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及其附近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顾磊 杨永春 +5 位作者 张后蕊 周敏军 郝红艳 纪羽 黄璞 兰飞帆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2008年5月~2012年5月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及附近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计发现鸟类117种,隶属于10目35科65属,其中夏候鸟40种,留鸟53种,旅鸟16种,冬候鸟8种;在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鸟种占52.1%,广布种占40.2%,东洋界鸟种占7.7%,其鸟类群落组... 2008年5月~2012年5月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及附近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计发现鸟类117种,隶属于10目35科65属,其中夏候鸟40种,留鸟53种,旅鸟16种,冬候鸟8种;在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鸟种占52.1%,广布种占40.2%,东洋界鸟种占7.7%,其鸟类群落组成兼有黄土高原鸟类与兴隆山山地鸟类的特点;在三种鸟类生境类型中,鸟类多样性和群落的均匀度最高的是校园人工园林,山区灌丛草地的鸟类多样性位居其次,且具有一些黄土高原特有留鸟,农田与居民点的鸟类多样性最低而优势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区系 多样性 黄土高原 岛屿生物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下医患矛盾特征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麒然 迟方旭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6,共4页
医保支付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我国医保支付方式也作出了调整,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逐步推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给医患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医患矛盾出... 医保支付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我国医保支付方式也作出了调整,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逐步推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给医患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医患矛盾出现了新特征。通过回顾医患矛盾的缘起和变迁,总结其与制度的关系,结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通过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探寻在DRG/DIP支付背景下医患矛盾的新特征及其成因,从完善支付政策设计、利益平衡、人文教育与舆论监管、诊疗同质化等角度出发,针对医患矛盾新特征提出治理方案,以期实现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医疗服务效率双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按病种分值付费 医疗保险 医患矛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新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续签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倩倩 郑亚君 +2 位作者 李红丽 徐善文 陈永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9-793,共5页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和被签约居民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一种契约式服务,家庭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为签约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保障居民健康状况,实现人人享...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和被签约居民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一种契约式服务,家庭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为签约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保障居民健康状况,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目的了解兰州新区已签约居民续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兰州新区3个乡镇54个行政村的650例签约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已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式服务需求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利用情况、需求情况及续签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22份,有效回收率为95.7%。签约居民有续签意愿者占82.0%(510/6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清楚建有健康档案、是否愿意在社区继续康复治疗、是否需要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对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有影响(P<0.05)。结论是否清楚建有健康档案影响居民的续签意愿,愿意在社区继续康复护理者续签意愿较高,需要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者续签意愿较高。建议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下沉,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完善差别化医保政策,畅通转诊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续签意愿 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 兰州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变革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渊 吴双全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8-43,共6页
“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给法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宏观法理问题的重新解答上,而且也会在微观的法律规范制定和运行过程中全面地展现,法律实务部门给予了快速回应。“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给法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宏观法理问题的重新解答上,而且也会在微观的法律规范制定和运行过程中全面地展现,法律实务部门给予了快速回应。“互联网+”时代给法律制度带来的挑战以及法律实务部门对挑战的回应需要法学教育也及时应对。法学教育需要以法学和智能科技融合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大数据、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在现有法学课程中开设数据法学类课程,设置人工智能法学、网络法学学科,以培养“互联网+”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挑战 法学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有效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从法学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江洪 范晓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本文从法学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学者们所共同关心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各国模式 ,分析了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所形成的理论基础 ,并运用资本、劳动、管理三种逻辑相协调的经济学理论和企业自体、相关利害... 本文从法学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学者们所共同关心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各国模式 ,分析了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所形成的理论基础 ,并运用资本、劳动、管理三种逻辑相协调的经济学理论和企业自体、相关利害团体参与的法学理论对中国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有效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法 法学 经济学 中国 内部监控机制 董事会 经理权 经营权 股东大会 经理层 股东权 监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循证学:法学与循证科学的交叉方法和领域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光华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7,49,共8页
循证方法作为一种具有突出实证与规范特质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激发了法学界深入探索的兴趣和深度应用的动力。文章对为什么是"法循证学"而非"循证法学"的学科命名,以及法循证学的内涵与外延、方法特征、方法论意义、... 循证方法作为一种具有突出实证与规范特质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激发了法学界深入探索的兴趣和深度应用的动力。文章对为什么是"法循证学"而非"循证法学"的学科命名,以及法循证学的内涵与外延、方法特征、方法论意义、研究前景等内容进行了论述。研究认为,将Evidence-based Law命名为"法循证学",是基于法学领域内新兴交叉学科概念界定的科学根据和事实依据的考量;法循证方法具有方法的科学性、目标的靶向性、知识的系统性等特征;法循证学方法不但呈现出让法治决策有据可依等一般意义,而且,对中国特色法治还具有独特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受循证方法在医学进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不断推进的影响,将循证方法引入法律问题的分析评价与法治决策过程,将是中国法循证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循证学 循证方法 循证社会科学 循证医学 法治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的地域性发展与地域性学术刊物的培育——以《甘肃社会科学》法学栏目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光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在庆贺《甘肃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之际,以认真反思和全面总结刊物在过去30年里已取得的成绩、所形成的经验和应该汲取的教训,并进一步提升地域性学术刊物的知识贡献能力为出发点,本文以《甘肃社会科学》法学栏目过去30年间所刊发的法... 在庆贺《甘肃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之际,以认真反思和全面总结刊物在过去30年里已取得的成绩、所形成的经验和应该汲取的教训,并进一步提升地域性学术刊物的知识贡献能力为出发点,本文以《甘肃社会科学》法学栏目过去30年间所刊发的法学专业学术论文为分析样本,通过选取"学术"、"刊物"、"地域性"、"知识贡献"四个关键词,从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了《甘肃社会科学》法学栏目30年生命历程所蕴含的学术发展轨迹与展现出的学术特征,特别是学术的地域性发展与地域性学术刊物培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甘肃社会科学》法学栏目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刊物 地域性 知识贡献 法学栏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质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贯彻与实施
8
作者 刘照蓉 范晓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39-42,共4页
素质教育对于整个教育来说 ,有其共性 ,但对于某一专业的教育来讲 ,又有其个性。本文从素质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性出发 ,分析了法律人才的素质结构。阐释了素质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渗透问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在法学素质教育中的... 素质教育对于整个教育来说 ,有其共性 ,但对于某一专业的教育来讲 ,又有其个性。本文从素质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性出发 ,分析了法律人才的素质结构。阐释了素质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渗透问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在法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针对法学教育对象有和内容的特点 ,从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 素质教育 法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关系微分化视角下网约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志强 廖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在算法技术与平台经济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出微分化的演化趋势,使得以网约工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人员陷入了“身份不明确”的主体性危机与“权益保障难”的双重困境,不仅对传统的劳动从属... 在算法技术与平台经济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出微分化的演化趋势,使得以网约工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人员陷入了“身份不明确”的主体性危机与“权益保障难”的双重困境,不仅对传统的劳动从属基础性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也日益凸显现行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基于网约工群体经济从属性、人格从属性与组织从属性微分化趋势之系统理论分析,科学审视与证成微分化视阈下具有劳动从属性的网约工“第三类劳动者”之身份,并将“内在经济与人格从属程度的差距均以外在劳动量的差别为表现形式”这一从属性微分化之核心作为识别与判定标准,对具有不同强度从属性的“第三类劳动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劳动法倾斜保护,希冀能平衡平台经济有序发展与网约工劳动权益合法保障之间的关系,为健全和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体系提供符合数字经济内在运行规律的科学立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网约工 劳动关系 微分化 第三类劳动者 劳动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与顺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雅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自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开展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就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存在较大争议,分歧主要集中在范围界定与诉权顺位两个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虽然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作了规定,但主体范围不明以及诉权顺位... 自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开展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就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存在较大争议,分歧主要集中在范围界定与诉权顺位两个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虽然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作了规定,但主体范围不明以及诉权顺位不清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正确实施该制度,应否定“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的起诉资格,扩张“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的范围,明确“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的条件,并以《民事诉讼法》第58条及不同类型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厘清不同起诉主体的诉权顺位。当受侵害对象为普通公民时,应尊重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权的补充性,将“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的起诉顺位置于检察机关之前;当受侵害对象为众多消费者时,应考虑到受侵害对象的特殊身份,依次由“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由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和检察机关行使起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民事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诉权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审理顺序的反思与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雅妮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顺序既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又关涉被告人刑民责任的协同确定,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探索过程中...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顺序既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又关涉被告人刑民责任的协同确定,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探索过程中做法不一,有“先刑后民”的,有“刑民并进”的,严重影响了司法的规范性。为保障实现修复生态环境、协同刑民责任等多元化诉讼目的,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应遵循刑事惩罚与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的基本理念,采用“刑—民—刑”为主、“先刑后民”为辅的审理模式,并通过强化判决说理性对“刑—民—刑”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防范。此外,还应正确看待和解与调解对审理顺序的影响,一旦发现对和解协议或调解协议的公告可能影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应及时调整审理顺序,先行作出刑事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审理顺序 “先刑后民” “刑—民—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算法歧视的法治应对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志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对老年人歧视的社会与制度偏见嵌套入“算法黑箱”中,不仅技术性固化了传统老年人歧视社会建构的场景观念,而且加剧了对老年人群体社会排斥的隐性歧视,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相背离。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对老年人歧视的社会与制度偏见嵌套入“算法黑箱”中,不仅技术性固化了传统老年人歧视社会建构的场景观念,而且加剧了对老年人群体社会排斥的隐性歧视,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相背离。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与区块链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发展基础上的算法,不仅将老年人技术性歧视为原子型与比特型两类群体,进而对比特型群体的老年人以微粒化与标签化的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隐性歧视,而且利用其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特点,将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的“年龄歧视”等立法不足或缺陷问题给与“合法化”承认并无限放大,实质损害老年人群体的应然权益。通过对老年人叠加算法后遭遇的三种主要歧视类型进行原因解读,明晰社会变迁与科技发展叠加背景下老年人同时遭遇“前喻文化”代际鸿沟与技术迭代数字鸿沟的双重冲击,而进入比特世界场景的老年人仍然面临嵌套偏见与复杂规则的算法塑造的老年人画像的直接排斥或不公平对待间接歧视的自动化决策歧视情形。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老年人的单一年龄维度界定标准与有关老年人退休、退职的规定,既无视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性,也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社会保障法的功能设计与本质要求。因此,应从法治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对破解老年人算法歧视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之间存在的现实矛盾与发展悖论问题予以合理化规制,即用分层理论完善老年人法律制度以纠正法律本质主义年龄歧视下的制度性缺陷,解构数字孪生法律制度嵌套规制老年人歧视的“算法黑箱”,赋予老年人算法自决权以积极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从而平衡科技发展与老年人群体权益保护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科技向善和算法造福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积极老龄化 数字鸿沟 算法歧视 法律失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统制下平台经济从业人员的主体性危机与法律地位认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志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73,124,共14页
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是一种兼容线下与线上数字孪生身份的复合主体存在,并非纯正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而是可叠加多种法律地位人员的统称。在平台系统超级算法的动态统制与驯化下,平台凭借其海量数据的优势地位,与平台经济从业人员之间呈... 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是一种兼容线下与线上数字孪生身份的复合主体存在,并非纯正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而是可叠加多种法律地位人员的统称。在平台系统超级算法的动态统制与驯化下,平台凭借其海量数据的优势地位,与平台经济从业人员之间呈现出了超越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新的用工关系形态,让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去中心化倾向日渐加剧,导致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权益受损时面临“无救济伤害”的客观风险。如何有效规制平台资本无序扩张与劳动力被动式自由权益损害加剧之间的矛盾发展态势?只有祛魅平台背后平台系统算法统制与驯化下的去中心化平台用工运行逻辑,“穿透”平台数字化网络单元形成的劳动控制网内“制度茧房”中的合同自由本质,强化对平台用工关系的过程监管、要素监管和技术监管,才能科学定位平台经济从业人员的法律地位,为有效规制资本的无序扩张、平衡平台与其从业人员之间的利益博弈、科学引导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创新性商业模式的健康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法律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从业人员 主体性危机 法律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理论的理论根源、演进脉络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迟方旭 王志豪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5,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法治建设实践,领导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创立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法治建设实践,领导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创立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发展阶段、十六大以后的完善阶段和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之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治对经济基础的保障功能和经济基础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法治的推动作用的理论论断,对新时代法治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理论 市场经济法治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检察听证制度的诉讼功能及其实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拜荣静 霍晋涛 姚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6,共11页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是检察机关开展案件检察听证的工作遵循,对于改变已有检察权运行模式,实现检察权运行适度司法化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但是,推进检察听证法治化仍需进一步加强检察听证立法,界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是检察机关开展案件检察听证的工作遵循,对于改变已有检察权运行模式,实现检察权运行适度司法化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但是,推进检察听证法治化仍需进一步加强检察听证立法,界定检察听证普通程序模式和简易程序模式的适用案件范围及程序区别,充分体现检察听证的诉讼价值蕴涵。检察听证制度虽然已经通过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被确立,但是检察听证的法治化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规定》基础上继续交流经验、创新工作模式、完善立法,充分体现检察听证制度本身的诉讼价值内容。应当借鉴检察听证制度的成功经验,逐步建立侦查阶段和审判阶段听证制度,使司法听证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听证 检察权 普通程序模式 简易程序模式 诉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意见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角色、挑战与前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拜荣静 罗桂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4,共11页
检察意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职权的重要手段。检察意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法律约束力,对实现法律监督和有效衔接执法活动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有效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司法... 检察意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职权的重要手段。检察意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法律约束力,对实现法律监督和有效衔接执法活动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有效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但在理论和实践中,检察意见面临法律地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其监督效能无法切实显化。以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为基础,在理论上明晰检察意见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角色,在制度中厘清检察意见在我国法律体系中面临的挑战,在策略上探索检察意见的前景,有助于促进检察意见的落实。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检察意见的法律地位,使其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更加准确的角色和定位;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其使用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提升检察意见的法律监督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意见 刑事诉讼规则 法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程序法理探析
17
作者 拜荣静 罗桂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7,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人民性的法治基本属性,以良法善治为重要价值追求,在关涉程序的立法、法律实施、法律监督等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的程序法理概念、范畴等重要论述,指导我国程序法治建设在权力规范运行、尊重和保障人权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人民性的法治基本属性,以良法善治为重要价值追求,在关涉程序的立法、法律实施、法律监督等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的程序法理概念、范畴等重要论述,指导我国程序法治建设在权力规范运行、尊重和保障人权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法理角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程序法理有关词或语汇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概括提炼其在新时代法治实践中的中国式表达,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和类型化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程序法理 内涵 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强国视域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司文选 侯琬靖 姚兰兰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4,共8页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当前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调动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至关重要。从社会力量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功能定位考量,社会力量...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当前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调动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至关重要。从社会力量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功能定位考量,社会力量在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现行的政策环境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针对社会力量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社会力量需要进一步发展,发挥多主体协同、资源配置与动力激发的重要作用,内外同步发力、稳步提升质效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战略 社会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背景下劳动关系认定路径探究——以劳动控制为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泽儒 李二翔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2,共10页
平台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平台与网约劳动者之间法律关系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二者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依然存在争议,其内在原因在于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模式的滞后性。在理论基础上,来源于他国的“准从属性劳动”“独立劳动者”和“... 平台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平台与网约劳动者之间法律关系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二者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依然存在争议,其内在原因在于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模式的滞后性。在理论基础上,来源于他国的“准从属性劳动”“独立劳动者”和“类员工”等解释路径依旧力有不逮。从劳动控制的视角出发,平台对网约劳动者的控制要素包括技术控制、法律控制和思想控制三者。在此基础上,平台主导的监控体系和私权力体系以及网约劳动者自发形成的主体性策略应成为认定平台经济劳动关系的事实构成。在判定平台经济劳动关系的具体路径上,一方面,应准确判定平台经济劳动关系的事实构成,并同“民事劳务”“合作用工”以及“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等情况相区别;另一方面,应回归从属性,修正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模式,在回归从属性的基础上,应区分从属性的具体类型,并明确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和组织从属性三者在劳动关系中的权重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劳动关系 劳动控制 从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处理目的改变之法律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烁 王玉宝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31,共16页
目的限制原则要求信息处理者对数据进一步处理不得与初始目的不兼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该原则发起了挑战。大数据分析使用不同的算法分析数据,人工智能通过对所持有的数据进行训练,要求重新使用数据创造新的价值。改变数据处理目... 目的限制原则要求信息处理者对数据进一步处理不得与初始目的不兼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该原则发起了挑战。大数据分析使用不同的算法分析数据,人工智能通过对所持有的数据进行训练,要求重新使用数据创造新的价值。改变数据处理目的,须在信息主体的基本权利保护、风险控制与促进创新之间构建一个新的平衡。为了给数据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场景一致性构建兼容使用理论;为科学研究、统计目的使用数据推定具有兼容性,从而释放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并提高法律的可预测性。更进一步,通过代码塑造数据处理目的改变再次利用数据的行为规范。数据的设计和默认保护理念认为代码架构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场景,将目的限制原则内置到信息系统当中,通过组织和技术保障措施确保数据重新使用具有兼容性与合法性,并保障数据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限制原则 兼容性 目的改变 数据设计和默认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