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大学电镜中心-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管理及效益最大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宏 周保范 +11 位作者 蒙萱 李华 雷东升 孟莉 邓霞 张军伟 高亚虎 彭亮 朱柳 关超帅 胡阳 彭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2-730,共9页
电镜中心是为多种用户提供多种电子显微学分析测试服务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作为投资巨大的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科研效益最大化,成为国际一流科研平台高地、人才高地和成果高地是中心管理目标。电镜中心的管理和制度执行... 电镜中心是为多种用户提供多种电子显微学分析测试服务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作为投资巨大的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科研效益最大化,成为国际一流科研平台高地、人才高地和成果高地是中心管理目标。电镜中心的管理和制度执行是在立足自身定位和实际情况下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共同实践、总结提高的过程。以人为本、正其制度是平台发展进步和永葆活力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本文以兰州大学近10年电镜管理“开放-共享-合作-创新”实践探索为案例,探讨如何实现昂贵电镜资源的全面开放、充分共享,促进多学科交叉融通;充分发挥电镜中心内部管理制度的激励作用,发挥员工和用户潜力和创造力,引导电子显微学原始创新,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提升创新实力来全面提升电镜中心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中心 共享平台 管理制度 兰州大学 效益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学的中子发生器研制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泽恩 王俊润 +4 位作者 张宇 韦峥 卢小龙 徐大鹏 黑大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40-1852,共13页
1988年兰州大学成功研制了3×10^(12)s^(-1)的ZF-300强流中子发生器,主要用于核数据测量、材料辐照损伤等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活化法中子核数据测量、裂变物理等研究,兰州大学启动了基于倍压加速器的ZF-400强流中子发生器研制工程,... 1988年兰州大学成功研制了3×10^(12)s^(-1)的ZF-300强流中子发生器,主要用于核数据测量、材料辐照损伤等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活化法中子核数据测量、裂变物理等研究,兰州大学启动了基于倍压加速器的ZF-400强流中子发生器研制工程,该中子发生器的设计指标为D束流能量400 keV、D束流强度大于30 mA、D-D中子产额大于5×10^(10)s^(-1),D-T中子产额大于5×10^(12)s^(-1)。在裂变物理研究方面,已成功发展了描述裂变核断点裂变势的势驱动模型(potential-driving model),并开展了中子诱发典型锕系核素裂变发射中子前裂变产物的质量分布计算研究;将potential-driving model植入Geant4程序,发展了用于裂变发射中子后裂变产物质量分布、动能分布、裂变中子能谱等模拟的蒙特卡罗方法,并开展了可靠性评估研究;研制了一套用于裂变产物实验测量的双屏栅电离室(TFGIC),并完成了初步实验测试。在中子应用技术方面,为满足小型化中子应用技术系统的研发需求,兰州大学成功研制了长度984 mm、直径234 mm的紧凑型中子发生器,通过在引出加速电极和靶之间加电阻的方式产生偏置电场,实现对靶上二次电子的抑制。在自注入靶条件和150 keV氘束流能量下,D-D中子产额可大于5×10^(8)s^(-1),该中子发生器已具备产生D-T中子产额大于10^(10)s^(-1)量级的潜力。完成了基于紧凑型D-T中子发生器的快中子准直屏蔽体的设计,并研发了基于微通道板的快中子成像探测器,初步D-T快中成像测试显示,图像空间分辨率约为500μm。开展了基于紧凑型D-D中子发生器的核燃料棒^(235)U富集度及均匀性检测系统研发,仿真研究表明,在D-D中子产额5×10^(8)s^(-1)条件下,对核燃料棒中10%范围内的^(235)U富集度相对变化的检测置信度可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发生器 中子核数据 裂变物理 快中子照相 235 U富集度检测 燃料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学考试计算机类应用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兰州大学为例
3
作者 刘映琦 尤传华 +1 位作者 邸聚卿 单纲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年第12期81-82,共2页
文章通过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类应用型专业的办学实践,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思路确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实践环节开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确立了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总结出提高应用型专业人... 文章通过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类应用型专业的办学实践,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思路确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实践环节开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确立了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总结出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学考试 应用型专业 教学质量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同位素热光伏转换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文立 邵剑雄 +3 位作者 田岱 杨爱香 汤亮亮 邱家稳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07,共7页
针对我国月球探测等深空任务在极端环境下对高效率、长寿命核电源发电技术的需求,基于热光伏转换技术效率高、静态工作稳定性好等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与通用标准热源GPHS相匹配的空间同位素热光伏式发电系统技术研究工作。结合未来可能... 针对我国月球探测等深空任务在极端环境下对高效率、长寿命核电源发电技术的需求,基于热光伏转换技术效率高、静态工作稳定性好等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与通用标准热源GPHS相匹配的空间同位素热光伏式发电系统技术研究工作。结合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调研了国际国内同位素热光伏发电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阐述了国内空间同位素热光伏转换发电技术研究的技术水平,力争为我国月球科研站等任务核电源新型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同位素电源 热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姚凯强 苏宝鹏 +4 位作者 李卓岱 刘国睿 李江坤 刘军涛 刘志毅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5-731,共17页
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核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利用天然的缪子射线对物体实现无损、高精度的三维成像。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已开展了一些缪子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包括系统研发、场景应用和少量的成像算法研究... 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核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利用天然的缪子射线对物体实现无损、高精度的三维成像。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已开展了一些缪子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包括系统研发、场景应用和少量的成像算法研究。针对两种不同原理的缪子成像在国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介绍,展现该技术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巨大价值和潜力。我国幅员辽阔、工业体系完善,缪子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推进,该技术在未来将取得持续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在文物保护与挖掘、矿藏勘探、基础设施结构监测、泥石流自然灾害预警等产业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射线 缪子成像 散射成像 透射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GNAA技术的掩埋爆炸物检测装置设计及分析研究
6
作者 李佳桐 罗恩康 +6 位作者 汤亚军 李珍 贾文宝 陈炼 蔡平坤 孙爱赟 黑大千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8-1607,共10页
针对土壤中掩埋地雷的位置探测,开发了一种基于瞬发伽马射线中子活化分析技术(PGNAA)的多探测器地雷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以D-T中子发生器以及BGO探测器作为核心部件进行装置设计,分别对探测器与中子发生器的相对... 针对土壤中掩埋地雷的位置探测,开发了一种基于瞬发伽马射线中子活化分析技术(PGNAA)的多探测器地雷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以D-T中子发生器以及BGO探测器作为核心部件进行装置设计,分别对探测器与中子发生器的相对位置、中子屏蔽层进行优化,并对仪器周围剂量进行模拟分析。在源与探测器的距离为21 cm,中子屏蔽层选择16 cm厚的含硼聚乙烯,D-T中子发生器中子产额为1×10^(8) n/s条件下,装置周围设置2 m安全范围即可满足辐射剂量安全要求。基于优化模型进行装置平台搭建,蒙特卡洛MCNP模拟计算及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计算的地雷位置坐标与预设位置坐标之间的相对偏差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说明采用多探测器地雷检测装置以及多探测器检测方法进行地雷位置检测具有可行性。同时,针对复杂的土壤环境,基于蒙特卡洛MCNP模拟计算考察了土壤含水率、土壤本底元素、地雷质量等环境因素对于装置检测地雷位置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对地雷检测系统检测精度的影响较小,但会对装置的可探测范围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土壤含水率由0%增加至35%时,“有效中子”通量降低13.8%左右,最终导致装置可探测范围降低至45 cm区间内。当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5%时,土壤中本底元素对地雷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及装置的可检测范围影响较小。装置的最小可检出样品质量约为1100.8 g,随着样品质量的增大,其可检测范围随之增大,对于质量为3317.5 g的地雷样品,装置的可检测范围达73 cm。最后,基于上述多探测器地雷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对单探测器地雷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显示利用单探测器响应可实现地雷位置的有效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物检测 瞬发伽马射线中子活化分析(PGNAA)技术 多探测器检测装置设计 蒙特卡洛MCNP模拟 单探测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放射化学——国家核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卫士
7
作者 刘春立 朱奕 +3 位作者 陈宗元 郭治军 吴王锁 都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3,共10页
环境放射化学是放射化学与环境化学交叉融合而诞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从关注环境放射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人们对环境放射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上主要核大国因研制核武器的需要而开展了大量的核活动,包括... 环境放射化学是放射化学与环境化学交叉融合而诞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从关注环境放射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人们对环境放射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上主要核大国因研制核武器的需要而开展了大量的核活动,包括大量的地下和大气核试验,这些核活动向环境中释放了数量可观的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后,与环境介质发生相互作用,最终通过呼吸系统以及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构成对人群健康的直接或潜在风险。本文简要介绍并讨论了环境放射化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环境放射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当前环境放射化学的研究热点和中国环境放射化学的现状、中国的环境放射化学在核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国际环境放射化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以及中国环境放射化学面临的问题和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放射化学 核能安全可持续发展 卫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海藻酸钙负载磷钨酸铵复合吸附剂制备及其吸附Cs^(+)的研究
8
作者 刁新雅 范烨 +4 位作者 郝乐存 赵昕 靳强 陈宗元 郭治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326,共9页
高放废液中放射性铯的分离提取对于高放废液的安全处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利用粉末状无机离子交换剂去除高放废液中Cs^(+)所面临的机械强度差、易造成工业柱堵塞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磷钨酸铵细晶封装到二氧化硅-海藻酸钙杂... 高放废液中放射性铯的分离提取对于高放废液的安全处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利用粉末状无机离子交换剂去除高放废液中Cs^(+)所面临的机械强度差、易造成工业柱堵塞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磷钨酸铵细晶封装到二氧化硅-海藻酸钙杂化材料中,制备了一种毫米级新型磷钨酸铵复合吸附剂。通过SEM、FT-IR、XRD、XRF、N_(2)-吸附/解吸等温线、颗粒强度测定仪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吸附剂的结构特性,并结合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柱吸附实验考察了所制备吸附剂在强酸性溶液中对Cs^(+)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支撑材料中二氧化硅的加入可有效改善海藻酸盐基质的机械性能。Cs^(+)在磷钨酸铵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可在12 h内达到平衡。在3.0 mol/L的HNO_(3)溶液中,该吸附剂对Cs^(+)的静态和动态交换容量分别达22.9 mg/g和17.3 mg/g。磷钨酸铵复合吸附剂对Cs^(+)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模拟高放废液中Cs^(+)与其他金属离子的分离因子均大于42。以上结果表明本文所制备的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 磷钨酸铵 二氧化硅-海藻酸钙杂化基质 高放废液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脉冲超导螺线管的多场行为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
9
作者 刘美楼 吴北民 +7 位作者 马力祯 尹永智 任文辉 杨通军 董学城 欧贤金 姚庆高 乔威宇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共8页
北京大学拍瓦激光质子加速器针对肿瘤治疗需求,开发激光质子放疗系统,实现质子放射肿瘤治疗。其水平束流线和垂直束流线的公共收集段主要由三台超导螺线管(S_(1)~S_(3))组成。在降温过程和励磁过程中螺线管内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此外超导... 北京大学拍瓦激光质子加速器针对肿瘤治疗需求,开发激光质子放疗系统,实现质子放射肿瘤治疗。其水平束流线和垂直束流线的公共收集段主要由三台超导螺线管(S_(1)~S_(3))组成。在降温过程和励磁过程中螺线管内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此外超导螺线管采用快脉冲的方式运行,励磁过程中的交流损耗会对螺线管励磁速度和稳定运行有重要影响。以结构最复杂、中心场强为7.8 T、直径120 mm的螺线管S_(1)为研究对象,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超导螺线管进行了多场条件下的应力分析,同时对其由于快速变化的电流所产生的交流损耗进行了模拟计算。随后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应变随温度变化,给出了电流、磁场、应变三者对应关系的变化曲线。在实验过程中,磁场和应变的测量值与电流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应变值小于线圈所受应力的最大限值,验证了超导螺线管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螺线管 降温与励磁 应力与应变 快脉冲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4-叔丁基)苯并冠-6对铯的萃取研究
10
作者 崔腾飞 徐臻 +6 位作者 王浩龙 常青 唐超 靳强 陈宗元 杨素亮 郭治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0,共9页
先进的后处理流程不仅要求回收乏燃料中全部的铀和钚,而且要求分离和回收关键裂变产物,如^(137)Cs和^(90)Sr。本工作合成并表征了1,3-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4-叔丁基)苯并冠-6(L1)新配体;通过液-液萃取实验、负载有机相的质谱... 先进的后处理流程不仅要求回收乏燃料中全部的铀和钚,而且要求分离和回收关键裂变产物,如^(137)Cs和^(90)Sr。本工作合成并表征了1,3-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4-叔丁基)苯并冠-6(L1)新配体;通过液-液萃取实验、负载有机相的质谱分析、UV光谱滴定实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L1对Cs^(+)的萃取机理、萃取选择性和配位作用。结果表明,以正辛醇作为有机相稀释剂,L1对Cs^(+)的萃取在5 min内可达平衡,萃合物中L1与Cs^(+)的配位比为1∶1,25℃下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lg K_(ex)=3.31±0.07,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焓变为-54.0 kJ/mol。从模拟高放废液中萃取Cs^(+)的结果证实了L1对Cs^(+)有良好的选择性。此外,L1对Cs^(+)的萃取分配比和分离因子(SF_(Cs/M))均优于1,3-二(正辛氧基)杯[4]芳烃-冠-6(L2)的,表明L1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冠化合物 铯分离 高放废液 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氨基双功能化磁性介孔微球的构筑及其对含铀废水的高效净化
11
作者 赵敏 徐杨 +5 位作者 肖伟祥 张鹏 徐真 崔振鹏 潘多强 吴王锁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90-2301,共12页
功能磁性纳米材料凭借其活性位点多、快速磁分离的特性,在含铀水体处理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纳米吸附材料存在表面积利用率不足这一关键问题,本研究以超顺磁性Fe_(3)O_(4)为磁核,采用水热合成结合软模板技术,在其表面构建... 功能磁性纳米材料凭借其活性位点多、快速磁分离的特性,在含铀水体处理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纳米吸附材料存在表面积利用率不足这一关键问题,本研究以超顺磁性Fe_(3)O_(4)为磁核,采用水热合成结合软模板技术,在其表面构建了空腔结构和介孔SiO_(2)壳层,引入具有特异性配位能力的双功能基团(P=O和—NH—)进行内外表面功能化修饰,构筑了具有核-空腔-壳三重结构的新型双功能化磁性介孔微球(Fe_(3)O_(4)@v-mSiO_(2)-P/N).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Fe_(3)O_(4)@v-mSiO_(2)的比表面积(318 m^(2)·g^(−1)),较传统Fe_(3)O_(4)@SiO_(2)(10.57 m^(2)·g^(−1))提升了近30倍,同时为功能基团的高密度接枝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位点.Fe_(3)O_(4)@v-mSiO_(2)-P/N对U(Ⅵ)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462.6 mg·g^(−1),且吸附过程在5 min内快速达到平衡.表面修饰的P=O和—NH—基团通过协同配位机制显著增强了材料对U(Ⅵ)的选择性识别能力.此外,Fe_(3)O_(4)@v-mSiO_(2)-P/N在较宽pH范围(pH 0.5—7.0)内表现出优异的耐酸性.在多种竞争离子共存条件下,该材料在pH为4.0和0.5时对U(Ⅵ)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60.4 mg·g^(−1)和51.5 mg·g^(−1).经过11次连续循环使用后,其吸附效率仍保持在初始值的85%以上,充分证明了该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再生性能和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双功能化 含铀废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202树脂对Mo(Ⅵ)/Tc(Ⅶ)的分离行为
12
作者 李斌亮 刘圆坤 +3 位作者 仝娟 张耀文 史克亮 杨军强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99)Tc^(m)(T_(1/2)=6.01 h)是99Mo的衰变子体,是目前核医学临床诊断应用最为广泛的放射性核素之一,然而用现有生产方式获得的^(99)Tc^(m)均需化学纯化分离步骤,操作复杂。因此,研究新型树脂材料对Mo(Ⅵ)/Tc(Ⅶ)的分离行为具有较大的... ^(99)Tc^(m)(T_(1/2)=6.01 h)是99Mo的衰变子体,是目前核医学临床诊断应用最为广泛的放射性核素之一,然而用现有生产方式获得的^(99)Tc^(m)均需化学纯化分离步骤,操作复杂。因此,研究新型树脂材料对Mo(Ⅵ)/Tc(Ⅶ)的分离行为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工作从批式吸附实验、动态柱实验以及吸附机理三方面系统地探究了TK202树脂对Mo(Ⅵ)/Tc(Ⅶ)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TK202树脂在7 mol/L NaOH条件下对Re(Ⅶ)/Tc(Ⅶ)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分配系数K_(d)为118 mL/g;4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此外,TK202树脂还表现出良好的辐照稳定性,且能在多种阴离子共存时选择性吸附Re(Ⅶ)。柱实验结果表明:TK202树脂对于Re(Ⅶ)的动态吸附容量为7.89 mg/g,Re(Ⅶ)的回收率接近100%。吸附机理经探究为双水相萃取。本工作对TK202树脂在Mo(Ⅵ)/Tc(Ⅶ)分离实际应用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和使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K202树脂 吸附 柱分离 Mo(Ⅵ)/Tc(Ⅶ)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1-x)Zn_(x)Al_(2)O_(4)(x=0~1)尖晶石的离子束辐照效应研究
13
作者 陈双强 李玉红 +4 位作者 韦应靖 唐智辉 李胤 段嘉宇 方登富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251,共10页
探究尖晶石在辐照环境下的结构演变及损伤机理,对于材料的筛选、评估及改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在室温下,用500 keV的He^(2+)离子束对Mg_(1-x)Zn_(x)Al_(2)O_(4)尖晶石进行辐照试验,结合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和拉曼(... 探究尖晶石在辐照环境下的结构演变及损伤机理,对于材料的筛选、评估及改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在室温下,用500 keV的He^(2+)离子束对Mg_(1-x)Zn_(x)Al_(2)O_(4)尖晶石进行辐照试验,结合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和拉曼(Raman)光谱技术研究发现,He^(2+)辐照会诱导Mg_(1-x)Zn_(x)Al_(2)O_(4)从有序尖晶石向无序尖晶石的结构相变(O-D相变),同时还会造成其体积发生肿胀。在1×10^(17)cm^(-2)的He^(2+)束注量下,MgAl_(2)O_(4)、Mg_(0.4)Zn_(0.6)Al_(2)O_(4)和ZnAl_(2)O_(4)的晶胞体积肿胀率分别为0.43%、0.12%和0.67%。试验结果表明:He^(2+)束注量低于1×10^(17)cm^(-2)时,Mg_(0.4)Zn_(0.6)Al_(2)O_(4)拥有更好的抗辐照肿胀能力,MgAl_(2)O_(4)次之,ZnAl_(2)O_(4)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离子束辐照 O-D相变 体积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发伽马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的金属样品检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璨 黑大千 +3 位作者 贾文宝 单卿 凌永生 赵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8-1933,共6页
在合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的含量改变对产品的性能以及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在线检测技术能够对产品中不同元素含量进行实时分析,从而指导其工业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受限于分析深度,无法对样... 在合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的含量改变对产品的性能以及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在线检测技术能够对产品中不同元素含量进行实时分析,从而指导其工业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受限于分析深度,无法对样品内部成分进行分析,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瞬发伽马中子活化分析(PGNAA)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多元素同时分析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大块样品进行快速分析。针对PGNAA技术在大体积金属样品检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测量快中子与样品发生非弹性散射反应激发的伽马射线对样品成分进行分析。搭建了一套测量系统,包括D-T中子发生器,中子反射体,中子准直体,高纯锗(HPGe)探测器及探测器屏蔽防护。首先,对Fe,Ti,Cr,Ni和Cu等5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不同质量下的样品进行测量,通过伽马能谱处理软件GAMMAFIT对HPGe探测器测量到的特征伽马峰进行拟合,获得全能峰的净面积。分析全能峰净面积与样品质量之间的响应,对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变化造成的非线性响应进行修正,得到不同元素的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各元素修正后的校准曲线均具有良好的线型关系。对不同元素的质量检测限进行分析,不同金属元素的质量检测限分别为Fe(44 g),Ti(25 g),Cr(33 g),Ni(108 g)和Cu(72 g)。利用测量系统对不锈钢合金样品中的Fe和Cr元素含量测量开展了研究,通过测量标准样品建立了Fe和Cr元素的定标曲线,并对未知样品进行了测量分析。同时与X射线荧光光谱(XRF)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Fe元素和Cr元素测量值偏差分别为4.08%和2.97%。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GNAA技术可以对多种金属元素和合金样品进行测量分析,为后续其他金属样品的检测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发伽马中子活化分析 大块金属样品 元素分析 中子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放射分析化学的现状和展望
15
作者 侯小琳 史克亮 党海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7-418,共22页
放射分析化学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其以放射性核素及其形态和种态为研究对象,是聚焦核素分离材料、核素分离与测量技术、设备和方法研究的一门学科。几十年来,该学科在我国核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国家核安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 放射分析化学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其以放射性核素及其形态和种态为研究对象,是聚焦核素分离材料、核素分离与测量技术、设备和方法研究的一门学科。几十年来,该学科在我国核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国家核安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放射分析化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特效分离材料国产化、痕量放射性核素的高灵敏分析、海洋环境放射性分析、核燃料循环过程工艺分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专业技术队伍与科研平台的建设明显加强,有力支撑了我国国防建设、核环境安全保障、核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核燃料后处理的技术跃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应用发展的战略需求相比,在低水平难分析核素的高灵敏准确分析、复杂体系中核素形态的准确识别与分析、放射分析自动化、核素测量设备的自主研发等方面仍面临很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效分离材料与分析设备国产化创新、核素及其形态的原位自动化分析、放射性医药质控分析、大范围环境放射性在线监测和后处理等高辐射条件下自动化智能化分析测量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研究,提高放射化学分析方法技术与分析仪器设备的自主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需要关注放射分析化学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强化放射分析标准化技术和方法、核设施退役多维度表征技术研发,拓展其在多领域应用,推动高水平放射分析化学平台和团队建设,全面提升我国放射分析化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分析 核素形态分析 核环境安全 放射性核素 萃取色谱树脂 核素测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给能γ探测器灵敏度一致性仿真分析与预测
16
作者 张元吉 郭志琦 +4 位作者 周殿伟 李展 肖韧 张春晖 邵剑雄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0-687,共8页
用于堆芯γ探测的自给能γ探测器(SPGD),要求其对相同辐射场的电流灵敏度具有高度一致性。为准确、快速确定SPGD设计参数的公差,本工作首先充分考虑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空间电荷效应,以及电子的产生和输运等多个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 用于堆芯γ探测的自给能γ探测器(SPGD),要求其对相同辐射场的电流灵敏度具有高度一致性。为准确、快速确定SPGD设计参数的公差,本工作首先充分考虑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空间电荷效应,以及电子的产生和输运等多个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高精度的SPGD电流仿真计算模型。然后研究SPGD灵敏度随发射体半径、绝缘体厚度和收集体厚度这三个设计参数在小范围内改变时引起的灵敏度偏差,从而为SPGD结构设计参数设置公差提供依据。最后,为减少多次仿真计算的工作量,利用MATLAB建立SPGD电流灵敏度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本仿真计算结果与报道的实验偏差<2%,仿真计算模型精度高。建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结果决定系数达0.987,预测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给能γ探测器 公差 灵敏度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可旋转在线解耦系统的腔式功率合成器设计
17
作者 江国栋 施龙波 +5 位作者 孙列鹏 金珂安 吴峥嵘 潘超 黄贵荣 何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89,共8页
为方便粒子加速器用固态功率源设备在线更换维护,需要功率合成器具备在线可解耦的功能。腔式合成器由于其较高的功率容量成为功率合成的优选方案,但目前并未实现输入耦合度在线可调。为此,设计了一种带有可旋转解耦系统的650 MHz八合一... 为方便粒子加速器用固态功率源设备在线更换维护,需要功率合成器具备在线可解耦的功能。腔式合成器由于其较高的功率容量成为功率合成的优选方案,但目前并未实现输入耦合度在线可调。为此,设计了一种带有可旋转解耦系统的650 MHz八合一腔式功率合成器。将非接触开路式扼流槽设置在射频输入端口,耦合环与腔体分离,实现磁耦合环可在线旋转调节,根据固态功率源工作状态来在线调节输入耦合度,以此来满足热插拔及调整合成效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合成器单级合成效率高,功率损耗小,且各输入端到输出端的幅度传输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大偏差在0.25 dB以内。通过在线调节耦合度实现输入端口射频隔离,从而实现功放模块在线热插拔更换,极大地改善了功放模块的在线可维护性及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功率源 腔式功率合成器 热插拔 旋转解耦 功率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生物复合胶体影响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与机理研究进展
18
作者 唐清枫 徐真 +4 位作者 孙亚楼 张奇 谭琪 潘多强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I0001,共17页
深入认识和科学评价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对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放射性污染场地高效清除和修复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如何有效控制和阻滞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和预测其潜在的危害已成为... 深入认识和科学评价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对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放射性污染场地高效清除和修复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如何有效控制和阻滞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和预测其潜在的危害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尽管已认识到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核素的吸附模式和迁移规律,但真实天然环境中胶体种类繁多,黏土矿物和微生物等会形成黏土矿物-生物复合胶体,这些复合胶体与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使得迁移行为的预测和迁移机理的分析变得更为复杂。本文先概述了胶体与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重点阐释了影响胶体和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然后论述了影响胶体迁移的主要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旨在为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核应急下有效净化修复放射性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迁移 环境胶体 放射性污染修复 相互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γ射线CT技术用于集装箱安检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伟军 杨少波 +2 位作者 陈熙萌 许正光 贾娟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7-790,830,共5页
采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提供的600keV(接近137Csγ射线能量)和1250keV(等于^50Coγ射线平均能量)入射γ射线与1~92号元素相互作用的线性衰减系数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组射线与不同物质相互作用的线性衰减系数进... 采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提供的600keV(接近137Csγ射线能量)和1250keV(等于^50Coγ射线平均能量)入射γ射线与1~92号元素相互作用的线性衰减系数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组射线与不同物质相互作用的线性衰减系数进行研究,建立双能γ射线的线性衰减系数比值关系(本文定义为Mz值),研究此比值与物质原子序数的关系。本研究发现1~92号元素的双能γ射线的线性衰减系数比值(Mz)与原子序数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随机选用10种化合物,其双能的γ射线线性衰减系数Mz值很好地落在单质的分布曲线内。此规律为寻找双能CT技术用于集装箱安检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γ射线 线性衰减系数 CT技术 集装箱安检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地HPGeγ谱仪测量隧道空气中氡平衡因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睿 冯天成 +4 位作者 苏川英 贾明雁 李公平 张洋 庞璐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3-936,共4页
对就地HPGeγ谱仪测量隧道空气中氡平衡因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就地HPGeγ谱仪可直接测量隧道中214Pb(或214Bi)的特征γ射线,其计数来自于空气与岩石中214Pb(或214Bi)的贡献。利用214Pb(或214Bi)不同能量特征γ射线的计数率及其效率转... 对就地HPGeγ谱仪测量隧道空气中氡平衡因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就地HPGeγ谱仪可直接测量隧道中214Pb(或214Bi)的特征γ射线,其计数来自于空气与岩石中214Pb(或214Bi)的贡献。利用214Pb(或214Bi)不同能量特征γ射线的计数率及其效率转换因子建立方程组,并采用期望最大(EM)算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空气中214Pb(或214Bi)的活度浓度。218Po无法通过就地HPGeγ谱仪直接测量,但可通过214Pb的活度浓度计算得出。在一常年封闭的隧道中连续测量24 h,按不同时长获取8个能谱,分别计算出不同时段空气中214Pb和214Bi的活度浓度,由此计算出218Po的活度浓度,并得到隧道空气中氡平衡因子。通过对测量结果的验证认为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HPGeγ谱仪 氡子体 效率转换因子 平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