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积石山Ms 6.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富赟 张永军 +7 位作者 窦晓东 何斌 田婉婷 祁天君 陈冠 张毅 岳东霞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发震构造、岩体强度、地貌形态等的综合影响,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常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揭示该规律对抗震救灾和风险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12月18日23:59,甘肃省... 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发震构造、岩体强度、地貌形态等的综合影响,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常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揭示该规律对抗震救灾和风险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12月18日23:59,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Ms 6.2级地震,在甘肃省和青海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导致部分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害加剧,同时诱发大量新生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要类型.震后,通过快速的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获取了此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数据集,结果显示地震导致新生崩塌灾害多于滑坡,而诱发滑坡数量相对较少,加剧泥石流的数量不多;空间特征表现为受逆冲构造“上下盘效应”和软弱黄土地质环境的显著控制;地貌条件,尤其是坡度、坡向和相对高差显著影响同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次生灾害 类型特征 发育规律 积石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地震诱发金田-草滩村滑坡-泥流灾害链过程与成因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亚军 岳东霞 +6 位作者 陈冠 张毅 郭富赟 赵岩 祁天君 曾润强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2023年12月18日23:59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及草滩村引发了一处滑坡-泥流灾害链事件.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扫描和电阻率层析成像等技术,结合详细现场... 2023年12月18日23:59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及草滩村引发了一处滑坡-泥流灾害链事件.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扫描和电阻率层析成像等技术,结合详细现场调查及访问对该灾害链事件展开勘查分析,发现地震诱发台塬面下饱水黄土层液化是本次灾害链的主要原因.该饱水黄土层的形成与区域长期的农业灌溉有关,冬季地下水出口被冻结导致的地下水位上涨增加了液化的可能性.黄河上游类似中川乡地质地貌条件的引水灌溉区域有很多,未来地震条件下发生区域液化滑坡-泥流灾害链的风险性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液化 灌溉 滑坡-泥流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热融滑塌发育规律与易发性评价
3
作者 黄逢春 吴兵 +6 位作者 陈冠 孟兴民 张毅 金佳成 程冬林 刘旺财 马开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基于遥感影像解译、野外调查和机器学习方法,清查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热融滑塌(TS)的分布,得到区域TS的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发育TS 408处,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河卡山、温泉乡、野牛沟附近、清水河和结古镇周边,沿公... 基于遥感影像解译、野外调查和机器学习方法,清查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热融滑塌(TS)的分布,得到区域TS的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发育TS 408处,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河卡山、温泉乡、野牛沟附近、清水河和结古镇周边,沿公路两侧有少量TS分布.TS更多发育在较为软弱的沉积、变质岩分布的阴坡凹形坡处,距断层距离越近分布越多,主要发育的坡度为10°~20°,海拔为4300~4700 m.选取14个评价因子,基于机器学习对高速公路沿线TS进行易发性评价,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将区内TS的易发性等级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81.3%、6.5%、4.1%、3.7%和4.4%.定量评估不同因子对区内TS的贡献程度,其中降雨的影响最大,地形曲率等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融滑塌 发育规律 易发性评价 共和-玉树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以川藏铁路沿线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蒋万钰 陈冠 +7 位作者 孟兴民 张毅 曾润强 岳东霞 周自强 赵岩 金佳成 梁懿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3-211,共9页
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共线性诊断与极端随机数算法对13个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进行评估,运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川藏铁路沿线滑坡敏感性评价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影响... 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共线性诊断与极端随机数算法对13个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进行评估,运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川藏铁路沿线滑坡敏感性评价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影响该区滑坡发育的主控因子为距河流距离、道路与断层的距离以及岩性,敏感性极低、低、中、高、极高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6.30%、10.98%、7.55%、6.91%和8.26%.敏感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道路两侧和断层发育的区域;全线滑坡敏感性高低呈分段式分布,在山南-朗县段、波密-理塘段最为严重;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ROC曲线下覆盖的面积为0.958,能有效地进行该区域的滑坡敏感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滑坡敏感性评价 深度学习 川藏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延安新区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宏雪 曾润强 +5 位作者 孙萍萍 张毅 赵富萌 杨云鹏 李媛茜 赵淑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93,共9页
以延安新区为研究区,采用SBAS-InSAR方法对2015年建成之后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 2015-2019年延安新区雷达视线方向形变速率为-52~13 mm/a,垂直向形变速率为-74~18 mm/a.通过克里金插值发现延安新区有2个明显的西北-东南向... 以延安新区为研究区,采用SBAS-InSAR方法对2015年建成之后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 2015-2019年延安新区雷达视线方向形变速率为-52~13 mm/a,垂直向形变速率为-74~18 mm/a.通过克里金插值发现延安新区有2个明显的西北-东南向的带状沉降区域,最大的沉降区域从南至北贯穿新区;新区东侧有两块抬升区域,抬升量较小.沉降主要发生在填方区,抬升发生在挖方区,填方区沉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形变规律.经野外现场验证,该形变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削山造地 延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