl结构(B1)的直接能隙是3.72eV.预测了结构相变压强附近CsCl结构的(B2)电子结构,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0~60eV广泛的能量范围内,介电函数和包括反射率及电子能量损耗函数的光学性质被研究,0压强下B1相的反射光谱和能量损耗光谱和实验结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M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静 石春蕊 +6 位作者 廖蓓 韩磊 潘亚娟 骆志成 郗群 何林 王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35,共9页
目的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 目的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并按照不同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不同性别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气温与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荨麻疹日均门诊量为25人次,范围1~76人次。当日均气温在0~10℃范围内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日均气温为2℃时,对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在第18天出现,在滞后21 d时相对危险度(RR)值最大,为1.12(95%CI:1.04~1.20)。高温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且高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呈现出滞后效应,气温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在滞后21 d时,气温为19.9℃和25.5℃的RR值分别为1.20(95%CI:1.12~1.27)和1.39(95%CI:1.31~1.4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更敏感,高温累积滞后21 d时,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的RR值分别为1.60(95%CI:1.45~1.71)、1.34(95%CI:1.25~1.43)和1.43(95%CI:1.33~1.53)。低温表现为对≥60岁人群的影响,当日均气温为-4.8℃,滞后12 d时RR值最大为1.38(95%CI:1.03~1.85)。此外并未发现低温对其他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结论兰州市日均气温会影响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主要表现为高温会增加0~14岁、15~59岁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低温增加≥60岁人群的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气温 荨麻疹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门诊人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气态污染物对痤疮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尹沫涵 石春蕊 +4 位作者 何苑 白瑶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探究兰州市气态污染物[SO_(2)、NO_(2)、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O_(3)8h)]与痤疮门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痤疮门诊人次的临床资料和相应的SO_(2)、NO_(2)、O_(3)8h的浓度。在控制长期趋势与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 目的探究兰州市气态污染物[SO_(2)、NO_(2)、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O_(3)8h)]与痤疮门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痤疮门诊人次的临床资料和相应的SO_(2)、NO_(2)、O_(3)8h的浓度。在控制长期趋势与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分布滞后非线型模型研究空气中SO_(2)、NO_(2)、O_(3)8h对痤疮门诊人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按照性别、年龄不同人群建立模型。结果平均每日就诊痤疮患者(34.94±15.27)例;SO_(2)、NO_(2)、O_(3)8h平均浓度分别为24.09、43.77、82.94μg/m^(3),经Spearman相关分析后显示痤疮门诊人次与NO_(2)呈正相关,与O_(3)8h呈负相关;SO_(2)与O_(3)8h呈负相关;NO_(2)与SO_(2)、O_(3)8h呈正相关。SO_(2)、NO_(2)浓度每增加10μg/m^(3),门诊人次分别增加2.61%(95%CI=0.98%~4.27%)、1.71%(95%CI=0.54%~2.89%);O_(3)8h浓度每增加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0.62%(95%CI=-1.12%~-0.11%)。多污染物模型分析提示各空气污染物对痤疮门诊人次仍有影响。结论兰州地区SO_(2)、NO_(2)与痤疮门诊人次呈正相关,O_(3)8h与痤疮门诊人次呈负相关,各性别、年龄人群痤疮门诊人次对SO_(2)、NO_(2)、O_(3)8h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空气污染 NO_(2) SO_(2) O_(3) 分布滞后非线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沙尘天气与痤疮门诊量的时间序列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倩倩 石春蕊 +5 位作者 何苑 白瑶 潘亚娟 骆志成 郗群 尹沫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063-5070,共8页
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收集了2013~2017年兰州市沙尘期与非沙尘期3家三甲医院痤疮门诊量资料、大气颗粒物及气象数据,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分布... 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收集了2013~2017年兰州市沙尘期与非沙尘期3家三甲医院痤疮门诊量资料、大气颗粒物及气象数据,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控制气象因素、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沙尘期与非沙尘期颗粒物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及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沙尘期时,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痤疮日均门诊量为26人次,范围3~54人次.非沙尘期时痤疮日均门诊量为37人次,范围1~89人次;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2.5、PMC、PM10均在滞后第6d(lag6)时效应量达到最大值,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痤疮门诊量的超额危险度(E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65(95%CI:0.260~1.877)、0.355(95%CI:0.018~0.693)、0.310(95%CI:0.054~0.567),PM2.5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性别及年龄分层发现,性别分层中PM2.5对女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痤疮门诊量增加1.077(95%CI:0.124~2.039);年龄分层中,0~18岁组受PMC、PM10影响显著,19~24岁组受PM2.5、PM10影响显著,各颗粒物对25~34岁组及≥35岁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在非沙尘期时,PM2.5、PMC、PM10不引起痤疮门诊量增加.双/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分别调整其他污染物后,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与单污染物模型类似,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兰州市沙尘天气下大气颗粒物(PM2.5、PMC、PM10)可使痤疮门诊量增加,对女性及青少年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大气颗粒物 痤疮 时间序列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对兰州市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何苑 石春蕊 +3 位作者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韩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估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门诊资料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采用基于泊松分布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季节性... 目的定量评估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门诊资料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采用基于泊松分布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基础上,研究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对就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结果在单污染物模型中,PM_(2.5)、PM_(10)均在滞后当日(lag0)时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最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NO_(2)也在lag0时影响最明显,并存在滞后效应,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超额危险度(ER)及95%可信区间(95%CI)为1.95%(95%CI=1.09%~2.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O_(2)在滞后第6天(lag6)时影响最明显,S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1.52%(95%CI=0.48%~2.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对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分析后显示,女性比男性对PM_(10)和SO_(2)敏感,PM_(10)和SO_(2)每上升10μg/m^(3),女性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02%和2.47%。而男性对PM_(2.5)及NO_(2)敏感,PM_(2.5)和NO_(2)每上升10μg/m^(3),男性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47%和1.78%;气态污染物(NO_(2)、SO_(2))影响≤2岁人群高于其余年龄人群,NO_(2)和SO_(2)每上升10μg/m^(3),≤2岁人群门诊人次分别增加2.35%和1.5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3~59岁人群对NO_(2)浓度的升高敏感,NO_(2)每上升10μg/m^(3),13~59岁人群门诊人次分别增加1.39%;NO_(2)在冷暖季节时期对门诊人次有影响,ER值分别为2.35%和1.8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颗粒物(PM_(2.5)、PM_(10))在冬季门诊人次影响明显,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M_(2.5)和NO_(2),PM_(10)和NO_(2)以及SO_(2)和NO_(2)对特应性皮炎总门诊人次的交互作用明显。在双污染物模型中,引入PM_(2.5)、PM_(10)和SO_(2),NO_(2)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影响较单污染物模型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兰州市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SO_(2))与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密切相关,并且NO_(2)和SO_(2)浓度升高更易增加特应性皮炎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空气污染物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室指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鉴别诊断列线图的构建及评估
7
作者 杨婧偊 陈留宝 +2 位作者 王康太 杨兴智 于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1,共8页
目的·基于实验室指标,建立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列线图并评估其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535例SLE患者(SLE组)以及同时... 目的·基于实验室指标,建立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列线图并评估其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535例SLE患者(SLE组)以及同时期的535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照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共116项)。将SLE组和对照组分别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SLE的主要危险因子,并建立早期SLE鉴别诊断列线图(简称“SLE列线图”)。使用Bootstrap法行内部重复抽样1000次对列线图进行校准,分别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SLE列线图的鉴别诊断的能力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采用R语言“DynNom”包将列线图转换为电子计算器,并通过3组患者数据对其与SLE列线图的一致性进行验证。结果·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共筛选出6个SLE的主要危险因子,即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anti-double-stranded DNA,anti-dsDNA)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史密斯抗体(anti-ribonucleoprotein antibody/anti-Simth antibody,anti-nRNP/Sm)、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al P protein,anti-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尿蛋白(urinary protein,PRO),并由该6个因子共同构建SLE列线图。该列线图的校准曲线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标准误分别为0.009和0.015,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和0.869。DCA的结果显示,当SLE列线图的风险阈概率在0.15~0.95时,该列线图取得的净获益较高。电子计算器的预测结果显示,1号SLE患者的ANA(滴度1∶100)为阳性,其患病率为0.166;2号患者的ANA(滴度1∶100)、ANuA(滴度1∶100)均为阳性,其患病率为0.676;3号患者的PRO、ANA(滴度1∶100)、ANuA(滴度1∶100)、anti-P抗体(滴度1∶100)均为阳性,其患病率为0.990,这与SLE列线图鉴别诊断的结果相一致。结论·基于ANA、anti-dsDNA抗体、anti-nRNP/Sm、anti-P抗体、ANuA、PRO建立的SLE列线图以及转换成的电子计算器可较好地鉴别SLE早期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 鉴别诊断 电子计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多Sink节点的放置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潘耘 李嫣 +1 位作者 李晋凯 陈志雄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92-95,共4页
在诸如森林火灾监测等对时间敏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应用系统中,所允许的最大消息传递延迟必须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使用多个sink节点不但能降低消息传递延迟,而且能有效降低通信中的能量消耗.首先为WSN中的多sink节点放置问题... 在诸如森林火灾监测等对时间敏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应用系统中,所允许的最大消息传递延迟必须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使用多个sink节点不但能降低消息传递延迟,而且能有效降低通信中的能量消耗.首先为WSN中的多sink节点放置问题建立了优化模型,进而设计一个两阶段的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第1阶段使用蚂蚁算法解决给定多sink节点部署方案下的普通节点与sink节点间的关联问题;第2阶段使用遗传算法解决部署方案的寻优.最后,通过与随机优化算法的仿真对比,表明本文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放置问题 蚂蚁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钙钛矿结构MgSiO_3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志雄 刘子江 +2 位作者 祁建宏 刘永刚 郭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7-322,共6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高温高压下钙钛矿结构MgSiO3的状态方程.研究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广泛温度和压强范围内钙钛矿结构MgSiO3的摩尔体积.温度300 K压强上升到120 GPa模拟的钙钛矿结构MgSiO3状态方程和有效的实验...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高温高压下钙钛矿结构MgSiO3的状态方程.研究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广泛温度和压强范围内钙钛矿结构MgSiO3的摩尔体积.温度300 K压强上升到120 GPa模拟的钙钛矿结构MgSiO3状态方程和有效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更高温度和更高压强下模拟的钙钛矿结构MgSiO3状态方程和他人的计算值吻合的很好.另外,还分别计算了温度300 K,900 K,1500 K和2500 K压强上升到120 GPa时MgSiO3的体积压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方程 分子动力学 高压 MgSi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涅尔数字全息的脉冲响应
10
作者 向根祥 陈志雄 +1 位作者 刘子江 南雅公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3-586,共4页
数字全息是用CCD记录全息图并用计算机数值重建全息像的一种全息新方法.在数字全息中,通过对不同记录参数下记录的全息图的数值处理,可以消除零级光和共轭光,从而将数字全息系统看作是一个线性系统.本文依据全息理论和付里叶频谱分析,... 数字全息是用CCD记录全息图并用计算机数值重建全息像的一种全息新方法.在数字全息中,通过对不同记录参数下记录的全息图的数值处理,可以消除零级光和共轭光,从而将数字全息系统看作是一个线性系统.本文依据全息理论和付里叶频谱分析,对菲涅尔数字全息系统的脉冲响应和分辨本领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矩形等间隔抽样的情形下,菲涅尔数字全息的脉冲响应是由CCD有限大小的孔径衍射斑调制的矩形函数;菲涅尔数字全息的分辨率由CCD的孔径尺寸决定;由于CCD像素具有一定的大小,使得点光源的像发生弥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 线性系统 脉冲响应 分辨本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层模型分子动力学在CaO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11
作者 陈志雄 刘子江 郭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6-670,共5页
利用壳层分子动力学方法结合有效的对势,研究了高压条件下CaO的熔化曲线。研究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精确地再现了广泛压强范围内CaO的状态方程。研究中考虑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熔化存在的过热现象,通过晶体的现代熔化理论,对CaO的分子... 利用壳层分子动力学方法结合有效的对势,研究了高压条件下CaO的熔化曲线。研究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精确地再现了广泛压强范围内CaO的状态方程。研究中考虑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熔化存在的过热现象,通过晶体的现代熔化理论,对CaO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熔化温度进行了修正,获得了高温高压下CaO正确的熔化温度。因此,常压下引入壳层模型的分子动力学为研究物质熔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到其它物质的高压熔化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化曲线 分子动力学 高压 C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iO3后钙钛矿热容和热膨胀的理论研究
12
作者 陈志雄 康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利用考虑了声子效应的准谐近似Debye模型结合从头算方法,研究了高温高压下MgSiO_3后钙钛矿的热力学性质.研究表明MgSiO_3后钙钛矿的状态方程与最新的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基于从头算和Debye模型,获得了压强上升至150 GPa,温度上升至2000 ... 利用考虑了声子效应的准谐近似Debye模型结合从头算方法,研究了高温高压下MgSiO_3后钙钛矿的热力学性质.研究表明MgSiO_3后钙钛矿的状态方程与最新的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基于从头算和Debye模型,获得了压强上升至150 GPa,温度上升至2000 K时MgSiO_3后钙钛矿包括Debye温度、热容和热膨胀的热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性质 高压 MgSiO3后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蚁群算法求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多sink节点关联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志雄 潘耘 +1 位作者 李嫣 李晋凯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49,共4页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 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中使用多个sink节点既能有效减少传感器节点与sink之间的距离,又能有效降低通信中的能量消耗。如何为传感器节点分配sink节点使得系统总能耗最低,称为多sink节点的关联问题。首先建立带...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 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中使用多个sink节点既能有效减少传感器节点与sink之间的距离,又能有效降低通信中的能量消耗。如何为传感器节点分配sink节点使得系统总能耗最低,称为多sink节点的关联问题。首先建立带约束的多sink节点关联问题的优化模型,进而用蚂蚁算法解决给定多sink节点部署方案下的普通节点与sink节点间的关联问题,最后给出相关算法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关联问题 蚂蚁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