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常亮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第6X期42-43,共2页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闻传播不再是一味地陈述某个新闻事件,而是要发掘新闻事件中的美学,引起受众审美心理的共鸣。在新闻传播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何让新闻栏目受到观众的广泛青睐并且在日益竞争中占领主导地位,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闻传播不再是一味地陈述某个新闻事件,而是要发掘新闻事件中的美学,引起受众审美心理的共鸣。在新闻传播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何让新闻栏目受到观众的广泛青睐并且在日益竞争中占领主导地位,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新闻的审美传播学研究作为新闻传播研究的薄弱环节,一直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本文拟从新闻的审美构成出发,分析了新闻传播中信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判断,总结了审美传播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全面提升新闻传播中审美价值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研究 审美价值 传播过程 传播主体 信息价值 传播现状 信息时代 传播介质 报道力度 传媒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播学原理上的植入式广告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超 马志强 周雯萍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第07X期231-231,共1页
植入式广告利用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与媒体内容紧密结合,突破受众对传统广告的心理防线,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笔者结合相关传播学原理,探讨植入式广告规范化发展的必要和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产业自觉、实现情境化融入作为关键手... 植入式广告利用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与媒体内容紧密结合,突破受众对传统广告的心理防线,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笔者结合相关传播学原理,探讨植入式广告规范化发展的必要和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产业自觉、实现情境化融入作为关键手段的一系列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广告 规范 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走西口”人群的文化融入与社会整合——以内蒙古西路二人台为个案
3
作者 李宁 《阴山学刊》 2016年第5期28-32,97,共6页
二人台不仅是"走西口"移民背景下蒙汉族群间认同与文化融合的产物,并且成为蒙汉两族认同、融合的文化象征物。从具体的研究结果来看,二人台是在整个土默川地区的文化生态变迁中形成、发展、成熟的,其文本形式与内涵都体现着... 二人台不仅是"走西口"移民背景下蒙汉族群间认同与文化融合的产物,并且成为蒙汉两族认同、融合的文化象征物。从具体的研究结果来看,二人台是在整个土默川地区的文化生态变迁中形成、发展、成熟的,其文本形式与内涵都体现着蒙汉族群关系的演变历程,带有这一地区特有的文化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内蒙古 二人台 走西口 文化融入 社会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趋势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子萱 《中国新通信》 2019年第12期142-143,共2页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向外传递与读者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二者之间不再有间隔。在多种多样的媒介中,读者可以任意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获取的信息。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直接对传统媒体产生了较大冲击,传统媒体的地位岌岌可...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向外传递与读者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二者之间不再有间隔。在多种多样的媒介中,读者可以任意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获取的信息。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直接对传统媒体产生了较大冲击,传统媒体的地位岌岌可危。基于此,本文将根据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发展趋势进行探究,针对当前环境阐述适合报纸新闻传播发展的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播趋势 互补共赢 发展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天主教信众的媒介选择——以大学生为例
5
作者 陈桃 《中国天主教》 2016年第6期47-49,共3页
当今的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宗教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和经历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传播,就很难对宗教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测。
关键词 媒介选择 大学生 天主教 信众 兰州 中国社会 中国宗教 宗教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即媒介:玄奘西域纪闻的文化传播学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丹丹 《传媒论坛》 2018年第8期169-170,共2页
《大唐西域记》深刻反映出中国古代跨文化传播活动的普遍样态,即除了商品流动之外,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日常交往就是最直接的传播方式,人本身成为最直接的传播媒介。这与古代西方主要通过规模性的武力征服等手段所进行的宏大的跨文化传播... 《大唐西域记》深刻反映出中国古代跨文化传播活动的普遍样态,即除了商品流动之外,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日常交往就是最直接的传播方式,人本身成为最直接的传播媒介。这与古代西方主要通过规模性的武力征服等手段所进行的宏大的跨文化传播传统是不同的。通过挖掘文本可知,玄奘在西域所进行的人际交往,深刻反映出人就是文化传播活动的直接媒介这一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与实践(1900-1947)
7
作者 张博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新闻摄影观念是关于“什么是新闻摄影”以及“如何实践新闻摄影”的观念。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文化观念与社会制度塑造了独特的新闻摄影观念,但是现有关于中国新闻摄影的研究,却未给予这一透视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重要视角应有的重视,... 新闻摄影观念是关于“什么是新闻摄影”以及“如何实践新闻摄影”的观念。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文化观念与社会制度塑造了独特的新闻摄影观念,但是现有关于中国新闻摄影的研究,却未给予这一透视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重要视角应有的重视,近代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与实践也成为一个被忽视的议题。“武器论”观念是近代中国成型的新闻摄影观念,核心内涵将新闻摄影视为对内团结动员和对外揭露宣传的重要工具和“武器”,实践目标在于为抗战争取最广泛的国内外支持和服务战时政治,其形成是摄影术在近代中国作为一种新媒介与中国社会、文化和新闻业复杂互动的结果。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作为一种新技术与新兴视觉媒介进入中国,肖像和风景摄影是当时摄影术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摄影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与风雅,中国社会开始转变对摄影术“奇技淫巧”的态度。19世纪70—80年代,摄影术获得了中国大众的接受,摄影开始被用来记录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事件,纪实摄影是这一时期摄影的主流形式。20世纪初,摄影术与中国新闻实践有了“联姻”的趋势,新闻摄影从纪实摄影中分离出来,开始在中国新闻实践中发挥作用,但是此时的新闻摄影主要是作为文字报道的一种辅助性手段。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国内开始出现报纸的摄影附刊。这一时期照相馆是最重要的新闻摄影稿件来源,但是摄影图片大多没有新闻价值,中国新闻摄影处于探索时期,因此并没有成型的新闻摄影观念。20世纪20—3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共同推动了摄影从技术到艺术的转变,这一转变将摄影与当时的“文艺大众化”运动相勾连。在左翼思潮与战争影响下,摄影成为一种服务时代的“工具”。战争语境促成了沙飞“摄影武器论”思想的萌芽,“战时新闻摄影”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新闻摄影“武器论”观念的形成。在与中共抗战动员和宣传建政需求的结合中,“武器论”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晋察冀画报》忠实实践了“对内鼓动”和“对外宣传”的双重要求。“武器论”观念的形成深受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语境与文化观念的影响,其实践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观念 武器论 沙飞 文艺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下的“韩流”信息传播初探——以新浪微博账号“韩国me2day”为例
8
作者 赵瑞楠 《传媒论坛》 2018年第3期119-120,共2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涌入大众视野,"韩流"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在传播学视阈下,探析"韩流"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得出"韩流"信息传播具有信息不对等特征,需要传播主体做好"把关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涌入大众视野,"韩流"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在传播学视阈下,探析"韩流"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得出"韩流"信息传播具有信息不对等特征,需要传播主体做好"把关人"角色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韩流 微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虎照事件”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 被引量:2
9
作者 华汝国 顾淑臻 《昌吉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1-84,共4页
"虎照事件"是2007年末媒介与公众的重要话题。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传统的"沉默的螺旋"假说在特定的条件的干扰下产生了失效的表现,显示出"反沉默螺旋"特征。本文试从"中坚分子"、群体压力... "虎照事件"是2007年末媒介与公众的重要话题。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传统的"沉默的螺旋"假说在特定的条件的干扰下产生了失效的表现,显示出"反沉默螺旋"特征。本文试从"中坚分子"、群体压力等角度论证了此事件中"反沉默螺旋"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反沉默螺旋"只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并不是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照事件” “沉默的螺旋” “反沉默螺旋” “中坚分子” 群体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新闻媒体“喉舌论”的历史性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睿 祁晓娣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82-184,共3页
"喉舌论"从正式提出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耳目喉舌"到如今"党、政府、人民的喉舌",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新闻实践的发展,喉舌论的内涵也不断演变,各阶段的喉舌论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为... "喉舌论"从正式提出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耳目喉舌"到如今"党、政府、人民的喉舌",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新闻实践的发展,喉舌论的内涵也不断演变,各阶段的喉舌论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为了对喉舌论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对喉舌论自提出至今的百年历史作一考察,并探讨在新时期坚持新闻媒体喉舌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舌论 发展历程 新闻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我国微博广告传播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宁 强利兵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第12期154-154,共1页
随着新浪微博2014年4月17日上市,微博作为传播交流、信息共享和传播的重要媒介,越来越引人注目。在备受广告主的青睐的同时,微博广告的实际传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结合目前微博广告市场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微博广告传播提出进... 随着新浪微博2014年4月17日上市,微博作为传播交流、信息共享和传播的重要媒介,越来越引人注目。在备受广告主的青睐的同时,微博广告的实际传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结合目前微博广告市场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微博广告传播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传播效果 国微 传播交流 信息共享 广告市场 广告主 上市 新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现象学之思——以电影《梅兰芳》为例
12
作者 姚晓鸥 毛家骥 《电影评介》 2010年第6期27-27,共1页
全球化如今已然成为事实,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此的否定,而是代之以新的诠释,在对文化全球化的新的理解境遇中方可实现更好的文化传播模式和理念。而新的全球化视域的生成在新的媒介技术条件下并非异想。当下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形象传... 全球化如今已然成为事实,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此的否定,而是代之以新的诠释,在对文化全球化的新的理解境遇中方可实现更好的文化传播模式和理念。而新的全球化视域的生成在新的媒介技术条件下并非异想。当下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形象传递的信号可在不同语言的民族文化间实现共享。例如互联网和电影便是优秀的媒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全球化 文化传播 电影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文化书写与传播
13
作者 王夏妮 邓亦彤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第07X期233-234,共2页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部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信息结构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是一代代电影艺术家不断探...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部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信息结构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是一代代电影艺术家不断探索电影发展规律,不断挖掘电影艺术表现能力的过程,电影作为一门最为年轻的综合性艺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视觉文化 消费文化 传统文化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媒介传播娱乐化平民现象的成因
14
作者 李瑞琼 马志强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第07X期21-21,共1页
中国媒介娱乐平民化的发展历程与其模式发展是包括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综合的结果,也是中国社会形态转型的卓越环节。
关键词 媒介传播 娱乐 平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也晶 陆青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3-134,147,共3页
在全球化浪潮下,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不平等,中国电影面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电影的输出无力回击。在这样的困境下,本文对中国电影学习西方的影响作了正向思考,认为中国电影应该抛掉被西化被同化的思想负担,积... 在全球化浪潮下,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不平等,中国电影面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电影的输出无力回击。在这样的困境下,本文对中国电影学习西方的影响作了正向思考,认为中国电影应该抛掉被西化被同化的思想负担,积极学习西方尤其是美国电影的制作传播经验,寻求与西方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想象,在被西方广泛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中国电影,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文化认同 共同的文化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播模式的嬗变——基于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宁 《阴山学刊》 2019年第3期96-100,共5页
玛格丽特·米德,被誉为人类学之母,她于1970年写作出版的《代沟》一书,对世界范围内的代沟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书中,米德阐述了人类社会中的三种文化传播模式,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并认为现代社会中代沟是文化传播... 玛格丽特·米德,被誉为人类学之母,她于1970年写作出版的《代沟》一书,对世界范围内的代沟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书中,米德阐述了人类社会中的三种文化传播模式,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并认为现代社会中代沟是文化传播模式相互对立、碰撞的的结果,并不是以年龄为界限的年长者和青年人之间的必然产物。米德提出解决代沟问题的重点是年长者要虚心向青年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同时,此理论是否能够解释现今中国社会中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仍需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米德 代沟 文化传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1,共2页
一部电影就是一个符号集合体。《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大获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其符号传播的成功。本文分别从颜色符号、实物符号、音乐符号和礼仪符号等几方面来论述影片中非语言符号的象征意味和传播功能。
关键词 "黄金甲" 非语言符号 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科技期刊品牌传播研究——以《甘肃科学学报》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芷慧 汪秀泽 胡显忠 《中国传媒科技》 2018年第11期120-121,共2页
本文以《甘肃科学学报》为例,深入分析地方科技期刊的品牌传播现状,对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打造地方特色科技期刊品牌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媒体 地方科技期刊 品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文本视野下主旋律影视作品传播策略研究——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渊皓 《传媒论坛》 2020年第14期12-13,共2页
2019年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通过文本本身与伴随文本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历史瞬间的全民记忆与情感碰撞"的创作初衷,为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下电影市场和大众文化语境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以四川大学赵... 2019年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通过文本本身与伴随文本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历史瞬间的全民记忆与情感碰撞"的创作初衷,为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下电影市场和大众文化语境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以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的伴随文本理论为理论框架,从其中显形伴随文本、生成性伴随文本及解释性伴随文本三个方面对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除文本本身之外的诸多伴随文本因素进行归纳与分析,详细地回答了"在伴随文本视角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如何达到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传播效果?"这一问题,并由此延伸出对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手法及传播策略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文本 主旋律影视作品 传播策略 我和我的祖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20
作者 石玲雯 张雷 《无线互联科技》 2013年第8期215-215,共1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大量虚假新闻乘虚而入。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专业主义便成了解救国内新闻业职业道德问题的一剂良药。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想在政府和市场之间保持清醒,除了正直和敏感外,还必须专业"。所以,在此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大量虚假新闻乘虚而入。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专业主义便成了解救国内新闻业职业道德问题的一剂良药。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想在政府和市场之间保持清醒,除了正直和敏感外,还必须专业"。所以,在此重提新闻专业主义尤显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职业道德 真实 客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