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联合沙利度胺对VEGF、bFGF水平、T细胞水平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铮 铁镔 +2 位作者 李立 刘荣 方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联合应用沙利度胺对其VEGF、bFGF以及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研究组治疗7 d后口服沙利度胺治...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联合应用沙利度胺对其VEGF、bFGF以及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研究组治疗7 d后口服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VEGF水平为(240.3±6.8)pg/ml,bFGF为(71.1±8.9)mg/L,与对照组的(315.6±8.4)pg/ml和(92.3±10.4)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RBC-C3bRR、DTER水平高于对照组,RBC-ICR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为(71.8±6.9)%,CD4+为(40.7±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5.5)%和(33.2±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CD4+/CD8+分别为(1.79±0.54)和(1.24±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VEGF、b FGF水平和免疫功能,调节T细胞水平,可加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沙利度胺 T细胞水平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性别回顾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范伟 闫卓卓 +5 位作者 李奋强 苏东君 李更相 党磊 彭玉星 王文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64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发生肺大咯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局。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8年因大咯血在我院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按照性别差异分为2组,其中女性68例,男性195例;统计患者的原发病、发病年龄、住院时长、出血部位、使用的栓塞... 目的回顾性分析发生肺大咯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局。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8年因大咯血在我院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按照性别差异分为2组,其中女性68例,男性195例;统计患者的原发病、发病年龄、住院时长、出血部位、使用的栓塞剂、咯血复发率及死亡率,使用SPSS 27.0软件分析患者发病年龄和住院时长、性别和患者复发咯血及死亡的相关性,使用RStudio 4.2.2制作患者复发咯血及死亡诺莫图。结果原发病前3位的细菌感染、支气管扩张(支扩)和陈旧性肺结核中女性发病率为50%、22%、15%,男性为43%、21%、21%;发病年龄女性为(54.6±16.8)岁,男性为(60.1±14.0)岁;出血部位中仅左肺、仅右肺、双肺可见,女性占比6%、21%、73%,男性占比17%、21%、62%;栓塞剂350~560μm PVA颗粒和300~500μm微球中女性31%、24%,男性50%、17%;复发咯血患者中前3位原发病陈旧性肺结核、肺部感染和支扩中,女性占比33%、33%、33%,男性44%、34%、10%;引起患者死亡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肺部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女性和男性在原发病、出血部位、栓塞剂的适用、复发咯血和死亡预后当中存在性别差异,且年龄为患者复发咯血及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性别差异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动脉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肺癌咯血临床效果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奋强 苏东君 +3 位作者 李更相 彭玉星 党磊 王文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动脉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BAE+NBSAE)治疗原发性肺癌所致咯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影响BAE+NBSAE术后无咯血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BAE+NBSAE术治疗的38例...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动脉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BAE+NBSAE)治疗原发性肺癌所致咯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影响BAE+NBSAE术后无咯血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BAE+NBSAE术治疗的38例原发性肺癌伴咯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0例,小细胞肺癌8例;Ⅳ期肺癌28例。手术开始前21例为大咯血(>300 mL/24 h),10例为中度咯血(<300 mL/24 h),7例为血痰。结果 38例BAE+NBSAE术均获成功。31例(81.6%)取得临床成功。术后患者总平均生存时间为141(103.7~178.3) d,总中位生存期为92(86.0~98.0) d;临床成功、失败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2(52.7~131.3) d、21(13.3~28.7) d;临床成功、失败患者中位无咯血时间分别为87(76.4~97.6) d、10(7.4~12.6) d(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咯血(P=0.004)、癌性空洞(P=0.001)、肿瘤直径大(P=0.004)为BAE+NBSAE术后缩短无咯血时间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BAE+NBSAE术控制原发性肺癌所致咯血安全有效,但患者死亡率仍很高。大咯血、癌性空洞、肿瘤直径大是BAE+NBSAE术后缩短无咯血时间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肺癌 支气管动脉 非支气管性体动脉 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影像监视下鼻肠营养管置入的技术与技巧 被引量:11
4
作者 宋来昌 王文辉 +2 位作者 李奋强 苏东君 李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0-94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DSA影像监视下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技术。方法441例患者置入鼻肠营养管。鼻、咽部喷雾麻醉后,在DSA影像监视下,经导丝引导导管依次经鼻、咽、食管、胃、幽门、十二指肠各部使导管头端位于水平部,置换入加硬...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DSA影像监视下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技术。方法441例患者置入鼻肠营养管。鼻、咽部喷雾麻醉后,在DSA影像监视下,经导丝引导导管依次经鼻、咽、食管、胃、幽门、十二指肠各部使导管头端位于水平部,置换入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送入鼻肠营养管并将其头端送至屈氏韧带以下20~30cm。结果全部病例平均在5min内成功放置肠道营养管,营养管位置满意,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DSA影像监视能够快速、简便、安全的放置鼻肠营养管,成功率高,患者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营养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下肢动脉疾病与肾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雷 王文辉 +2 位作者 邹英华 李奋强 郭顺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症状性PAD患者资料,记录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常见高危因素;结合下肢动脉造影及肾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各变量与症状性PAD合并RAS的... 目的探讨症状性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症状性PAD患者资料,记录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常见高危因素;结合下肢动脉造影及肾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各变量与症状性PAD合并RAS的关系。结果症状性PAD合并RAS的患病率为20.00%(21/105)。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脂、钙离子、磷离子、钙磷比、尿酸、血肌酐、PAD临床分型、相似管径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与RAS无相关(P均>0.05);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RAS相关(P<0.05),是RAS患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症状性PAD患者,应在下肢动脉造影的同时行双侧肾动脉造影,以早期发现肾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梗阻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的近期疗效与生活质量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郭铮 铁镔 +2 位作者 李立 刘荣 方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多排螺旋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多排螺旋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应用多排螺旋CT引导下微波消融与化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有效率为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年后生存率为90.0%,疾病复发率为5.0%,与对照组的65.0%和22.5%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维度评分为(68.3±5.9)分,社会功能为(56.8±6.4)分,生理机能为(63.5±5.5)分,精神健康和躯体疾病评分为(79.8±6.4)分和(44.6±5.7)分,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发生率达到了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引导下微波消融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疾病复发,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CT引导 近期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联合脉冲射频疗法对脊神经结扎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刚 李长文 +1 位作者 王文辉 陈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70-1275,共6页
目的雷公藤甲素与脉冲射频均能有效地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NP)。文章建立脊神经结扎(SNL)大鼠NP模型,经雷公藤甲素联合脉冲射频疗法治疗后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旨在为NP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SNL大鼠NP模型,... 目的雷公藤甲素与脉冲射频均能有效地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NP)。文章建立脊神经结扎(SNL)大鼠NP模型,经雷公藤甲素联合脉冲射频疗法治疗后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旨在为NP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SNL大鼠NP模型,将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在造模前1 d、造模后1、3、5、7、14 d检测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并分别在造模后3、7、14 d收集脊髓背根神经节,用RT-PCR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3α和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iNOS和COX-2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检测GAP-43因子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和脉冲射频组MWT(7.38±0.08、9.31±0.23、8.46±0.30)均低于联合治疗组(11.6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14 d Wnt-3α、β-catenin、iNOS mRNA和COX-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和脉冲射频组(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14 d GAP-43的相对表达量(1.23±0.02)显著高于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和脉冲射频组(1.01±0.02、0.94±0.03、0.79±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联合脉冲射频治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雷公藤甲素、脉冲射频治疗法单独作用时的效果,可能联合使用对神经炎症具有更强的缓解作用,同时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脉冲射频 联合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
8
作者 王文辉 李奋强 +3 位作者 郭铮 苏东君 李博 宋来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双热"(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双热组(dual-thermo-therapy,DT)50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行"双热"治疗,将碘油加热至80℃,依次将1000mg的5-Fu(50mL)、400mg的卡铂(300mL...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双热"(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双热组(dual-thermo-therapy,DT)50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行"双热"治疗,将碘油加热至80℃,依次将1000mg的5-Fu(50mL)、400mg的卡铂(300mL)加热至50℃后经导管注入肝动脉,然后注入表阿霉素40mg(其高温下欠稳定,未加热)。TACE组50例肝癌患者在室温(23℃)下经导管灌注化疗,碘油及化疗药物(种类、剂量、灌注途径及方法均与DT组一致)均不加热。结果:DT组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6%、53.1%和46.1%,TACE组分别为54.4%、24.2%和16.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组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TACE组。治疗副反应中,局部烧灼感(患者数/持续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副反应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经肝动脉"双热"治疗肝癌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比室温下的TACE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高温 诱发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4
9
作者 林蕾 王文辉 +2 位作者 周怀琪 李奋强 王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BACE)联合氩氦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09年9月原发性NSCLC患者22例,均于BACE后3~7天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22例NSCLC患者中,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BACE)联合氩氦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09年9月原发性NSCLC患者22例,均于BACE后3~7天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22例NSCLC患者中,13例病灶完全坏死,9例部分坏死。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BACE联合氩氦刀治疗NSCLC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氩氦刀冷冻治疗 非小细胞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间静脉血栓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国华 刘声野 +2 位作者 李波霞 常耀文 王文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6-941,共6页
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是院内检查常见血栓形式,现较公认属于深静脉血栓范畴,但因范围和血栓负荷较小,其治疗方案与较大范围深静脉血栓有差异。本文通过对肌间静脉血栓的介绍,较详细总结了肌间静脉血栓目前国内外的抗血栓治疗等进展,认为针... 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是院内检查常见血栓形式,现较公认属于深静脉血栓范畴,但因范围和血栓负荷较小,其治疗方案与较大范围深静脉血栓有差异。本文通过对肌间静脉血栓的介绍,较详细总结了肌间静脉血栓目前国内外的抗血栓治疗等进展,认为针对血栓蔓延高危患者需抗凝治疗,低危患者可动态彩超监测,后续酌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提出了合并急性脑血管病、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时,抗血栓方案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静脉血栓 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 抗凝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