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饲喂方式对犊牦牛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肌肉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万浩 刘爱鑫 +10 位作者 刘威 王宏力 景建武 胡广卫 李鸿康 拜彬强 杨英魁 周建伟 张群英 刘书杰 郝力壮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23-3135,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犊牦牛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肌肉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月龄大通牦牛公犊20头,平均体重为(69.70±1.40)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2组均为全舍饲饲喂,对照组犊牛随母...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犊牦牛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肌肉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月龄大通牦牛公犊20头,平均体重为(69.70±1.40)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2组均为全舍饲饲喂,对照组犊牛随母牛哺乳,且不单独补饲;试验组犊牛完全断奶,并饲喂精补料和燕麦青干草。预试期15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骨重和眼肌面积显著增加(P<0.05),骨肉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肌肉蒸煮损失和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红度(a^(*))值显著增加(P<0.05)。3)2组肌肉中共检出4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试验组检出的烃类物质种类更多。2组肌肉中均有8种关键风味物质,其中对照组肌肉中月桂烯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为对照组贡献更多的香油味和香料味。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肌肉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增加(P<0.05),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降低(P<0.05);但2组间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差异(P>0.10)。综上所述,断奶并饲喂高精料饲粮的饲喂方式可改善犊牦牛肌肉的持水能力和肉色,降低肌肉脂质氧化,但对肌肉T-AOC没有影响,对风味的影响仅体现在个别关键风味物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喂方式 犊牦牛 肉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肌肉生化指标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查吾拉牦牛舍饲育肥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常规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2
作者 董又菡 李明睿 +5 位作者 张群英 王登云 郭娜 景小平 米见对 张强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7,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性别对查吾拉牦牛舍饲育肥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理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3周岁、健康、体重为(174.33±19.81)kg的公牦牛和(108.43±5.92)kg的母牦牛各6头,进行短期舍饲育肥试验。预试期10 d,正... 试验旨在探究性别对查吾拉牦牛舍饲育肥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理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3周岁、健康、体重为(174.33±19.81)kg的公牦牛和(108.43±5.92)kg的母牦牛各6头,进行短期舍饲育肥试验。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公牦牛平均日增重比母牦牛显著提高40.46%(P<0.05)。公牦牛饲粮干物质、有机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母牦牛(P<0.05);公牦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与乙酸浓度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母牦牛(P<0.05),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数和血小板大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试验期间,舍饲公牦牛的增重效益和利润收入高于母牦牛。研究表明,舍饲育肥条件下查吾拉公牦牛生长性能优于母牦牛,其养殖经济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查吾拉牦牛 舍饲育肥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野血牦牛屠宰性能及其肉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索朗多吉 张群英 +5 位作者 张强 平措占堆 巴多 巴桑旺堆 龙瑞军 洛桑顿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3-1612,共10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不同性别野血牦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营养成分和组成。【方法】随机选取了阿里改则县区域5~6岁、自然放牧、体况相近且良好的野血牦牛10头,公母各半,体重分别为(299.00±30.50)和(247.00...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不同性别野血牦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营养成分和组成。【方法】随机选取了阿里改则县区域5~6岁、自然放牧、体况相近且良好的野血牦牛10头,公母各半,体重分别为(299.00±30.50)和(247.00±10.20)kg。通过开展屠宰试验研究阿里改则县区域野血牦牛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其肌肉营养品质特性。【结果】阿里野血公牦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管围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其他体尺指标及屠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公牦牛胴体长、胴体宽、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围、大腿肉厚和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而母牦牛背膘厚度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公牦牛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母牦牛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蛋白质、胆固醇、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在性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比例均为理性型优质蛋白质来源。脂肪酸组成上,阿里野血母牦牛肉中十五烷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花生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总脂肪酸(TFA)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P<0.01),公牦牛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结论】性别对阿里野血牦牛屠宰性能及其肉品质具有一定影响,其中阿里野血公牦牛胴体性状更为突出;野血母牦牛背最长肌较高的肌内脂肪、优质的氨基酸组成和丰富的UFA含量使其肉质营养价值比公牦牛稍好。本研究结果为阿里野血牦牛新品种定向培育及家牦牛提纯复壮与种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阿里地区 野血牦牛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