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NS的新闻传播学学习共同体建构探析——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颗豆SNS学习交互系统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占兴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2,共4页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SNS网站以其良好的互动性改变了传统虚拟网络的人际交往模式,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传播与互动,体现信息获取背后人的需求,倡导分享、互动、协作的理念。社区成员根据...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SNS网站以其良好的互动性改变了传统虚拟网络的人际交往模式,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传播与互动,体现信息获取背后人的需求,倡导分享、互动、协作的理念。社区成员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收集并加工信息,并与其他人开展互动,共同创造和分享资源。就教育教学的角度而言,经过功能优化和改良后的SNS网站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教学型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该文分析了Phpwind环境下的SNS网络学习交互系统的"五层次"结构,阐释了基于该系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并构建了新闻与传播学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模型,为研发基于SNS的其它学科甚至多学科互动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 学习共同体 新闻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型构:数字时代新闻社会学的新思路——一个“启发式”的概念和操作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婷 冯诚 朱润萍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当前新闻社会学正站在“十字路口”,数字时代下媒介技术的变化、新闻业态的变化,都要求该领域为适应媒介环境而在研究路径上有所创新。本文在分析现有新闻社会学各条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上新闻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发现,“... 当前新闻社会学正站在“十字路口”,数字时代下媒介技术的变化、新闻业态的变化,都要求该领域为适应媒介环境而在研究路径上有所创新。本文在分析现有新闻社会学各条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上新闻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发现,“传播型构”概念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新闻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在理论和经验上对新闻社会学的研究有所启发。故而本文除了介绍传播型构的概念来源、内涵以及经验研究之外,还结合当前本土新闻社会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研究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方面与传播型构相结合的具体建议,以期为本土新闻社会学找到新问题、新方法、新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型构 新闻社会学 媒介化 行动者结构网络 埃利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毕业生就业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斌 张川 邓丽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160-162,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社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 ,社会对人才显现出高学历、高素质的需求。然而 ,资源环境学院近几年来毕业生的专业与市场经济有着较大的差距 ,造成了毕业生的就...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社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 ,社会对人才显现出高学历、高素质的需求。然而 ,资源环境学院近几年来毕业生的专业与市场经济有着较大的差距 ,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很乐观 ,笔者对此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学院 毕业生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以来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以新闻传播学四大刊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樊亚平 张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60,共13页
新闻史研究对新闻学发展和学术水准提升、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使新闻史研究更好回应时代要求与使命和媒介融合、学科互鉴之趋势,对新时代以来新闻史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十分必要。通过... 新闻史研究对新闻学发展和学术水准提升、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使新闻史研究更好回应时代要求与使命和媒介融合、学科互鉴之趋势,对新时代以来新闻史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十分必要。通过对新闻传播学四大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刊载的新闻史论文(2012-2022)的考察发现,新时代以来新闻史研究在研究议题与聚焦点、研究路径、史料挖掘、理论运用、研究范式、研究视角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但也存在成果数量总体偏低且不均衡,史料挖掘和使用仍显不足,理论使用存在简单套用,整体视野仍存在较大不足,部分研究本体意识模糊甚或迷失,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研究有待加强等问题。未来新闻史研究可从加强史料搜集、整理工作,强化新闻史整体视阈,强化问题意识,深化理论与方法运用,既提倡范式转换、创新,又坚持多元范式,加强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事业研究等方面谋求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闻史研究 范式转换 视角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正之辨:沉浸、共情与共识下的受众涵化模型——以“黑神话:悟空”国际传播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0,共17页
以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国际市场取得现象级成功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NLP内容分析法交叉验证,探讨中国国际传播的规律和策略。“奇正之辨”,即本质与变化的对立统一。“黑神话:悟空”国际传播的“正”指内在规律,即以顺应人... 以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国际市场取得现象级成功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NLP内容分析法交叉验证,探讨中国国际传播的规律和策略。“奇正之辨”,即本质与变化的对立统一。“黑神话:悟空”国际传播的“正”指内在规律,即以顺应人类文明发展为宗旨,以受众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奇”指变化应对,即根据内外环境变动而发生的策略(开发游戏这个非主流国际传播路径)、理念(以超额满足受众“身体”为切入口)和技术(表现形式基于国际口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创新;“奇正相济”指形式创新必然反映内在规律,否则它一定失败。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大众媒介视域下国际传播受众涵化模型:国际(跨文化)传播涵化受众的进路依次为生理层、心理层、文化层,一般情况下,受众会经历“满足——宽容、喜爱、信任——合作”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涵化机制基本结构为“沉浸式体验——跨文化共情——跨文化价值共识——建设性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黑神话:悟空 沉浸式体验 共情 受众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涵养与共享:论史诗《玛纳斯》传播的文化安边功能
6
作者 王晓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史诗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诗性的历史,凝聚着特定民族的价值观念与集体记忆,是连接不同文化群体的重要媒介。《玛纳斯》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安边功能。首先,《玛纳斯》作为口传活态史诗,其传... 史诗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诗性的历史,凝聚着特定民族的价值观念与集体记忆,是连接不同文化群体的重要媒介。《玛纳斯》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安边功能。首先,《玛纳斯》作为口传活态史诗,其传播过程中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借取与融会,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与认同;其次,《玛纳斯》所建构的柯尔克孜族的价值体系和核心观念,促进了边疆民众的精神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再次,《玛纳斯》在我国与中亚地区民众交流往来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玛纳斯》的跨地域传播有力推动了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情感互动与文化交流;最后,《玛纳斯》作为具象化的文化形式,其传播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历史述说和文化需求、构建了各族民众的彼此理解和相互亲近的共通空间,也强化了各族民众共享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理想,为促进文化安边与文化润疆、推动地区稳定繁荣与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玛纳斯》 边疆 柯尔克孜族 传播 文化安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性应对:跨文化传播的底层逻辑与战略选择--兼论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的延伸
7
作者 李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0,117,共11页
1980年,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文化维度模型,深刻解释了广义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成为众多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多样性应对是广义文化不可或缺的维度,因为它不仅是广义文化的内在结构,还是其延续进步的动力来源,特别是在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最... 1980年,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文化维度模型,深刻解释了广义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成为众多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多样性应对是广义文化不可或缺的维度,因为它不仅是广义文化的内在结构,还是其延续进步的动力来源,特别是在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最为关键的创新创造机制。基于主体管理水平,多样性应对可被划分为多样性理解、宽容和驾驭三个层次。跨文化传播可运用受众多样性应对和主体跨文化传播力这两个最核心变量,衍生出竞合创新、互惠信任、排除障碍和经济主导四种主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跨文化传播 国际传播 文化维度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新闻传播效果影响因素探究——以“网易数读”和“RUC新闻坊”微信公众号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润萍 侯巍 +1 位作者 陈泽庆 李彤菲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本文以“网易数读”与“RUC新闻坊”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影响移动端数据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受众对数据新闻的关注因素,确定自变量。抽取样本推文,对可视化处理、报道情绪、新闻类型等内容特征编码分析,确定因变... 本文以“网易数读”与“RUC新闻坊”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影响移动端数据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受众对数据新闻的关注因素,确定自变量。抽取样本推文,对可视化处理、报道情绪、新闻类型等内容特征编码分析,确定因变量。通过量化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可视化操作的复杂程度与数据新闻传播效果呈正相关,报道情绪和新闻议题对传播效果均没有显著影响。新闻类型会影响数据新闻的传播效果,且事件型比话题型的数据新闻作品有更强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新闻 数据可视化 传播效果 “RUC新闻坊” “网易数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机依恋:虚拟偶像青年用户的情感依恋构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斗维红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85,共9页
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变革影响下,青少年群体不仅与虚拟偶像发生了多方面互动,还对其产生了情感依恋。就作为情感联结的依恋而言,不同用户面对不同对象时的依恋构成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19位关注虚拟偶像A-Soul的青年用户的访... 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变革影响下,青少年群体不仅与虚拟偶像发生了多方面互动,还对其产生了情感依恋。就作为情感联结的依恋而言,不同用户面对不同对象时的依恋构成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19位关注虚拟偶像A-Soul的青年用户的访谈收集一手资料,并基于经典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探究青年用户对虚拟偶像的情感依恋构成。经过三级编码发现,青年用户对虚拟偶像的情感依恋由虚拟偶像认同、亲密关系构建、发展提升支持、用户自我联结四个维度构成。本文认为,青年用户与虚拟偶像的交往正在产生超人际互动效果,即双方通过网络虚拟交往能够实现比肩甚至超越面对面互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偶像 情感依恋 人机关系 智能传播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间跨文化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启示——以藏族锅庄舞在兰州市的流行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利洁 锁晓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4-247,共4页
本文认为藏族锅庄舞在兰州市等地的民间跨文化传播,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以此为例,进而认为:普通大众的广泛参与、选择恰当介质使民间传播与媒介传播良性互动、对现代元素的不断吸收等,是... 本文认为藏族锅庄舞在兰州市等地的民间跨文化传播,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以此为例,进而认为:普通大众的广泛参与、选择恰当介质使民间传播与媒介传播良性互动、对现代元素的不断吸收等,是民间跨文化传播现象对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庄舞 民间 跨文化传播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下“圈子”文化的“价值观”聚合 被引量:8
11
作者 袁青 周蕊 陈响园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5,共6页
传统的"圈子"文化,以经济利益为核心,植根于社会结构中。而当前传播媒介中的"圈子"文化,是以受众共同兴趣为纽带的价值观的聚合,对传播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文章以传播学视角分析传播媒介中"圈子"... 传统的"圈子"文化,以经济利益为核心,植根于社会结构中。而当前传播媒介中的"圈子"文化,是以受众共同兴趣为纽带的价值观的聚合,对传播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文章以传播学视角分析传播媒介中"圈子"文化的产生和特点,全面阐释"圈子"文化的价值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子”文化 传播学 价值观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动网络舆论的变幻螺旋——“网络推手”机制的传播学理论透视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辰 李曦珍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3-235,共3页
网络推手的噱头炒作挟持网络舆论给媒体设置议程,影响社会舆论构成了一种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现象。网络推手的运作事实上是网络环境下沉默螺旋效果的减弱与反沉默螺旋现象的运作。个体的声音在推手的运作下打破舆论,并通过病毒式传播反... 网络推手的噱头炒作挟持网络舆论给媒体设置议程,影响社会舆论构成了一种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现象。网络推手的运作事实上是网络环境下沉默螺旋效果的减弱与反沉默螺旋现象的运作。个体的声音在推手的运作下打破舆论,并通过病毒式传播反旋上升,形成新的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推手 舆论 反沉默螺旋 病毒式传播 议程设置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研究中受众地位与回馈作用演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锡苓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本文对传播学研究中的受众地位与回馈作用进行了梳理 ,分析了传播效果研究、文化批判研究、传播权利研究以及信息社会各个阶段的受众地位与回馈问题 。
关键词 传播权利 媒介 信息时代 传播学 受众 受众地位 受众回馈 效果研究 传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播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元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36-143,共8页
引言当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政治学家从宣传效果入手开展传播学研究的时候,中国大地还在战争的烟云里呻吟;当欧洲传播学者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并对美国早期传播学理论提出挑战时,七亿中国人正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但不久中国便发生了变化... 引言当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政治学家从宣传效果入手开展传播学研究的时候,中国大地还在战争的烟云里呻吟;当欧洲传播学者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并对美国早期传播学理论提出挑战时,七亿中国人正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但不久中国便发生了变化。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就象四十年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冲击工业发达国家那样。在中国国门敞开的一瞬间,许多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理论、观念和科学技术涌了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研究 中国化 中国传播学 新闻传播媒介 新闻理论研究 中国新闻 传播现象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新闻版看新闻观念的差异──对《新民晚报》《兰州晚报》国际新闻版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天定 《当代传播》 1999年第2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兰州晚报》 国际新闻版 《新民晚报》 国际新闻报道 新闻观念 比较分析 时政新闻 深度报道 软新闻 新闻照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与价值的博弈:国际传播战略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5,共10页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持续深入的当下,国际传播成为各国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一极。与传统意义上以大众媒介为主要场域不同,广义国际传播包括主体和对象之间一切因为互动引发的信息交换行为,深刻作用于参与者的国际权力地位和文...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持续深入的当下,国际传播成为各国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一极。与传统意义上以大众媒介为主要场域不同,广义国际传播包括主体和对象之间一切因为互动引发的信息交换行为,深刻作用于参与者的国际权力地位和文明影响能力。因此,国际传播战略制定的意义重大,必须反映国际竞争的全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基于此,从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出发,将国家综合实力与广义文化近似程度确定为国际传播战略模型(受众矩阵)的横纵坐标,从而区隔出四个象限,各自衍生出一种国际传播战略。首先是综合实力强、广义文化相近的“同源与责任战略”,强调和突出国际传播主体与对象同文同种的“自我认同”,渲染强大前者在同文化圈领导或核心的负责任国家形象;其次是综合实力强、广义文化相异的“标杆与说服战略”,即文化相异、综合实力较强的国际传播主体应努力跨越文化鸿沟,示范和说服国际传播对象明确认识和接受这一事实并开展建设性交流和实质性合作;再次是综合实力弱、广义文化相近的“共情与跟随战略”,也就是在“同文化、弱实力”比较条件下,主体通过国际传播强调双方广义文化近似程度并清晰表达“跟随”战略意图,引发受众共情效应,从而最大化保护国家安全和其他重要利益;最后是综合实力弱、广义文化相异的“互利与展演战略”,即以普世性利益为交流合作切入点、以不同文化共鸣之处为展演,弱势方通过国际传播使强势方认可其国家形象并接受合作诚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国际竞争 战略模型 国家综合实力 广义文化 国际权力地位 文明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解冲突,融合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冲突·融合: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姜昕 赵星耀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4-134,136,共2页
关键词 新闻传播研究 学术研讨会 社会和谐 社会发展 研讨会综述 稳定与发展 冲突 中国人民大学 矛盾 发展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而术之思 问而切之论 董天策教授《问题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评析
18
作者 王君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新闻传播学究竟该遵循怎样的研究取向与学科发展路径?何为新闻传播学术的真正内涵?面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实践,一个学者该有怎样的观照与思考?对于这些直击学科根本的命题,董天策教授在其新著《问题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以下简称... 新闻传播学究竟该遵循怎样的研究取向与学科发展路径?何为新闻传播学术的真正内涵?面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实践,一个学者该有怎样的观照与思考?对于这些直击学科根本的命题,董天策教授在其新著《问题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以下简称《问题与学理》)中做出了富有学理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 传播论 学理 教授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WTO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
19
作者 段京肃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4-96,共3页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媒体和外国媒体之间将产生巨大冲突。习惯于在计划经济环境中活动的我国媒体要尽快转变观念 ,从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做好应变的准备。特别是媒体集团的建立和媒体的跨区域、跨行业经营 ,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WTO 新闻传播 传播媒体 媒体经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的历史质询:邹韬奋的高尔基译介传播逻辑探幽
20
作者 李晓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20世纪上半叶,译介传播是中国知识界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折射着中国左翼知识分子的主体想象和社会思辨,它以复杂而自足的逻辑系统彰显了现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症候。作为邹韬奋最为重要的译介传播对象,高... 20世纪上半叶,译介传播是中国知识界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折射着中国左翼知识分子的主体想象和社会思辨,它以复杂而自足的逻辑系统彰显了现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症候。作为邹韬奋最为重要的译介传播对象,高尔基是邹韬奋译介传播的核心之一。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以语境和起点为条件、文本和主体为互文、方法和技术为凭借,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多维参照的逻辑系统,并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跨文化传播的特殊景观。它体现了作为左翼知识分子的邹韬奋对苏联经验和民族未来的严肃思考,崇仰、讴歌和质证共存。它关乎一代知识分子对主体人格、时代命题和社会理想的深刻追问,光辉和裂痕并置,凸显了跨文化传播中的一种历史质询。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逻辑系统套嵌着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想象,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殊的历史回音和潜在的现实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 高尔基 跨文化传播 译介传播逻辑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