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指南及共识质量,促进影像医学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吕晗 王悍 +6 位作者 刘军 刘辉 罗旭飞 周奇 陈耀龙 王振常 STAR影像医学专科委员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正确理解、制订和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现代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影像医学领域指南及共识的制订数量逐年快速增长,为影像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鉴于高质量的... 正确理解、制订和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现代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影像医学领域指南及共识的制订数量逐年快速增长,为影像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鉴于高质量的指南及共识有助于指导和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患者收益,行业需在关注数量的同时,更关注其质量。积极推进指南及共识的质量评价与提升,将更有力地推进影像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指南 专家共识 影像医学 质量控制和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雯乐 谢俊秋 +3 位作者 龙瑶 苗小康 卢研宇 高飞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8-232,共5页
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中存在不少弊端,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整合二级学科,重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新医科基础医学本科创新实验共享平台,开展交叉创新训练项目,实现开放共享管... 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中存在不少弊端,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整合二级学科,重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新医科基础医学本科创新实验共享平台,开展交叉创新训练项目,实现开放共享管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多方评价,完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形成了基础医学“多学科交叉进阶式”实验教学新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创新性人才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期刊发表中国指南和共识类文献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评级方法学———样本确定及专科分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辉 杨楠 +6 位作者 史乾灵 罗旭飞 张海荣 田金徽 靳英辉 陈耀龙 STAR工作组方法与技术专业委员会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34,共6页
随着指南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评级工具(Scientific,Transparent and Applicable Rankings tool fo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STAR)的研发,2021年和2022年医学期刊发表中国指南和共识STAR评级结果以及部分专科指南和共识STAR评... 随着指南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评级工具(Scientific,Transparent and Applicable Rankings tool fo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STAR)的研发,2021年和2022年医学期刊发表中国指南和共识STAR评级结果以及部分专科指南和共识STAR评级结果的发布,STAR评级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提升STAR评级的科学性和透明性,STAR工作组方法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特撰写本文,对评级过程中的样本确定及专科分配进行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共识 评价 评级 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元分析的调节效应识别:基础模型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伟杰 周文杰 +1 位作者 魏志鹏 杨克虎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3-562,共10页
作为实证研究中识别因果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调节效应检验有助于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然而该方法存在无法获得真实效应值且外部效度低等问题。受限于原始研究与生俱来的缺陷,循证领域亟待发展出新的调节效应识别模型。... 作为实证研究中识别因果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调节效应检验有助于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然而该方法存在无法获得真实效应值且外部效度低等问题。受限于原始研究与生俱来的缺陷,循证领域亟待发展出新的调节效应识别模型。本研究采用大数据循证理念,利用循环方法对控制变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模拟了“穷尽”所有可能的原始研究设计,对全部可能的变量间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并记录所有效应值。进而,使用元分析法对全部原始效应量进行全覆盖式合并,以获得真实的效应值,以此提升调节效应结果的外部效度。最后,本研究以信息贫困研究为例,详细展示了大数据循证视角下调节效应识别的所有流程。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善了大数据循证理念下的元分析方法体系,从大量原始研究效应中提取了真实效应值,提高了调节效应的外部效度与因果关系识别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元分析 调节效应 循证社会科学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2023版) 被引量:37
5
作者 倪小佳 林浩 +6 位作者 罗旭飞 邝卓然 刘云兰 郭建文 陈耀龙 蔡业峰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工作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1-533,共13页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仍持续增长,同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临床证据。为更好地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临床实践,本工作组在《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的基础上,开展指南更新必要性评估与...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仍持续增长,同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临床证据。为更好地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临床实践,本工作组在《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的基础上,开展指南更新必要性评估与临床问题遴选,确定了需要更新的12个临床问题,并以《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申请立项。参考最新的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基于研究证据的系统检索与客观评价,结合我国中西医临床专家的经验,经过工作组的充分讨论及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18条推荐意见,以期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规范应用,从而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复发率、残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西医结合 循证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指南术语体系(一):规划与启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哲玮 史乾灵 +6 位作者 刘辉 罗旭飞 王子君 田金徽 葛龙 陈耀龙 STAR工作组方法与技术专业委员会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3,共8页
目的构建指南术语体系,推动指南规范化发展,以期提升医务人员对指南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方法系统检索指南制订手册及相关方法学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0月25日。针对纳入文献,提取指南规划与启动阶段相关术语并进行标准化处理,通... 目的构建指南术语体系,推动指南规范化发展,以期提升医务人员对指南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方法系统检索指南制订手册及相关方法学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0月25日。针对纳入文献,提取指南规划与启动阶段相关术语并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共识会议进行讨论和评估,最终确定术语清单及其定义。结果共纳入36部指南制订手册和14篇方法学文献,系统梳理指南规划与启动阶段的术语,确定了27条核心术语。结论指南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提升指南质量、促进跨学科交流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后续持续推动术语体系的规范化建设与动态更新,助力指南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术语 标准化 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对α-烯醇化酶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祝纯远 李菲 王玉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α-烯醇化酶(enolase 1,ENO1)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同时也是纤维蛋白原受体和DNA结合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具有基因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lncRNA通过多种途径调节EN... α-烯醇化酶(enolase 1,ENO1)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同时也是纤维蛋白原受体和DNA结合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具有基因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lncRNA通过多种途径调节ENO1:在细胞核中,作用于ENO 1基因启动子,调节ENO1的转录;在细胞质中,与ENO 1 mRNA直接或间接作用,以及通过对微小核糖核酸的海绵吸附作用影响ENO1翻译;此外,在细胞质中lncRNA与ENO1蛋白直接结合以及作为支架分子诱导ENO1形成聚合物,影响ENO1的稳定性和功能。在肿瘤中,lncRNA异常表达,调节ENO1的过表达和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目前,对lncRNA与ENO1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仍需进一步揭示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以及lncRNA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本文综述了长非编码RNA对ENO1的调控作用,重点介绍了16个已发现的lncRNA对ENO1的调节。深入认识lncRNA对ENO1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中ENO1的调控网络,开辟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烯醇化酶 糖酵解 长非编码RNA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指南术语体系(二):临床问题确定、证据检索与评价、推荐意见形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迪 李昊东 +10 位作者 王子君 史乾灵 刘辉 秦艺珊 姚媛媛 李哲玮 贺洪峰 田金徽 葛龙 陈耀龙 STAR工作组方法与技术专业委员会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6-764,共9页
目的介绍并分析指南制订过程中临床问题确定、证据检索与评价、推荐意见形成阶段的相关指南术语。方法系统检索指南制订手册及相关方法学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0月25日。针对纳入文献,提取上述三个阶段相关指南术语并进行标准化... 目的介绍并分析指南制订过程中临床问题确定、证据检索与评价、推荐意见形成阶段的相关指南术语。方法系统检索指南制订手册及相关方法学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0月25日。针对纳入文献,提取上述三个阶段相关指南术语并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共识会议进行讨论和评估,最终确定指南术语清单及其释义。结果共纳入30部指南制订手册和15篇方法学文献,对指南制订过程中临床问题确定、证据检索与评价、推荐意见形成阶段术语进行系统梳理,共确定了23条核心术语。结论建议建立名称统一、定义明确、符合我国本土语言环境和使用习惯的规范化、科学化指南术语体系,同时基于该体系加强对指南制订者和使用者的术语培训,以加深其对指南术语的正确理解和恰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术语 标准化 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一流大学实验室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管理的特色及启示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芳 田宏伟 +1 位作者 段天林 王德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8-261,共4页
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在高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实验室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使用和管理模式,包括重视实验室安全和实验队伍建设的制度,全面开放共享的实验室管理理念,以及大型仪器平台的高效使用等... 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在高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实验室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使用和管理模式,包括重视实验室安全和实验队伍建设的制度,全面开放共享的实验室管理理念,以及大型仪器平台的高效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以期为提高我校的实验室及大型仪器平台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一流大学 实验室管理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设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机能学实验室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宁 李红芳 +1 位作者 蔺美玲 方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9-163,共5页
医学机能学实验室在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展了多样化的实验项目类型和混合式的实验教学手段相互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以生理学实验教学为例,开设了“五类型三阶段”模式的... 医学机能学实验室在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展了多样化的实验项目类型和混合式的实验教学手段相互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以生理学实验教学为例,开设了“五类型三阶段”模式的实验项目,融入了小型局域网、电子教室、智能黑板、QQ学习群、实验微视频、网络学习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等混合式实验教学手段,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覆盖实验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全部过程。实践证明,该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积极性,提升了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有利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能学实验室 生理学实验 实验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个平台开展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李峰 雒艳萍 +3 位作者 梁亚玲 王竞秋 吴玉凤 谭继英(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46-2348,共3页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速了线上教学,教研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医学免疫学APP+录制视频+QQ屏幕共享直播+QQ群讨论"多个线上平台,通过"课前准备+课堂直播+讨论+课后巩固反思"等多角度混合教学方法开展疫...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速了线上教学,教研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医学免疫学APP+录制视频+QQ屏幕共享直播+QQ群讨论"多个线上平台,通过"课前准备+课堂直播+讨论+课后巩固反思"等多角度混合教学方法开展疫情期间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分析线上教学的利弊,为促进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线上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农村基层择业意向调查及因素分析——基于甘肃省的调查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秀霞 袁涛 +6 位作者 邢新 张静芸 顾文静 殷敏 程治远 马彬 杨克虎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77,共7页
目的:基于甘肃省数据,调查医学院校毕业生农村基层择业意向,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问卷调查甘肃省六所医学高校临床及护理专业临近毕业的学生(本科生五年级、专科生三年级,不包括甘肃省订单定向医学... 目的:基于甘肃省数据,调查医学院校毕业生农村基层择业意向,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问卷调查甘肃省六所医学高校临床及护理专业临近毕业的学生(本科生五年级、专科生三年级,不包括甘肃省订单定向医学生),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农村基层择业意向的医学生占55.6%,其中,专科生是本科生的2.3倍;"非常愿意"去基层工作的医学生占比为13.8%;家庭人均收入低、月薪期望值不高、农村户籍、了解农村基层就业政策的医学生更容易选择去基层就业。结论:医学生农村基层择业意向受自身因素(学历、户籍等)、卫生人力干预政策、学校就业指导、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卫生决策及管理部门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通过推行合理的招募政策,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技术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层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强化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等策略,增强医学生农村基层择业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卫生 医学生 择业意向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4年兰州市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盛 王金玉 +3 位作者 李守禹 王宇红 魏晋林 马汉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了解兰州市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特点,为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选取兰州市2010-2014年住院患者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兰州市住院患者... 目的了解兰州市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特点,为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选取兰州市2010-2014年住院患者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兰州市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上升,分别居于第1、2、3位;肿瘤逐年下降,由首位降至第4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是影响女性、青壮年患者的第3位疾病;近2年眼和附器疾病上升,儿童和青壮年是主要人群。结论应根据疾病谱制定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人群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谱 住院患者 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人群对多环芳烃的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董继元 王金玉 +2 位作者 张格祥 王式功 尚可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7-332,共6页
采用多介质-多途径暴露模型,评价兰州地区居民暴露于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分析风险来源、暴露介质及暴露途径,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兰州地区居民中男性和女性对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终身日平均暴露量分别为... 采用多介质-多途径暴露模型,评价兰州地区居民暴露于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分析风险来源、暴露介质及暴露途径,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兰州地区居民中男性和女性对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终身日平均暴露量分别为4.55×10-4和5.07×10-4mg.kg-1.d-1。暴露途径中食物摄取是最主要途径,食物中贡献较大的为谷物。相应的男性和女性的健康风险度分别为4.12×10-5.a-1和4.80×10-5.a-1,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居民人体健康风险度远远高于可接受健康风险度的标准。兰州地区女性对多环芳烃的暴露量高于男性,女性健康风险平均值亦远远高于EPA标准值,兰州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可能与长时间低剂量多环芳烃暴露有一定的关系。兰州地区多环芳烃人群暴露与天津和北京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暴露 健康风险评价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兰州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金玉 李盛 +5 位作者 李守禹 王宇红 余加琳 魏晋林 贾清 王龄庆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0-652,共3页
目的 了解兰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及顺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选取兰州市2014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兰州市居民死亡率为303.09/10万... 目的 了解兰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及顺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选取兰州市2014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兰州市居民死亡率为303.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0.36/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在15~29岁最低,之后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居民前5位死因疾病为循环、肿瘤、呼吸、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男、女性居民前5位死因疾病同总顺位,各年龄组前5位死因疾病顺位均不同,居于首位的疾病在0~14岁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15~44岁为损伤和中毒,45以上为循环系统疾病;四季中,总死亡人数以春季最多,但循环、呼吸系统疾病以冬季死亡比例较高,损伤和中毒以夏季较高(P〈0.05)。结论 循环、肿瘤、呼吸、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是威胁兰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不同年龄和季节死因顺位及构成不同,应针对年龄及季节变化加强人群卫生保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顺位 构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对兰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的滞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金玉 李盛 +7 位作者 董继元 马汉平 李守禹 李普 张薇 张晓宇 苏延军 李守凯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首先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兰州市主要气象因子之间及其与手足口病发病数的相关性,然后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首先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兰州市主要气象因子之间及其与手足口病发病数的相关性,然后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性。结果 2008-2015年兰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5644例,男/女为1.59:1,5岁及以下儿童占78.68%;手足口病日均发病数与气温、降水量、风速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以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影响最为显著(r=0.528);日均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暴露-反应关系呈倒"U"型,发病风险在20.3℃以下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于20.3℃时下降;相对于气温的中位数13℃,高温(25.1℃)能显著增加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男性、女性、0(5岁儿童在滞后期为0~14 d的累计风险效应最大,RR(95%CI)值分别为9.51(3.27~18.02)、7.67(2.18~15.04)、9.66(3.75~17.56);高温对6(14岁人群、低温(-5.1℃)对不同性别、年龄别人群在整个滞后期内的累计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温可显著增加兰州市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男性和0(5岁人群是敏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手足口病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高欣 苏刚 +5 位作者 柴苗 陈玮 沈明辉 安阳 虎珍珍 张振昶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4-1511,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颅内细胞因受到缺血缺氧损伤而处于应激状态,引发一系列无菌性免疫应答过程。小胶质细胞内的氧化应激过程诱发了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NLRP3促进IL-1β、IL-18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炎症反应。此外...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颅内细胞因受到缺血缺氧损伤而处于应激状态,引发一系列无菌性免疫应答过程。小胶质细胞内的氧化应激过程诱发了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NLRP3促进IL-1β、IL-18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炎症反应。此外,NLRP3炎症小体还参与小胶质细胞的极化、焦亡和自噬过程,调节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本文综述了NLRP3炎症小体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状态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制,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案,发现了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NLRP3炎症小体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焦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滞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金玉 李盛 +5 位作者 董继元 李守禹 李普 贾清 王龄庆 常绪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1-867,共7页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联性。结果: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暴露-反应关系呈"J"型,最低发病温度为17℃,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温效应影响均大于中间效应。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男、女性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高温效应对女性影响更大。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0~3岁组人群的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均最大;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0~3岁、19~64岁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而≥65岁者当天发病,之后下降,再缓慢波动上升。相对于最低发病温度17℃,高温(32℃)和中间温度(26℃)均能增加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风险,以滞后14 d累计效应最大,在男性、女性、0~3岁、4~11岁、12~18岁、19~64岁、≥65岁人群中,中间温度对细菌性痢疾发病RR(95%CI)值分别为2.30(1.53~3.13)、2.45(1.65~3.30)、2.41(1.59~3.28)、2.54(1.40~3.79)、1.82(0.41~3.43)、1.98(1.11~2.93)、1.73(0.68~2.88),高温时RR(95%CI)值分别2.93(1.38~4.69)、3.08(1.48~4.9)、3.26(1.60~5.16)、3.12(1.06~5.56)、1.94(0.73~5.39)、2.31(0.54~4.36)、2.06(0.02~4.51)。结论:高温可显著增加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风险,女性和3岁以下人群是敏感人群。气象因素在兰州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菌性痢疾发病受到多种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但首要影响因素是高温。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影响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各个环节(居民生活习惯、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自身体质),间接影响细菌性痢疾在人群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痢疾 杆菌性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颞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
19
作者 樊建新 史雪峰 +2 位作者 韩彦明 马立山 张新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2-294,共3页
报道1例72岁男性枕颞骨海绵状血管瘤(calvaria cavernous hemangioma,CCH)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因右枕部及耳后持续性疼痛1年余就诊,查体见右侧枕部、耳后隆起,触之有压痛。头部MRI平扫显示右侧枕颞骨破坏伴混杂信号肿块,MRI增强扫描示... 报道1例72岁男性枕颞骨海绵状血管瘤(calvaria cavernous hemangioma,CCH)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因右枕部及耳后持续性疼痛1年余就诊,查体见右侧枕部、耳后隆起,触之有压痛。头部MRI平扫显示右侧枕颞骨破坏伴混杂信号肿块,MRI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PET/CT检查显示病变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摄取增高(SUVmax=5.9),倾向良性。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及受累颅骨,病理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本例为首次报道应用PET/CT辅助诊断枕颞骨CCH病例,对提高此类罕见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及降低误诊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 枕颞骨 诊断 手术治疗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沙尘颗粒物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金玉 李盛 +8 位作者 董继元 王宇红 李普 李守禹 马汉平 苏利民 李守凯 王辉 贾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4-509,514,共7页
目的探讨兰州市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6年沙尘天气高发期(3~5月)兰州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逐日资料和同期气象环境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 目的探讨兰州市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6年沙尘天气高发期(3~5月)兰州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逐日资料和同期气象环境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沙尘天气PM10和PM2.5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年龄层建立模型。结果 2015-2016年3~5月,与非沙尘天气比较,沙尘天气日均相对湿度明显下降,PM10、PM2.5日均浓度显著上升(P<0.05);SO_2和NO_2的日均浓度,日均气温,日均风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尘天气PM10和PM2.5浓度上升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增加相关,呈滞后效应,滞后期2周,且PM2.5效应大于PM10效应。沙尘天气PM10累计效应在儿童全体、0~5岁、6~14岁儿童均以滞后0-14d最大,RR(95CI%)值分别是1.0055(1.001~1.0102)、1.0061(1.0012~1.0109)、1.0055(0.9967~1.0143)。PM2.5效应在儿童全体和0~5岁儿童均以滞后0-14d最大,RR(95CI%)值分别是1.0182(1.0037~1.033)、1.0210(1.0059~1.0364),6~14岁儿童滞后当天效应最大,RR(95CI%)值是1.0113(1.0007~1.0221)。结论兰州市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可增加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呈滞后效应,0~5岁儿童是敏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呼吸系统疾病 儿童 日门诊人次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