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Pb复合处理下2种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菲佚 翟禄新 +2 位作者 陈荃 张明泉 曾福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95-601,共7页
以黄瓜、小麦为试验材料 ,以 Cd、Pb复合浓度进行处理 ,研究了在不同处理水平下Cd、Pb在 2种植物体内的分布 ,以及 2种植物的叶绿素、脯氨酸含量、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Cd、Pb主要累积于植物根部 ,不同复合浓度处理后 ,植物叶... 以黄瓜、小麦为试验材料 ,以 Cd、Pb复合浓度进行处理 ,研究了在不同处理水平下Cd、Pb在 2种植物体内的分布 ,以及 2种植物的叶绿素、脯氨酸含量、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Cd、Pb主要累积于植物根部 ,不同复合浓度处理后 ,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 ,脯氨酸含量增高 ,乙烯释放量增加 ,并存在峰点。不同的植物及不同的浓度组合有着不同的影响 ,环境中 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PB 复合处理 离子 植物体 生理指标 体内分布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螯合剂处理下杨树对土壤中Cd的吸收和富集效应 被引量:14
2
作者 雒焕章 南忠仁 +2 位作者 胡亚虎 金诚 王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1-465,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分别投加1,3,9mmol/kg的EDTA、EGTA和柠檬酸(CA),新疆杨对干旱区污染土壤中Cd的吸收和富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投加螯合剂的处理土壤中水提态Cd的含量是对照的4.27~249.12倍,但杨树地上部的生物量和对照相比并未显...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分别投加1,3,9mmol/kg的EDTA、EGTA和柠檬酸(CA),新疆杨对干旱区污染土壤中Cd的吸收和富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投加螯合剂的处理土壤中水提态Cd的含量是对照的4.27~249.12倍,但杨树地上部的生物量和对照相比并未显著降低.投加螯合剂的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树叶部Cd的含量和积累量,其值分别是对照的1.05~2.90和1.42~2.77倍.综合来看,螯合剂的投加有效活化了土壤中的Cd和促进了Cd从杨树根部向其地上部的转移,3种螯合剂的作用效果表现为EGTA>EDTA>CA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杨树 CD EGTA 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大气VOCs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珊 王跃思 +2 位作者 张俊刚 毛婷 王明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1-495,共5页
为了解我国东北内陆背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水平和变化形式,采用3步冷冻浓缩和GC/MS联用技术对长白山地区大气中VOCs进行了为期1年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年平均浓度为(181.7±69.6... 为了解我国东北内陆背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水平和变化形式,采用3步冷冻浓缩和GC/MS联用技术对长白山地区大气中VOCs进行了为期1年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年平均浓度为(181.7±69.6)×10-9C(碳单位体积比),其中烷、烯、芳香和卤代烃4类物质的百分含量依次为43%、22%、31%和4%.烷烃类物质中异戊烷、2-甲基戊烷、正戊烷和3-甲基戊烷等机动车尾气或汽油挥发特征性物质浓度最高;芳香烃类物质中苯/甲苯的特征比值略高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比值0.5;烯烃类物质以植物排放的蒎烯、异戊二烯为主.从高浓度VOCs种类分析,长白山地区大气VOCs受汽车污染和森林排放双重控制.TVOCs浓度年度峰值出现在春季,为(206.0±58.9)×10-9C;谷值出现在冬季,为(152.3±53.9)×10-9C.根据等效丙烯浓度的计算,烯烃对该地区O3生成贡献最大,而含量丰富的烷烃、芳香烃则在光化学反应中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季节变化 长白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谷几何结构对街谷内流场及污染物浓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4
作者 吕萍 袁九毅 张文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4-539,共6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微尺度街道峡谷范围内街谷几何结构及街道两侧建筑物高度对称性对街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街道峡谷高宽比>2.1时,街谷内的流场结构由一个完整的垂直涡旋变为上下两个反向运...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微尺度街道峡谷范围内街谷几何结构及街道两侧建筑物高度对称性对街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街道峡谷高宽比>2.1时,街谷内的流场结构由一个完整的垂直涡旋变为上下两个反向运动的强弱不同的垂直涡旋。各类型街谷内污染物扩散水平从强到弱依次为迎风面建筑物高度大于背风面建筑物高度的街道峡谷,迎风面建筑物高度小于背风面建筑物高度的街道峡谷;平行型街道峡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峡谷 数值模拟 流场 浓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湍流边界层内汽车尾气扩散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吕萍 袁九毅 张文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以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大气平流扩散方程、湍流动能及湍流动能耗散率方程组为基础, 采用伪不定常方法, 建立了一个数值模式, 利用该模式对城市湍流边界层内流场结构及汽车排放污染物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街谷内会形成一个涡... 以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大气平流扩散方程、湍流动能及湍流动能耗散率方程组为基础, 采用伪不定常方法, 建立了一个数值模式, 利用该模式对城市湍流边界层内流场结构及汽车排放污染物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街谷内会形成一个涡旋型流场, 汽车排放污染物浓度在地面及建筑物背风面产生堆积, 且其沿高度方向的梯度变化在背风面大, 迎风面小。随着街谷两侧建筑物屋顶风速的增大, 峡谷内形成的涡旋流场的强度增大, 污染物扩散速率增大; 当屋顶来流与街道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时, 涡旋中心位置由街道中心偏向于背风面及更高层且污染物扩散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数值模拟 汽车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城市低C/N废水的探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凡 张宝军 辛瑞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3,共5页
针对城市低C/N废水脱氮除磷效率低的现状,开发了基于不同曝气方式的好氧颗粒污泥(AGS)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对AGS去除污染的性能及污泥特征并探究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均匀曝气方式,逐步提高曝气强度利于AGS对污... 针对城市低C/N废水脱氮除磷效率低的现状,开发了基于不同曝气方式的好氧颗粒污泥(AGS)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对AGS去除污染的性能及污泥特征并探究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均匀曝气方式,逐步提高曝气强度利于AGS对污染物的去除,逐步提高曝气强度反应器中稳定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性磷酸盐(SOP)的去除效率分别高达91.7%~92.3%和90.5%,出水NH4+-N的质量浓度低至2.6~3.1 mg/L,上述去除效能显著高于均匀曝气及逐步降低曝气强度的反应器。机制分析表明逐渐提高曝气强度利于聚磷微生物对COD的吸收,SOP释放的浓度最高达40.3 mg/L,且出水NO3--N质量浓度低至6.3 mg/L,反硝化能力加强。此外,AGS污泥特征分析表明逐渐提高曝气提高污泥沉降性及污泥中生物量,且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升高至1.42,高于其他曝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曝气 生物脱氮 厌氧释磷 污泥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