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市不同毒力基因型志贺菌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郗宁 韩俭 吴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检测2007年兰州市分离的不同毒力基因型志贺菌株致病力情况,探讨毒力基因型与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志贺菌,以腹腔注射为感染途径,测定其对昆明种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7株不同毒力基因型(分别为virA+ipaH+... 目的检测2007年兰州市分离的不同毒力基因型志贺菌株致病力情况,探讨毒力基因型与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志贺菌,以腹腔注射为感染途径,测定其对昆明种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7株不同毒力基因型(分别为virA+ipaH+setlA、virA+ial+ipaH+setlA+setlB+sen、virA+setlA、virA+ial+ipaH+setlA+sen、virA+ipaH+setlA+sen、virA+ipaH+setlA+setlB、virA+ial+ipaH+setlA+setlB)志贺菌LD50分别为:1.422×109cfu/mL、6.653×107cfu/mL、6.653×108cfu/mL、1.422×109cfu/mL、1.422×109cfu/mL、6.653×108cfu/mL、3.062×109cfu/mL;结果表明,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志贺菌之间存在致病力差异,其中以基因组合为virA+ial+ipaH+setlA+setlB+sen的福氏志贺菌Ⅳ菌株的LD50最小,致病力最强。结论志贺菌的毒力基因型与致病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毒力基因型 致病力 半数致死量(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球蚴长期保存后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文洁 景涛 +3 位作者 张睿 罗益民 蒲秀瑛 王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继发性泡球蚴经液氮冻存后传代健康小鼠,观察其体内泡球蚴的生长情况并判定其生物活性,以探讨泡球蚴保种传代的新方法。方法将继发性感染泡球蚴的小鼠,液氮冻存7d后,常规复苏剖取包囊接种健康小鼠,生长两个月后颈椎脱臼处死,剖检并... 目的继发性泡球蚴经液氮冻存后传代健康小鼠,观察其体内泡球蚴的生长情况并判定其生物活性,以探讨泡球蚴保种传代的新方法。方法将继发性感染泡球蚴的小鼠,液氮冻存7d后,常规复苏剖取包囊接种健康小鼠,生长两个月后颈椎脱臼处死,剖检并与常规接种方法相比较,从以下方面评价冻存效果:(1)大体观察及测量包囊湿重;(2)普通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学结构及超微结构;(3)检测包囊囊液中总蛋白含量、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活动状态等免疫学指标;(4)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囊液中钙离子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液氮低温冻存后泡球蚴所接种试验组小鼠与常规接种组小鼠体内泡球蚴在包囊湿重、包囊组织结构、囊液蛋白及钙离子含量、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活动状态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液氮冻存后泡球蚴仍具有感染小鼠的能力,且接种后所生长泡球蚴组织与常规接种泡球蚴组织生物活性无显著差异。液氮冻存可以长期保存泡球蚴组织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长期保存 液氮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疫苗研究进展与突破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军丽 郭晓楠 +7 位作者 梁艳 何朴 李效池 赵爱华 都伟欣 吴雪琼 祝秉东 徐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1184,共14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系目前唯一可用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种,...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系目前唯一可用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种,其对预防婴幼儿结核病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远期保护力不足,且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人群不能发挥预防作用,对预防全社会MTB传播效果有限。因此,全球科学家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积极研究不同技术路径的结核病新疫苗。作者从经典疫苗BCG出发,系统梳理了目前国内外结核病新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抗原筛选研究、创新疫苗技术平台及精准免疫思路等方面阐述了结核病疫苗研究的新突破,以期为后续开展结核病相关疫苗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疫苗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对α-烯醇化酶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祝纯远 李菲 王玉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α-烯醇化酶(enolase 1,ENO1)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同时也是纤维蛋白原受体和DNA结合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具有基因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lncRNA通过多种途径调节EN... α-烯醇化酶(enolase 1,ENO1)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同时也是纤维蛋白原受体和DNA结合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具有基因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lncRNA通过多种途径调节ENO1:在细胞核中,作用于ENO 1基因启动子,调节ENO1的转录;在细胞质中,与ENO 1 mRNA直接或间接作用,以及通过对微小核糖核酸的海绵吸附作用影响ENO1翻译;此外,在细胞质中lncRNA与ENO1蛋白直接结合以及作为支架分子诱导ENO1形成聚合物,影响ENO1的稳定性和功能。在肿瘤中,lncRNA异常表达,调节ENO1的过表达和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目前,对lncRNA与ENO1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仍需进一步揭示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以及lncRNA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本文综述了长非编码RNA对ENO1的调控作用,重点介绍了16个已发现的lncRNA对ENO1的调节。深入认识lncRNA对ENO1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中ENO1的调控网络,开辟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烯醇化酶 糖酵解 长非编码RNA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线治疗包虫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欣 王小虎 +3 位作者 包根书 刘婧 韩俭 景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3-65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6MV X线照射对大鼠继发性棘球蚴活性的影响,探讨放射线治疗棘球蚴病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从大鼠体内分离出的棘球蚴囊分别以10、20、30和40Gy的6MV X线进行照射后,观察棘球蚴囊的超微结构,测定囊液中总蛋白和...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6MV X线照射对大鼠继发性棘球蚴活性的影响,探讨放射线治疗棘球蚴病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从大鼠体内分离出的棘球蚴囊分别以10、20、30和40Gy的6MV X线进行照射后,观察棘球蚴囊的超微结构,测定囊液中总蛋白和钙离子含量,并通过草酸盐一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PPA)探讨放射线治疗包虫病的机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棘球蚴囊超微结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变和破坏;囊液总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而钙离子含量明显增高,且以高剂量组更为显著。PPA法显示实验组内质网与线粒体扩张且膜上可见黑色光滑的钙盐沉积。结论6MV X线对棘球蚴囊有一定破坏作用,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棘球蚴病 6MVX线 放射治疗 体外培养 草酸盐一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BP26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抗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宫晓炜 景涛 +3 位作者 王国治 李恪梅 王秉翔 傅林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获得布鲁氏菌感染血清学诊断优势抗原BP26重组蛋白。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布鲁氏菌减毒株(104M)中扩增出bp26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用亲和层析纯化BP26重组蛋白,然后分别... 目的获得布鲁氏菌感染血清学诊断优势抗原BP26重组蛋白。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布鲁氏菌减毒株(104M)中扩增出bp26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用亲和层析纯化BP26重组蛋白,然后分别用Western-blot,间接ELISA检测其抗原性。结果DNA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PET-30a/bp2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免疫印迹和间接ELISA实验证明BP26重组蛋白可与布鲁氏菌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获得了布鲁氏菌中序列全长为696bp,编码232个氨基酸的BP26蛋白,通过血清学反应证实,该蛋白为人和动物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BP26重组蛋白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GAPDH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重组表达纯化和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巨龙 王绚 +4 位作者 吕刚 苏娟 逯召莲 孙萃萍 景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以生物信息学预测细粒棘球绦虫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EgGAPDH)编码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EgGAPDH重组蛋白,体外检测其酶活性。方法运用各软件对EgGAPDH的理化性质、保守功能域、系统发生树... 目的以生物信息学预测细粒棘球绦虫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EgGAPDH)编码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EgGAPDH重组蛋白,体外检测其酶活性。方法运用各软件对EgGAPDH的理化性质、保守功能域、系统发生树和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后,将EgGAPDH基因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0a(+),转化入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菌,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并利用底物3-磷酸甘油醛测定重组蛋白EgGAPDH的酶催化活性。结果 EgGAPDH cDNA序列长度为1 011bp,编码一个336个氨基酸的蛋白。该GAPDH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6 128.3Da,等电点为8.44,具有GAPDH蛋白家族的两个功能结构域,富含6种类型的特定功能位点。成功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EgGAPDH在E.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且发现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形式分布于裂解上清,制备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纯品并通过酶活检测显示其具有高效酶活性。结论 EgGAPDH基因可在原核系统中获得有酶催化活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糖代谢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酶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3年陇南市汶川地震前后黑热病流行特点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逯召莲 梁红梅 +5 位作者 付喜梅 刘海军 包根书 吴巨龙 景涛 陈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9-1044,共6页
目的调查甘肃陇南地区2005-2013年黑热病的发病情况,分析黑热病流行的原因及其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2012年黑热病的发病例数,计算发病率,分析地震前后黑热病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2005-2013年期间,陇南地区黑热病总发病数为82... 目的调查甘肃陇南地区2005-2013年黑热病的发病情况,分析黑热病流行的原因及其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2012年黑热病的发病例数,计算发病率,分析地震前后黑热病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2005-2013年期间,陇南地区黑热病总发病数为825例,年发病率为3.36/10万;黑热病年发病人数在2005-2008年期间有明显上升趋势,2010-2013年期间有明显下降趋势,2008-2010年期间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份(P<0.01)。结论黑热病是陇南地区最常见的人兽共患病,汶川地震所产生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利于黑热病流行。因此,本研究充分证明,地震有利于黑热病流行,地震后黑热病应得到更加严格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地震 陇南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特异性蛋白LSP1:细胞骨架动态与白细胞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
9
作者 祝朴远 顾津伊 +1 位作者 罗悦隽 席亚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0-755,共6页
白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是一种F-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白细胞中均有表达。LSP1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人LSP1蛋白含有339个氨基酸,在酸性NH2末端含有一个Ca^(2+)结合位点,在碱性COOH末端则包... 白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是一种F-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白细胞中均有表达。LSP1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人LSP1蛋白含有339个氨基酸,在酸性NH2末端含有一个Ca^(2+)结合位点,在碱性COOH末端则包含多个F-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和可被磷酸化的位点。在Ca^(2+)作用下,LSP1的COOH末端结构域与F-肌动蛋白结合,调节细胞运动和信号传导;此外,LSP1在蛋白激酶C(PKC)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蛋白激酶-2的介导下,通过磷酸化激活MAPK信号通路,调节白细胞增殖和趋化性。LSP1对白细胞的影响主要如下:LSP1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细胞的黏附、极化和运动。LSP1在内皮细胞中也发挥调节作用,影响白细胞的跨内皮迁移。LSP1还通过与肌球蛋白1e的相互作用,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此外,LSP1调节白细胞的增殖分化,在白血病等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总之,LSP1通过与细胞骨架和信号转导蛋白的相互作用,调节白细胞的形态、运动和功能,本文对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 白细胞 肌动蛋白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吞噬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倩倩 祝秉东 牛红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970-974,共5页
卡介苗是唯一应用于临床的结核病疫苗,但是其对成人结核病的保护效果仍存在不确定性。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可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效果,且成分明确、安全性好,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作者对结核病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组分(结核分枝... 卡介苗是唯一应用于临床的结核病疫苗,但是其对成人结核病的保护效果仍存在不确定性。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可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效果,且成分明确、安全性好,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作者对结核病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组分(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和免疫佐剂)、临床研究现况、应用策略及研究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疫苗 亚单位 重组蛋白质类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干预PPD诱导小鼠T细胞耗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甘超 李小平 +3 位作者 刘勋 李菲 牛红霞 祝秉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04-1809,共6页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持续刺激致T细胞功能耗竭的机制,探究补肾健脾方对T细胞功能耗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BCG初免,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持续刺激C57BL/6小鼠,模拟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在病人体内持续存在所造成的慢性感染病理...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持续刺激致T细胞功能耗竭的机制,探究补肾健脾方对T细胞功能耗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BCG初免,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持续刺激C57BL/6小鼠,模拟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在病人体内持续存在所造成的慢性感染病理过程,构建T细胞耗竭模型。在T细胞耗竭模型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方灌胃治疗。治疗3周后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免疫水平,包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和CD8+T细胞数目,以及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的表达水平;利用ELISA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的水平;利用CFU菌落计数检测肺脏BCG攻击后的抗感染免疫能力。结果:与抗原短暂刺激组相比,免疫耗竭未治疗组CD4+和CD8+T细胞数目显著下降(P<0.05),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脾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明显降低(P<0.01);小鼠经BCG攻击后,抗感染保护效果显著下降(P<0.01)。经补肾健脾方治疗后,脾脏CD4+和CD8+T细胞数目得到明显恢复(P<0.05),CD4+T细胞PD-1的表达得到显著降低(P<0.01);脾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小鼠抗感染的能力显著性增强(P<0.01)。结论:通过结核抗原PPD持续刺激成功构建T细胞耗竭模型;补肾健脾方能逆转抗原持续刺激导致的小鼠T细胞功能耗竭,可为临床治疗肺结核T细胞功能耗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耗竭 补肾健脾方 抗原持续刺激 肺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双峰驼乳对糖尿病大鼠的辅助治疗效果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宋楠楠 梁剑平 +5 位作者 史大中 魏恒 邵伍军 王曙阳 华兰英 王学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6,共3页
研究骆驼乳对高脂饮食造成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辅助治疗效果。应用高脂饲料制造大鼠的糖尿病模型,筛选血糖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均数加标准差的糖尿病大鼠作为作为实验组。分别给予蒸馏水、药物、药物加驼乳及驼乳,灌胃8周后处死动物检测空... 研究骆驼乳对高脂饮食造成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辅助治疗效果。应用高脂饲料制造大鼠的糖尿病模型,筛选血糖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均数加标准差的糖尿病大鼠作为作为实验组。分别给予蒸馏水、药物、药物加驼乳及驼乳,灌胃8周后处死动物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病例对照组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3个实验组与空白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病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骆驼乳对糖尿病大鼠有辅助治疗作用,具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乳 糖尿病 血糖 血脂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NGAL和NGAL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亚玲 门占康 +3 位作者 张煦 李蓓蓓 吴巨龙 宋明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及其膜受体(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receptor,NGAL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及其膜受体(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receptor,NGAL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GAL和NGALR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NGAL和NGAL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9.0%、35.4%,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NGAL和NGALR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GAL/NGALR共同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NGAL和NGAL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相关,可辅助临床诊断,并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NGAL NGAL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14
作者 窦建琳 张宏福 唐湘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71-74,共4页
当前新现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胜任动物模型。建立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基础上的模型,虽然可以部分复制人类疾病特征,但其经济性欠佳且与动物权益的保护有所冲突;而啮齿类动物对新现病毒的易感性往往较低,也不能... 当前新现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胜任动物模型。建立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基础上的模型,虽然可以部分复制人类疾病特征,但其经济性欠佳且与动物权益的保护有所冲突;而啮齿类动物对新现病毒的易感性往往较低,也不能很好地复制人类疾病。本文对营养、免疫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研究的进展进行文献回顾,以发现解决当前难题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疾病易感性 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粘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非分泌型和分泌型分枝杆菌疫苗的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小荣 景涛 +3 位作者 李苗 宋楠楠 王明珠 祝秉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6-530,共5页
目的分别构建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非分泌型和分泌型卡介苗及耻垢分枝杆菌疫苗。方法分别以卡介苗(BCG)基因组DNA和PGEX-4T-Eg95为模板,PCR扩增获120bp的BCG抗原85B信号肽序列和423bp的Eg95基因序列。先将Eg95基因序列定向克隆至大肠埃... 目的分别构建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非分泌型和分泌型卡介苗及耻垢分枝杆菌疫苗。方法分别以卡介苗(BCG)基因组DNA和PGEX-4T-Eg95为模板,PCR扩增获120bp的BCG抗原85B信号肽序列和423bp的Eg95基因序列。先将Eg95基因序列定向克隆至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MV261,构建非分泌型重组质粒pMEg95。再将BCG-Ag85B信号肽序列定向克隆至pMEg95,构建分泌型重组质粒pSMEg95。电穿孔法将两型重组质粒分别导入BCG菌及耻垢分枝杆菌。结果双酶切、PCR扩增及测序鉴定证实,克隆基因Eg95序列和Ag85B信号肽序列正确插入载体PMV261,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非分泌型和分泌型分枝杆菌疫苗构建成功。结论构建了含有Eg95基因序列和BCG-Ag85B信号肽序列的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非分泌型和分泌型分枝杆菌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EG95 卡介苗 耻垢分枝杆菌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聚焦超声波对细粒棘球蚴囊壁药物通透性的影响
16
作者 孙萃萍 叶华 +5 位作者 刘婧 王炜 高海军 包根书 韩俭 景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519,共4页
将人工接种感染的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包囊90个,随机分为A^E 5组,分别用多频聚焦超声不同功率和组合方式进行超声照射.多频聚焦超声辐照后的各组包囊置于含1 00μg/mL阿苯达唑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经不同时间培养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将人工接种感染的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包囊90个,随机分为A^E 5组,分别用多频聚焦超声不同功率和组合方式进行超声照射.多频聚焦超声辐照后的各组包囊置于含1 00μg/mL阿苯达唑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经不同时间培养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粒棘球蚴囊内的药物质量浓度,以评价不同功率及辐照次数、辐照后含药培养液中不同培养时间对囊壁药物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多频聚焦超声照射可以改变细粒棘球蚴囊壁的药物通透性.三频联合与单频相比,以及两次以上照射与单次照射相比,细粒棘球蚴囊内药物质量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照射后包囊继续在含药培养基中培养,可进一步提高囊内药物质量浓度.本研究证实多频聚焦超声照射可使细粒棘球蚴囊壁药物通透性持续增加.多频联合超声作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频、多次照射优于单次照射.多频多次照射、适当延长包囊在药物中的培养时间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囊内药物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聚焦超声波 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透性 细粒棘球绦虫 囊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