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5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ERMOD2.2的兰州大学交通尾气污染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冰晶 马卫东 +2 位作者 潘峰 仝纪龙 魏颖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2,共7页
以兰州大学校园附近两条主要交通干道排放的汽车尾气污染源成分中的碳氢化合物(NMHC)和氮氧化物(NOx)为研究对象,利用AERMOD2.2中的线源模式,模拟了两种污染物在兰州大学校园内的年均浓度贡献值。结果表明:兰州大学校园内接近线源的地... 以兰州大学校园附近两条主要交通干道排放的汽车尾气污染源成分中的碳氢化合物(NMHC)和氮氧化物(NOx)为研究对象,利用AERMOD2.2中的线源模式,模拟了两种污染物在兰州大学校园内的年均浓度贡献值。结果表明:兰州大学校园内接近线源的地方污染较严重,且两条主要交通干道受NOx的污染较大,受NMHC的污染较小。另外,介绍了不同线源模式的计算方法,并从气象资料预处理、背景图选取、方案控制和污染源设置等方面探讨了使用AERMOD2.2应注意的问题、重点和技术要点,以期为今后利用AERMOD模式预测具体线源上目标污染物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尾气 污染模拟 AERMOD2 2 碳氢化合物(NMHC) 氮氧化物(NOx) 兰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及天气气候致灾效应——重大项目简介及最新进展
2
作者 田文寿 卞建春 +7 位作者 陆高鹏 肖子牛 尹志聪 黄金龙 胡定珠 周放 张重阳 宋晓蕾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5,共18页
中高层大气因其对天气气候的显著影响而被列为世界天气气候研究计划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同时,作为航空到航天的过渡空间,中高层大气被视为国防安全的“高边疆”。然而,由于观测数据不足以及缺乏完备的中高层大气模式,我国对中高层大气环... 中高层大气因其对天气气候的显著影响而被列为世界天气气候研究计划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同时,作为航空到航天的过渡空间,中高层大气被视为国防安全的“高边疆”。然而,由于观测数据不足以及缺乏完备的中高层大气模式,我国对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及其天气气候致灾效应的认识还很薄弱。为了加深对中高层大气的认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了重大研究项目“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及天气气候致灾效应”,该项目旨在:1)发展中高层大气成分观测的新技术和方法,开展“天空地”一体化多要素协同观测,获取中高层大气的多时空尺度观测资料;2)研究跨大气层相互作用和多源扰动对中高层大气的影响,量化外部强迫因子和内部变率对中高层大气变异的影响及贡献;3)完善模式的中高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发展中高层大气资料同化系统;4)揭示中高层大气环境变异对东亚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和机制,评估其致灾效应和风险。该研究将为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以及国防安全保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和内容、关键科学问题及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层大气 协同观测数据同化 化学-辐射-动力反馈 地球系统模式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降水分区的季节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函珂 董晓华 +4 位作者 马耀明 龚成麒 李璐 冷梦辉 苏中波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2,共7页
探究长江中下游流域季节降水的时空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响应,可以揭示气候变化对流域内异常降水的影响,对进一步准确预估流域旱涝灾情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1978—2017年总计40a的日降雨数据,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函数(Rotate... 探究长江中下游流域季节降水的时空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响应,可以揭示气候变化对流域内异常降水的影响,对进一步准确预估流域旱涝灾情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1978—2017年总计40a的日降雨数据,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以及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等趋势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季节尺度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交叉小波法分析研究区不同季节降水对典型北半球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响应。结果显示:(1)在未来,春季降水易在中部Ⅰ区异常增加;夏季降水易在东南Ⅱ区异常增加;秋季降水易在东北Ⅲ区异常增加;冬季降水易在西南Ⅳ区异常减少。(2)春季降水与四种大气环流高度相关,秋季降水不易受环流因子影响,夏、冬季流域东北地区降水易受影响。AO主要影响冬季降水,PDO易影响春、冬季降水,SOI对夏季降水影响大。流域季节降水对大气环流的响应由南部及东北地区逐渐向西北地区递减;(3)东南Ⅱ区春、秋季降水不可预测性强,夏季降水极端且趋于增加,冬季异常降水影响大且关联小麦种植,需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对东南地区降水的影响。以上结论可为区域季节性降水灾害防治提供潜在的预测因子,并有助于及时应对区域旱涝灾情,可提高灾害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季节降水 大气环流 旋转经验正交方程 交叉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西固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及对ρ(O_(3))数值模拟的影响
4
作者 敖丛杰 仝纪龙 +4 位作者 杨宏 刘永乐 万雨勤 刘浩天 王书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3-539,共7页
兰州市西固工业园区2021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NO_(x)的排放量分别为3.3和2.4 kt.不同排放源VOC的成分谱差异较大,如装载区、储油罐区以烷烃为主,优势物种分别为1-丁烯和异戊烷;加热炉厂区以含氧VOC为主,优势物种为丙酮;乙烯生产区... 兰州市西固工业园区2021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NO_(x)的排放量分别为3.3和2.4 kt.不同排放源VOC的成分谱差异较大,如装载区、储油罐区以烷烃为主,优势物种分别为1-丁烯和异戊烷;加热炉厂区以含氧VOC为主,优势物种为丙酮;乙烯生产区以烷烃和烯烃为主,优势物种为异戊烷等.采用实测VOC物种谱比用清单模型VOC物种谱数值模拟的区域O_(3)质量浓度(ρ(O_(3)))分布更优良,提高了国控点ρ(O_(3))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且对工业园区附近区域的模拟效果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ρ(O_(3))数值模拟 源谱采样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成分谱 实测物种谱 优势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期兰州市冬季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郝宇轩 王颖 +3 位作者 李伟 董燕飞 周燕艳 刘建雄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837-4850,共14页
利用污染物监测、夜间灯光及排放清单等多源数据,系统分析了兰州市冬季空气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演变特征,并基于兰州榆中探空站、地面气象站的监测数据与ERA5再分析资料,应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定量评估了高低空风速场和大气... 利用污染物监测、夜间灯光及排放清单等多源数据,系统分析了兰州市冬季空气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演变特征,并基于兰州榆中探空站、地面气象站的监测数据与ERA5再分析资料,应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定量评估了高低空风速场和大气稳定度的变化趋势,揭示后疫情时期(2022~2023年冬季)污染物浓度反弹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15a冬季SO_(2)、PM_(2.5)和PM_(10)浓度显著下降,但后疫情期PM_(2.5)和PM_(10)浓度较2019年有所反弹(分别约为6.59%和21.14%);污染物排放量演变特征显示2000年以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下降,污染减排成效显著.气象分析显示,近20a地面风速显著减弱、强逆温频率上升,2022~2023年冬季山谷热亏损强度达历史均值的1.2倍.研究揭示,近地面通风能力下降与大气稳定层结增强的协同效应是后疫情期颗粒物浓度反弹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扩散条件 污染物排放总量 趋势分析 环境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 被引量:55
6
作者 赵秀娟 陈长和 +2 位作者 袁铁 张武 东秀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7-622,共6页
利用光度计资料,计算了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并利用计算结果进一步得出了Angstrom浑浊度系数β和波长指数α,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兰州冬季气溶胶与历史同期相比,光学厚度较大,浑浊度较高,且多为大粒子。此外,本文还对气溶胶... 利用光度计资料,计算了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并利用计算结果进一步得出了Angstrom浑浊度系数β和波长指数α,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兰州冬季气溶胶与历史同期相比,光学厚度较大,浑浊度较高,且多为大粒子。此外,本文还对气溶胶光学厚度与能见度进行了分析、拟合,二者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光学厚度与能见度之间近似呈指数递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厚度 浑浊度系数 波长指数 能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积分浑浊度仪研究兰州城市冬季大气气溶胶 被引量:24
7
作者 胡波 张婕 +2 位作者 张武 陈长和 张镭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5,共7页
利用积分浑浊度仪监测得到的散射系数和多波段光度计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的一个个例的散射光学特征.用散射系数计算了后向散射比、不对称因子、单次反照率、波长指数等重要的辐射参数,为气溶胶辐射强迫研究以及气溶胶辐射... 利用积分浑浊度仪监测得到的散射系数和多波段光度计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的一个个例的散射光学特征.用散射系数计算了后向散射比、不对称因子、单次反照率、波长指数等重要的辐射参数,为气溶胶辐射强迫研究以及气溶胶辐射强迫参数化方案提供了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合利用散射系数反演气溶胶细微粒子谱分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散射系数 不对称因子 波长指数 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不同径粒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翟广宇 王式功 +1 位作者 董继元 尚可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5,共6页
空气污染程度与就诊率、呼吸道发病率及死亡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兰州市在上世纪末曾被喻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它的大气污染程度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利用2013年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5个监测点(涵盖了4区1县)大气细粒子PM10及PM... 空气污染程度与就诊率、呼吸道发病率及死亡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兰州市在上世纪末曾被喻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它的大气污染程度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利用2013年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5个监测点(涵盖了4区1县)大气细粒子PM10及PM2.5的监测数据,针对全年的日均PM2.5与PM10质量浓度并结合了同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冬季为兰州大气中两种颗粒物的污染的高峰期(春季峰值为3月份,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月均值为309和103μg·m^-3,超标倍数为1.062与0.436;冬季峰值为11月份,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月均值为203和85μg·m^-3,超标倍数为0.353与0.7),夏秋季为低谷(波谷为9月份,PM10及PM2.5的月均值为96和39μg·m^-3,均低于国家标准)。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值均在0.4与0.5之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大气污染较轻。当温度在-3-0℃之间时,大气中PM2.5与PM10质量浓度变化较剧烈。露点温度高于-3.15时,使得PM10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当日均露点温度高于1.85时,PM2.5的质量浓度随着露点温度的增大而降低,说明湿沉降对着两种粒子的清除作用明显。降水对大气中的两种颗粒物均呈现清除作用,但是在降水后PM10质量浓度迅速回升,但PM2.5质量浓度却变化不大。风向偏西时,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浓度增加。风速的增加对PM2.5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由于兰州市的地貌特征,使得大气中PM10的质量浓度增加。上述结果为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监测与治理及大气污染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PM2.5 PM10 质量浓度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田瑜 王金艳 +3 位作者 李旭 魏林波 李艳 冯凯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5-420,共6页
通过分析2001-2005年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数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年变化特征,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人群的长期趋势、节假日效应、星期几效应和气象要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季节兰州市主要大气污... 通过分析2001-2005年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数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年变化特征,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人群的长期趋势、节假日效应、星期几效应和气象要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季节兰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与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夏、秋季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受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冬、春季受大气污染物的影响较显著,研究兰州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以冬、春季为主.冬季3种污染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均有一定的影响,春季SO_2和NO_2的影响更明显,当SO_2质量浓度增加10μg/m^3时,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较大的人群入院人数的相对危险度(RR)依次为:全人群1.015(1.005~1.025),男性1.015(1.001~1.028),<60岁人群1.028(1.011~1.046);当NO_2质量浓度增加10μg/m^3时,影响较大人群人院人数的RR依次为:全人群1.039(1.014~1.066),女性1.050(1.009~1.094),≥60岁人群1.038(1.00l^1.075).兰州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冬、春季比较显著;冬季3种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影响,春季SO_2和NO_2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影响较明显,且冬、春季污染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滞后效应具有一定差异;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时3种污染物均是≥60岁的人群比<60岁的人群敏感,女性比男性敏感;春季时,女性和≥60岁的人群对NO_2敏感,男性和<60岁的人群对SO_2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春季 大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吉 范绍佳 +3 位作者 张镭 陈长和 陈训来 孟智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9,共5页
利用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Anderson分级采样器和石英分级采样器的资料,采用改进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分离出PM2.5,研究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水平、PM2.5占PM10和TSP的比例,并比较兰州市PM2.5和PM10在国内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兰州... 利用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Anderson分级采样器和石英分级采样器的资料,采用改进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分离出PM2.5,研究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水平、PM2.5占PM10和TSP的比例,并比较兰州市PM2.5和PM10在国内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PM2.5和PM10的污染严重, PM2.5在大气颗粒物中的质量浓度相对很高,PM2.5的污染和危害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改进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大气相对湿度与PM_(10)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董继元 刘兴荣 +2 位作者 张本忠 王金艳 尚可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95-2001,共7页
将相对湿度RH与PM_(10)浓度、大气能见度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目前还相对较少。利用兰州2002-2012年的环境气象资料,对相对湿度RH、PM_(10)浓度与能见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RH与PM_(10)浓度和大气能见度之间的直观... 将相对湿度RH与PM_(10)浓度、大气能见度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目前还相对较少。利用兰州2002-2012年的环境气象资料,对相对湿度RH、PM_(10)浓度与能见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RH与PM_(10)浓度和大气能见度之间的直观联系,加深对灰霾形成过程的认识。将RH以5%的间隔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各区间ρ(PM_(10))平均值与RH平均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相关系数)达0.940;高颗粒物浓度更多地出现于低湿天气条件下,但高湿度非降雨天气条件下颗粒物容易积聚。随着RH增大,大气能见度随ρ(PM_(10))变化率的绝对值增大;RH在75%以上时,增加相同的ρ(PM_(10))所导致的大气能见度下降量是RH在40%~45%时的2倍以上;RH 45%~60%,大气能见度可较好地反映ρ(PM_(10))的变化,而RH大于60%时,大气能见度的降低主要反映ρ(PM_(10))含水量的快速增加而并非指示ρ(PM_(10))的增加。在分析无降水天气过程时发现,当RH在80%~90%之间时PM_(10)的平均值明显下降,二者不呈负相关。可能的原因是这种高湿度天气通常出现在夏秋季节,一方面污染物排放强度较低,另一方面大气稳定度低,逆温层厚度比较稀薄,静风频率出现的概率比较低,风速相对于冬春季节较大(平均风速大于1.5 m·s^(-1)),污染物易扩散。大气能见度与同期地面气象条件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比较表明,相对湿度、PM_(10)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兰州能见度变化对PM_(10)比较敏感。PM_(10)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冬季最为明显,秋季次之,夏季最弱。兰州由于特殊的河谷盆地地形,复杂的气象条件使得兰州地区大气相对湿度与PM_(10)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关系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RH 大气能见度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区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日住院人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严俊 王振全 +3 位作者 胡泽楠 王式功 赵春霞 王立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216,共5页
为了探讨兰州城区大气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住院人数的影响,收集2004年1月1日—2007年10月31日兰州城区每日空气污染指数(API)、气象(日均气压、气温、气湿、风速和降水量)资料,以及同时段的居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数据,选用广义相加... 为了探讨兰州城区大气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住院人数的影响,收集2004年1月1日—2007年10月31日兰州城区每日空气污染指数(API)、气象(日均气压、气温、气湿、风速和降水量)资料,以及同时段的居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数据,选用广义相加模型(GAM)的Poisson回归,利用非参数平滑函数控制长期趋势、星期效应、气象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大气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住院人数的影响,并按性别、年龄和呼吸系统疾病类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当日API上升1个四分位间距(48个单位)时,当日总的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增加5.50%(95%CI 4.03%~6.99%),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男性在API上升滞后第1d RR值最高,为1.058 3(95%CI1.039 7~1.077 2),女性则在API上升当日RR值最高,除滞后第3 d和第4 d,其他滞后各天RR值均低于男性。API上升对16~64岁人群的影响只在当日和滞后第1 d有意义,对≤15岁者和≥65岁者有显著的滞后效应,以滞后第5 d和第4 d RR值最高,分别为1.063 6(95%CI 1.043 4~1.084 1)和1.047 6(95%CI 1.017 6~1.0786)。API上升当日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URTI)患者日住院人数增幅最大,RR分别为1.059 5(1.040 7~1.078 7)和1.056 0(1.030 6~1.082 1),肺炎患者日住院人数滞后效应高于URTI。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可增加居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并对不同性别、年龄和呼吸系统疾病类型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卫生学 大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 上呼吸道感染(URTI) 日住院人数 广义相加模型(G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兰州市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权晓晶 张镭 +1 位作者 曹贤洁 王宏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4,共6页
利用多波段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采用光谱消光法,计算2007年兰州市采暖期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分析表明:兰州市2007年冬季与历史同期相比,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小,浑浊度较低,且多为细粒子。对气溶胶光学厚度... 利用多波段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采用光谱消光法,计算2007年兰州市采暖期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分析表明:兰州市2007年冬季与历史同期相比,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小,浑浊度较低,且多为细粒子。对气溶胶光学厚度与能见度进行了分析、拟合,表明二者变化趋势相反,近似呈指数递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度计 光学厚度 浑浊度系数 波长指数 能见度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物对兰州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山 王敏珍 +2 位作者 王式功 陶燕 尚可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82-1187,共6页
为探讨兰州市大气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急性健康效应,采用单向回顾性配对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了兰州市2001~200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PM10、SO2及NO2)短期升高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回顾性1:2匹配病例交叉研究... 为探讨兰州市大气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急性健康效应,采用单向回顾性配对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了兰州市2001~200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PM10、SO2及NO2)短期升高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回顾性1:2匹配病例交叉研究的效应值(ORs)最大,在控制同期天气因素后,滞后3d 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总心脑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住院的ORs分别为1.002(95%CI:1.001~1.003)和1.002(95%CI:1.001~1.003);无滞后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总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OR值为1.005(95%CI:1.000~1.009);NO2在滞后1d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总心脑血管疾病OR值为1.022(95%CI:1.014~1.030);对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住院影响均在滞后2d达到最大,ORs值分别为1.021(95%CI:1.011~1.030)和1.019(95%CI:1.005~1.033).在多污染物模型中,PM10仍对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增加有统计学意义;NO2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影响均较单污染物模型中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心脑血管疾病 病例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兰州市春季大气气溶胶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鑫 奚晓霞 +2 位作者 郭治龙 刘治国 陈秀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7,共4页
利用2002年兰州地区春季背景大气、沙尘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的实测资料,得到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TSP)的质量浓度和飘尘(PM10)的粒径分布,着重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的分布规律及其物理特征.研究发现:TSP中细粒子质... 利用2002年兰州地区春季背景大气、沙尘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的实测资料,得到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TSP)的质量浓度和飘尘(PM10)的粒径分布,着重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的分布规律及其物理特征.研究发现:TSP中细粒子质量浓度沙尘暴期间比非沙尘暴期间相对减少;背最大气条件下,飘尘对人体健康影响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沙尘气溶胶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陈长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0-155,共6页
本文对兰州市城区几次较大规模的大气污染监测试验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基本搞清了该市城区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同时也揭示了不同季节、不同监测区污染物浓度垂直变化规律及其差异.
关键词 时空变化 分布规律 空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区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56
17
作者 杨德保 王式功 黄建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本文利用1989年12月1—15日兰州大气边界层和大扩散监测试验期间的气象和污染浓度资料,分析了此段时间内兰州市区大气污染现状和相应的天气环流形势,并计算了有关空气污染气象参数。结果表明,该试验期间高空500hPa等... 本文利用1989年12月1—15日兰州大气边界层和大扩散监测试验期间的气象和污染浓度资料,分析了此段时间内兰州市区大气污染现状和相应的天气环流形势,并计算了有关空气污染气象参数。结果表明,该试验期间高空500hPa等压面上欧亚范围的主要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地面天气图上分别在5日和10日有两次冷锋经过兰州,当冷锋来临之前污染浓度逐渐增高,冷锋过境后污染浓度有很大差异,空气污染浓度的变化与气象条件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相关分析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太阳光度计观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广宁 杨小银 付培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0-473,482,共5页
利用春冬两季分别架设在兰州市与兰州市郊皋兰山的CE318型太阳光度计资料分析山谷内与山顶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差别,研究兰州市特殊地形影响下的AOD变化情况、以及气溶胶粒子的主要类型.市区AOD日变化可分为市区峰型和平稳型,山上为... 利用春冬两季分别架设在兰州市与兰州市郊皋兰山的CE318型太阳光度计资料分析山谷内与山顶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差别,研究兰州市特殊地形影响下的AOD变化情况、以及气溶胶粒子的主要类型.市区AOD日变化可分为市区峰型和平稳型,山上为峰型和谷型.AOD平均日变化在市区与山上是冬季大于春季,市区大于山上.市区上空的大部分气溶胶集中在600 m以下的高度层中,春季这一气层的气溶胶对总AOD的贡献率为48%,冬季为60%,冬季大于春季.山上气溶胶平均粒径冬季小于春季,冬季气溶胶粒子以细粒子为主,春季气溶胶粒子以粗粒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春季 冬季 皋兰山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城关区冬季不同高度大气气溶胶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奚晓霞 王世红 +1 位作者 陈长和 吴文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1-225,共5页
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冬季不同高度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分析了该地区不同高度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近地面50m左右的空气受气溶胶污染严重,污染源状况和气象条件是引起上述污染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气溶胶 总悬浮微粒 飘尘 大气 测量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大气环境因素对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瑜 王金艳 +1 位作者 钟翠萍 安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9-795,共7页
利用兰州市2009—2011年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逐日就诊人数和同期气象资料数据,研究了各季节大气环境因素对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对大气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滞后性,过敏性鼻炎春、夏、冬季单滞... 利用兰州市2009—2011年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逐日就诊人数和同期气象资料数据,研究了各季节大气环境因素对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对大气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滞后性,过敏性鼻炎春、夏、冬季单滞后4-6d,秋季累积滞后4-6d;慢性鼻炎各季节均单滞后3-5d.冬、春、夏季,过敏性鼻炎受空气质量的影响较显著,空气质量差、风速小、空气湿度大、日平均气温较高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发病人数增加,秋季日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日平均风速较高时,空气中过敏原(花粉等)增加,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在春、夏、秋季,空气质量对慢性鼻炎日就诊人数的影响显著,空气质量越差、风速越小、空气较为湿润、气温日较差越大,越容易引发慢性鼻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因素 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